時光飛逝,仿佛白駒過隙,轉眼間,弟弟不凡今年上半年就要畢業了。
不凡焦急地央求哥哥非凡幫他聯係實習單位,因為從他這屆學生開始,有了自主找實習單位、自主就業的機會。
不凡所學的農業經濟管理專業,就業範圍相對較廣,工商、稅務、銀行等經濟類單位皆可涉足。
非凡能夠獲取上層的一些消息,由於1989年這一年份極為特殊,原則上省級單位皆不接收八九屆畢業生,也就是說,所有畢業生一律要迴原籍被下放到基層單位工作。
考慮到不凡即將迴老家工作,非凡專程趕迴了一趟老家。他找到了縣工商局的洪局長,這位洪局長可不是外人,是非凡在二中讀書住區機關時的時任區委書記。
洪局長熱情至極,毫不猶豫地答應接收不凡來局裏實習,然而,也坦誠地交代畢業分配暫時無法保障。
後來,不凡果真去了縣工商局經濟合同股實習。非凡收到來信,信中說道局裏對他關愛有加,主管領導下基層搞檢查,甚至到外省出差都帶著他。他還特地交代非凡,務必要寫信感謝洪局長。
1989 年 1 月份,省高校學報研究會發布了《關於開展高校自然科學學報優秀編輯質量評比的通知》,要求各校在 5 月份選送兩期學報參評。並且指出,獲得省級評選一等獎的將選送參加全國高校自然科學學報優秀編輯質量評比。
為了迎接全國高校自然科學學報優秀編輯質量評比,非凡頻繁地邀約李主任到辦公室共同學習探討編輯工作的規範和標準問題。
因為各院校的學報,大多以發表本院校教學科研人員的論文為主,所以其論文的水平往往與院校的教學科研水平緊密相連。學報編輯雖然無法左右論文的學術水平,但能夠通過精心的編輯加工,讓論文的表達思路愈發清晰,邏輯更為嚴謹,語言文字、符號、圖表等愈加規範,促使其傳播更加通暢無阻。
幸好這次全國性的學報評選,重點在於對“標”,也就是國家及國際有關編輯出版的標準。在非凡的大力倡導下,學報編輯部全體編輯的規範意識、標準意識得到了極大的增強,大家學“標”用“標”之風盛行。
依舊是老套路,準備選送兩期學報,李主任和非凡各自負責一期,並且保證每篇文章每人編輯一遍以上。此次準備選送 1989 年第一二期。
5 月份,李主任作為常務理事,參加了省高校學報研究會的評選工作會議。
由於全國性的評選的評分規則尚未發布,省裏的評選需要自行製定評分規則,就此評分規則大家產生了極大的分歧。主要的分歧在於是否要設置學術水平因子。
幾個重點院校學報的負責人強烈要求要設置學術因子,譬如,國家級課題的論文多少分,省部級課題的論文多少分,橫向課題(主要指企業資助)的論文多少分,沒有政府課題背景的多少分。甚至還有人提議,應該給國家或省級的自然科學基金課題額外加分等等。
一大幫一般院校學報的負責人則極力反對設置學術因子,他們的觀點很明確,一是原本就是評比編輯質量,論文本身的學術水平編輯實在難以把控;二是所設置的學術因子評分也不科學,因為有不少沒有政府課題資助的論文的學術水平比有政府資助的還要高。
設置學術水平因子重點院校占據優勢,一般院校處於劣勢。但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當然,一般院校的意見得以通過。
最終,全省評選出 2 個一等獎,3 個二等獎,5 個三等獎。工業大學學報和農業大學學報榮獲一等獎。
農業大學學報獲得一等獎,這是奇跡般的存在!因為 10 個評委幾乎沒能在農業大學這兩期學報中找出不合“標”的問題,編輯質量高達 99.6 分,近乎滿分!
這次頒獎,在省新聞出版局會議室隆重舉行,因為本次獎勵是由省新聞出版局期刊處和省高校學報研究會聯合頒發的。李主任參加了頒獎儀式。
可惜報送到全國評獎,由於評選指標中比省裏的增設了 10 分的論文學術因子,將論文分等評分,這樣一來,部屬的重點大學工業大學學報在全國評獎中依舊榮獲一等獎,而省級的農業大學學報隻獲得了二等獎。不過,這已經是非常出色的佳績。
7 月份,全國評獎的頒獎儀式在首都師範大學盛大召開,非凡代表農業大學學報接受獎勵。全國評選是由國家新聞出版署期刊司和國家教育委員會科學技術司聯合頒發。
在這次會上,非凡見到了程教授和賀教授,他們都滿懷熱忱地為農業大學學報獲得二等獎表示祝賀,並且盛情相約在 9 月份於河北參加全國高等農業院校學報研究會成立大會。原本在上半年召開的會議由於全國評獎活動而被迫推遲了。
上次在北京,未能前往長城,非凡此次專門報名參加了長城一日遊。
抵達長城腳下,非凡沿著石階而上。石階兩旁,是飽經歲月滄桑的城牆,青磚灰瓦間,青苔點點,仿佛是大自然為這古老的守護者披上了一層神秘的綠紗。城牆之上,箭樓高聳,雖已不見當年旌旗飄揚、戰鼓轟鳴的壯闊景象,但那份雄渾與豪邁,依舊令人心潮澎湃。
隨著高度不斷攀升,視野愈發開闊,遠處的山巒連綿起伏,雲霧繚繞,宛如一幅空靈的水墨畫。迴望來路,長城宛如一條巨龍蜿蜒於群山之間,氣勢恢宏,令人歎為觀止。此時此刻,非凡仿佛穿越時空,深切地感受到古代士兵們在此駐守邊疆的艱難困苦與無上榮耀,那份對家園的堅守之情,跨越千年,依舊深深觸動著人心。
沿途,不時可見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他們有的駐足拍照,有的輕聲交談,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對長城的驚歎與敬畏。
屹立高處,非凡心潮澎湃地感歎:“不到長城非好漢!”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做個好漢!
不凡焦急地央求哥哥非凡幫他聯係實習單位,因為從他這屆學生開始,有了自主找實習單位、自主就業的機會。
不凡所學的農業經濟管理專業,就業範圍相對較廣,工商、稅務、銀行等經濟類單位皆可涉足。
非凡能夠獲取上層的一些消息,由於1989年這一年份極為特殊,原則上省級單位皆不接收八九屆畢業生,也就是說,所有畢業生一律要迴原籍被下放到基層單位工作。
考慮到不凡即將迴老家工作,非凡專程趕迴了一趟老家。他找到了縣工商局的洪局長,這位洪局長可不是外人,是非凡在二中讀書住區機關時的時任區委書記。
洪局長熱情至極,毫不猶豫地答應接收不凡來局裏實習,然而,也坦誠地交代畢業分配暫時無法保障。
後來,不凡果真去了縣工商局經濟合同股實習。非凡收到來信,信中說道局裏對他關愛有加,主管領導下基層搞檢查,甚至到外省出差都帶著他。他還特地交代非凡,務必要寫信感謝洪局長。
1989 年 1 月份,省高校學報研究會發布了《關於開展高校自然科學學報優秀編輯質量評比的通知》,要求各校在 5 月份選送兩期學報參評。並且指出,獲得省級評選一等獎的將選送參加全國高校自然科學學報優秀編輯質量評比。
為了迎接全國高校自然科學學報優秀編輯質量評比,非凡頻繁地邀約李主任到辦公室共同學習探討編輯工作的規範和標準問題。
因為各院校的學報,大多以發表本院校教學科研人員的論文為主,所以其論文的水平往往與院校的教學科研水平緊密相連。學報編輯雖然無法左右論文的學術水平,但能夠通過精心的編輯加工,讓論文的表達思路愈發清晰,邏輯更為嚴謹,語言文字、符號、圖表等愈加規範,促使其傳播更加通暢無阻。
幸好這次全國性的學報評選,重點在於對“標”,也就是國家及國際有關編輯出版的標準。在非凡的大力倡導下,學報編輯部全體編輯的規範意識、標準意識得到了極大的增強,大家學“標”用“標”之風盛行。
依舊是老套路,準備選送兩期學報,李主任和非凡各自負責一期,並且保證每篇文章每人編輯一遍以上。此次準備選送 1989 年第一二期。
5 月份,李主任作為常務理事,參加了省高校學報研究會的評選工作會議。
由於全國性的評選的評分規則尚未發布,省裏的評選需要自行製定評分規則,就此評分規則大家產生了極大的分歧。主要的分歧在於是否要設置學術水平因子。
幾個重點院校學報的負責人強烈要求要設置學術因子,譬如,國家級課題的論文多少分,省部級課題的論文多少分,橫向課題(主要指企業資助)的論文多少分,沒有政府課題背景的多少分。甚至還有人提議,應該給國家或省級的自然科學基金課題額外加分等等。
一大幫一般院校學報的負責人則極力反對設置學術因子,他們的觀點很明確,一是原本就是評比編輯質量,論文本身的學術水平編輯實在難以把控;二是所設置的學術因子評分也不科學,因為有不少沒有政府課題資助的論文的學術水平比有政府資助的還要高。
設置學術水平因子重點院校占據優勢,一般院校處於劣勢。但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當然,一般院校的意見得以通過。
最終,全省評選出 2 個一等獎,3 個二等獎,5 個三等獎。工業大學學報和農業大學學報榮獲一等獎。
農業大學學報獲得一等獎,這是奇跡般的存在!因為 10 個評委幾乎沒能在農業大學這兩期學報中找出不合“標”的問題,編輯質量高達 99.6 分,近乎滿分!
這次頒獎,在省新聞出版局會議室隆重舉行,因為本次獎勵是由省新聞出版局期刊處和省高校學報研究會聯合頒發的。李主任參加了頒獎儀式。
可惜報送到全國評獎,由於評選指標中比省裏的增設了 10 分的論文學術因子,將論文分等評分,這樣一來,部屬的重點大學工業大學學報在全國評獎中依舊榮獲一等獎,而省級的農業大學學報隻獲得了二等獎。不過,這已經是非常出色的佳績。
7 月份,全國評獎的頒獎儀式在首都師範大學盛大召開,非凡代表農業大學學報接受獎勵。全國評選是由國家新聞出版署期刊司和國家教育委員會科學技術司聯合頒發。
在這次會上,非凡見到了程教授和賀教授,他們都滿懷熱忱地為農業大學學報獲得二等獎表示祝賀,並且盛情相約在 9 月份於河北參加全國高等農業院校學報研究會成立大會。原本在上半年召開的會議由於全國評獎活動而被迫推遲了。
上次在北京,未能前往長城,非凡此次專門報名參加了長城一日遊。
抵達長城腳下,非凡沿著石階而上。石階兩旁,是飽經歲月滄桑的城牆,青磚灰瓦間,青苔點點,仿佛是大自然為這古老的守護者披上了一層神秘的綠紗。城牆之上,箭樓高聳,雖已不見當年旌旗飄揚、戰鼓轟鳴的壯闊景象,但那份雄渾與豪邁,依舊令人心潮澎湃。
隨著高度不斷攀升,視野愈發開闊,遠處的山巒連綿起伏,雲霧繚繞,宛如一幅空靈的水墨畫。迴望來路,長城宛如一條巨龍蜿蜒於群山之間,氣勢恢宏,令人歎為觀止。此時此刻,非凡仿佛穿越時空,深切地感受到古代士兵們在此駐守邊疆的艱難困苦與無上榮耀,那份對家園的堅守之情,跨越千年,依舊深深觸動著人心。
沿途,不時可見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他們有的駐足拍照,有的輕聲交談,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對長城的驚歎與敬畏。
屹立高處,非凡心潮澎湃地感歎:“不到長城非好漢!”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做個好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