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定調
三國:從涼州輔佐劉備 作者:科尼島的柏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六月初五,夏日炎炎,嗆人的艾草味飄滿長安城內的丞相府。
“武關失守,翼德退守藍田,領兵的是呂布呂奉先?”
把信使的話重複一遍,傅燮猛地起身走到信使身前,仔細端詳信使的神態。
“稟相國,小的所說沒有半句虛言。”
跪在正廳的信使再次趴伏在青磚上,一頭觸地誠懇道。
一絲眩暈感突然來襲,傅燮有些站立不穩。
跟隨著傅燮學習如何處理政務的法正見了,急忙上前伸手扶住傅燮,低聲道:“相國,勿要驚慌!”
法正的少年老成,讓傅燮不由心生感歎,用手拍拍法正扶著自己左臂的手,示意自己無礙。然後微微彎腰對信使道:“你先暫時在偏室等待。”
信使在相府的侍衛帶領下,去往偏室。
目送信使離開,傅燮恢複平靜,吩咐人去請賈詡荀攸。
在劉備前往漢中時,曾留下話來,如果出現意外之事,三人可商議而定。
“你說,武關是如何失守的?”
幾年相處下來,法正的聰慧,傅燮越發認可。因此想聽聽法正的意見,也算是為劉備政權開始培養接班的人才。
聞言法正沉吟思考……
碩大的正廳一時間安靜得落針可聞。傅燮欣慰地瞧著法正,不急不躁,遇事不慌不忙,不急於發表意見,還有昨日來的諸葛亮,有此二人,劉備政權接下來五十年,定然會扶搖直上,大漢必然能迎來如孝宣時那般,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盛況。
思索了一刻鍾,法正撲閃著明亮的大眼睛,朗聲道:“以在下推斷,必然是關中的豪族士人不忿利益被侵占,勾結袁術,試圖反撲關中。”
法正的說法與自己心中所想之事不謀而合,傅燮捋捋胡須,誇讚道:“說的不錯。能透過紛亂的時局,看到事物的本質,你算是出師了。豪強豪強,求實這臭小子,懲罰王家,滅殺劉家時,是夠直抒心臆。可如此做派必然會惹得關中本地士族不喜。”
說到自己的兒子,傅燮一點不客氣,仿佛關中的事,全是傅幹不會相忍為國導致的。
“父親,此話有失公允。關中的豪強就算求實兄長對他們寬仁,他們依然不領情。如今的局麵,最主要的原因乃是收攏關東的流民,侵占關中豪強的田地。雍王殿下用人之策,並非看重門第,而是以才智人品為先。他們多有失意,發動叛亂早晚的事。”
在法正心裏,傅幹算是第一重要的人。聽到傅燮批評傅幹時,不由自主地維護傅幹的聲譽。
“你啊,還是太過偏袒求實。不過,你說的也有道理。本以為有楊文先的支持,他們能安分守紀,為複興漢室貢獻自身。老夫想差了。”
傅燮長歎一聲,能讓豪強發展到獻出武關,還是怨他太過大意。對豪強的監視力度沒有放在第一位。
“稟相國,荀長史、賈太傅到!”
見相府大廳隻有傅燮法正二人,荀攸賈詡對視一眼,知道必然是發生了不一般的大事。
把兩人迎入大廳內,傅燮把來龍去脈講一遍。
“此事不簡單,恐怕除了長安城,整個關中已然盡是敵國矣。”
見微知著,賈詡喟然長歎,既然這些人敢勾結袁術,謀取武關,那必然是做好萬全之策。
武關失守,扶風等郡恐怕也不容樂觀。賈詡做事從來都是先去考慮最壞的打算。
“太傅所言,荀某讚同。雍王殿下雖任用不少寒門子弟,可關中的主要官職還是掌握在豪強手裏。畢竟他們的子弟都是飽讀詩書之輩。家主叛亂,那些所謂的分家子弟,又幾個會反對的。幸好,麹將軍駐紮在扶風,可保證長安到扶風的暢通。”
把關中的情形思索一遍,荀攸想到麹昊位於關鍵之處,隻要保證麹昊沒有吃敗仗,防守住關中,問題不大。
因為麹昊負責的地區,乃是關中今年夏季稅收的存放之處。
有糧食在手,從長安城內派遣數萬大軍出征,擊敗呂布,壓製豪強,手到擒來。
“對,速速派人通知麹將軍,讓他無論如何都要守住郿縣。郿縣失守,後果不堪設想。”
聞言,傅燮大表讚同。拿出相國的文書,遞給法正,讓法正去挑選合適的人選,到郿縣通知麹昊。
法正前腳離開,又有使者慌張求見。
“報,藍田失守,前將軍退守長門亭,扼守敵軍前往長安的道路。”
“果然早有預謀,翼德敗績,威望大失。他還需要防守長門亭,如今長安城內有威望領軍者,唯有一人!”
聽聞藍田失守,賈詡臉色一沉,隨即提出自己的見解。
“太傅說的可是皇甫義真?”
三人都是聰明人,賈詡雖沒有說出此人的名字,可傅燮隨即猜出他說的是誰。
“嗯,相國猜的不錯。唯有皇甫義真有威望有能力,節製關中兵馬,其他人全無此威望。”
“太傅言之有理。攸讚同皇甫將軍領軍。皇甫將軍身為雍王親族,在此危機時刻,必然會慨然應允。在下前去請皇甫將軍,相國派人前往漢中,把關中之事告知雍王。讓他盡快從漢中迴軍,安撫關中各方勢力。”
事不宜遲,荀攸起身告辭,自去找皇甫嵩。
望著荀攸離開的身影,賈詡蹙眉,指著東北方向。
“相國,河北亦不能掉以輕心。袁紹袁術兩人雖有爭論,然而畢竟是兄弟。老夫害怕兩人會因此聯合,共伐關中。或者關中士人撮合兩人,共伐關中。”
“此事不可不濾。杜伯侯與牽子經並非普通人,想必會有所警惕。老夫亦會派人通知兩人,讓他們時刻注意河東的局勢。”
杜畿牽招二人的才智,傅燮很認可。前不久牽招按照傅幹的提議才建好玉璧。隻要玉璧城不失,想從太原河北入侵關中,難上加難。
“時局艱難,咱們共渡難關。”
傅燮臉色嚴肅,鄭重的說。
“相國有任何吩咐,在下必然遵從。”
“麻煩太傅去聯絡收買關中士人偏向雍王者。”
“遵命。”
“武關失守,翼德退守藍田,領兵的是呂布呂奉先?”
把信使的話重複一遍,傅燮猛地起身走到信使身前,仔細端詳信使的神態。
“稟相國,小的所說沒有半句虛言。”
跪在正廳的信使再次趴伏在青磚上,一頭觸地誠懇道。
一絲眩暈感突然來襲,傅燮有些站立不穩。
跟隨著傅燮學習如何處理政務的法正見了,急忙上前伸手扶住傅燮,低聲道:“相國,勿要驚慌!”
法正的少年老成,讓傅燮不由心生感歎,用手拍拍法正扶著自己左臂的手,示意自己無礙。然後微微彎腰對信使道:“你先暫時在偏室等待。”
信使在相府的侍衛帶領下,去往偏室。
目送信使離開,傅燮恢複平靜,吩咐人去請賈詡荀攸。
在劉備前往漢中時,曾留下話來,如果出現意外之事,三人可商議而定。
“你說,武關是如何失守的?”
幾年相處下來,法正的聰慧,傅燮越發認可。因此想聽聽法正的意見,也算是為劉備政權開始培養接班的人才。
聞言法正沉吟思考……
碩大的正廳一時間安靜得落針可聞。傅燮欣慰地瞧著法正,不急不躁,遇事不慌不忙,不急於發表意見,還有昨日來的諸葛亮,有此二人,劉備政權接下來五十年,定然會扶搖直上,大漢必然能迎來如孝宣時那般,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盛況。
思索了一刻鍾,法正撲閃著明亮的大眼睛,朗聲道:“以在下推斷,必然是關中的豪族士人不忿利益被侵占,勾結袁術,試圖反撲關中。”
法正的說法與自己心中所想之事不謀而合,傅燮捋捋胡須,誇讚道:“說的不錯。能透過紛亂的時局,看到事物的本質,你算是出師了。豪強豪強,求實這臭小子,懲罰王家,滅殺劉家時,是夠直抒心臆。可如此做派必然會惹得關中本地士族不喜。”
說到自己的兒子,傅燮一點不客氣,仿佛關中的事,全是傅幹不會相忍為國導致的。
“父親,此話有失公允。關中的豪強就算求實兄長對他們寬仁,他們依然不領情。如今的局麵,最主要的原因乃是收攏關東的流民,侵占關中豪強的田地。雍王殿下用人之策,並非看重門第,而是以才智人品為先。他們多有失意,發動叛亂早晚的事。”
在法正心裏,傅幹算是第一重要的人。聽到傅燮批評傅幹時,不由自主地維護傅幹的聲譽。
“你啊,還是太過偏袒求實。不過,你說的也有道理。本以為有楊文先的支持,他們能安分守紀,為複興漢室貢獻自身。老夫想差了。”
傅燮長歎一聲,能讓豪強發展到獻出武關,還是怨他太過大意。對豪強的監視力度沒有放在第一位。
“稟相國,荀長史、賈太傅到!”
見相府大廳隻有傅燮法正二人,荀攸賈詡對視一眼,知道必然是發生了不一般的大事。
把兩人迎入大廳內,傅燮把來龍去脈講一遍。
“此事不簡單,恐怕除了長安城,整個關中已然盡是敵國矣。”
見微知著,賈詡喟然長歎,既然這些人敢勾結袁術,謀取武關,那必然是做好萬全之策。
武關失守,扶風等郡恐怕也不容樂觀。賈詡做事從來都是先去考慮最壞的打算。
“太傅所言,荀某讚同。雍王殿下雖任用不少寒門子弟,可關中的主要官職還是掌握在豪強手裏。畢竟他們的子弟都是飽讀詩書之輩。家主叛亂,那些所謂的分家子弟,又幾個會反對的。幸好,麹將軍駐紮在扶風,可保證長安到扶風的暢通。”
把關中的情形思索一遍,荀攸想到麹昊位於關鍵之處,隻要保證麹昊沒有吃敗仗,防守住關中,問題不大。
因為麹昊負責的地區,乃是關中今年夏季稅收的存放之處。
有糧食在手,從長安城內派遣數萬大軍出征,擊敗呂布,壓製豪強,手到擒來。
“對,速速派人通知麹將軍,讓他無論如何都要守住郿縣。郿縣失守,後果不堪設想。”
聞言,傅燮大表讚同。拿出相國的文書,遞給法正,讓法正去挑選合適的人選,到郿縣通知麹昊。
法正前腳離開,又有使者慌張求見。
“報,藍田失守,前將軍退守長門亭,扼守敵軍前往長安的道路。”
“果然早有預謀,翼德敗績,威望大失。他還需要防守長門亭,如今長安城內有威望領軍者,唯有一人!”
聽聞藍田失守,賈詡臉色一沉,隨即提出自己的見解。
“太傅說的可是皇甫義真?”
三人都是聰明人,賈詡雖沒有說出此人的名字,可傅燮隨即猜出他說的是誰。
“嗯,相國猜的不錯。唯有皇甫義真有威望有能力,節製關中兵馬,其他人全無此威望。”
“太傅言之有理。攸讚同皇甫將軍領軍。皇甫將軍身為雍王親族,在此危機時刻,必然會慨然應允。在下前去請皇甫將軍,相國派人前往漢中,把關中之事告知雍王。讓他盡快從漢中迴軍,安撫關中各方勢力。”
事不宜遲,荀攸起身告辭,自去找皇甫嵩。
望著荀攸離開的身影,賈詡蹙眉,指著東北方向。
“相國,河北亦不能掉以輕心。袁紹袁術兩人雖有爭論,然而畢竟是兄弟。老夫害怕兩人會因此聯合,共伐關中。或者關中士人撮合兩人,共伐關中。”
“此事不可不濾。杜伯侯與牽子經並非普通人,想必會有所警惕。老夫亦會派人通知兩人,讓他們時刻注意河東的局勢。”
杜畿牽招二人的才智,傅燮很認可。前不久牽招按照傅幹的提議才建好玉璧。隻要玉璧城不失,想從太原河北入侵關中,難上加難。
“時局艱難,咱們共渡難關。”
傅燮臉色嚴肅,鄭重的說。
“相國有任何吩咐,在下必然遵從。”
“麻煩太傅去聯絡收買關中士人偏向雍王者。”
“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