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頁
[英美娛] 好萊塢搖滾日誌 作者:虎刺阿加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戴蒙紅著眼睛點了點頭。
喬琳輕聲說:「我希望你能找到讓你覺得安全的人,讓你能在夜晚安然入睡的人,我愛你,所以我會放你離開。」
戴蒙不停地搖頭,「不,babe,喬,我怎麽可能找到另一個你呢?別拋棄我。」
「傻瓜,」喬琳苦笑著摸了摸他的臉,「你會找到的。也許得花點時間,但你會找到的。我愛你,可我們在一起不會快樂的。我猜我們都知道早晚有一天它會這樣結束,可是……我們非得試試,不是嗎?」
戴蒙絕望地閉上了眼,「如果你非得走,我不會做任何事挽留你。」
「我知道。」
他們親吻了對方最後一次,想把最後的愛意和恨意都揮霍盡。
可他們都知道這不可能。
這一晚之後,戴蒙飛迴了倫敦,而喬琳繼續留在威尼斯,同陸續飛來的首映團隊匯合。她沒心思繼續思考自己剛剛結束的感情關係,就把注意力全部都放在了準備首映和社交上。
這是一年一度的超級電影市場大派對,她沒時間花在哀悼感情關係上。她強迫自己這麽做。
8月30日,第52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開幕。喬琳穿著一身黑色西裝帶著劇組主創一起走上了開幕式的紅毯。她看起來棒極了,沒人能看得出她剛剛結束了長達一年的嚴肅戀情,隻能看得出來她作為主競賽單元最年輕的導演,整個人意氣風發,勁頭好極了。一些熟悉她的記者都覺得她今天很好採訪。
說實在的,記者們都覺得喬琳站在一群年紀至少大她十歲的男性導演裏實在太顯眼了,幾乎給人一種不協調感。可這又與她給外界一直以來的印象保持了一致,她是個集才華與挑釁態度於一身的藝術家,她不畏懼挑戰現有的建製,她的作品如此,她本人的生活更是如此。
不過開幕式結束後,喬琳很快就在參加晚宴的人群中找到了她最想寒暄的那個對象。凱薩琳·畢格羅帶著她的作品《紀暴潮》來威尼斯電影節參加「威尼斯之夜」單元的電影放映。這個單元是今年電影節主席的心血之作,主要是為了吸引好萊塢的明星和目光,拉來了不少好萊塢的熱門項目進行國際首映,梅爾·吉勃遜的《勇敢的心》、朗·霍華德的《阿波羅13號》和凱文·雷諾茲的《水世界》都來了。
喬琳曾經觀看過畢格羅早年拍攝的首部短片,她當時就被電影裏毫不留情的暴力和解構震撼到了,那個時候隻有十幾歲出頭的小女孩根本沒想過世界上竟然還能有女人這麽拍電影。
喬琳很早就意識到了導演的身份性別非常重要,這決定了導演拍攝的視角和理解,但從畢格羅開始,她才明白暴力和冷厲之類的特性不是男性限定的。作為強調個人體驗和視角的藝術作品,它們更多強調的是個體的差異而非共性。畢格羅的作品和她的女性身份確實給了當時還是青少年的喬琳很大的啟迪,在這個放眼望去都是男性偶像的世界裏,她找到了一個真正的可模仿對象。
從畢格羅開始,喬琳找到了瓊·米克林·西爾弗、克勞迪婭·威爾、雪莉·克拉克、伊萊恩·梅、佩妮·馬歇爾、吉莉安·阿姆斯特朗和珍妮·利文斯頓等名字。她們中有的專注於對社會邊緣的寫實記錄,有的締造了溫暖的商業劇情,有的則關心女性成長和少數群體生活的痛苦蛻變,她們一起構成了豐富多變的圖景。從她們身上,喬琳看到了無限的可能性。
她們的鏡頭為喬琳展現了世界上最重要的電影教育。如果有人問她想成為什麽樣的導演,她的答案隻會非常簡單——她想成為不自我設限的導演。
甚至更直觀的說,她知道自己無法成為庫布裏克和伯格曼那樣的藝術導演,也知道自己不會成為塔倫蒂諾和畢格羅這樣的風格化導演,她更希望自己能成為雷德利·斯科特那種什麽都嚐試過的導演。
但她可不可能像雷德利·斯科特一樣賣座呢?喬琳聳了聳肩,她也不知道。
同行業前輩的碰麵很有趣,畢格羅本人身高一米八,氣勢實足,可說起話來其實相當柔和,甚至還有點在社交場合特有的害羞。恰好《末世紀暴潮》的男主演拉爾夫·費因斯也是喬琳下一個項目《英國病人》的男主演,有了共同的朋友在中間潤滑,大家聊得都很開心。
過了一會兒,喬琳又看到了馬丁·斯科塞斯。這次他是被特別邀請至威尼斯電影節的,所有人都聽說了電影節官方要向他頒發表彰職業生涯的職業金獅獎。馬丁一直是她在好萊塢義大利裔圈子的領路人,她當然得走過去向這位幫助她不少的導演打招唿了。
喬琳在晚宴上越來越得心應手了。這種宴會雖然是行業盛事,但其實人們絕對不會想要攀談跟工作有關的事,這有違這種微妙社交關係的潛規則。大多數情況下,大家隻會交換聯繫方式,然後在合適的時間私下談判。而喬琳現在已經完全掌握了這門宴會談話的技術,她可以隨口講個風趣的笑話或者故事,讓大家爆發一些無傷大雅的笑聲。她完美地扮演了那個風趣、機智還有些天真的新人導演。
宴會什麽的當然很有趣,但電影節真正有趣的地方還是電影本身。喬琳抽空去看了畢格羅的《末世紀暴潮》,並且對畢格羅在電影裏安排的大量手持鏡頭印象深刻。
麵對即將到來的2000年,所有人都在幻想新世紀會發生什麽。戴蒙寫出了《end of century》說「世紀末也沒什麽特別的」,而詹姆斯·卡梅隆卻跟傑伊·考克斯一起寫了這個帶著末世情節的劇本,描繪了一個科技使人瘋狂的反烏托邦世界。
喬琳輕聲說:「我希望你能找到讓你覺得安全的人,讓你能在夜晚安然入睡的人,我愛你,所以我會放你離開。」
戴蒙不停地搖頭,「不,babe,喬,我怎麽可能找到另一個你呢?別拋棄我。」
「傻瓜,」喬琳苦笑著摸了摸他的臉,「你會找到的。也許得花點時間,但你會找到的。我愛你,可我們在一起不會快樂的。我猜我們都知道早晚有一天它會這樣結束,可是……我們非得試試,不是嗎?」
戴蒙絕望地閉上了眼,「如果你非得走,我不會做任何事挽留你。」
「我知道。」
他們親吻了對方最後一次,想把最後的愛意和恨意都揮霍盡。
可他們都知道這不可能。
這一晚之後,戴蒙飛迴了倫敦,而喬琳繼續留在威尼斯,同陸續飛來的首映團隊匯合。她沒心思繼續思考自己剛剛結束的感情關係,就把注意力全部都放在了準備首映和社交上。
這是一年一度的超級電影市場大派對,她沒時間花在哀悼感情關係上。她強迫自己這麽做。
8月30日,第52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開幕。喬琳穿著一身黑色西裝帶著劇組主創一起走上了開幕式的紅毯。她看起來棒極了,沒人能看得出她剛剛結束了長達一年的嚴肅戀情,隻能看得出來她作為主競賽單元最年輕的導演,整個人意氣風發,勁頭好極了。一些熟悉她的記者都覺得她今天很好採訪。
說實在的,記者們都覺得喬琳站在一群年紀至少大她十歲的男性導演裏實在太顯眼了,幾乎給人一種不協調感。可這又與她給外界一直以來的印象保持了一致,她是個集才華與挑釁態度於一身的藝術家,她不畏懼挑戰現有的建製,她的作品如此,她本人的生活更是如此。
不過開幕式結束後,喬琳很快就在參加晚宴的人群中找到了她最想寒暄的那個對象。凱薩琳·畢格羅帶著她的作品《紀暴潮》來威尼斯電影節參加「威尼斯之夜」單元的電影放映。這個單元是今年電影節主席的心血之作,主要是為了吸引好萊塢的明星和目光,拉來了不少好萊塢的熱門項目進行國際首映,梅爾·吉勃遜的《勇敢的心》、朗·霍華德的《阿波羅13號》和凱文·雷諾茲的《水世界》都來了。
喬琳曾經觀看過畢格羅早年拍攝的首部短片,她當時就被電影裏毫不留情的暴力和解構震撼到了,那個時候隻有十幾歲出頭的小女孩根本沒想過世界上竟然還能有女人這麽拍電影。
喬琳很早就意識到了導演的身份性別非常重要,這決定了導演拍攝的視角和理解,但從畢格羅開始,她才明白暴力和冷厲之類的特性不是男性限定的。作為強調個人體驗和視角的藝術作品,它們更多強調的是個體的差異而非共性。畢格羅的作品和她的女性身份確實給了當時還是青少年的喬琳很大的啟迪,在這個放眼望去都是男性偶像的世界裏,她找到了一個真正的可模仿對象。
從畢格羅開始,喬琳找到了瓊·米克林·西爾弗、克勞迪婭·威爾、雪莉·克拉克、伊萊恩·梅、佩妮·馬歇爾、吉莉安·阿姆斯特朗和珍妮·利文斯頓等名字。她們中有的專注於對社會邊緣的寫實記錄,有的締造了溫暖的商業劇情,有的則關心女性成長和少數群體生活的痛苦蛻變,她們一起構成了豐富多變的圖景。從她們身上,喬琳看到了無限的可能性。
她們的鏡頭為喬琳展現了世界上最重要的電影教育。如果有人問她想成為什麽樣的導演,她的答案隻會非常簡單——她想成為不自我設限的導演。
甚至更直觀的說,她知道自己無法成為庫布裏克和伯格曼那樣的藝術導演,也知道自己不會成為塔倫蒂諾和畢格羅這樣的風格化導演,她更希望自己能成為雷德利·斯科特那種什麽都嚐試過的導演。
但她可不可能像雷德利·斯科特一樣賣座呢?喬琳聳了聳肩,她也不知道。
同行業前輩的碰麵很有趣,畢格羅本人身高一米八,氣勢實足,可說起話來其實相當柔和,甚至還有點在社交場合特有的害羞。恰好《末世紀暴潮》的男主演拉爾夫·費因斯也是喬琳下一個項目《英國病人》的男主演,有了共同的朋友在中間潤滑,大家聊得都很開心。
過了一會兒,喬琳又看到了馬丁·斯科塞斯。這次他是被特別邀請至威尼斯電影節的,所有人都聽說了電影節官方要向他頒發表彰職業生涯的職業金獅獎。馬丁一直是她在好萊塢義大利裔圈子的領路人,她當然得走過去向這位幫助她不少的導演打招唿了。
喬琳在晚宴上越來越得心應手了。這種宴會雖然是行業盛事,但其實人們絕對不會想要攀談跟工作有關的事,這有違這種微妙社交關係的潛規則。大多數情況下,大家隻會交換聯繫方式,然後在合適的時間私下談判。而喬琳現在已經完全掌握了這門宴會談話的技術,她可以隨口講個風趣的笑話或者故事,讓大家爆發一些無傷大雅的笑聲。她完美地扮演了那個風趣、機智還有些天真的新人導演。
宴會什麽的當然很有趣,但電影節真正有趣的地方還是電影本身。喬琳抽空去看了畢格羅的《末世紀暴潮》,並且對畢格羅在電影裏安排的大量手持鏡頭印象深刻。
麵對即將到來的2000年,所有人都在幻想新世紀會發生什麽。戴蒙寫出了《end of century》說「世紀末也沒什麽特別的」,而詹姆斯·卡梅隆卻跟傑伊·考克斯一起寫了這個帶著末世情節的劇本,描繪了一個科技使人瘋狂的反烏托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