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等在門口的記者抬起相機對準了她,喬琳心情很好地衝著他笑了一下。


    「派對不好嗎,喬琳?你為什麽一個人離開?」


    喬琳聳了下肩,「我隻是有點想念星星了。」


    「星星?曼哈頓能看到星星嗎?」記者一臉疑惑地重複了她的答案。


    「親愛的,抬頭或者不抬頭,星星一直都在那裏。」


    喬琳溫柔地留下了這句頗有深意的迴答,走到了自己的車前,示意司機載她離開。


    離開派對是一迴事,可離開紐約卻不在喬琳的可選項裏,至少在這幾周內不行,她在紐約還有項業務要談。


    兩天後,喬琳跟著瑪麗亞一起前往了一個私人俱樂部,並在那裏見到了她們期待的會麵對象——索爾·紮恩茨。他是全世界最大的獨立爵士樂唱片公司幻想唱片的合夥人,同時也是著名電影《飛躍瘋人院》的製片人。


    瑪麗亞微笑著伸出手,「紮恩茨先生,謝謝你邀請我們。」


    紮恩茨也起身迎接了他的客人。這位已經71歲的老人行動完全不見遲緩,說起話來也中氣十足。


    他風趣地迴覆:「能同你們共進午餐,我會說這幾乎就是特權。」


    三人落座後,作為宴請者,紮恩茨介紹了他們的用餐地點:「這是我在紐約最喜歡的俱樂部,他們的食物好得令人難以置信。每次我迴到紐約,我都會來這裏。」


    喬琳笑著迴覆:「聽起來我們這次有口福了。」


    隨著侍者不斷端來餐點,三個人的談話也從商務寒暄逐漸步入了正題。


    三個人這次碰麵當然不是為了吃飯,而是有正事要談。喬琳作為整件事的起因和潛在結果出現在這裏,而瑪麗亞和紮恩茨則力求促成中間的那個過程。


    「喬琳,我必須得說,作為一個老人,當我接到出版公司的那通電話時,我非常高興,」紮恩茨笑著向喬琳舉杯示意,「一個年輕的藝術家跟我擁有共同的興趣,還有什麽比這個更能證明我的靈魂還沒有老到掉渣!」


    喬琳見狀便舉杯迴應,「索爾,我覺得這對我來說才是驚人的稱讚呢,我竟然同您分享了一樣的眼光!」


    瑪麗亞微笑著總結:「這說明這個故事是一塊真正的寶石,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讓它變得更閃耀。」


    三個人舉杯相碰,進而談起了細節。


    事情還要從喬琳在德州時說起,她在書店發現了一本名為《英國病人》的書。這部剛剛出版不久的小說講的是二戰期間,四個受傷的人在義大利一處莊園相遇,這四個人分別是一名嚴重燒傷的英國男子、照顧男子的加拿大護士、一名當過間諜的小偷和一名錫克族排爆士兵。


    當然,最開始引起喬琳注意的還是書店對這本書的介紹詞:


    「布克文學獎獲獎作品。它是一部史詩,它也是封情書。」


    它確實是部對得起這介紹詞的好書。喬琳很快被故事裏的英國病人的秘密迷住了,也被那個年輕護士漢娜迷住了,甚至被靠著小偷技能成為間諜卻又在被俘後失去手指的卡拉瓦喬,以及在殖民主義和身份認同中掙紮的印度士兵迷住了。這四個在戰爭中飽受創傷的人被迫同處一室,在不同的痛苦中掙紮,而這些痛苦卻又來自於同一個地方——戰爭。


    作為一個有抱負的電影人,喬琳很快就意識到了這是部可以改編為電影的作品。盡管她知道這種獲獎小說很有可能已經早就被人買走版權,但是她還是聯繫了瑪麗亞和簡,希望她們能幫她打聽一下具體情況。


    對簡來說,這沒什麽稀奇的,經紀人就是掮客,他們的工作就是撮合交易。


    可對瑪麗亞來說,女兒的這個請求剛好把一個機會遞到了她手上。


    作為cbs銷售部門主管奧運和體育時段的副總,瑪麗亞的工作簡單來說,就是把cbs的gg時間銷售給出價合理的客戶。她向來認為她的工作跟簡的沒有本質區別,一樣是撮合交易,隻不過大部分時候她比簡在交易裏擁有更多有利地位。


    事實上,全世界的大部分生意都是由三個人構成的——甲方、中間人和乙方。


    在好萊塢,這更是個顛撲不破的真理,隻要有利可圖,人人都有可能成為掮客,電影公司和唱片公司的高管是掮客,經紀人是掮客,律師自然也會成為掮客。


    全球兩極格局在去年的結束事實上也造福了媒體行業,不少熱錢帶著精明和傻氣兼具的衝勁湧進了華爾街,又湧入了好萊塢。久負盛名的娛樂律師喬治·布蘭卡自然沒有錯過這場盛宴,作為一個野心勃勃的好萊塢掮客,他成了一個投資基金的創始合夥人。


    瑪麗亞在這個基金裏沒有什麽角色,可她卻在名義上是斯芬克斯電影公司的合夥人。盡管這家新生公司實際上是個空殼,名下也隻有《臨終影像》一部小成本作品,但是瑪麗亞可沒準備讓女兒精心挑選出的公司名字白費。


    兩個在撮合交易方麵都頗有心得的好萊塢夥伴一拍即合,再加上一部看起來很有前景的原著小說,這似乎就是個完美的生意起點了。


    可唯有一點問題——《英國病人》的版權早在它正式上架前就已經被買走了,喬琳晚了一個月。


    而買走它的人正是另一個資深的好萊塢玩家索爾·紮恩茨。


    與其說紮恩茨是一名傑出的製作人,倒不如說他是個有著敏銳的藝術嗅覺的精明商人。他靠著60年代末著名的搖滾樂隊清水合唱團賺了不少錢,也由此跟主唱約翰·福格蒂捲入了長達數年的法律訴訟,一連串官司甚至到現在都沒能徹底和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英美娛] 好萊塢搖滾日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虎刺阿加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虎刺阿加莎並收藏[英美娛] 好萊塢搖滾日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