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漁愣愣地躺了一會兒,深知不可再耽於安逸,傅至景不把他一次次的出逃伎倆放在眼裏,用溫柔鄉給他做陷阱,溫水煮青蛙,再這麽下去,他遲早會消沉到無法再起反抗的心思。
難道他真的要將自己的人生葬送在這裏嗎?
「風月平生意,江湖自在身……」
多麽快意自由的一句詩。
宮人聽他呢喃,詢問道:「少君,有何吩咐?」
他下榻穿鞋,三兩步走到殿外去,望著遼闊的天,一遍遍在心中堅定信念,隻要有一絲希望,他就絕不能灰心喪氣。
下過兩場秋雨過後,天氣越發陰寒了。
孟漁討厭冬天,討厭下雪,可四季輪迴不以他的喜惡而改變,他隻能眼睜睜看著新一個寒冬向他逼近。
禦花園的樹木逐漸凋零,殘花敗葉落了一地,沒有了觀賞的用途後嫌少有人問津。
孟漁安靜地捧著暖爐坐在涼亭裏,遠遠望去,露出蒼白又憂悒的側臉,看起來比這蕭瑟的秋還要陰鬱。
輕盈的腳步聲由遠及近傳來,引起他的注意,他聞聲迴頭,見到了並肩而立的蔣文淩和諾布——如今叫他喬雲會更貼切些。
孟漁欣喜地站起身,等人靠近了,兩人竟雙雙對他作揖。
他愣了下,聽見蔣文淩說:「我和喬雲前幾日結了契,雖沒有婚宴,但我二人能有今日已心滿意足,孟漁,多謝你的成全。」
昔日一見到孟漁就免不得冷嘲熱諷的蔣文淩竟還有如此和顏悅色之時,孟漁覺著有意趣極了,不好意思地笑笑,「我沒做什麽。」
他看向喬雲,多年不見,羸弱的諾布眉眼間不再總是鬱鬱累累,多了些孟漁不曾見過的溫情和活氣,讓整張臉都變得紅潤而生動起來。
想來在華東時過得很是恣意。
他與諾布其實隻見過幾迴,算不上太熟稔,但由衷地為對方的變化而高興,或許這才是諾布天然的模樣,在開懷之餘又有些羨慕。
「諾布謝過少君救命之恩。」
說著竟要給他跪下來,他急忙扶住,輕描淡寫地將此事掀過去,「舉手之勞而已。」
幾人坐下來,談起過往,孟漁感慨道:「當時我無心被人利用,救下你,也算是彌補我的一點過錯,你不必往心裏去。」
他如今說起那個夾雜著雨血的夜仍心有餘悸,不自覺地看了眼蔣文淩的左臂。
蔣文淩知他所想,笑著抬起左手握住五指,雖不大靈活,但不再無法動彈。
「對了,你們入宮,傅……」孟漁改了口徑,「陛下知道嗎?」
蔣文淩頷首,麵色沉下來,說道:「朝中的局勢似乎不大明朗,我是個閑人,留在京都無用武之地,已向陛下請旨,不日前往河西就任,今日我與喬雲是來和你道別的。」
才迴京不到兩月又要走,孟漁訝然。
「你如今不得離宮,凡事要留個心眼,別無辜被連累了。」蔣文淩竟也做了一迴好人,提點道,「無論何時何地,務必要保全自己。」
孟漁鄭重地點頭,嗯了聲,「你們也是,一路珍重。」
他起身送蔣文淩和諾布,望著兩人依偎著遠去的背影,心想這世間總該還有些真情存在,好叫人在寒冬來臨之際多幾分溫暖。
孟漁琢磨著蔣文淩話中那句局勢不明朗,不由得想起那張滿含弦外之意的白紙,臉色變了又變,最終勉力歸為平靜。
作者有話說
五哥和諾布就到此為止,不再展開了嗷。
其實我有考慮過是否讓他們be,但這篇文的基調有點沉重,所以就像文裏說的,留一點溫情吧。
這幾章跟接下來的劇情是一個整體,如果有疑惑的地方請稍安勿躁。
第73章
日子大同小異,後宮安寧度日,前朝卻滿是暗礁險灘。
十月,新帝處置了兩個官員,判了極刑,好巧不巧的是,二人都曾支持過蔣文崢,看來坐穩皇位的新帝清查餘黨勢在必行,這不禁讓曾經的二皇子一派日夜惶恐,生怕下一把刀落到了自己的腦袋上。
與蔣文崢走得近的四王爺和七王爺也受到了波動,以前芝麻綠豆大的舊帳被翻出來,倒沒實質性的懲處,隻敲打一番,罰二人在家閉門思過,好自反省。
孟漁久居深宮,但這些事哪怕他無心打聽,也多多少少能聽到些風言風語。
他無意摻和政事,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息日漸凝重,叫他難以漠然置之。
不多日就到了太妃的壽辰,先帝駕崩時,其後宮妃位隻有一人,也便是今日的太妃,其餘的妃嬪則移居到別宮安度晚年。
傅至景當日執意處死馬皇後,這一年多明麵上沒有人敢多說什麽,暗地裏卻飽受「弒君殺母」的爭議,很需要一個引子來彰顯他的孝道堵住悠悠眾口,因而特令大辦太妃的壽辰,請了民間的能人異士進宮獻藝為其賀壽。
孟漁雖是少君,但向來無需操心宮廷之事,更不想陪著傅至景演戲,連壽宴都不必出麵。
他一覺睡到天光大亮,聽見庭院的談話聲,似乎是有什麽人送東西來了。
內監端來銅盆給他梳洗,他拿薄荷葉漱過口,穿外袍時隨口問了句,「外麵怎麽了?」
「陛下讓民間請來的工匠過來給少君做花燈,少君要去看看嗎?」
孟漁一怔,心中浮起不好的預感,三兩下係好腰帶快步往外走。
難道他真的要將自己的人生葬送在這裏嗎?
「風月平生意,江湖自在身……」
多麽快意自由的一句詩。
宮人聽他呢喃,詢問道:「少君,有何吩咐?」
他下榻穿鞋,三兩步走到殿外去,望著遼闊的天,一遍遍在心中堅定信念,隻要有一絲希望,他就絕不能灰心喪氣。
下過兩場秋雨過後,天氣越發陰寒了。
孟漁討厭冬天,討厭下雪,可四季輪迴不以他的喜惡而改變,他隻能眼睜睜看著新一個寒冬向他逼近。
禦花園的樹木逐漸凋零,殘花敗葉落了一地,沒有了觀賞的用途後嫌少有人問津。
孟漁安靜地捧著暖爐坐在涼亭裏,遠遠望去,露出蒼白又憂悒的側臉,看起來比這蕭瑟的秋還要陰鬱。
輕盈的腳步聲由遠及近傳來,引起他的注意,他聞聲迴頭,見到了並肩而立的蔣文淩和諾布——如今叫他喬雲會更貼切些。
孟漁欣喜地站起身,等人靠近了,兩人竟雙雙對他作揖。
他愣了下,聽見蔣文淩說:「我和喬雲前幾日結了契,雖沒有婚宴,但我二人能有今日已心滿意足,孟漁,多謝你的成全。」
昔日一見到孟漁就免不得冷嘲熱諷的蔣文淩竟還有如此和顏悅色之時,孟漁覺著有意趣極了,不好意思地笑笑,「我沒做什麽。」
他看向喬雲,多年不見,羸弱的諾布眉眼間不再總是鬱鬱累累,多了些孟漁不曾見過的溫情和活氣,讓整張臉都變得紅潤而生動起來。
想來在華東時過得很是恣意。
他與諾布其實隻見過幾迴,算不上太熟稔,但由衷地為對方的變化而高興,或許這才是諾布天然的模樣,在開懷之餘又有些羨慕。
「諾布謝過少君救命之恩。」
說著竟要給他跪下來,他急忙扶住,輕描淡寫地將此事掀過去,「舉手之勞而已。」
幾人坐下來,談起過往,孟漁感慨道:「當時我無心被人利用,救下你,也算是彌補我的一點過錯,你不必往心裏去。」
他如今說起那個夾雜著雨血的夜仍心有餘悸,不自覺地看了眼蔣文淩的左臂。
蔣文淩知他所想,笑著抬起左手握住五指,雖不大靈活,但不再無法動彈。
「對了,你們入宮,傅……」孟漁改了口徑,「陛下知道嗎?」
蔣文淩頷首,麵色沉下來,說道:「朝中的局勢似乎不大明朗,我是個閑人,留在京都無用武之地,已向陛下請旨,不日前往河西就任,今日我與喬雲是來和你道別的。」
才迴京不到兩月又要走,孟漁訝然。
「你如今不得離宮,凡事要留個心眼,別無辜被連累了。」蔣文淩竟也做了一迴好人,提點道,「無論何時何地,務必要保全自己。」
孟漁鄭重地點頭,嗯了聲,「你們也是,一路珍重。」
他起身送蔣文淩和諾布,望著兩人依偎著遠去的背影,心想這世間總該還有些真情存在,好叫人在寒冬來臨之際多幾分溫暖。
孟漁琢磨著蔣文淩話中那句局勢不明朗,不由得想起那張滿含弦外之意的白紙,臉色變了又變,最終勉力歸為平靜。
作者有話說
五哥和諾布就到此為止,不再展開了嗷。
其實我有考慮過是否讓他們be,但這篇文的基調有點沉重,所以就像文裏說的,留一點溫情吧。
這幾章跟接下來的劇情是一個整體,如果有疑惑的地方請稍安勿躁。
第73章
日子大同小異,後宮安寧度日,前朝卻滿是暗礁險灘。
十月,新帝處置了兩個官員,判了極刑,好巧不巧的是,二人都曾支持過蔣文崢,看來坐穩皇位的新帝清查餘黨勢在必行,這不禁讓曾經的二皇子一派日夜惶恐,生怕下一把刀落到了自己的腦袋上。
與蔣文崢走得近的四王爺和七王爺也受到了波動,以前芝麻綠豆大的舊帳被翻出來,倒沒實質性的懲處,隻敲打一番,罰二人在家閉門思過,好自反省。
孟漁久居深宮,但這些事哪怕他無心打聽,也多多少少能聽到些風言風語。
他無意摻和政事,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息日漸凝重,叫他難以漠然置之。
不多日就到了太妃的壽辰,先帝駕崩時,其後宮妃位隻有一人,也便是今日的太妃,其餘的妃嬪則移居到別宮安度晚年。
傅至景當日執意處死馬皇後,這一年多明麵上沒有人敢多說什麽,暗地裏卻飽受「弒君殺母」的爭議,很需要一個引子來彰顯他的孝道堵住悠悠眾口,因而特令大辦太妃的壽辰,請了民間的能人異士進宮獻藝為其賀壽。
孟漁雖是少君,但向來無需操心宮廷之事,更不想陪著傅至景演戲,連壽宴都不必出麵。
他一覺睡到天光大亮,聽見庭院的談話聲,似乎是有什麽人送東西來了。
內監端來銅盆給他梳洗,他拿薄荷葉漱過口,穿外袍時隨口問了句,「外麵怎麽了?」
「陛下讓民間請來的工匠過來給少君做花燈,少君要去看看嗎?」
孟漁一怔,心中浮起不好的預感,三兩下係好腰帶快步往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