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函穀關
三國:從涼州輔佐劉備 作者:科尼島的柏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簡雍到達華陰城時,傅幹正在組織人手往往關中遷移人口。
得知呂布刺殺董卓後,傅幹讓簡雍繼續往西去,把雒陽發生的事情通知給他。
“王穎沒跟你一起嗎?”
在簡雍的隊伍裏沒有發現王穎。
簡雍說:“他說他還有事沒處理完,因此留在雒陽城。”
知道王穎在辦自己交代給他的任務,傅幹把簡雍送出華陰城。
迴到城後,把趙雲趙飛找來,把雒陽發生的事告訴兩人。
“董卓已死,如今雒陽是王允在主政,恐怕會發一些不利明公的詔書,依我之見,留下五百人,守衛華陰城,我部即刻代表東進,陳兵雒陽,替明公討要合適的報酬。”
傅幹讓兩人坐下,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兩人。
雖說劉備起兵勤王,一直沒有承認劉協的帝位,可在,劉辯已死的情況下,劉協身為靈帝的幼子,還是有很高的合法性的。
在誅滅董卓以前,王允與劉備是同盟,誅滅董卓後,恐怕不會再是了。
反而會想辦法削弱劉備此時的權位,把劉備趕到涼州,不會讓他染指關中之地。
在關中的蓋勳也會聽從雒陽的政令,抵觸劉備在關中。
劉備自己也可能會聽從劉協的命令,自己迴涼州。
聽到傅幹的話,張飛冷哼道:“王允他敢,要不是大哥在關中牽扯董卓的軍力,他怎麽可能誅殺董卓,求實,聽你的,咱們即刻帶兵前往雒陽,替大哥討要個王爵。大哥劉氏宗親,勤王大功臣,不入雒陽輔政的話,封大哥一個王爵不過分吧。”
趙雲仍是一臉冷靜的模樣,想了一下,抱拳說:“王爵一事,我覺得不妥當。可以提議讓明公督關中諸事,弘農王給的血書,畢竟是私下,沒走流程。陛下要是走流程的話,那三輔之地,便無話可說。”
趙雲想的比張飛周到,傅幹讚成趙雲的提議。
既然兩人都不反對,傅幹整頓兵馬,直接兵發雒陽。
路過湖縣時,傅幹在城下派人喊話張濟叔侄。
在得知董卓被殺後,張濟心裏慌的坐都坐不住,一天發幾封信,讓傅幹到湖縣交接。
不一會,城門打開,張濟領著張繡捧著印信,站在城門後,等待傅幹接受他們的投降。
見到兩人恭順的模樣,傅幹不敢學曹老板對投降的張繡托大的表現,親自下馬,握住張濟的手。
“老將軍棄暗投明,大功一件,玄德公知道必然大喜。”
“不敢,不敢,老夫不辨忠奸,失身於賊屬,幸大司馬不棄,老夫必定粉身碎骨以報大司馬恩情。”
讓張濟帶著人到關中去尋劉備,留下一千人守湖縣,張繡跟著傅幹繼續往雒陽進軍。
一路行軍,順暢無比,中間受納數波董卓的軍隊。
這些軍隊在王允的軍令下,人心惶惶,度日如年。
在他們歸順後,傅幹讓軍中的軍法官多次宣讀劉備軍的軍令,以防止他們在董卓軍中肆虐慣了,不能遵守劉軍的軍令。
在快到達函穀關時,從出發時的五千兵力,膨脹到一萬的兵力。
糧草輜重全部是從各地征收的,相當於拿的是董卓存在各地的糧草。
路上一直碰到逃難的百姓,從他們嘴裏得知李傕再次攻入雒陽,王允被殺。
讓行進的部隊停下,傅幹派人去打探前方的軍情。
張繡自告奮勇,前去勸降函穀關的守將。
傅幹同意了張繡的請求。
不到半日功夫,張繡領著函穀關的守將,親自來到傅幹大營,跪倒在傅幹帳前,希望傅幹能寬恕他們的過錯,準許他們投降。
董旻會師雒陽,留下這些將領,本意是讓他們防守關中的劉備,防止自己的後路被掏。
可在張繡的一波分析之下,知道即便李傕攻下雒陽,敗亡也在不遠的將來。要是繼續負隅頑抗,那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守將幡然醒悟,執意要到大營,親自來歸順。
對於守將的心思,傅幹非常了解,即便張繡不去勸降,他也不會下功夫去防守。
隻要傅幹發起攻擊,他馬上就會投降。
親自來大營,無非是想讓傅幹給予他更好的待遇。
把他打發給劉備,傅幹率兵入了函穀關。
漢末時期,函穀關已經失去了秦朝時函穀關的功能。
秦時的函穀關北傍黃河,南依稠桑原,東有弘農河,東方來攻時,隻要城門口可以擺開大兵發起攻城,即便有百萬大軍亦是無能為力。
如今的函穀關則是武帝時一個大臣為了把自己的家鄉搬到關內,自己斥巨資把函穀關搬遷到新安,重新修建的。
再加上黃河水北移,把河床袒露出來,行人無需走函穀關就可通行到關中,因此基本失去了原有的防護功能。
到函穀關後,大軍行進兩日,多有辛勞。
傅幹命令大軍再次休息一日,等明日再行軍。
接下來是要發生大的戰鬥的,不會再如這兩日一般,隻是武裝遊街。
如圓盤的太陽緩緩落到西邊的時候,王穎求見傅幹。
支開所有人,留下典韋在旁護衛,傅幹親自接見王穎。
此次歸來,王穎成熟不少,往日的跳脫不再有,滿臉的滄桑。
“長史,大事不好,天子在雒陽駕崩了。”
跪倒在地的王穎臉上的淚珠如斷線的珠子不停的往下滑落。
眼角不停的跳動,傅幹亦是裝出傷心的模樣。
知道劉協死後,傅幹心裏算是鬆口氣。
劉備的大業再無人能夠阻攔,以往劉協在時,不管從何角度出發,總會讓一部分人,挑各種毛病,說不定還會讓人直接挾天子以令諸侯。
如今天子駕崩,天下已沒有合適的稱帝人選。
失去一個天子,天下人人都是天子了。
“你即刻前往關中,把天子駕崩的消息告訴大司馬,讓他發兵到雒陽,討滅賊臣,匡扶漢室。”
王穎重重點點頭,兩人默契的沒有一人問天子的死因。
把天子駕崩的消息在軍中擴散後,傅幹要求人人披麻戴孝,以寄哀思。
從去年靈帝駕崩,劉軍的哀服都沒有脫下來過。
得知呂布刺殺董卓後,傅幹讓簡雍繼續往西去,把雒陽發生的事情通知給他。
“王穎沒跟你一起嗎?”
在簡雍的隊伍裏沒有發現王穎。
簡雍說:“他說他還有事沒處理完,因此留在雒陽城。”
知道王穎在辦自己交代給他的任務,傅幹把簡雍送出華陰城。
迴到城後,把趙雲趙飛找來,把雒陽發生的事告訴兩人。
“董卓已死,如今雒陽是王允在主政,恐怕會發一些不利明公的詔書,依我之見,留下五百人,守衛華陰城,我部即刻代表東進,陳兵雒陽,替明公討要合適的報酬。”
傅幹讓兩人坐下,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兩人。
雖說劉備起兵勤王,一直沒有承認劉協的帝位,可在,劉辯已死的情況下,劉協身為靈帝的幼子,還是有很高的合法性的。
在誅滅董卓以前,王允與劉備是同盟,誅滅董卓後,恐怕不會再是了。
反而會想辦法削弱劉備此時的權位,把劉備趕到涼州,不會讓他染指關中之地。
在關中的蓋勳也會聽從雒陽的政令,抵觸劉備在關中。
劉備自己也可能會聽從劉協的命令,自己迴涼州。
聽到傅幹的話,張飛冷哼道:“王允他敢,要不是大哥在關中牽扯董卓的軍力,他怎麽可能誅殺董卓,求實,聽你的,咱們即刻帶兵前往雒陽,替大哥討要個王爵。大哥劉氏宗親,勤王大功臣,不入雒陽輔政的話,封大哥一個王爵不過分吧。”
趙雲仍是一臉冷靜的模樣,想了一下,抱拳說:“王爵一事,我覺得不妥當。可以提議讓明公督關中諸事,弘農王給的血書,畢竟是私下,沒走流程。陛下要是走流程的話,那三輔之地,便無話可說。”
趙雲想的比張飛周到,傅幹讚成趙雲的提議。
既然兩人都不反對,傅幹整頓兵馬,直接兵發雒陽。
路過湖縣時,傅幹在城下派人喊話張濟叔侄。
在得知董卓被殺後,張濟心裏慌的坐都坐不住,一天發幾封信,讓傅幹到湖縣交接。
不一會,城門打開,張濟領著張繡捧著印信,站在城門後,等待傅幹接受他們的投降。
見到兩人恭順的模樣,傅幹不敢學曹老板對投降的張繡托大的表現,親自下馬,握住張濟的手。
“老將軍棄暗投明,大功一件,玄德公知道必然大喜。”
“不敢,不敢,老夫不辨忠奸,失身於賊屬,幸大司馬不棄,老夫必定粉身碎骨以報大司馬恩情。”
讓張濟帶著人到關中去尋劉備,留下一千人守湖縣,張繡跟著傅幹繼續往雒陽進軍。
一路行軍,順暢無比,中間受納數波董卓的軍隊。
這些軍隊在王允的軍令下,人心惶惶,度日如年。
在他們歸順後,傅幹讓軍中的軍法官多次宣讀劉備軍的軍令,以防止他們在董卓軍中肆虐慣了,不能遵守劉軍的軍令。
在快到達函穀關時,從出發時的五千兵力,膨脹到一萬的兵力。
糧草輜重全部是從各地征收的,相當於拿的是董卓存在各地的糧草。
路上一直碰到逃難的百姓,從他們嘴裏得知李傕再次攻入雒陽,王允被殺。
讓行進的部隊停下,傅幹派人去打探前方的軍情。
張繡自告奮勇,前去勸降函穀關的守將。
傅幹同意了張繡的請求。
不到半日功夫,張繡領著函穀關的守將,親自來到傅幹大營,跪倒在傅幹帳前,希望傅幹能寬恕他們的過錯,準許他們投降。
董旻會師雒陽,留下這些將領,本意是讓他們防守關中的劉備,防止自己的後路被掏。
可在張繡的一波分析之下,知道即便李傕攻下雒陽,敗亡也在不遠的將來。要是繼續負隅頑抗,那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守將幡然醒悟,執意要到大營,親自來歸順。
對於守將的心思,傅幹非常了解,即便張繡不去勸降,他也不會下功夫去防守。
隻要傅幹發起攻擊,他馬上就會投降。
親自來大營,無非是想讓傅幹給予他更好的待遇。
把他打發給劉備,傅幹率兵入了函穀關。
漢末時期,函穀關已經失去了秦朝時函穀關的功能。
秦時的函穀關北傍黃河,南依稠桑原,東有弘農河,東方來攻時,隻要城門口可以擺開大兵發起攻城,即便有百萬大軍亦是無能為力。
如今的函穀關則是武帝時一個大臣為了把自己的家鄉搬到關內,自己斥巨資把函穀關搬遷到新安,重新修建的。
再加上黃河水北移,把河床袒露出來,行人無需走函穀關就可通行到關中,因此基本失去了原有的防護功能。
到函穀關後,大軍行進兩日,多有辛勞。
傅幹命令大軍再次休息一日,等明日再行軍。
接下來是要發生大的戰鬥的,不會再如這兩日一般,隻是武裝遊街。
如圓盤的太陽緩緩落到西邊的時候,王穎求見傅幹。
支開所有人,留下典韋在旁護衛,傅幹親自接見王穎。
此次歸來,王穎成熟不少,往日的跳脫不再有,滿臉的滄桑。
“長史,大事不好,天子在雒陽駕崩了。”
跪倒在地的王穎臉上的淚珠如斷線的珠子不停的往下滑落。
眼角不停的跳動,傅幹亦是裝出傷心的模樣。
知道劉協死後,傅幹心裏算是鬆口氣。
劉備的大業再無人能夠阻攔,以往劉協在時,不管從何角度出發,總會讓一部分人,挑各種毛病,說不定還會讓人直接挾天子以令諸侯。
如今天子駕崩,天下已沒有合適的稱帝人選。
失去一個天子,天下人人都是天子了。
“你即刻前往關中,把天子駕崩的消息告訴大司馬,讓他發兵到雒陽,討滅賊臣,匡扶漢室。”
王穎重重點點頭,兩人默契的沒有一人問天子的死因。
把天子駕崩的消息在軍中擴散後,傅幹要求人人披麻戴孝,以寄哀思。
從去年靈帝駕崩,劉軍的哀服都沒有脫下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