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君安在排練的時候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再來一次好嗎?」雖然是詢問的語氣,但是沒有人說過拒絕,即使累到頂點了,演員們也會點頭,因為首芭的每個演員都可以為了更好而竭盡全力。
「再來一次好嗎?」
在一旁觀看的程團突然笑了,她側耳對萊恩說:「一收拉斯,我們之前最害怕蘇聯專家說這話,但是他們總是說個沒完,永遠都是『一收拉斯』『 一收拉斯』。」
萊恩也笑了,他明白這是俄語的「再來一次」,曾經是他最恨的一句話,他永遠不滿足的母親總是一遍遍地重複。她總是板著臉,冷漠又不耐煩地吐出這句話,萊恩心想如果當時下命令的是祝君安這樣的口吻,他想必會心甘情願情願地一次次跳下去,像穿上了童話故事裏被詛咒的紅舞鞋,因為他無法拒絕這樣真誠的語氣和殷切的目光。
完美主義是芭蕾藝術永恆的追求,完美也是祝君安一成不變的目標,這貫徹他的整個舞蹈事業,但他自認為從未「完美」過,所以他也從未懈怠。
有意思的是,「完美」卻是萊恩的口頭禪。
他一天少說要說三十遍,讚美舞伴、激勵後輩,誇耀祝君安煮過頭的拉麵,驚嘆拿鐵從擺滿東西的桌子上走過卻靈巧地不會碰落一件物品。現在,他作為評委,更是把這個詞發揚光大。他的鼓勵教育非常成功,得到這兩個字肯定的選手們和首芭演員無不以此為榮,祝君安認為這其中的關鍵在於他真誠又有感染力的語氣,讓每個聽到的人都備受鼓舞,並且想要更進一步。
《頂級舞者》的錄製進行到了第三個賽段,也會是萊恩最後的兩次錄製,他當時和節目組已經說好,合同要在八月初結束,為的就是全身心投入到《鳳仙花》的演出。所以如果非常功利地考慮,選萊恩當導師並不是一個利於後期成績的選擇,因為在這次合作賽之後,萊恩就會退出節目的錄製,更何況從現實角度出發,別的導師擁有更多國內的資源,與他們合作有可能帶來潛在的機會。
即便如此,也還是有很多選手堅定地選擇了萊恩作為自己的導師,這其中有大杉和姚魅,還有同樣被復活的郭心悅和鄧候,以及他們的新搭檔,台灣芭蕾舞演員陳銘時。
陳銘時陽光開朗,一張娃娃臉,不僅很有觀眾緣,也很受其他選手的喜愛。他十一歲開始在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學校學習,畢業後進入柏林國家芭蕾舞團,21歲的他現在已經是一名獨舞演員。
這兩期的節目因為需要導師的參與,錄製的時間也較長。除了比賽之外,後台的練習日常也是節目的重點。選手們由節目組分組,需要在一個禮拜的時間裏合作完成一個十分鍾的作品,導師會在最後三天參與指導。
看到芭蕾組的表演時,萊恩非常的驚喜,他們真的把自己的意見聽進去了。
「之前的比賽中你們應該也感受到了芭蕾的劣勢是什麽。觀眾看到中國舞本能地就是貼近的,這是文化的吸引;拉丁呢,那麽的奔放,很有感染力是吧;街舞真是年輕人最喜歡的,最生活化的舞蹈;現代舞的表達也是直擊人心。」
三個演員都點了點頭,他們也深有感悟。芭蕾在這個舞台上仿佛是個插班生,格格不入。芭蕾優美的基調奠定了觀眾對其審美印象是柔緩抒情的,而以往5分鍾的限製又導致無論是情感的表達還是故事的講述都是那麽的不盡興,讓人有淺嚐輒止之感。
「這輪賽製的時間加長到十分鍾,我建議衝突感更強一些,節奏要快,怎麽形容,讓我想想……對,要像個膠囊一樣。」
郭心悅疑惑地和鄧候交換了一個眼神,陳銘時卻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一個禮拜以後,他們帶來了作品《抉擇》,這是一首節奏鮮明的現代芭蕾。鄧候和陳銘時分別飾演女孩心中的天使和魔鬼,她在兩人之間搖擺不定,她和天使共舞時優美曼妙,轉身投入惡魔的懷抱又瞬間變得邪魅瘋狂,郭心悅的可塑性和表現力在這純潔與欲望的穿插中得到了完美地體現。
看客在這反覆之中很容易代入自我,人是太複雜的個體,善惡隻在一瞬間。理智上所有人都知道應該選擇天使,可是魔鬼卻總是有無法抵抗的魅力。
天使和惡魔都在搶奪女孩,三個人交/纏在一起,女孩起又落,最後在音樂戛然而止,她被天使和惡魔高高架起,她低垂地頭猛然抬起,似乎是終於做出了選擇......
「bravo!」萊恩笑著為他們鼓掌,他的肯定讓三個演員把心落定。「很棒的作品,無論是技巧還是創意,都很完美。如果讓我提幾個小建議的話,那就是……」
在接下來的兩個小時裏,萊恩把動作從頭到尾梳理了一遍,演員們零零碎碎又至少跳了十遍,他們對這來之不易的「大師課」倍感珍惜,甘心被萊恩驅使。
三名演員已經累得說不出話,郭心悅靠在把杆上,鄧候氣息還未平復,擰了瓶水遞給她,陳銘時彎下身去,手撐著膝蓋發間不住地滴汗,額上的髮帶早就浸濕了。
「休息會再來一次好嗎?」
*喬治·巴蘭欽(george bnchine,1904-1983年),美國舞蹈家、編導。一生編排了200多部芭蕾舞,執導多部歌劇、音樂劇、電影的芭蕾布景。他協助創辦了紐約城市芭蕾舞團,任舞團藝術指導,直至逝世前夕。巴蘭欽一生結過四次婚,每次結婚的新娘都曾是他創作靈感的繆斯女神,且有過多段往年之戀。
「再來一次好嗎?」
在一旁觀看的程團突然笑了,她側耳對萊恩說:「一收拉斯,我們之前最害怕蘇聯專家說這話,但是他們總是說個沒完,永遠都是『一收拉斯』『 一收拉斯』。」
萊恩也笑了,他明白這是俄語的「再來一次」,曾經是他最恨的一句話,他永遠不滿足的母親總是一遍遍地重複。她總是板著臉,冷漠又不耐煩地吐出這句話,萊恩心想如果當時下命令的是祝君安這樣的口吻,他想必會心甘情願情願地一次次跳下去,像穿上了童話故事裏被詛咒的紅舞鞋,因為他無法拒絕這樣真誠的語氣和殷切的目光。
完美主義是芭蕾藝術永恆的追求,完美也是祝君安一成不變的目標,這貫徹他的整個舞蹈事業,但他自認為從未「完美」過,所以他也從未懈怠。
有意思的是,「完美」卻是萊恩的口頭禪。
他一天少說要說三十遍,讚美舞伴、激勵後輩,誇耀祝君安煮過頭的拉麵,驚嘆拿鐵從擺滿東西的桌子上走過卻靈巧地不會碰落一件物品。現在,他作為評委,更是把這個詞發揚光大。他的鼓勵教育非常成功,得到這兩個字肯定的選手們和首芭演員無不以此為榮,祝君安認為這其中的關鍵在於他真誠又有感染力的語氣,讓每個聽到的人都備受鼓舞,並且想要更進一步。
《頂級舞者》的錄製進行到了第三個賽段,也會是萊恩最後的兩次錄製,他當時和節目組已經說好,合同要在八月初結束,為的就是全身心投入到《鳳仙花》的演出。所以如果非常功利地考慮,選萊恩當導師並不是一個利於後期成績的選擇,因為在這次合作賽之後,萊恩就會退出節目的錄製,更何況從現實角度出發,別的導師擁有更多國內的資源,與他們合作有可能帶來潛在的機會。
即便如此,也還是有很多選手堅定地選擇了萊恩作為自己的導師,這其中有大杉和姚魅,還有同樣被復活的郭心悅和鄧候,以及他們的新搭檔,台灣芭蕾舞演員陳銘時。
陳銘時陽光開朗,一張娃娃臉,不僅很有觀眾緣,也很受其他選手的喜愛。他十一歲開始在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學校學習,畢業後進入柏林國家芭蕾舞團,21歲的他現在已經是一名獨舞演員。
這兩期的節目因為需要導師的參與,錄製的時間也較長。除了比賽之外,後台的練習日常也是節目的重點。選手們由節目組分組,需要在一個禮拜的時間裏合作完成一個十分鍾的作品,導師會在最後三天參與指導。
看到芭蕾組的表演時,萊恩非常的驚喜,他們真的把自己的意見聽進去了。
「之前的比賽中你們應該也感受到了芭蕾的劣勢是什麽。觀眾看到中國舞本能地就是貼近的,這是文化的吸引;拉丁呢,那麽的奔放,很有感染力是吧;街舞真是年輕人最喜歡的,最生活化的舞蹈;現代舞的表達也是直擊人心。」
三個演員都點了點頭,他們也深有感悟。芭蕾在這個舞台上仿佛是個插班生,格格不入。芭蕾優美的基調奠定了觀眾對其審美印象是柔緩抒情的,而以往5分鍾的限製又導致無論是情感的表達還是故事的講述都是那麽的不盡興,讓人有淺嚐輒止之感。
「這輪賽製的時間加長到十分鍾,我建議衝突感更強一些,節奏要快,怎麽形容,讓我想想……對,要像個膠囊一樣。」
郭心悅疑惑地和鄧候交換了一個眼神,陳銘時卻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一個禮拜以後,他們帶來了作品《抉擇》,這是一首節奏鮮明的現代芭蕾。鄧候和陳銘時分別飾演女孩心中的天使和魔鬼,她在兩人之間搖擺不定,她和天使共舞時優美曼妙,轉身投入惡魔的懷抱又瞬間變得邪魅瘋狂,郭心悅的可塑性和表現力在這純潔與欲望的穿插中得到了完美地體現。
看客在這反覆之中很容易代入自我,人是太複雜的個體,善惡隻在一瞬間。理智上所有人都知道應該選擇天使,可是魔鬼卻總是有無法抵抗的魅力。
天使和惡魔都在搶奪女孩,三個人交/纏在一起,女孩起又落,最後在音樂戛然而止,她被天使和惡魔高高架起,她低垂地頭猛然抬起,似乎是終於做出了選擇......
「bravo!」萊恩笑著為他們鼓掌,他的肯定讓三個演員把心落定。「很棒的作品,無論是技巧還是創意,都很完美。如果讓我提幾個小建議的話,那就是……」
在接下來的兩個小時裏,萊恩把動作從頭到尾梳理了一遍,演員們零零碎碎又至少跳了十遍,他們對這來之不易的「大師課」倍感珍惜,甘心被萊恩驅使。
三名演員已經累得說不出話,郭心悅靠在把杆上,鄧候氣息還未平復,擰了瓶水遞給她,陳銘時彎下身去,手撐著膝蓋發間不住地滴汗,額上的髮帶早就浸濕了。
「休息會再來一次好嗎?」
*喬治·巴蘭欽(george bnchine,1904-1983年),美國舞蹈家、編導。一生編排了200多部芭蕾舞,執導多部歌劇、音樂劇、電影的芭蕾布景。他協助創辦了紐約城市芭蕾舞團,任舞團藝術指導,直至逝世前夕。巴蘭欽一生結過四次婚,每次結婚的新娘都曾是他創作靈感的繆斯女神,且有過多段往年之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