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石雕似的站在那兒的不是傅至景又是誰?
語氣是明晃晃的質問,孟漁慌亂地跟劉翊陽分開,近乎是一跳三尺遠,微喘,「我們鬧著玩。」
「眼下是玩樂的時候嗎?」傅至景肅正的目光在他二人身上轉了一圈,命令道,「糧車的繩子鬆了,去捆嚴實些。」
傅至景是此次西下隊伍的總領,換算成行軍,每個字堪比軍令,劉翊陽隻是沒有官銜的小卒,再不情願也隻能接命。
打水的士兵早都歸列了,劉翊陽一走,四下無人,孟漁惴惴地轉了轉眼睛,要跟著去,被傅至景攔下,「我有話和你說。」
傅按察使好大的官威,出口就是問責,「人人各司其職,你卻躲在此處偷懶,如何對得追隨你的部下?」
孟漁懵了,「我隻是來洗把臉……」
他額頭鼻尖是細密晶瑩的汗,兩頰通紅,傅至景三兩步朝他走來刮一下他臉上的汗珠,「那這是什麽?」
鐵證如山,孟漁支吾著,「水太髒了,我不想洗。」
「若都像你這麽講究,這路還趕不趕?」
天氣燥熱,連向來喜怒不顯的傅至景都揣了一肚子的火氣沒處撒,撞見孟漁跟劉翊陽胡鬧更是火上澆油,他三兩下將孟漁拽到小溪旁,見溪流著實不大幹淨,將主意打到了孟漁一直緊握著的水囊上。
水囊換到了傅至景手中,木塞被擰開,孟漁急道:「我還要喝。」
「劉翊陽給你打的?」
孟漁想著點了下腦袋,傅至景二話不說用這些水打濕手帕,淋了滿地,看得孟漁嗓子眼冒煙。
濕涼的帕子貼到了孟漁的臉頰,傅至景捏著他的下頜給他擦汗,他溫順地仰著腦袋,餘光去瞥癟了的水囊,肉疼地咽了咽口水,嘀咕,「我沒水喝了。」
傅至景跟聽不見似的沉默地把他臉擦幹,又抓了他的手連十指都一併擦過,像是在清除某種嗅不到的氣味般,細緻又專心,等確保孟漁幹淨了才丟掉手帕。
「在這等著。」
傅至景拿過水囊,拋下這句話就往上遊走。
孟漁看著對方踩著小石子路漸行漸遠,走到快要看不見了才停下來彎腰接水,等水囊再交到他手裏,又是沉甸甸的一壺清液。
費這樣大的勁就為了換掉他囊裏的水?
孟漁努努嘴,沒敢說傅至景是多此一舉,反倒是傅至景命他往後不要和部下走得太近惹人閑話。
「我知道了。」
見傅至景的眉宇仍微微蹙起,孟漁瞅了瞅空蕩蕩的四周,湊上去在他臉頰親了一下,小聲說:「我都聽你的。」
他如此乖覺,傅至景這才勉強壓下不悅,帶著他迴到隊伍繼續趕路。
再往西走上一日,逐漸可以在路上碰到三三兩兩逃難的百姓,一個個麵黃肌瘦唇幹口裂,這些難民都是從二十裏外的城鎮逃出來的,見到裝了幹糧的車皆眼冒金光,若不是精兵都帶著刀恐怕就要撲上來搶糧食了。
骨瘦如柴的男人帶著一家老小拚了命給馬上的孟漁磕頭,求青天大老爺賞口飯吃,婦人的懷裏還抱著個啼哭不止的嬰兒,亦匍匐在地哀求。
孟漁看人腦袋磕出了血,於心不忍,「不如就給他們些幹糧吧。」
「給了一個,那下一個呢?」被傅至景一口迴絕,「這一路上你會遇到很多人,你能給得了多少?」
他們此行是為消除作亂的邪教,所帶的幹糧隻夠趕路果腹所用,一旦開了這個頭,跪在他們馬前的人隻會越來越多。
精兵拔刀驅趕難民,那人見求糧不成,竟想一頭撞死在刀下,若非劉翊陽反應迅猛將人推開,怕是聚眾激憤的難民就能多了條正當的理由搶奪幹糧。
有驚無險,一行人接著前行,孟漁忍不住迴頭一看,見婦人正咬破手指給繈褓中的幼兒餵血,當真是觸目驚心。
等進了城關,傅至景一口氣都沒歇即刻抓了民官審問,一經排查才知道,這些貪官竟和當地鄉紳米商勾結,將朝廷的賑災糧一分為十,其中一份摻了沙子煮粥派發給宅民,其餘的皆高價在米鋪裏售賣。
百姓無錢購糧,無糧可食,自然得另覓出路。
傅至景在民間長大,看多了官商勾結的惡行,深知平頭百姓的苦楚,厭貪如賊,不掩事也不怕事,當即將官員收押問監,把三十精兵分批一個個去往涉案米鋪,不僅要他們把賑災糧吐出來,還得無償拿出十擔米在街頭派發。
如有異議者,一律格殺勿論。
他如此雷厲風行,就算是地頭蛇也怕了他的手段。
孟漁沒閑著,特地穿上官服在街巷裏督促米商派米,有米商見他模樣和善,諂媚地來同他搭話,他將傅至景的疾言厲色學了十足十,再也不敢有人動歪心思。
耽擱了一日多才繼續趕路,臨出城前留下五個精兵,城裏的百姓皆來送行。
孟漁心中好似有一團不熄的火焰在燃燒,從他進京成為九殿下至今,他一直糊裏糊塗地不知自己該何去何從,可眼下望著烏泱泱的人群,再迴想起當年在宜縣私塾時,白鬍子老師那一句鏗鏘有力的「官者,為民請命」,他渾身都沸騰起來。
他一路都在沉思,引得傅至景的發問:「在想什麽?」
「我在慶幸,我雖是假的孟大人,但我是真的九殿下。」
孟漁考取不了功名,九殿下也鬥不過京都的爾虞我詐,但隻要有這層身份加持,他未必會碌碌終生。
語氣是明晃晃的質問,孟漁慌亂地跟劉翊陽分開,近乎是一跳三尺遠,微喘,「我們鬧著玩。」
「眼下是玩樂的時候嗎?」傅至景肅正的目光在他二人身上轉了一圈,命令道,「糧車的繩子鬆了,去捆嚴實些。」
傅至景是此次西下隊伍的總領,換算成行軍,每個字堪比軍令,劉翊陽隻是沒有官銜的小卒,再不情願也隻能接命。
打水的士兵早都歸列了,劉翊陽一走,四下無人,孟漁惴惴地轉了轉眼睛,要跟著去,被傅至景攔下,「我有話和你說。」
傅按察使好大的官威,出口就是問責,「人人各司其職,你卻躲在此處偷懶,如何對得追隨你的部下?」
孟漁懵了,「我隻是來洗把臉……」
他額頭鼻尖是細密晶瑩的汗,兩頰通紅,傅至景三兩步朝他走來刮一下他臉上的汗珠,「那這是什麽?」
鐵證如山,孟漁支吾著,「水太髒了,我不想洗。」
「若都像你這麽講究,這路還趕不趕?」
天氣燥熱,連向來喜怒不顯的傅至景都揣了一肚子的火氣沒處撒,撞見孟漁跟劉翊陽胡鬧更是火上澆油,他三兩下將孟漁拽到小溪旁,見溪流著實不大幹淨,將主意打到了孟漁一直緊握著的水囊上。
水囊換到了傅至景手中,木塞被擰開,孟漁急道:「我還要喝。」
「劉翊陽給你打的?」
孟漁想著點了下腦袋,傅至景二話不說用這些水打濕手帕,淋了滿地,看得孟漁嗓子眼冒煙。
濕涼的帕子貼到了孟漁的臉頰,傅至景捏著他的下頜給他擦汗,他溫順地仰著腦袋,餘光去瞥癟了的水囊,肉疼地咽了咽口水,嘀咕,「我沒水喝了。」
傅至景跟聽不見似的沉默地把他臉擦幹,又抓了他的手連十指都一併擦過,像是在清除某種嗅不到的氣味般,細緻又專心,等確保孟漁幹淨了才丟掉手帕。
「在這等著。」
傅至景拿過水囊,拋下這句話就往上遊走。
孟漁看著對方踩著小石子路漸行漸遠,走到快要看不見了才停下來彎腰接水,等水囊再交到他手裏,又是沉甸甸的一壺清液。
費這樣大的勁就為了換掉他囊裏的水?
孟漁努努嘴,沒敢說傅至景是多此一舉,反倒是傅至景命他往後不要和部下走得太近惹人閑話。
「我知道了。」
見傅至景的眉宇仍微微蹙起,孟漁瞅了瞅空蕩蕩的四周,湊上去在他臉頰親了一下,小聲說:「我都聽你的。」
他如此乖覺,傅至景這才勉強壓下不悅,帶著他迴到隊伍繼續趕路。
再往西走上一日,逐漸可以在路上碰到三三兩兩逃難的百姓,一個個麵黃肌瘦唇幹口裂,這些難民都是從二十裏外的城鎮逃出來的,見到裝了幹糧的車皆眼冒金光,若不是精兵都帶著刀恐怕就要撲上來搶糧食了。
骨瘦如柴的男人帶著一家老小拚了命給馬上的孟漁磕頭,求青天大老爺賞口飯吃,婦人的懷裏還抱著個啼哭不止的嬰兒,亦匍匐在地哀求。
孟漁看人腦袋磕出了血,於心不忍,「不如就給他們些幹糧吧。」
「給了一個,那下一個呢?」被傅至景一口迴絕,「這一路上你會遇到很多人,你能給得了多少?」
他們此行是為消除作亂的邪教,所帶的幹糧隻夠趕路果腹所用,一旦開了這個頭,跪在他們馬前的人隻會越來越多。
精兵拔刀驅趕難民,那人見求糧不成,竟想一頭撞死在刀下,若非劉翊陽反應迅猛將人推開,怕是聚眾激憤的難民就能多了條正當的理由搶奪幹糧。
有驚無險,一行人接著前行,孟漁忍不住迴頭一看,見婦人正咬破手指給繈褓中的幼兒餵血,當真是觸目驚心。
等進了城關,傅至景一口氣都沒歇即刻抓了民官審問,一經排查才知道,這些貪官竟和當地鄉紳米商勾結,將朝廷的賑災糧一分為十,其中一份摻了沙子煮粥派發給宅民,其餘的皆高價在米鋪裏售賣。
百姓無錢購糧,無糧可食,自然得另覓出路。
傅至景在民間長大,看多了官商勾結的惡行,深知平頭百姓的苦楚,厭貪如賊,不掩事也不怕事,當即將官員收押問監,把三十精兵分批一個個去往涉案米鋪,不僅要他們把賑災糧吐出來,還得無償拿出十擔米在街頭派發。
如有異議者,一律格殺勿論。
他如此雷厲風行,就算是地頭蛇也怕了他的手段。
孟漁沒閑著,特地穿上官服在街巷裏督促米商派米,有米商見他模樣和善,諂媚地來同他搭話,他將傅至景的疾言厲色學了十足十,再也不敢有人動歪心思。
耽擱了一日多才繼續趕路,臨出城前留下五個精兵,城裏的百姓皆來送行。
孟漁心中好似有一團不熄的火焰在燃燒,從他進京成為九殿下至今,他一直糊裏糊塗地不知自己該何去何從,可眼下望著烏泱泱的人群,再迴想起當年在宜縣私塾時,白鬍子老師那一句鏗鏘有力的「官者,為民請命」,他渾身都沸騰起來。
他一路都在沉思,引得傅至景的發問:「在想什麽?」
「我在慶幸,我雖是假的孟大人,但我是真的九殿下。」
孟漁考取不了功名,九殿下也鬥不過京都的爾虞我詐,但隻要有這層身份加持,他未必會碌碌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