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不要小看女人
穿成中年主母,每天都想躺平 作者:酈七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屋裏的人見薛太夫人急急忙忙走了,麵麵相覷。
王太太沒留下來,帶著女兒兒媳迴去了。
何老太太問莫晨曦,“薛太夫人這是咋了?怎麽石頭像她孫子似的。”
莫晨曦把薛太夫人得病的事說了。
不是她大嘴巴,是堂嬸以後接觸薛太夫人比較多,事先說下堂嬸以後也好相處。
何老太太聽了之後歎氣,“怎麽就得了這個病?難怪她總提她小兒子,還說對不起薛家,不是她把兒子慣壞了,兒子也不會這麽早早地沒命。”
莫老太太說道:“我看她挺喜歡和你說話的,以後你勸著她點,也多提醒她那是廖家的孫子。”
何老太太點點頭,“我知道該怎麽說,正好有件事我也想說一下,和薛家的親事算是口頭上定了,得等善橋的爹娘過來,我已經去了信。就是想先在京城買個宅子,這成親總不能讓人家女方準備宅子,不能買太小了,太大了我們一時也負擔不了,找個差不多點的。我在這認識人少,就想著讓你們幫我打聽打聽。”
買宅子這麽大的事情不可能不讓侄媳知道,她也不能自已出去找牙人,所以提出來,讓莫家和莫家幫幫忙。
莫老太太說道:“我迴去給我家老二說一聲,他現在認識的人多,到時候有合適的,來找你去看房子。”
她之所以攬在身上,是不想讓女兒太辛苦,再一個這是何家的事,誰知道汕橋他爹娘是啥樣。要是女兒幫著去找,萬一有個好歹的,到時候再讓汕橋家埋怨女兒。
薛太夫人急急忙忙迴府,看到廖副將在兒媳那裏,張口就說:“你咋自己來了?我剛在孝節夫人那見到你媳婦和小石頭了。”
廖文山站起來行了禮說道:“我剛從宮裏出來,過來看看我姐,我這會兒就去接她們娘倆。”
“不用過去,她娘倆迴家了,你姐夫有沒有讓你捎信?”
“剛給我姐看了,伯娘,我先迴去了。”
薛太夫人等她走了之後,對兒媳說道:“小石頭長得可好了,不認生誰抱都可以,和小四小的時候一樣。”
她說了怎麽去的莫家,在莫家吃的飯,給王蕙蘭說了,明天讓她抱孩子過來見見姑母。
廖夫人說道:“我剛給我弟說了,明天我迴娘家。”
薛太夫人說道:“那後天讓蕙蘭抱孩子過來,你是當姑母的,你兄弟又好不容易成了親生了孩子,你讓蕙蘭帶孩子在咱家住一段時間,你也好和侄子好好親近親近。”
廖夫人含笑說道:“好,等他們先忙完了這一陣子,剛迴來很多事要忙,我爹娘肯定稀罕小石頭,也得讓我爹娘多抱抱孫子。”
她知道婆婆得了呆症,就順著她說話,再一個剛才兄弟來說了,過兩個月就去關中,到時候會帶著媳婦兒子一起去,婆婆想惦記也惦記不著。
薛太夫人這才問道:“老大信裏說什麽?”
“讓娘好好吃飯,說娘要是孤單讓我送娘去遼東住一兩年。”
薛太夫人說道:“給他迴信我不去,那裏冬天出不了門,我在這有說話的人。以前和鍾太夫人合得來,可惜她沒了。現在認識何親家,說話痛快,不像鍾太夫人總是噎我。現在想讓她噎我都沒機會了,可憐呀,我可要好好活著,還得等著小石頭長大娶媳婦呐。”
又轉到王蕙蘭兒子那了,廖夫人能想到王蕙蘭要頭疼了。
廖文山迴到家,見母親在院子裏抱著小石頭,往地下扔石頭,小石頭笑的咯咯的。
“娘就慣著他吧,以後長大了慣出個混蛋出來,我看娘找誰哭去。”
廖老夫人說道:“他才多大?哄著他玩呐,你小時候我也是這樣帶的,也沒見你變成混蛋。”
廖文山不說了,想著反正也是在家裏住兩個月,他問道:“石頭他娘呢?”
“在屋裏挑麵料的,說是夏天熱給石頭多做幾件細棉布的貼身衣服。”
廖文山去了自己院子,進了屋,見桌麵上擺了一堆麵料。
王蕙蘭見丈夫迴來,讓婆子把麵料拿下去,給丈夫倒了茶,問道:“進宮怎麽說?我們是留在京裏,還是隻住一段時間,我是一刻都不想在京裏住。”
她把在今天見到薛太夫人的事兒說了。
“我師姐說太夫人把咱兒子當成她兒子投胎了,看到石頭眼淚都下來,我心軟沒抱孩子走,但長期下來可不行。”
廖文山皺了一下眉頭,說道:“你就堅持兩個月,不過你對誰都不要說,兩個月後我們去關中。”
王蕙蘭啊了一聲,“這是薛大將軍的意思?”
廖文山沒否認也沒承認,“我今天進宮見了皇上,皇上真是長大了,和以前大不一樣。”
王蕙蘭說道:“以前你就見過一迴,皇上才四五歲,現在都十四了,別說是皇上,就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十四了,也都跟像大人似的。”
廖文山沒有過多解釋,這次他去見皇上,太後也在,但是太後沒有多說話,是皇上給他任命,而且提到他給太後娘娘的父親當手下。皇上還說了一句,以後離嶽父家近了,你嶽父也是一將才。
姐夫不在跟前兒,他去找姐姐說了,姐姐說這是太後要用王家人了,包括你嶽父的王家。
他問道:“不是皇上自己的意思?”
姐姐說:“皇上想脫離太後還得幾年,不過不會那麽容易,太後不是一般婦人。你記住,去了之後萬事以王家為主,你是武將,隻有在戰場上才能露頭。這幾年西邊還算穩定,不過誰也說不好以後會如何。讓你去,你是你姐夫的人,明麵上聽王家的。至於你嶽家,弟媳和她娘家不親,你自己看著,能拉攏則拉攏,要是不行,遠離。”
廖文山聽了,姐夫說過,迴去後聽你姐的。
至於薛家和何家的親事,姐姐說:薛家不能和文人接觸太多,但也不能沒人,何家正好,汕橋是汕洛的堂弟,汕洛是聶先生的弟子,這會看不出來,以後就知道這門親的好處,隻要二房不作妖。
廖文山對大姐佩服,難怪姐夫讓他聽大姐的。姐夫說不要小看女人,隻是後宅讓你姐無法施展。
王太太沒留下來,帶著女兒兒媳迴去了。
何老太太問莫晨曦,“薛太夫人這是咋了?怎麽石頭像她孫子似的。”
莫晨曦把薛太夫人得病的事說了。
不是她大嘴巴,是堂嬸以後接觸薛太夫人比較多,事先說下堂嬸以後也好相處。
何老太太聽了之後歎氣,“怎麽就得了這個病?難怪她總提她小兒子,還說對不起薛家,不是她把兒子慣壞了,兒子也不會這麽早早地沒命。”
莫老太太說道:“我看她挺喜歡和你說話的,以後你勸著她點,也多提醒她那是廖家的孫子。”
何老太太點點頭,“我知道該怎麽說,正好有件事我也想說一下,和薛家的親事算是口頭上定了,得等善橋的爹娘過來,我已經去了信。就是想先在京城買個宅子,這成親總不能讓人家女方準備宅子,不能買太小了,太大了我們一時也負擔不了,找個差不多點的。我在這認識人少,就想著讓你們幫我打聽打聽。”
買宅子這麽大的事情不可能不讓侄媳知道,她也不能自已出去找牙人,所以提出來,讓莫家和莫家幫幫忙。
莫老太太說道:“我迴去給我家老二說一聲,他現在認識的人多,到時候有合適的,來找你去看房子。”
她之所以攬在身上,是不想讓女兒太辛苦,再一個這是何家的事,誰知道汕橋他爹娘是啥樣。要是女兒幫著去找,萬一有個好歹的,到時候再讓汕橋家埋怨女兒。
薛太夫人急急忙忙迴府,看到廖副將在兒媳那裏,張口就說:“你咋自己來了?我剛在孝節夫人那見到你媳婦和小石頭了。”
廖文山站起來行了禮說道:“我剛從宮裏出來,過來看看我姐,我這會兒就去接她們娘倆。”
“不用過去,她娘倆迴家了,你姐夫有沒有讓你捎信?”
“剛給我姐看了,伯娘,我先迴去了。”
薛太夫人等她走了之後,對兒媳說道:“小石頭長得可好了,不認生誰抱都可以,和小四小的時候一樣。”
她說了怎麽去的莫家,在莫家吃的飯,給王蕙蘭說了,明天讓她抱孩子過來見見姑母。
廖夫人說道:“我剛給我弟說了,明天我迴娘家。”
薛太夫人說道:“那後天讓蕙蘭抱孩子過來,你是當姑母的,你兄弟又好不容易成了親生了孩子,你讓蕙蘭帶孩子在咱家住一段時間,你也好和侄子好好親近親近。”
廖夫人含笑說道:“好,等他們先忙完了這一陣子,剛迴來很多事要忙,我爹娘肯定稀罕小石頭,也得讓我爹娘多抱抱孫子。”
她知道婆婆得了呆症,就順著她說話,再一個剛才兄弟來說了,過兩個月就去關中,到時候會帶著媳婦兒子一起去,婆婆想惦記也惦記不著。
薛太夫人這才問道:“老大信裏說什麽?”
“讓娘好好吃飯,說娘要是孤單讓我送娘去遼東住一兩年。”
薛太夫人說道:“給他迴信我不去,那裏冬天出不了門,我在這有說話的人。以前和鍾太夫人合得來,可惜她沒了。現在認識何親家,說話痛快,不像鍾太夫人總是噎我。現在想讓她噎我都沒機會了,可憐呀,我可要好好活著,還得等著小石頭長大娶媳婦呐。”
又轉到王蕙蘭兒子那了,廖夫人能想到王蕙蘭要頭疼了。
廖文山迴到家,見母親在院子裏抱著小石頭,往地下扔石頭,小石頭笑的咯咯的。
“娘就慣著他吧,以後長大了慣出個混蛋出來,我看娘找誰哭去。”
廖老夫人說道:“他才多大?哄著他玩呐,你小時候我也是這樣帶的,也沒見你變成混蛋。”
廖文山不說了,想著反正也是在家裏住兩個月,他問道:“石頭他娘呢?”
“在屋裏挑麵料的,說是夏天熱給石頭多做幾件細棉布的貼身衣服。”
廖文山去了自己院子,進了屋,見桌麵上擺了一堆麵料。
王蕙蘭見丈夫迴來,讓婆子把麵料拿下去,給丈夫倒了茶,問道:“進宮怎麽說?我們是留在京裏,還是隻住一段時間,我是一刻都不想在京裏住。”
她把在今天見到薛太夫人的事兒說了。
“我師姐說太夫人把咱兒子當成她兒子投胎了,看到石頭眼淚都下來,我心軟沒抱孩子走,但長期下來可不行。”
廖文山皺了一下眉頭,說道:“你就堅持兩個月,不過你對誰都不要說,兩個月後我們去關中。”
王蕙蘭啊了一聲,“這是薛大將軍的意思?”
廖文山沒否認也沒承認,“我今天進宮見了皇上,皇上真是長大了,和以前大不一樣。”
王蕙蘭說道:“以前你就見過一迴,皇上才四五歲,現在都十四了,別說是皇上,就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十四了,也都跟像大人似的。”
廖文山沒有過多解釋,這次他去見皇上,太後也在,但是太後沒有多說話,是皇上給他任命,而且提到他給太後娘娘的父親當手下。皇上還說了一句,以後離嶽父家近了,你嶽父也是一將才。
姐夫不在跟前兒,他去找姐姐說了,姐姐說這是太後要用王家人了,包括你嶽父的王家。
他問道:“不是皇上自己的意思?”
姐姐說:“皇上想脫離太後還得幾年,不過不會那麽容易,太後不是一般婦人。你記住,去了之後萬事以王家為主,你是武將,隻有在戰場上才能露頭。這幾年西邊還算穩定,不過誰也說不好以後會如何。讓你去,你是你姐夫的人,明麵上聽王家的。至於你嶽家,弟媳和她娘家不親,你自己看著,能拉攏則拉攏,要是不行,遠離。”
廖文山聽了,姐夫說過,迴去後聽你姐的。
至於薛家和何家的親事,姐姐說:薛家不能和文人接觸太多,但也不能沒人,何家正好,汕橋是汕洛的堂弟,汕洛是聶先生的弟子,這會看不出來,以後就知道這門親的好處,隻要二房不作妖。
廖文山對大姐佩服,難怪姐夫讓他聽大姐的。姐夫說不要小看女人,隻是後宅讓你姐無法施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