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吾道不孤
三國:從涼州輔佐劉備 作者:科尼島的柏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言挺直身子,抬起頭與傅幹對視,笑著說:“吃百家飯,走萬裏路,人總要有些變化的。傅公子也是變化頗多。少了許多的盛氣淩人。”
身旁的大漢驚訝這個落魄的儒生竟然能認識這樣的大人物,細細想想,沒有得罪過他,然後迅速逃遁。
“這裏不是說話的地方,走,到城外的涼亭一敘。”
“樂意至極。”
典韋這幾個月一直在學習騎馬,基本的騎術算是掌握了。
牽了一匹馬給李言。
李言翻身上馬,如行雲流水。
告別縣令後,傅幹一行人來到城外五裏的一處涼亭。
“看李兄的樣子,這一年來吃了不少苦吧。”
李言的儒袍破舊,隨處可見的補丁,與一年前剛剛相遇時,那個穿著新衣的人截然不同。
李言平靜如水,淡然的說:“苦肯定吃了不少,不過相比涼州的百姓,要好了很多。至少在真的困頓時,還能拿著你給的憑證,到官府裏去要一些盤纏。”
說的這裏,李言微微一笑。
傅幹對李言的變化之大,感到非常驚訝。真是應了那句話,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傅幹笑著搖搖頭:“李兄有點不太實誠,看李兄這樣子,不像是去官府要過盤纏的樣子。不說這樣了,李兄一年遊曆,可有所得?”
李言斟酌一下說:“聽真話還是假話?”
“真話怎麽說,假話又怎麽說?”
李言起身,指著黃土高原的黃土地:“假話便是涼州在州牧的治理下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飯吃。”
“李兄何時有了這種幽默情趣。這種話我自己說出來,我都不信。”
“哈哈哈,我就知道你傅求實與他人不同。真話便是涼州之大,唯有漢陽數縣才能混個溫飽,免受刀兵之災。”
傅幹知道李言說的是實情,可他也沒辦法。涼州人口還是太少,漢人人口太少。雖吸收了一部分羌人,可擋不住更多的羌人不樂意加入漢人的教化,編戶齊民。
“能講講你的見聞嗎?”
李言顯然有所準備,侃侃而談:“我從雒陽走陸路到了長安,關中的土地還算肥沃,然也難與關東相比。人口比關東更是稀少,再加上豪族閥閱隱瞞人口,很多田地都在荒蕪。唯有靠近河流的田地才有人耕種,然而大部分都是大族的田產。離開了關中,先去的上邽,那裏的百姓精神狀態很好,糧價正常。然後我又到了隴西,那裏貧苦了不少,走了數裏不見人煙。”
傅幹不僅為之動容,李言一介書生,不怕苦不怕危險,真的去走了混亂的涼州,真可謂精神可嘉,是一個有大毅力的人。此人定然能成就一番功業。
李言繼續述說,隴西羌漢雜居,習俗與漢陽已經大不相同。
“金城郡兵荒馬亂,我草草的離開了此地。到了武威酒泉數郡,漢人更是稀少,各種雜胡逐水草而居,歡歌載舞。有時會為了爭奪牧羊地而發生小規模的戰鬥。”
“李兄為何知道的如此清晰?”
“我是個讀書人,被你罵了一頓後,想到孔子周遊列國,不以出身看人。我學著孔子的方式,用自己的學識教導那些胡人,以真心待人。他們對我尊敬有加。”
傅幹倒是對他佩服不已了。一般人都隻會看到他人的缺點,即便自己錯了,也不會去認的。
往往還會惱羞成怒,與人割袍斷義。
一下午的時間都是李言在講述,傅幹聽的津津有味。
傅幹問:“能把這些東西寫下來嗎?”
李言的所見所聞有很大的軍事價值,對於將來派兵出河西走廊,到達西域有很大的幫助,要是能寫下來的話,無疑是極好的。
指指自己的頭,李言笑著說:“本人沒有其他才能,唯有記憶算是本人自傲的一項了。一年的見聞全在這裏。”
傅幹躬身鞠了一躬,真誠的說:“李兄大義,我不及也。還請李兄隨我去見州牧,李兄大才遺落荒野,實屬國家的不幸。”
李言搖搖頭拒絕了。
“經雒陽一事,我對於出仕已經厭煩。大司馬身邊俊才無數,不差我一個。我隻希望遊走民間,教育鄉間的頑子。”
傅幹搖頭痛惜不止,打定主意,以後不能在那樣出口傷人了。
每個人在不同的環境下長大,所思所慮截然不同,不能強求。
既然李言想要去教書育人,那傅幹邀請他到天水軍校出任一名教師。
李言這次倒沒有拒絕。
“我本打算離開安定郡後,就去前往你辦的這所學院去求職。你邀請我,故我所願也。不過,我不打算在那裏長期任職,那裏畢竟是所培養將官的學校。與我的理念不大相同,我希望辦一所教育鄉間小子的學院,不以門第取士,隻要想學,都可以去學。”
傅幹眉頭一皺,李言的想法很好,隻是實施起來有點困難。
最大的問題還是錢糧不足,要是不差錢,傅幹早都打算把學校開的遍地都是了。
“那錢糧怎麽辦?”
李言微微一笑:“所以我才打算在你那所學院幹個一兩年,掙些錢糧,夠我吃穿用度。至於學生,他們可每天迴家吃飯,不需要我去管。我隻負責教學,不收取學費,能給我半斤糧食作為禮物就行。”
理想主義者,傅幹對李言評價。不過他遊曆數年,應該也有他自己的堅持。
傅幹準備給他一些幫助,拿出他的信物:“這是我隨身佩戴的玉佩,我父親非常熟悉。你拿著它。去上邽後,可以找我父親幫忙。別急著拒絕,你的這個教書育人的想法非常好,我現在隻是力所不逮,才把他推辭了。你要是能辦的起來,我將來可以省很多力氣。”
李言起身,抱拳給傅幹行大禮。
傅幹急忙攔住他,笑著說:“莫行禮,行禮也該是我給你。你才是先行者,是照亮這個時代的一盞明燈。希望你能保持這種初心,等條件允許,我也會與你一起行走在這條康莊大道上。”
李言哈哈大笑,拍打著傅幹的肩膀說:“吾道不孤也!”
身旁的大漢驚訝這個落魄的儒生竟然能認識這樣的大人物,細細想想,沒有得罪過他,然後迅速逃遁。
“這裏不是說話的地方,走,到城外的涼亭一敘。”
“樂意至極。”
典韋這幾個月一直在學習騎馬,基本的騎術算是掌握了。
牽了一匹馬給李言。
李言翻身上馬,如行雲流水。
告別縣令後,傅幹一行人來到城外五裏的一處涼亭。
“看李兄的樣子,這一年來吃了不少苦吧。”
李言的儒袍破舊,隨處可見的補丁,與一年前剛剛相遇時,那個穿著新衣的人截然不同。
李言平靜如水,淡然的說:“苦肯定吃了不少,不過相比涼州的百姓,要好了很多。至少在真的困頓時,還能拿著你給的憑證,到官府裏去要一些盤纏。”
說的這裏,李言微微一笑。
傅幹對李言的變化之大,感到非常驚訝。真是應了那句話,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傅幹笑著搖搖頭:“李兄有點不太實誠,看李兄這樣子,不像是去官府要過盤纏的樣子。不說這樣了,李兄一年遊曆,可有所得?”
李言斟酌一下說:“聽真話還是假話?”
“真話怎麽說,假話又怎麽說?”
李言起身,指著黃土高原的黃土地:“假話便是涼州在州牧的治理下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飯吃。”
“李兄何時有了這種幽默情趣。這種話我自己說出來,我都不信。”
“哈哈哈,我就知道你傅求實與他人不同。真話便是涼州之大,唯有漢陽數縣才能混個溫飽,免受刀兵之災。”
傅幹知道李言說的是實情,可他也沒辦法。涼州人口還是太少,漢人人口太少。雖吸收了一部分羌人,可擋不住更多的羌人不樂意加入漢人的教化,編戶齊民。
“能講講你的見聞嗎?”
李言顯然有所準備,侃侃而談:“我從雒陽走陸路到了長安,關中的土地還算肥沃,然也難與關東相比。人口比關東更是稀少,再加上豪族閥閱隱瞞人口,很多田地都在荒蕪。唯有靠近河流的田地才有人耕種,然而大部分都是大族的田產。離開了關中,先去的上邽,那裏的百姓精神狀態很好,糧價正常。然後我又到了隴西,那裏貧苦了不少,走了數裏不見人煙。”
傅幹不僅為之動容,李言一介書生,不怕苦不怕危險,真的去走了混亂的涼州,真可謂精神可嘉,是一個有大毅力的人。此人定然能成就一番功業。
李言繼續述說,隴西羌漢雜居,習俗與漢陽已經大不相同。
“金城郡兵荒馬亂,我草草的離開了此地。到了武威酒泉數郡,漢人更是稀少,各種雜胡逐水草而居,歡歌載舞。有時會為了爭奪牧羊地而發生小規模的戰鬥。”
“李兄為何知道的如此清晰?”
“我是個讀書人,被你罵了一頓後,想到孔子周遊列國,不以出身看人。我學著孔子的方式,用自己的學識教導那些胡人,以真心待人。他們對我尊敬有加。”
傅幹倒是對他佩服不已了。一般人都隻會看到他人的缺點,即便自己錯了,也不會去認的。
往往還會惱羞成怒,與人割袍斷義。
一下午的時間都是李言在講述,傅幹聽的津津有味。
傅幹問:“能把這些東西寫下來嗎?”
李言的所見所聞有很大的軍事價值,對於將來派兵出河西走廊,到達西域有很大的幫助,要是能寫下來的話,無疑是極好的。
指指自己的頭,李言笑著說:“本人沒有其他才能,唯有記憶算是本人自傲的一項了。一年的見聞全在這裏。”
傅幹躬身鞠了一躬,真誠的說:“李兄大義,我不及也。還請李兄隨我去見州牧,李兄大才遺落荒野,實屬國家的不幸。”
李言搖搖頭拒絕了。
“經雒陽一事,我對於出仕已經厭煩。大司馬身邊俊才無數,不差我一個。我隻希望遊走民間,教育鄉間的頑子。”
傅幹搖頭痛惜不止,打定主意,以後不能在那樣出口傷人了。
每個人在不同的環境下長大,所思所慮截然不同,不能強求。
既然李言想要去教書育人,那傅幹邀請他到天水軍校出任一名教師。
李言這次倒沒有拒絕。
“我本打算離開安定郡後,就去前往你辦的這所學院去求職。你邀請我,故我所願也。不過,我不打算在那裏長期任職,那裏畢竟是所培養將官的學校。與我的理念不大相同,我希望辦一所教育鄉間小子的學院,不以門第取士,隻要想學,都可以去學。”
傅幹眉頭一皺,李言的想法很好,隻是實施起來有點困難。
最大的問題還是錢糧不足,要是不差錢,傅幹早都打算把學校開的遍地都是了。
“那錢糧怎麽辦?”
李言微微一笑:“所以我才打算在你那所學院幹個一兩年,掙些錢糧,夠我吃穿用度。至於學生,他們可每天迴家吃飯,不需要我去管。我隻負責教學,不收取學費,能給我半斤糧食作為禮物就行。”
理想主義者,傅幹對李言評價。不過他遊曆數年,應該也有他自己的堅持。
傅幹準備給他一些幫助,拿出他的信物:“這是我隨身佩戴的玉佩,我父親非常熟悉。你拿著它。去上邽後,可以找我父親幫忙。別急著拒絕,你的這個教書育人的想法非常好,我現在隻是力所不逮,才把他推辭了。你要是能辦的起來,我將來可以省很多力氣。”
李言起身,抱拳給傅幹行大禮。
傅幹急忙攔住他,笑著說:“莫行禮,行禮也該是我給你。你才是先行者,是照亮這個時代的一盞明燈。希望你能保持這種初心,等條件允許,我也會與你一起行走在這條康莊大道上。”
李言哈哈大笑,拍打著傅幹的肩膀說:“吾道不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