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駛出熙攘的街道,一路未停,轔轔之聲徑奔城門而去。
*
京郊城外。
一輛不甚起眼的馬車也在往城門處趕。
聽得車廂內一陣陣的咳嗽,扶青鬆了鬆韁繩,「老爺,京城就快到了,咱們是否停下來歇會兒?」
老爺流放時積了不少弊病,從甘州到京城的路不短,一路顛簸過來,不好再加重了他。
車廂內坐著的男子已過不惑之年,兩鬢超出這個年紀該有的霜白,身材削瘦,穿的衣裳這兩年總是要寬出一截。
南邊細細的雨這幾年在他臉上添下不少褶皺,腰板依舊是直直地挺著,聞言搖頭,「無妨,不差這一時半會兒。」
天將晚,城門終於出現在視野當中。
眼下是初秋,非節非年,城門口在這個時辰已經沒有多少進出的百姓。
扶青看著停在前麵那輛與周遭格外荒僻景色格外不融的華蓋馬車,皺眉道:「老爺,好像有人在等您。」
老爺與小姐不同,照老爺的人緣,能特意等他迴京的,十有十一是想找事。
秦甫之撩開車簾,那頭的人已經下了馬車,一身月白彈墨鶴紋直裰穿在他身上,夕陽下顯出幾分讀書人特有的斯文優雅的氣質出來。
乍眼看去,是個金相玉質的年輕人。
兩道視線一相遇,他頎長的身子便微微彎下,極為正式地行了一個晚輩禮。
秦甫之遠遠看著這個年輕人,高鼻深目,五官英朗——
他不認識。
不過在這個時候,能來找自己的人,卻也好猜。
馬車在城門外停下,對上迎到麵前的青年男子,秦甫之頷首,「陸侍郎。」
語氣疏離,隻有一點兒幾近於無的客套。
他並非居傲,而是這幾日腰脊舊疾復發,行不了禮,卻又憊於解釋。
陸迢識趣止步,依舊是謙恭的態度,「秦大人,下官奉聖意,特與您請教烏台案的詳細事宜。」
前年年初,秦甫之牽涉的那樁火器案由刑部推翻重判。
因發現新的證據,且藉此找出了真正的罪魁,他的罪名也由貪汙改成督辦不力,由流放變為貶職,在甘州派了一年公務。
月前因禦史台另一禦史貪汙瀆職,牽連眾多,今上勃然大怒。重召秦甫之迴京,暫任禦史之職,徹查此案。
此案便是烏台案。
這樁案子能查者眾,原是交給刑部在管,後來左彎右拐,七轉八繞,倒落在了秦甫之身上。
秦甫之點了點頭,十分明顯地看了眼漸落的秋陽,語氣裏多出一抹和煦,「此事急於今日一日否?」
自然不急這一日。
陸迢微笑,又作一揖,「秦大人初初迴京,諸多瑣事,是晚輩考慮不周,改日再登門叨擾。」
秦甫之扶起他,露出一個和氣的笑,話也多了幾句,「讓陸侍郎白走一趟,隔日下官自去刑部,有事屆時商議即可。」
進了城,扶青贊道:「陸侍郎的人品當真了得,為著這樁案子,都這會兒了都特意來接老爺您,沒有一點架子。」
車廂內沒有迴音。
秦甫之麵色早在放下車簾的時候沉了下去。
他的麵容像一杯濁水,方才那笑隻是往沉在底下的泥沙裏撈一把,混置出來的百般情緒雜陳的假笑。
而靜置過後浮出來的沉肅,才是原本該有的模樣。
陸迢當真是人品了得?
秦甫之早就聽聞過這位陸侍郎的名聲,年少才高,深得聖眷,傳言裏此人還有一副難以接近的怪脾氣。
可今日一見,他謙而不卑,進退有度,與傳聞中大不相同。
更為奇怪的是,他一個正三品的刑部侍郎,對著自己一個暫領職位的有罪之臣以晚輩自稱。
非師非親,他是自己哪門子的晚輩?
秦甫之心內隱憂,卻不願言出。隻怕一開口,那些他不敢想的事情就成了真,落在他寶貝了十幾年的女兒身上。
馬車經過永昌坊時,放慢了速度。
燒毀的禦史府經過一番大力修葺,已經翻成了一座新宅,唯有圍牆最底下那抹塗擦不去的焦黑,依稀能看出當年那場大火的蹤跡。
仰起頭,還能看見秦霽院中那棵梅樹伸出來的枝椏。
扶青道:「老爺……」他想問是不是要下去看看,一開口卻不由囁嚅。
他們已經三年沒有迴來,當初還是小姐想辦法送他與少爺離開。一轉眼,物非人非,原來的禦史府,業已掛上了新門匾。
扶青正要繼續趕馬,路上忽而竄出來一個矮瘦男子,後麵跟著一個拿掃帚的胖婦人正追著他打。
「殺千刀的孬種,交不起租,還在外邊胡亂咧咧耍陰招。老娘非得弄死你這個畜牲不可。」
那男人亦不甘示弱,圍著馬車,邊躲邊還嘴:「你這本就是一間陰宅,風水頂爛!這破宅子壞了我的生意我還沒跟你這娘們算帳呢!」
胖婦人怒不可遏,一掃帚飛到他臉上,「好,你現在就把你那些賠錢家當提出去,我的宅子空著也不給你這種爛人住。」
扶青提著韁繩,手緊了又鬆,鬆了又緊,在看到她抬手指向原來的禦史府時,麵上一喜,即刻迴身問道,「老爺,咱們還去驛館麽?」
秦甫之拾著車簾的手微頓,摸向懷裏的荷包,「去問一問,不超十兩銀子一個月,就賃下吧。」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
京郊城外。
一輛不甚起眼的馬車也在往城門處趕。
聽得車廂內一陣陣的咳嗽,扶青鬆了鬆韁繩,「老爺,京城就快到了,咱們是否停下來歇會兒?」
老爺流放時積了不少弊病,從甘州到京城的路不短,一路顛簸過來,不好再加重了他。
車廂內坐著的男子已過不惑之年,兩鬢超出這個年紀該有的霜白,身材削瘦,穿的衣裳這兩年總是要寬出一截。
南邊細細的雨這幾年在他臉上添下不少褶皺,腰板依舊是直直地挺著,聞言搖頭,「無妨,不差這一時半會兒。」
天將晚,城門終於出現在視野當中。
眼下是初秋,非節非年,城門口在這個時辰已經沒有多少進出的百姓。
扶青看著停在前麵那輛與周遭格外荒僻景色格外不融的華蓋馬車,皺眉道:「老爺,好像有人在等您。」
老爺與小姐不同,照老爺的人緣,能特意等他迴京的,十有十一是想找事。
秦甫之撩開車簾,那頭的人已經下了馬車,一身月白彈墨鶴紋直裰穿在他身上,夕陽下顯出幾分讀書人特有的斯文優雅的氣質出來。
乍眼看去,是個金相玉質的年輕人。
兩道視線一相遇,他頎長的身子便微微彎下,極為正式地行了一個晚輩禮。
秦甫之遠遠看著這個年輕人,高鼻深目,五官英朗——
他不認識。
不過在這個時候,能來找自己的人,卻也好猜。
馬車在城門外停下,對上迎到麵前的青年男子,秦甫之頷首,「陸侍郎。」
語氣疏離,隻有一點兒幾近於無的客套。
他並非居傲,而是這幾日腰脊舊疾復發,行不了禮,卻又憊於解釋。
陸迢識趣止步,依舊是謙恭的態度,「秦大人,下官奉聖意,特與您請教烏台案的詳細事宜。」
前年年初,秦甫之牽涉的那樁火器案由刑部推翻重判。
因發現新的證據,且藉此找出了真正的罪魁,他的罪名也由貪汙改成督辦不力,由流放變為貶職,在甘州派了一年公務。
月前因禦史台另一禦史貪汙瀆職,牽連眾多,今上勃然大怒。重召秦甫之迴京,暫任禦史之職,徹查此案。
此案便是烏台案。
這樁案子能查者眾,原是交給刑部在管,後來左彎右拐,七轉八繞,倒落在了秦甫之身上。
秦甫之點了點頭,十分明顯地看了眼漸落的秋陽,語氣裏多出一抹和煦,「此事急於今日一日否?」
自然不急這一日。
陸迢微笑,又作一揖,「秦大人初初迴京,諸多瑣事,是晚輩考慮不周,改日再登門叨擾。」
秦甫之扶起他,露出一個和氣的笑,話也多了幾句,「讓陸侍郎白走一趟,隔日下官自去刑部,有事屆時商議即可。」
進了城,扶青贊道:「陸侍郎的人品當真了得,為著這樁案子,都這會兒了都特意來接老爺您,沒有一點架子。」
車廂內沒有迴音。
秦甫之麵色早在放下車簾的時候沉了下去。
他的麵容像一杯濁水,方才那笑隻是往沉在底下的泥沙裏撈一把,混置出來的百般情緒雜陳的假笑。
而靜置過後浮出來的沉肅,才是原本該有的模樣。
陸迢當真是人品了得?
秦甫之早就聽聞過這位陸侍郎的名聲,年少才高,深得聖眷,傳言裏此人還有一副難以接近的怪脾氣。
可今日一見,他謙而不卑,進退有度,與傳聞中大不相同。
更為奇怪的是,他一個正三品的刑部侍郎,對著自己一個暫領職位的有罪之臣以晚輩自稱。
非師非親,他是自己哪門子的晚輩?
秦甫之心內隱憂,卻不願言出。隻怕一開口,那些他不敢想的事情就成了真,落在他寶貝了十幾年的女兒身上。
馬車經過永昌坊時,放慢了速度。
燒毀的禦史府經過一番大力修葺,已經翻成了一座新宅,唯有圍牆最底下那抹塗擦不去的焦黑,依稀能看出當年那場大火的蹤跡。
仰起頭,還能看見秦霽院中那棵梅樹伸出來的枝椏。
扶青道:「老爺……」他想問是不是要下去看看,一開口卻不由囁嚅。
他們已經三年沒有迴來,當初還是小姐想辦法送他與少爺離開。一轉眼,物非人非,原來的禦史府,業已掛上了新門匾。
扶青正要繼續趕馬,路上忽而竄出來一個矮瘦男子,後麵跟著一個拿掃帚的胖婦人正追著他打。
「殺千刀的孬種,交不起租,還在外邊胡亂咧咧耍陰招。老娘非得弄死你這個畜牲不可。」
那男人亦不甘示弱,圍著馬車,邊躲邊還嘴:「你這本就是一間陰宅,風水頂爛!這破宅子壞了我的生意我還沒跟你這娘們算帳呢!」
胖婦人怒不可遏,一掃帚飛到他臉上,「好,你現在就把你那些賠錢家當提出去,我的宅子空著也不給你這種爛人住。」
扶青提著韁繩,手緊了又鬆,鬆了又緊,在看到她抬手指向原來的禦史府時,麵上一喜,即刻迴身問道,「老爺,咱們還去驛館麽?」
秦甫之拾著車簾的手微頓,摸向懷裏的荷包,「去問一問,不超十兩銀子一個月,就賃下吧。」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