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備受打擊的楊修
三國:從涼州輔佐劉備 作者:科尼島的柏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既然楊修願意出仕劉備,傅幹就不再對他藏私,他說的詩詞乃是小道,是真正發自肺腑之言。
等楊修把白馬篇按照記憶書寫下來,讓傅幹矯正一番後,直接讓楊福拿到後院。
旁邊的劉備則是聽的熱淚滿麵。
白馬一出,完美詮釋了他這個涿郡的遊俠兒的一生,他眼前浮現出自從黃巾後,跟隨他四處征討的遊俠兒。
見兩人注視著自己,劉備輕輕擦拭點眼淚,笑著說:“求實一首白馬,讓我心裏澎拜,一時之間,百感交集,在下想家了啊。”
說的也是啊,自從黃巾之後,六年了,離家整整六年了,劉備還沒有迴家一次。
等這次河間王登基,劉備無論如何都要迴家一趟。
“不用管我。你們兩個以後是同僚,多多交流一下。方便以後工作好開展。”
“德祖,我有一書送你。”
把諸葛亮等人重新注釋的數學拿給楊修。
在來之前,傅幹在考慮送的禮物時,便想到楊修乃是有名的才子,讓他去學數理化,將來必有所成。
不過考慮到楊修的政治傾向,傅幹隻是選擇了數學一冊,送給他。
等劉備完全掌握關中後,傅幹準備在整個關中把這套教材推行下去,不管受到多大阻力。
如今造紙術在經過多次改良後,已經能夠大量量產了。隻是苦於工人不足,無法大規模的生產。
楊修見上麵有奇特的字符,看不大懂。
傅幹簡略的給他說過後,以他的聰明才智很快便領會出來,這是一次算術界的大變革。
裏麵的算術知識與以往的不同,用裏麵的知識去計算現在的算術,簡單了許多。
再一次震驚到了楊修,他本以為自己是世上最聰明的人,自從遇到傅幹以來,先是在詩歌一途,被傅幹打的找不到北,隨後傅幹不吭不響的又拋出來一個王炸,徹底讓楊修懷疑自我了。
見楊修渾渾噩噩,傅幹與劉備告辭,留下楊修去接收這些知識。
走到門外的劉備不由感歎道:“要不是與你相識,知道你還是個人,我早都快懷疑自我了。像你這種無所不精的人,能輔佐我劉備,是我劉備八輩子修來的福分。”
傅幹笑著說:“要不是遇見玄德兄,我豈敢把這些知識露出來。咱們是互相成就。”
“那讓咱們君臣同心,共興漢室。”
劉備握住傅幹的手,真誠的說。
傅幹臉上含笑,點點頭。
拿著數學的楊修,不知道自己怎麽走迴後堂的。
低著頭癡迷的研究著裏麵的推理方程,一頭碰到楊彪都沒反應過來。
把書從楊修手裏奪過來,看幾眼,沒看明白,目視楊修,等著楊修來給他解釋。
“這是數學,是算術用的。傅求實所做!”
楊修苦笑著說。
知道是算術後,楊彪再次翻看一遍,裏麵有一些能理解,有些不能理解。
隨後又注意到所有的紙張,不同於他家裏的紙,質量極好,光滑有硬度。
“這紙?”
楊修無語望蒼天:“恐怕還是他所造。”
“如果劉備能大批量的造這種紙,每年都能盈利不少錢。而且這書上的知識,也不簡單,用來計算天文,將會是一大進步。”
楊彪在雒陽朝廷裏當過大官,知道天文曆法是需要算術的。
讓楊修把他沒去的這段時間發生的事給他仔細講講。
聽楊修講完後,楊彪臉色大變。
“傅求實要改變現有的行政取材方式。”
楊修一驚,這點他沒有看出來。
“父親從哪裏看出來的?”
指著紙上的文字,楊彪問道:“這字是小篆嗎?”
“不是,是新近出現的楷書!”
楊修的博學讓楊彪很是欣慰,傅幹才學過人,那是傅燮的兒子,不是他楊彪的兒子。
“你在看,裏麵的字很多都是簡寫。”
楊修眉頭一皺,又仔細看一遍,剛才隻顧算題了。
“簡寫把字的精髓都去掉了。”
“是啊,去掉了。但那又有何重要的。”
楊彪感歎道。
“為何如此說?”
楊修不解。
“筆畫簡單,字好寫,便會好認。你可明白,那樣的話,啟蒙起來會方便許多。”
楊修大吃一驚:“傅求實準備把所有的兒童都讓他們認字嗎?”
“這才是為父擔憂的所在。這是刨我們根啊。如今為何能舉孝廉,不還是經書的解釋權在我等大族手中,官府要想治理地方,必須依靠我們士人的子弟,才能找到足夠多的讀書人 。按照這本書上透漏出的細節,傅幹隻要頂著壓力,在關中培養幾萬個讀書的兒童,我等世家的優勢蕩然無存。”
楊修聽完笑著說:“父親想的太過了。他傅求實也是士族子弟,豈會自斷其根,而且這紙與字不一定能推廣的起來。他要是產量過低,最多也就培養個幾百人。”
楊彪在楊修頭上敲個板栗,把書湊到他眼前。
“再仔細看看,這上麵的字不是書寫上去的,你可看明白了?”
楊修實際上早都注意到這點了,但是今天傅幹給他的打擊太大了,素常以聰明自居的他,在傅幹麵前,便如滄海之一粟。所以他下意識的封閉了自己的感官,不承認這不是手寫的,麻痹自己,以換取心裏一絲平衡。
然而楊彪卻把這個事實殘酷的解開了,讓楊修臉色蒼白起來。
注意到楊修神情,楊彪勸慰道:“阿修,記住為父的話,過剛易折,過猶不及。你無須跟傅求實比。從今日得到信息來看,他傅求實那是生而知之,你隻要把他的學識吸收完,也是能達到他那種地步的。”
楊修是聰明且堅強的人,很快便從頹廢中走出來,堅定的說:“我明白了,父親。”
楊彪欣慰的點點頭,繼續說:“這書應該是用一種工具印上去,就如太學生從熹平石經上拓印下來一般。如果有熟練的工匠,一天便能生產出幾千上萬本,作為教材足夠用了。”
“那我還要出仕大司馬嗎?”
“為何不出仕,這種大趨勢誰都阻止不了,那阻止不了,就加入進去。為父也要好好考慮出仕的時機了。”
等楊修把白馬篇按照記憶書寫下來,讓傅幹矯正一番後,直接讓楊福拿到後院。
旁邊的劉備則是聽的熱淚滿麵。
白馬一出,完美詮釋了他這個涿郡的遊俠兒的一生,他眼前浮現出自從黃巾後,跟隨他四處征討的遊俠兒。
見兩人注視著自己,劉備輕輕擦拭點眼淚,笑著說:“求實一首白馬,讓我心裏澎拜,一時之間,百感交集,在下想家了啊。”
說的也是啊,自從黃巾之後,六年了,離家整整六年了,劉備還沒有迴家一次。
等這次河間王登基,劉備無論如何都要迴家一趟。
“不用管我。你們兩個以後是同僚,多多交流一下。方便以後工作好開展。”
“德祖,我有一書送你。”
把諸葛亮等人重新注釋的數學拿給楊修。
在來之前,傅幹在考慮送的禮物時,便想到楊修乃是有名的才子,讓他去學數理化,將來必有所成。
不過考慮到楊修的政治傾向,傅幹隻是選擇了數學一冊,送給他。
等劉備完全掌握關中後,傅幹準備在整個關中把這套教材推行下去,不管受到多大阻力。
如今造紙術在經過多次改良後,已經能夠大量量產了。隻是苦於工人不足,無法大規模的生產。
楊修見上麵有奇特的字符,看不大懂。
傅幹簡略的給他說過後,以他的聰明才智很快便領會出來,這是一次算術界的大變革。
裏麵的算術知識與以往的不同,用裏麵的知識去計算現在的算術,簡單了許多。
再一次震驚到了楊修,他本以為自己是世上最聰明的人,自從遇到傅幹以來,先是在詩歌一途,被傅幹打的找不到北,隨後傅幹不吭不響的又拋出來一個王炸,徹底讓楊修懷疑自我了。
見楊修渾渾噩噩,傅幹與劉備告辭,留下楊修去接收這些知識。
走到門外的劉備不由感歎道:“要不是與你相識,知道你還是個人,我早都快懷疑自我了。像你這種無所不精的人,能輔佐我劉備,是我劉備八輩子修來的福分。”
傅幹笑著說:“要不是遇見玄德兄,我豈敢把這些知識露出來。咱們是互相成就。”
“那讓咱們君臣同心,共興漢室。”
劉備握住傅幹的手,真誠的說。
傅幹臉上含笑,點點頭。
拿著數學的楊修,不知道自己怎麽走迴後堂的。
低著頭癡迷的研究著裏麵的推理方程,一頭碰到楊彪都沒反應過來。
把書從楊修手裏奪過來,看幾眼,沒看明白,目視楊修,等著楊修來給他解釋。
“這是數學,是算術用的。傅求實所做!”
楊修苦笑著說。
知道是算術後,楊彪再次翻看一遍,裏麵有一些能理解,有些不能理解。
隨後又注意到所有的紙張,不同於他家裏的紙,質量極好,光滑有硬度。
“這紙?”
楊修無語望蒼天:“恐怕還是他所造。”
“如果劉備能大批量的造這種紙,每年都能盈利不少錢。而且這書上的知識,也不簡單,用來計算天文,將會是一大進步。”
楊彪在雒陽朝廷裏當過大官,知道天文曆法是需要算術的。
讓楊修把他沒去的這段時間發生的事給他仔細講講。
聽楊修講完後,楊彪臉色大變。
“傅求實要改變現有的行政取材方式。”
楊修一驚,這點他沒有看出來。
“父親從哪裏看出來的?”
指著紙上的文字,楊彪問道:“這字是小篆嗎?”
“不是,是新近出現的楷書!”
楊修的博學讓楊彪很是欣慰,傅幹才學過人,那是傅燮的兒子,不是他楊彪的兒子。
“你在看,裏麵的字很多都是簡寫。”
楊修眉頭一皺,又仔細看一遍,剛才隻顧算題了。
“簡寫把字的精髓都去掉了。”
“是啊,去掉了。但那又有何重要的。”
楊彪感歎道。
“為何如此說?”
楊修不解。
“筆畫簡單,字好寫,便會好認。你可明白,那樣的話,啟蒙起來會方便許多。”
楊修大吃一驚:“傅求實準備把所有的兒童都讓他們認字嗎?”
“這才是為父擔憂的所在。這是刨我們根啊。如今為何能舉孝廉,不還是經書的解釋權在我等大族手中,官府要想治理地方,必須依靠我們士人的子弟,才能找到足夠多的讀書人 。按照這本書上透漏出的細節,傅幹隻要頂著壓力,在關中培養幾萬個讀書的兒童,我等世家的優勢蕩然無存。”
楊修聽完笑著說:“父親想的太過了。他傅求實也是士族子弟,豈會自斷其根,而且這紙與字不一定能推廣的起來。他要是產量過低,最多也就培養個幾百人。”
楊彪在楊修頭上敲個板栗,把書湊到他眼前。
“再仔細看看,這上麵的字不是書寫上去的,你可看明白了?”
楊修實際上早都注意到這點了,但是今天傅幹給他的打擊太大了,素常以聰明自居的他,在傅幹麵前,便如滄海之一粟。所以他下意識的封閉了自己的感官,不承認這不是手寫的,麻痹自己,以換取心裏一絲平衡。
然而楊彪卻把這個事實殘酷的解開了,讓楊修臉色蒼白起來。
注意到楊修神情,楊彪勸慰道:“阿修,記住為父的話,過剛易折,過猶不及。你無須跟傅求實比。從今日得到信息來看,他傅求實那是生而知之,你隻要把他的學識吸收完,也是能達到他那種地步的。”
楊修是聰明且堅強的人,很快便從頹廢中走出來,堅定的說:“我明白了,父親。”
楊彪欣慰的點點頭,繼續說:“這書應該是用一種工具印上去,就如太學生從熹平石經上拓印下來一般。如果有熟練的工匠,一天便能生產出幾千上萬本,作為教材足夠用了。”
“那我還要出仕大司馬嗎?”
“為何不出仕,這種大趨勢誰都阻止不了,那阻止不了,就加入進去。為父也要好好考慮出仕的時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