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至景長到約莫兩歲才開始見人,到底是富戶人家,吃穿用度皆比農戶要精細,個子比尋常的小孩兒要冒尖些,所有人都以為他比孟漁要小上幾個月,在知事之前他也是如此認為的。
傅至景年歲小還未去私塾念書時,每天會跟著爹娘到自家的綢緞鋪子,他性情喜靜,搬個小板凳看街上人來人往,一坐就是一天也不覺得煩悶,由此認識了孟漁。
很小的一個小人兒,大多數時候張敬會拿著一張布將他綁到背後背著,他就乖乖地趴著睡覺,醒了就張著一對圓圓的大眼睛看來看去,無聊了吮自己的手指玩兒。
傅老爺和傅夫人是熱心腸,體恤張敬要獨自撫養孟漁太辛苦,偶爾會讓張敬把孟漁放在鋪子裏。
也許是被背得多了,雙腿沒怎麽下地,孟漁三歲了走路還踉踉蹌蹌的,噗通一下跌倒也不哭,懵懵地坐在地上,好奇地到處張望,很快他就發現跟自己差不多大的傅至景,咯咯笑著半爬半走想找傅至景玩兒。
傅至景看他滾得渾身髒兮兮,嫌棄得直皺眉,瘦小的手臂伸過來要碰他,被他躲開。
孟漁抓了幾次沒抓到他,甕聲甕氣地喊他哥哥。
「誰是你哥哥?」傅至景沒好氣,一副懶得搭理的神態。
孟漁兩隻手在地上拍得黑乎乎的,猛地抓住傅至景的衣擺,幹淨的布料頓時多了兩個巴掌印,把傅至景氣得掉頭就走。
走遠了,還聽到孟漁奶聲奶氣「哥哥、哥哥」地叫。
亂認親戚,他可沒大他幾個月連路都走不穩的弟弟。
有很長一段時間,傅至景隻要出現在鋪子裏就能見到孟漁,無論他如何惡聲惡氣地阻止孟漁來碰他,孟漁都樂嗬嗬地或蹲或坐在他的腳邊,困了就迷迷糊糊地打盹,被鋪子的裏工人抱到後院的小榻上睡。
團成一團,傅至景戳戳他柔軟的臉蛋,覺得他像豬圈裏剛出生的粉粉嫩嫩的小豬崽。
五歲之前傅至景的日子過得很舒坦,直到有一天晚上,神色凝重的父母將他帶到張敬跟前,要他認張敬為師,也是這一天晚上,他聽到了有關他身世的驚天大秘密。
孝肅先皇後之子,衡朝的九殿下。
當年那一場大火歷歷在目,火苗燒遍了整個東宮,將幾個宮門堵死,斷絕了宮人逃生的道路,東宮上下幾十條人命葬身火海。
孝肅先皇後自產子後身體每況日下,自知時日無多,她秉性淑良,不鬥不爭,唯一的依靠是遠在千裏之外鎮守邊關胞弟的劉震川,可惜劉大將軍沒個三年五載難以迴京。
她深知自己一逝去,無依無靠的小殿下在宮中怕是要遭賊人陷害,因此將小殿下託付給多年跟隨她的侍衛張敬,要武功高強的張敬帶著小殿下衝出火海留一線生機。
張敬乃劉震川撥給先皇後的心腹,忠心耿耿,他有過猶豫,可聽著繈褓裏哭得撕心裂肺的小殿下,最終冒著殺頭的大罪爬牆逃出生天,離開時,他見到火光裏彼時還是貴妃的馬皇後宮中的一個婢女正鬼鬼祟祟地躲在牆邊。
張敬一路逃出京都,無處可去,想起前幾年孝肅先皇後南下時曾在路邊好心救助過一對從宜縣而來卻被土匪打劫的夫妻,先皇後種下的善結出了果,張敬懷揣希望逃到了宜縣,果不其然見到了心懷感恩的傅家夫婦。
小殿下交由傅家撫養,錦衣玉食長大,而張敬從百裏外的妓院裏買來一個出生不久的棄嬰,取名孟漁——倘若來日他的行蹤不幸被賊人發現,孟漁便能頂替九殿下的身份,替九殿下赴死。
小小的傅至景再不是宜縣無憂無慮的小少爺,還在開蒙年歲的他肩負起血海深仇,發誓要為枉死的亡母討迴一個公道,也是從那一刻起他心中種下一個執念,孟漁為他而活著,生是為他,死是為他。
此後半年,傅至景在傅宅修身養性,讀書認字,習武練功,不曾踏足綢緞鋪子。
等他再見到孟漁,之前黏他黏得不行的孟漁居然已經把他忘記了,憨頭呆腦地問他,「你怎麽總是看我?」
這個人是他的東西,怎麽可以不經過他的允許在泥團裏打滾,把自己弄得邋裏邋遢?
傅至景有點生氣,不想和孟漁說話。
再之後就是將近十年的私塾時光,他不曾聽孟漁再喊他哥哥,實際上他確實比孟漁年長七八個月,也擔得起孟漁的這一聲。
少年歲月匆匆過去,進京趕考之前,傅至景編織了一個巨大的謊言誆騙孟漁跳進去。
郊外打劫的匪類是張敬的安排,玉環的典當在劉震川名下的鋪子裏,他們算準了孟漁不捨得傅至景受苦,心甘情願地將認親的信物雙手奉上。
孟漁頂替他成了衡朝的九殿下,皇子們虎視眈眈,明槍暗箭難防,孟漁也許會死,也許不會,但開弓已無迴頭路,至少直到今日孟漁還好端端地活著,而傅至景也名利雙收,等到他身份曝光的那一日,再不是任人揉圓搓扁的七品芝麻官。
到了那時,孟漁又該何去何從?
冒充皇子是誅九族的大罪,孟漁沒有家人,所以到頭來引頸受戮的隻有他一個。
張敬的聲音將傅至景從冗長的歲月裏剝離,「公子,我已修書,隻要你點頭我便即刻送往劉將軍手上,約他在城郊會麵,將這些年的真相一五一十告知。」
一旦劉震川知曉當年的苦衷,勢必會上報衡帝,也就意味著離孟漁大夢將死,死期將近。
傅至景年歲小還未去私塾念書時,每天會跟著爹娘到自家的綢緞鋪子,他性情喜靜,搬個小板凳看街上人來人往,一坐就是一天也不覺得煩悶,由此認識了孟漁。
很小的一個小人兒,大多數時候張敬會拿著一張布將他綁到背後背著,他就乖乖地趴著睡覺,醒了就張著一對圓圓的大眼睛看來看去,無聊了吮自己的手指玩兒。
傅老爺和傅夫人是熱心腸,體恤張敬要獨自撫養孟漁太辛苦,偶爾會讓張敬把孟漁放在鋪子裏。
也許是被背得多了,雙腿沒怎麽下地,孟漁三歲了走路還踉踉蹌蹌的,噗通一下跌倒也不哭,懵懵地坐在地上,好奇地到處張望,很快他就發現跟自己差不多大的傅至景,咯咯笑著半爬半走想找傅至景玩兒。
傅至景看他滾得渾身髒兮兮,嫌棄得直皺眉,瘦小的手臂伸過來要碰他,被他躲開。
孟漁抓了幾次沒抓到他,甕聲甕氣地喊他哥哥。
「誰是你哥哥?」傅至景沒好氣,一副懶得搭理的神態。
孟漁兩隻手在地上拍得黑乎乎的,猛地抓住傅至景的衣擺,幹淨的布料頓時多了兩個巴掌印,把傅至景氣得掉頭就走。
走遠了,還聽到孟漁奶聲奶氣「哥哥、哥哥」地叫。
亂認親戚,他可沒大他幾個月連路都走不穩的弟弟。
有很長一段時間,傅至景隻要出現在鋪子裏就能見到孟漁,無論他如何惡聲惡氣地阻止孟漁來碰他,孟漁都樂嗬嗬地或蹲或坐在他的腳邊,困了就迷迷糊糊地打盹,被鋪子的裏工人抱到後院的小榻上睡。
團成一團,傅至景戳戳他柔軟的臉蛋,覺得他像豬圈裏剛出生的粉粉嫩嫩的小豬崽。
五歲之前傅至景的日子過得很舒坦,直到有一天晚上,神色凝重的父母將他帶到張敬跟前,要他認張敬為師,也是這一天晚上,他聽到了有關他身世的驚天大秘密。
孝肅先皇後之子,衡朝的九殿下。
當年那一場大火歷歷在目,火苗燒遍了整個東宮,將幾個宮門堵死,斷絕了宮人逃生的道路,東宮上下幾十條人命葬身火海。
孝肅先皇後自產子後身體每況日下,自知時日無多,她秉性淑良,不鬥不爭,唯一的依靠是遠在千裏之外鎮守邊關胞弟的劉震川,可惜劉大將軍沒個三年五載難以迴京。
她深知自己一逝去,無依無靠的小殿下在宮中怕是要遭賊人陷害,因此將小殿下託付給多年跟隨她的侍衛張敬,要武功高強的張敬帶著小殿下衝出火海留一線生機。
張敬乃劉震川撥給先皇後的心腹,忠心耿耿,他有過猶豫,可聽著繈褓裏哭得撕心裂肺的小殿下,最終冒著殺頭的大罪爬牆逃出生天,離開時,他見到火光裏彼時還是貴妃的馬皇後宮中的一個婢女正鬼鬼祟祟地躲在牆邊。
張敬一路逃出京都,無處可去,想起前幾年孝肅先皇後南下時曾在路邊好心救助過一對從宜縣而來卻被土匪打劫的夫妻,先皇後種下的善結出了果,張敬懷揣希望逃到了宜縣,果不其然見到了心懷感恩的傅家夫婦。
小殿下交由傅家撫養,錦衣玉食長大,而張敬從百裏外的妓院裏買來一個出生不久的棄嬰,取名孟漁——倘若來日他的行蹤不幸被賊人發現,孟漁便能頂替九殿下的身份,替九殿下赴死。
小小的傅至景再不是宜縣無憂無慮的小少爺,還在開蒙年歲的他肩負起血海深仇,發誓要為枉死的亡母討迴一個公道,也是從那一刻起他心中種下一個執念,孟漁為他而活著,生是為他,死是為他。
此後半年,傅至景在傅宅修身養性,讀書認字,習武練功,不曾踏足綢緞鋪子。
等他再見到孟漁,之前黏他黏得不行的孟漁居然已經把他忘記了,憨頭呆腦地問他,「你怎麽總是看我?」
這個人是他的東西,怎麽可以不經過他的允許在泥團裏打滾,把自己弄得邋裏邋遢?
傅至景有點生氣,不想和孟漁說話。
再之後就是將近十年的私塾時光,他不曾聽孟漁再喊他哥哥,實際上他確實比孟漁年長七八個月,也擔得起孟漁的這一聲。
少年歲月匆匆過去,進京趕考之前,傅至景編織了一個巨大的謊言誆騙孟漁跳進去。
郊外打劫的匪類是張敬的安排,玉環的典當在劉震川名下的鋪子裏,他們算準了孟漁不捨得傅至景受苦,心甘情願地將認親的信物雙手奉上。
孟漁頂替他成了衡朝的九殿下,皇子們虎視眈眈,明槍暗箭難防,孟漁也許會死,也許不會,但開弓已無迴頭路,至少直到今日孟漁還好端端地活著,而傅至景也名利雙收,等到他身份曝光的那一日,再不是任人揉圓搓扁的七品芝麻官。
到了那時,孟漁又該何去何從?
冒充皇子是誅九族的大罪,孟漁沒有家人,所以到頭來引頸受戮的隻有他一個。
張敬的聲音將傅至景從冗長的歲月裏剝離,「公子,我已修書,隻要你點頭我便即刻送往劉將軍手上,約他在城郊會麵,將這些年的真相一五一十告知。」
一旦劉震川知曉當年的苦衷,勢必會上報衡帝,也就意味著離孟漁大夢將死,死期將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