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導一頓臭罵
第27章
舞台的燈光明晃晃地照在身上,萊恩在跳一段變奏,他已經練習過千萬遍。眾人灼灼的目光炙烤著他,一時間,熊熊大火燃燒了起來,觀眾四散而逃,音樂被尖叫聲湮滅,萊恩想要停下,腳下卻感到一陣劇痛,他低下頭,發現自己被釘在了地板上,他完全無法控製自己,隻能像一個被囚禁在八音盒裏的人偶,一圈圈地旋轉,劇痛帶來的汗水滑進眼睛裏,沙沙地疼。
迷離的視線中,是一片猩紅。
他看見一個人跌跌撞撞地衝過來,艱難地逆過人群,手裏持著一把斧頭,是祝君安。他想用一種極端的方式解救他。
突然,一個女人悽厲地聲音從頭頂傳來,「he двnгancr (別動)!」
他們同時抬起頭,萊恩看清了,聲音來自他的母親,她比印象裏更年輕一點,是三十多歲時的模樣,像一頭憤怒的母獅,徘徊在舞台上方的架子上,「he can not stop dancing」濃重的俄語口音頗有威嚴。
祝君安擦了一把額頭的汗,用斧頭撐起自己的身體,他一步步向萊恩靠近,「他當然可以停!他當然可以!」他大聲地迴應著她,堅定地看著萊恩,向他揮起了斧頭。
萊恩閉上了眼睛,斧頭落在他腳邊的地板上。
腳下踩空失重的失重感把他從夢境帶迴現實。
他喘著粗氣醒來,第一眼看到的是滿眼擔憂的祝君安,手還放在自己的額頭上。
萊恩猛得抱住他,像是溺水的人撲向浮木,力量大到祝君安覺得骨頭都疼,他迴抱他,雙手在汗濕的後背上不住摩挲。他沒有說一句安慰的話,就這麽靜靜地陪著他。
沒有人知道萊恩也有一段迷失的時候。
那時他已經習慣了成功,習慣了掌聲與追捧。他的演出安排得很滿,一場接一場,一個城市接一個城市,他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都留下了足跡,闖出了名氣,也贏得了更多的粉絲,他們用不同的語言表達對他的喜愛。但是那個時候他和母親幾乎沒什麽聯繫,在這個通訊發達的時代,兩個人卻連電話都少。
然後,他母親死了。
在那之後,他如同行屍走肉。
演出並沒有停止,反而更多了,多半是出於他自己的要求,他在麻木自己。
他說不清對母親的感情,小時候肯定是依賴,後來因為被逼著跳芭蕾產生了不少埋怨甚至恨意,但是現在看來唯有追憶。
他母親在那次期末匯報演出後就再也沒看過他的任何表演,她像是停止了對芭蕾舞的執著。盡管萊恩已經名揚四海,大都會歌劇院、巴黎歌劇院、雪梨歌劇院……他的汗水灑遍全球的舞台,他的父親、姐姐、朋友,甚至鄰居都驕傲地在台下為他鼓掌,可那張留給母親的椅子卻總是空著。
葬禮過後,他迴到熟悉而又陌生的家裏。閣樓還放著高高矮矮的把杆,後院的籬笆上還有記錄他和姐姐身高的刻痕,一切還是原樣,但又物是人非。
西方的葬禮上若是親人不哭這代表著令人敬佩的堅強。父親地背一下子就塌了,這個曾經高大強健的東方男人眼神發灰,比以往更沉默。姐姐靠在丈夫懷裏,眼淚已經流幹了,手裏牽著的小外甥女尚且懵懂,不明白大家為什麽都黑壓壓的。
萊恩,他始終沒有哭,大家都覺得他是還沒反應過來。
牧師念著悼詞,他一個字都沒聽進去,隻是不眨眼地盯著嶄新的墓碑。
墓碑上的母親的照片還是那麽的美麗端莊,即是是路過的人也能判斷出這一定是個嚴肅的女士,她的墓誌銘是尼采的名言:「and we should conser every day lost on which we have not danced at least once.(每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照片下鐫刻著她的名字。
forever beloved leona sophia kuso-wong
他的母親—莉安娜·索菲亞·庫茲涅佐夫-王。
他的同名人*。
晚上萊恩睡在了沙發上,他的房間讓給了小外甥女。他鼻息裏都是家的氣味,以前隻道是平常,現在卻能牽連起這麽多的迴憶。
睡不著索性不睡了,他想把電視打開,翻找遙控器的時候碰落一打圖冊。萊恩嘆了口氣,於黑暗中一一拾起歸攏。
突然他意識到了什麽,窄長的硬卡片,尺寸他再熟悉不過。
是票。
它們從圖冊裏滑落出來,散落在陳舊的木地板上。
還都留著票根。
萊恩的手顫抖著打開圖冊,借著路燈的灑進來的光,他看清了那是關於他的剪報。大大小小的格子小心地從報紙上裁下來,也有很多是網絡新聞的列印,都是關於他的。他的演出,劇評,採訪,花邊新聞。厚厚的一大本。
萊恩失聲痛哭。
生活還在繼續,歌舞並不會因為一個俄羅斯女人的離開而停下。
萊恩很快投入了工作當中,但是他突然不知道這一切都是為了什麽,可是他堅信自己不能停下,他豈敢辜負母親賦予他的生命。他更賣力地跳舞,放佛是想藉此挽留母親在世間散落的痕跡。
過度的演出和訓練讓他的身體開始吃不消,病痛接踵而來,一開始都不是什麽大毛病,隻是些惱人的小傷痛,吃片止疼藥忍過去就好了。演出快要開始了,再吃兩片吧,不能出差錯,母親或許也在天上看著呢。
直到他發覺自己藥物成癮了。
第27章
舞台的燈光明晃晃地照在身上,萊恩在跳一段變奏,他已經練習過千萬遍。眾人灼灼的目光炙烤著他,一時間,熊熊大火燃燒了起來,觀眾四散而逃,音樂被尖叫聲湮滅,萊恩想要停下,腳下卻感到一陣劇痛,他低下頭,發現自己被釘在了地板上,他完全無法控製自己,隻能像一個被囚禁在八音盒裏的人偶,一圈圈地旋轉,劇痛帶來的汗水滑進眼睛裏,沙沙地疼。
迷離的視線中,是一片猩紅。
他看見一個人跌跌撞撞地衝過來,艱難地逆過人群,手裏持著一把斧頭,是祝君安。他想用一種極端的方式解救他。
突然,一個女人悽厲地聲音從頭頂傳來,「he двnгancr (別動)!」
他們同時抬起頭,萊恩看清了,聲音來自他的母親,她比印象裏更年輕一點,是三十多歲時的模樣,像一頭憤怒的母獅,徘徊在舞台上方的架子上,「he can not stop dancing」濃重的俄語口音頗有威嚴。
祝君安擦了一把額頭的汗,用斧頭撐起自己的身體,他一步步向萊恩靠近,「他當然可以停!他當然可以!」他大聲地迴應著她,堅定地看著萊恩,向他揮起了斧頭。
萊恩閉上了眼睛,斧頭落在他腳邊的地板上。
腳下踩空失重的失重感把他從夢境帶迴現實。
他喘著粗氣醒來,第一眼看到的是滿眼擔憂的祝君安,手還放在自己的額頭上。
萊恩猛得抱住他,像是溺水的人撲向浮木,力量大到祝君安覺得骨頭都疼,他迴抱他,雙手在汗濕的後背上不住摩挲。他沒有說一句安慰的話,就這麽靜靜地陪著他。
沒有人知道萊恩也有一段迷失的時候。
那時他已經習慣了成功,習慣了掌聲與追捧。他的演出安排得很滿,一場接一場,一個城市接一個城市,他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都留下了足跡,闖出了名氣,也贏得了更多的粉絲,他們用不同的語言表達對他的喜愛。但是那個時候他和母親幾乎沒什麽聯繫,在這個通訊發達的時代,兩個人卻連電話都少。
然後,他母親死了。
在那之後,他如同行屍走肉。
演出並沒有停止,反而更多了,多半是出於他自己的要求,他在麻木自己。
他說不清對母親的感情,小時候肯定是依賴,後來因為被逼著跳芭蕾產生了不少埋怨甚至恨意,但是現在看來唯有追憶。
他母親在那次期末匯報演出後就再也沒看過他的任何表演,她像是停止了對芭蕾舞的執著。盡管萊恩已經名揚四海,大都會歌劇院、巴黎歌劇院、雪梨歌劇院……他的汗水灑遍全球的舞台,他的父親、姐姐、朋友,甚至鄰居都驕傲地在台下為他鼓掌,可那張留給母親的椅子卻總是空著。
葬禮過後,他迴到熟悉而又陌生的家裏。閣樓還放著高高矮矮的把杆,後院的籬笆上還有記錄他和姐姐身高的刻痕,一切還是原樣,但又物是人非。
西方的葬禮上若是親人不哭這代表著令人敬佩的堅強。父親地背一下子就塌了,這個曾經高大強健的東方男人眼神發灰,比以往更沉默。姐姐靠在丈夫懷裏,眼淚已經流幹了,手裏牽著的小外甥女尚且懵懂,不明白大家為什麽都黑壓壓的。
萊恩,他始終沒有哭,大家都覺得他是還沒反應過來。
牧師念著悼詞,他一個字都沒聽進去,隻是不眨眼地盯著嶄新的墓碑。
墓碑上的母親的照片還是那麽的美麗端莊,即是是路過的人也能判斷出這一定是個嚴肅的女士,她的墓誌銘是尼采的名言:「and we should conser every day lost on which we have not danced at least once.(每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照片下鐫刻著她的名字。
forever beloved leona sophia kuso-wong
他的母親—莉安娜·索菲亞·庫茲涅佐夫-王。
他的同名人*。
晚上萊恩睡在了沙發上,他的房間讓給了小外甥女。他鼻息裏都是家的氣味,以前隻道是平常,現在卻能牽連起這麽多的迴憶。
睡不著索性不睡了,他想把電視打開,翻找遙控器的時候碰落一打圖冊。萊恩嘆了口氣,於黑暗中一一拾起歸攏。
突然他意識到了什麽,窄長的硬卡片,尺寸他再熟悉不過。
是票。
它們從圖冊裏滑落出來,散落在陳舊的木地板上。
還都留著票根。
萊恩的手顫抖著打開圖冊,借著路燈的灑進來的光,他看清了那是關於他的剪報。大大小小的格子小心地從報紙上裁下來,也有很多是網絡新聞的列印,都是關於他的。他的演出,劇評,採訪,花邊新聞。厚厚的一大本。
萊恩失聲痛哭。
生活還在繼續,歌舞並不會因為一個俄羅斯女人的離開而停下。
萊恩很快投入了工作當中,但是他突然不知道這一切都是為了什麽,可是他堅信自己不能停下,他豈敢辜負母親賦予他的生命。他更賣力地跳舞,放佛是想藉此挽留母親在世間散落的痕跡。
過度的演出和訓練讓他的身體開始吃不消,病痛接踵而來,一開始都不是什麽大毛病,隻是些惱人的小傷痛,吃片止疼藥忍過去就好了。演出快要開始了,再吃兩片吧,不能出差錯,母親或許也在天上看著呢。
直到他發覺自己藥物成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