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頁
這個炮灰有點東西[快穿] 作者:輕雲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四萬啊,那可是整整四萬!
大姐的教師工資是五十四塊,二姐的大學補貼是三十六塊。一年加起來才一千零八十,不吃不喝得三十七年才能湊夠吶!
而他們的爸爸眼睛都不眨,就去銀行把錢打給人家啦!三人那一刻,覺得不僅不認識錢,還有點不認識他們爸爸。
房子完成過戶,秋東隻把持了大方向,具體細節撒手讓孩子們自己看著辦。
秋東的意思是,房間得安裝供熱管道,自個兒架鍋爐,到了冬天,自家拉煤燒暖氣。也不用家裏人動手,附近僱人幹都行。
全部電線得拉新的,那東西一旦出意外,就人命關天。
再有,專門隔出一間屋子用來洗澡,洗漱,這屋子要通風好,要採光好,要幹濕分離,還得坐北朝南冬天能曬到太陽,屋裏暖氣好。
廚房單獨劈出來,柴房一間,冬天裝煤炭用。
如今,全家都是讀書人呢,再給隔一間書房出來。
另外就是生活用水,胡同目前還沒有接自來水,好的是院子裏有一口水井,不用去胡同口挑水,弄個簡單的汲水器就很方便。
人生中第一迴有自己的房間,幾個孩子怎能不激動?當然得用心收拾啦。
晨陽推薦了她學建築的學長,專門按照四叔的要求進行改裝。
前任房主留下的老家具,該翻新的翻新,該換的換,屋頂漏雨的地方修修補補,來陽帶人幹的很起勁兒。
院子裏有個小花園,原本被老太太改成了菜園子,進入冬天,老人家沒什麽心思打理,亂糟糟的。開陽帶著繼陽拔了上頭的雜草,不知從哪兒弄來一車肥土蓋在上頭。
俊陽找人在上頭用木頭訂了個架子,搭上塑料膜,就像模像樣出來一小暖棚。也不知她從哪兒尋摸來的花,不講究品種,四季海棠,三色堇,臘梅,全都擺進去,瞧著竟也生機盎然。
丹陽遠在部隊,聽聞消息,特意找熟人打了四架床,老手藝,床結實耐用,搬進去鋪上新褥子,又軟又暖和,來陽當場在上頭打了幾個滾兒。
三嬸兒找人給侄女一人打了台梳妝鏡,順道兒把如今大姑娘們喜歡的雪花膏啊,鵝蛋粉呀,眉筆口紅,全都給備上。
二嬸從國外寄來了時下最流行的廚衛用具,電飯鍋,電熱水壺,電冰箱,電炒鍋,這些東西在國內一票難求,可因著二嬸工作的關係,買起來倒也方便。
哦,二嬸還給添了一台電視機,洗衣機,每人屋裏一座檯燈,順道兒一人贈送一張電熱毯。
全是新鮮玩意兒,除了特別費電,沒有其他毛病,單住進去的第一個月,家裏電費已經超過了開陽和繼陽工資的總和。
話說迴當下,秋東給幾個孩子的衣櫃裏,從春到冬,從裏到外,塞滿了衣裳。就連帽子圍巾襪子腰帶,都添了好些樣式,在開陽看來,往後十年不買衣裳都行。
讓職業經理人在南方找人加工的窗簾終於運迴京,找師傅安裝上,大功告成!
趕在年跟前兒,秋東把停薪留職手續辦好,筒子樓的房子交還給廠裏,帶著孩子們搬離那間充滿迴憶的房屋。
開陽幾個離開的可高興了,沒丁點兒傷感,甚至很不理解爸爸忽如其來的沉默。
用來陽的話說:
「住家屬院有啥好?不頂吃不頂穿,咱家放個屁對門兒都要問一句是不是韭菜吃多了,一家人在屋裏腳打後腦勺,姐姐從來不敢邀請同學上家裏玩兒。
雖然出門全是老熟人,可都年紀不小,該接班的接班,該上學的上學,誰還能天天和熟人膩在一起呀?」
要真說住的舒服,當然是四合院啦!
暖屋酒就擺在臘月二十八。
這天一早,秋東起床時,屋裏就已經暖洋洋的,雇來專門燒暖氣的大伯做事兒講究,這邊的鍋爐二十四小時沒熄過,夜裏穿秋衣秋褲下床都不冷。
說真的,自打昨日搬到這裏,昨夜可是秋東這小半年睡的最舒服的一晚上了。
從前那筒子樓,隔音差的沒法兒說,夜裏閨女翻身,兒子說夢話,他都聽的一清二楚。
從洗漱間出來,站在廊下,白茫茫一片,雪,悄然無聲下了一整夜,剛停。
繼陽已經戴著棉手套在院子裏鏟雪了,還能聽見來陽在胡同裏的吆喝聲:
「哎喲我說大娘,咱兩家就住隔壁,這點雪放著我順道兒就鏟了,您快迴去歇著吧,多大點事兒呀,真不值當!」
繼陽見爸爸出來,扶著鐵杴直起身歇口氣兒,說話間,白霧從紅圍脖裏往外冒:
「爸,我姐出門前用電熱水壺燒了水,您先泡杯茶醒醒神,我姐迴來咱們就吃早飯!」
秋東心道,可真是我的貼心好閨女,都覺得電熱水壺方便又快捷,可你們爸爸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還真不稀罕那玩意兒。
知道圍爐煮茶嗎?
講究的是一個意境!
紅泥小火爐他早就準備好了,待會兒就拿出來給沒見識的孩子們開開眼。
當下,他朝院外喊來陽:
「先別忙活了,搭把手,咱爺倆把草簾子搬出來。」
就這齣口成冰的天氣,配上自家水磨石的走廊,甭管雪鏟的多幹淨,走上去出溜滑,磕掉門牙都不稀奇,所以走廊鋪草簾子地毯就是不二選擇。
「嗨,爸爸您這東西準備的可真好,前兒我還覺得您弄一堆破爛兒迴來占地方呢,今兒就用上了,薑還是老的辣!」
大姐的教師工資是五十四塊,二姐的大學補貼是三十六塊。一年加起來才一千零八十,不吃不喝得三十七年才能湊夠吶!
而他們的爸爸眼睛都不眨,就去銀行把錢打給人家啦!三人那一刻,覺得不僅不認識錢,還有點不認識他們爸爸。
房子完成過戶,秋東隻把持了大方向,具體細節撒手讓孩子們自己看著辦。
秋東的意思是,房間得安裝供熱管道,自個兒架鍋爐,到了冬天,自家拉煤燒暖氣。也不用家裏人動手,附近僱人幹都行。
全部電線得拉新的,那東西一旦出意外,就人命關天。
再有,專門隔出一間屋子用來洗澡,洗漱,這屋子要通風好,要採光好,要幹濕分離,還得坐北朝南冬天能曬到太陽,屋裏暖氣好。
廚房單獨劈出來,柴房一間,冬天裝煤炭用。
如今,全家都是讀書人呢,再給隔一間書房出來。
另外就是生活用水,胡同目前還沒有接自來水,好的是院子裏有一口水井,不用去胡同口挑水,弄個簡單的汲水器就很方便。
人生中第一迴有自己的房間,幾個孩子怎能不激動?當然得用心收拾啦。
晨陽推薦了她學建築的學長,專門按照四叔的要求進行改裝。
前任房主留下的老家具,該翻新的翻新,該換的換,屋頂漏雨的地方修修補補,來陽帶人幹的很起勁兒。
院子裏有個小花園,原本被老太太改成了菜園子,進入冬天,老人家沒什麽心思打理,亂糟糟的。開陽帶著繼陽拔了上頭的雜草,不知從哪兒弄來一車肥土蓋在上頭。
俊陽找人在上頭用木頭訂了個架子,搭上塑料膜,就像模像樣出來一小暖棚。也不知她從哪兒尋摸來的花,不講究品種,四季海棠,三色堇,臘梅,全都擺進去,瞧著竟也生機盎然。
丹陽遠在部隊,聽聞消息,特意找熟人打了四架床,老手藝,床結實耐用,搬進去鋪上新褥子,又軟又暖和,來陽當場在上頭打了幾個滾兒。
三嬸兒找人給侄女一人打了台梳妝鏡,順道兒把如今大姑娘們喜歡的雪花膏啊,鵝蛋粉呀,眉筆口紅,全都給備上。
二嬸從國外寄來了時下最流行的廚衛用具,電飯鍋,電熱水壺,電冰箱,電炒鍋,這些東西在國內一票難求,可因著二嬸工作的關係,買起來倒也方便。
哦,二嬸還給添了一台電視機,洗衣機,每人屋裏一座檯燈,順道兒一人贈送一張電熱毯。
全是新鮮玩意兒,除了特別費電,沒有其他毛病,單住進去的第一個月,家裏電費已經超過了開陽和繼陽工資的總和。
話說迴當下,秋東給幾個孩子的衣櫃裏,從春到冬,從裏到外,塞滿了衣裳。就連帽子圍巾襪子腰帶,都添了好些樣式,在開陽看來,往後十年不買衣裳都行。
讓職業經理人在南方找人加工的窗簾終於運迴京,找師傅安裝上,大功告成!
趕在年跟前兒,秋東把停薪留職手續辦好,筒子樓的房子交還給廠裏,帶著孩子們搬離那間充滿迴憶的房屋。
開陽幾個離開的可高興了,沒丁點兒傷感,甚至很不理解爸爸忽如其來的沉默。
用來陽的話說:
「住家屬院有啥好?不頂吃不頂穿,咱家放個屁對門兒都要問一句是不是韭菜吃多了,一家人在屋裏腳打後腦勺,姐姐從來不敢邀請同學上家裏玩兒。
雖然出門全是老熟人,可都年紀不小,該接班的接班,該上學的上學,誰還能天天和熟人膩在一起呀?」
要真說住的舒服,當然是四合院啦!
暖屋酒就擺在臘月二十八。
這天一早,秋東起床時,屋裏就已經暖洋洋的,雇來專門燒暖氣的大伯做事兒講究,這邊的鍋爐二十四小時沒熄過,夜裏穿秋衣秋褲下床都不冷。
說真的,自打昨日搬到這裏,昨夜可是秋東這小半年睡的最舒服的一晚上了。
從前那筒子樓,隔音差的沒法兒說,夜裏閨女翻身,兒子說夢話,他都聽的一清二楚。
從洗漱間出來,站在廊下,白茫茫一片,雪,悄然無聲下了一整夜,剛停。
繼陽已經戴著棉手套在院子裏鏟雪了,還能聽見來陽在胡同裏的吆喝聲:
「哎喲我說大娘,咱兩家就住隔壁,這點雪放著我順道兒就鏟了,您快迴去歇著吧,多大點事兒呀,真不值當!」
繼陽見爸爸出來,扶著鐵杴直起身歇口氣兒,說話間,白霧從紅圍脖裏往外冒:
「爸,我姐出門前用電熱水壺燒了水,您先泡杯茶醒醒神,我姐迴來咱們就吃早飯!」
秋東心道,可真是我的貼心好閨女,都覺得電熱水壺方便又快捷,可你們爸爸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還真不稀罕那玩意兒。
知道圍爐煮茶嗎?
講究的是一個意境!
紅泥小火爐他早就準備好了,待會兒就拿出來給沒見識的孩子們開開眼。
當下,他朝院外喊來陽:
「先別忙活了,搭把手,咱爺倆把草簾子搬出來。」
就這齣口成冰的天氣,配上自家水磨石的走廊,甭管雪鏟的多幹淨,走上去出溜滑,磕掉門牙都不稀奇,所以走廊鋪草簾子地毯就是不二選擇。
「嗨,爸爸您這東西準備的可真好,前兒我還覺得您弄一堆破爛兒迴來占地方呢,今兒就用上了,薑還是老的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