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好女原本以為這世道都是一樣的,誰心狠誰就是強者,然而事實告訴他,不是。至少朝歌不是。
他以前所感受到的世界仿佛一瞬間被傾覆,以至於整個人恍惚了許久,直到莫阿奶遞給他那一袋子錢,他才慢慢找迴了神智。
迴到牢房的路上,沒有任何人為難,隻有一個軒轅衛通知他從牢房搬出去。
而他以前打過的那兩人,一個是刑堂堂主,另一個如今也在朝歌內擔任要職,他們竟然都不記恨他,竟然在有舊怨的前提下還願意放過他!
蕭好女心裏亂七八糟地想了許多,最終隻剩下一個念頭:也許,他真的可以留在朝歌,換一種活法。
蕭好女不是那種磨蹭人,他飛快收拾好行李離開了牢房,這陣子給莫阿奶打工,他攢下了不多不少一些錢,打算在朝歌賃一間屋子住。
朝歌天天都在搞建設,天天有外來人進來,房子是一直缺的,就有一些住民將自家的屋子賃出去。
然而附近是沒人會租給蕭好女的,隻有莫阿奶對他能有好臉色,但蕭好女知道這一片住著的都是當初跟他起過衝突的第一批住戶,他不想留在這兒招人煩,更不想叫莫阿奶為難,就帶著行李去山穀西邊賃屋子。
但想要在朝歌內城賃屋子可不容易,畢竟現在還有些人隻能住在外城臨時搭起的窩棚裏呢!
蕭好女也不抱多大希望,沒想到竟然真能找到還有空屋子的人家。
那戶人家姓郝,一家五口子老弱病小瘦,還都是真凡人,他一拳能打十個那種。蕭好女有些擔憂,自己這麽大體格,還兇名在外的,他們肯賃屋子給他麽?
殊不知郝姥姥一家也擔憂呢!
他們一家情況特殊,有扶貧監關照,不但得了輕省的活計,第二次抽籤選房的時候,還被安排先抽,這才在內城西區得到一棟房子。當時那些被安排後抽籤的,有許多房子還沒蓋好,晚上隻能跟別人擠窩棚呢!
隻不過朝歌內很公平,雖說他們得了照顧,又優先抽籤選房,但他們的工錢比別人少三成,而比他們晚抽籤的,房子則比他們更大些。
但郝姥姥一家不是那種貪得無厭不知感恩的人,扶貧監優厚他們,還免費供湯藥給他們家人養身子,他們已經感激不盡了。
一家子一邊做著輕快的活計一邊將養身子,眼看過了一個多月,家裏人身體越來越好,尤其是郝姥姥那病弱的兒子,如今臉上長肉了,身體也壯實了,一家人打心眼裏歡喜。
身體變好了,一家人自然有了新的打算。
幾日前的夜裏,女兒郝金花與郝姥姥坐在一起擇菜的時候,就說起了出賃屋子的事情。
郝姥姥壓根沒想過這個事,聞言便搖頭,「那是人家屋子大人口少才使得,咱家哪裏賺得了這個錢哦。」
郝金花卻不以為意,說道:「現如今想進朝歌的人多,屋子又少,不趁這個機會多賺些,以後就沒機會了。」她給自家老娘分析道:「咱家幾個身子養得差不多了,下個月就能去跟管事的說換個活計,這樣能多掙些錢存起來。咱家來到這兒後,可一分錢都沒存下來呢!隔壁跟咱家一塊來的,我昨日都瞧見他家上天衣坊裁了布料做衣裳呢!」
天衣坊已經開始營業了,那裏出產的絲綢他們見都沒見過,當然,他們隔壁人家買的布不可能是絲綢,他們這樣人家也買不起絲綢,而是天衣坊最近新出的棉布,聽說是城主去其他大洲帶來的種子,織出來的布又柔軟又厚實,看得郝金花十分眼熱。
她說道:「眼看這天兒越來越冷了,再過兩個月就該過年了,咱家少說也得做棉衣過冬不是?小寶也大了,我打聽到東區那一片有位盧姑娘在教書,得準備點束脩送小寶過去識幾個字……
郝金花絮絮叨叨說了一堆,郝姥姥這才發現他們家遠比預料的更加缺錢,他們一家並非天生的奴隸,自然知道讀書識字有多緊要,更何況這個年是一家子苦盡甘來的第一個年,在他們樸實的觀念裏,是要好好準備去去晦氣的。
郝姥姥被女兒說動了,母女兩個商量了一陣,決定一家子擠擠無妨,騰出一間屋子賃出去賺點銀錢。
朝歌分給他們的房子是跟東區第一批一樣的小院,上下兩層,上麵兩間臥房,下麵是堂屋和灶房。其中一間臥房是郝姥姥帶著女兒孫女住,另一間賃出去,兒子女婿就將就在堂屋打地鋪。
然而招牌掛出去好幾天了,也請街坊鄰裏幫忙介紹,卻愣是一直沒有租出去。
無他,來看房的人不是嫌他們家人多,不方便,就是要帶著一大家子賃他們家一間屋子。前者別人受不了,後者他們一家子受不了。
好容易今天有人上門了,郝姥姥叮囑女兒,「之前做奴隸什麽苦沒吃過?如今怎麽金貴起來了?這一迴可不準嫌棄了,隻要能賃出去,就成!」
郝金花嘀咕,「您老之前不也嫌麽?」
打開門一看,是個高個壯漢。一家人眼睛一亮,好欸,隻有一個人!
蕭好女來朝歌之前是當土匪的,身上一股子不好惹的匪氣,也幹過不少打劫過路修行者和有錢人的勾當,他清楚普通人對他這種人有多懼怕,一看這一家子,就以為必定賃不成了。
看來隻能睡大街了!
豈料郝姥姥一家生怕他跑了似的,一把捉住他,熱情地將他往裏迎。
蕭好女奇怪道:「你們不怕我打人麽?」
他以前所感受到的世界仿佛一瞬間被傾覆,以至於整個人恍惚了許久,直到莫阿奶遞給他那一袋子錢,他才慢慢找迴了神智。
迴到牢房的路上,沒有任何人為難,隻有一個軒轅衛通知他從牢房搬出去。
而他以前打過的那兩人,一個是刑堂堂主,另一個如今也在朝歌內擔任要職,他們竟然都不記恨他,竟然在有舊怨的前提下還願意放過他!
蕭好女心裏亂七八糟地想了許多,最終隻剩下一個念頭:也許,他真的可以留在朝歌,換一種活法。
蕭好女不是那種磨蹭人,他飛快收拾好行李離開了牢房,這陣子給莫阿奶打工,他攢下了不多不少一些錢,打算在朝歌賃一間屋子住。
朝歌天天都在搞建設,天天有外來人進來,房子是一直缺的,就有一些住民將自家的屋子賃出去。
然而附近是沒人會租給蕭好女的,隻有莫阿奶對他能有好臉色,但蕭好女知道這一片住著的都是當初跟他起過衝突的第一批住戶,他不想留在這兒招人煩,更不想叫莫阿奶為難,就帶著行李去山穀西邊賃屋子。
但想要在朝歌內城賃屋子可不容易,畢竟現在還有些人隻能住在外城臨時搭起的窩棚裏呢!
蕭好女也不抱多大希望,沒想到竟然真能找到還有空屋子的人家。
那戶人家姓郝,一家五口子老弱病小瘦,還都是真凡人,他一拳能打十個那種。蕭好女有些擔憂,自己這麽大體格,還兇名在外的,他們肯賃屋子給他麽?
殊不知郝姥姥一家也擔憂呢!
他們一家情況特殊,有扶貧監關照,不但得了輕省的活計,第二次抽籤選房的時候,還被安排先抽,這才在內城西區得到一棟房子。當時那些被安排後抽籤的,有許多房子還沒蓋好,晚上隻能跟別人擠窩棚呢!
隻不過朝歌內很公平,雖說他們得了照顧,又優先抽籤選房,但他們的工錢比別人少三成,而比他們晚抽籤的,房子則比他們更大些。
但郝姥姥一家不是那種貪得無厭不知感恩的人,扶貧監優厚他們,還免費供湯藥給他們家人養身子,他們已經感激不盡了。
一家子一邊做著輕快的活計一邊將養身子,眼看過了一個多月,家裏人身體越來越好,尤其是郝姥姥那病弱的兒子,如今臉上長肉了,身體也壯實了,一家人打心眼裏歡喜。
身體變好了,一家人自然有了新的打算。
幾日前的夜裏,女兒郝金花與郝姥姥坐在一起擇菜的時候,就說起了出賃屋子的事情。
郝姥姥壓根沒想過這個事,聞言便搖頭,「那是人家屋子大人口少才使得,咱家哪裏賺得了這個錢哦。」
郝金花卻不以為意,說道:「現如今想進朝歌的人多,屋子又少,不趁這個機會多賺些,以後就沒機會了。」她給自家老娘分析道:「咱家幾個身子養得差不多了,下個月就能去跟管事的說換個活計,這樣能多掙些錢存起來。咱家來到這兒後,可一分錢都沒存下來呢!隔壁跟咱家一塊來的,我昨日都瞧見他家上天衣坊裁了布料做衣裳呢!」
天衣坊已經開始營業了,那裏出產的絲綢他們見都沒見過,當然,他們隔壁人家買的布不可能是絲綢,他們這樣人家也買不起絲綢,而是天衣坊最近新出的棉布,聽說是城主去其他大洲帶來的種子,織出來的布又柔軟又厚實,看得郝金花十分眼熱。
她說道:「眼看這天兒越來越冷了,再過兩個月就該過年了,咱家少說也得做棉衣過冬不是?小寶也大了,我打聽到東區那一片有位盧姑娘在教書,得準備點束脩送小寶過去識幾個字……
郝金花絮絮叨叨說了一堆,郝姥姥這才發現他們家遠比預料的更加缺錢,他們一家並非天生的奴隸,自然知道讀書識字有多緊要,更何況這個年是一家子苦盡甘來的第一個年,在他們樸實的觀念裏,是要好好準備去去晦氣的。
郝姥姥被女兒說動了,母女兩個商量了一陣,決定一家子擠擠無妨,騰出一間屋子賃出去賺點銀錢。
朝歌分給他們的房子是跟東區第一批一樣的小院,上下兩層,上麵兩間臥房,下麵是堂屋和灶房。其中一間臥房是郝姥姥帶著女兒孫女住,另一間賃出去,兒子女婿就將就在堂屋打地鋪。
然而招牌掛出去好幾天了,也請街坊鄰裏幫忙介紹,卻愣是一直沒有租出去。
無他,來看房的人不是嫌他們家人多,不方便,就是要帶著一大家子賃他們家一間屋子。前者別人受不了,後者他們一家子受不了。
好容易今天有人上門了,郝姥姥叮囑女兒,「之前做奴隸什麽苦沒吃過?如今怎麽金貴起來了?這一迴可不準嫌棄了,隻要能賃出去,就成!」
郝金花嘀咕,「您老之前不也嫌麽?」
打開門一看,是個高個壯漢。一家人眼睛一亮,好欸,隻有一個人!
蕭好女來朝歌之前是當土匪的,身上一股子不好惹的匪氣,也幹過不少打劫過路修行者和有錢人的勾當,他清楚普通人對他這種人有多懼怕,一看這一家子,就以為必定賃不成了。
看來隻能睡大街了!
豈料郝姥姥一家生怕他跑了似的,一把捉住他,熱情地將他往裏迎。
蕭好女奇怪道:「你們不怕我打人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