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頁
這個炮灰有點東西[快穿] 作者:輕雲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說離譜確實離譜,但想想命令是老皇帝下的,又不怎麽離譜了。
麵對此事秋東能想通,可旁人想不通。
就連朝上最混吃等死的臣子,也被陛下的此番操作給驚呆了,他們不是震驚於陛下對二殿下的安排,而是震驚於陛下讓太子去監軍。
陛下您攏共就兩兒子,小的那個跟您顯然不是一條心,不可能事事依從孝敬您,您還把大的送上戰場,萬一有個意外,這薑國的江山您是屬意留給小兒子?
況且那是安慶!一年到頭都在打仗的安慶,人家有正經的監軍,且做的好好的,沒出任何差錯,您好端端的叫太子去監軍,很難不讓人多想——
莫非您想對蠻族重新用兵?想重振雄風,掃平蠻族?
可這也不對啊,朝廷如今的實力,哪兒經得起大動幹戈,能支撐起安慶的小打小鬧就不錯了,錢花到哪裏去了,陛下您比誰都清楚好吧。
大臣們是真想不通,幾位閣老還親自上摘星樓求見皇帝,希望他能收迴成命。
然而他們連皇帝的麵都沒見著,皇帝隻讓人傳話,叫他們依令行事即可。
完全讓人摸不著頭腦!
很難不讓人懷疑陛下的精神狀態。
整個朝堂或許隻有樂大人和費丞相能明白陛下的用意,正是因為明白,才更加心寒。
這他娘的是個什麽皇帝,為了錢,連他自己的江山傳承都不顧了,絕望,實在太讓人絕望了!
「在咱們眼裏,那是銀錢,但在父皇眼裏,那可是能讓他修得大道,飛升成仙的工具,是他的救命稻草,這麽想,你或許能好受點。」
秋東躺在長秋宮涼亭裏閑的餵魚,抽空安慰兩句看起來像是要抑鬱了的太子。
他一迴宮就直接被關押進了長秋宮,外麵有重兵守衛,連隻蒼蠅都飛不出去,但卻不限製外頭的人進來。
不知情的瞧了,還覺得皇帝對他怪好的,罰他了,又沒完全罰。
實際上隻有他們明白,皇帝是想看看都有哪些人接觸秋東,好順藤摸瓜找到銀子的下落而已。
不過秋東估摸著時間,等皇帝發現真相的時候銀子早就花的不剩什麽了。
太子坐在他對麵,手裏翻看一本秋東特意讓人為他搜羅來的棋譜,輕笑一聲:
「我是來安慰你的,到頭來還要你反過來安慰我。」
如今整個長秋宮都在皇帝的監視下,很多話就不能說了,太子揉揉阿弟的腦袋:
「我走後你乖乖待在長秋宮,無聊就叫阿霜陪你玩兒,她年齡也不小了,翻過年婚事就該提上日程了,你且珍惜她沒嫁人的這段時光吧,萬一有難解決的事就去尋母後。」
秋東耐心聽他一遍遍叮囑,四仰八叉躺著,末了問太子:
「你想去嗎?」
太子沒言語,眼神有些茫然。
秋東又問:「我說,你自己想去安慶嗎?」
好半晌,太子才道:
「我想去,其實我幼時是跟著父皇一起上過戰場的,前線每天都死人,對我來講絕不是什麽美好的迴憶,但我記得當時大家跟隨在父皇身邊,是充滿希望的。
如今十幾年過去,我想親眼看看外麵的世道都成了什麽樣,整日困在東宮,跟廟裏的神像一般被人膜拜,時日一久,好端端的人都開始麻木了。」
這對太子而言,何嚐不是走出東宮,走出豐都城的一個契機?
秋東雙手後枕,看向一臉沉思的太子,用無比隨意的語氣說出了非常鄭重的承諾:
「那就去吧,我保證你會平安迴來的。」
此時無人知曉秋東這句話意味著什麽,就像無人知道安慶守將程振東,其實是江南道布政使司馮如海的親兄弟。
可秋東從劇情裏知道,程振東和馮如海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而當年的馮如海,就是通過他哥哥程振東,將京郊的戰馬賣給外族人。
兄弟兩憑藉當年倒賣戰馬的功勞,一步步高升,有了如今的地位。
兩人這些年和外族的聯繫就沒斷過,因為他們的母親是外族某小部落的公主,生下馮如海兄弟後便輾轉迴了族群。
有這麽個天然背景,說那兄弟兩不會通敵叛國,誰信哪?
他們正好逮住太子去安慶監軍的機會,新仇舊恨加在一起,不趁機動手都對不住他們這些年的隱忍。
太子此行,危機重重。
秋東相信皇帝隻是想藉機調開太子,算是給太子一個不大不小的警告,絕對沒有想著要太子命的意思.
畢竟太子沒了,處境最艱難的就成了皇帝,他不可能再找著第二個跟太子一樣溫和寬厚的兒子,在他身後無怨無悔的收拾爛攤子。
但皇帝此舉,確實是在把太子往死路上推。
傍晚,秋東叫庖廚做了荷葉雞,恰巧遇著樂重恩上門探望他。
兩人席地而坐,分食一隻雞,秋東吃的滿嘴流油,還有閑心嫌棄樂重恩:
「本就是半大的雞崽子,我一個人吃正正好,你一來我都吃不飽了!」
樂重恩用腳踹他:
「您可認清現實吧,就您如今的處境,上外頭打聽打聽去,都等著陛下找準機會收拾您的,也就我這時候還敢上門嘍,珍惜吧。」
其實樂重恩進宮,什麽都不說,秋東就知道他要表達的意思,他們在外麵都很好,不用擔心。
以及,一切都照著您的計劃發展。
麵對此事秋東能想通,可旁人想不通。
就連朝上最混吃等死的臣子,也被陛下的此番操作給驚呆了,他們不是震驚於陛下對二殿下的安排,而是震驚於陛下讓太子去監軍。
陛下您攏共就兩兒子,小的那個跟您顯然不是一條心,不可能事事依從孝敬您,您還把大的送上戰場,萬一有個意外,這薑國的江山您是屬意留給小兒子?
況且那是安慶!一年到頭都在打仗的安慶,人家有正經的監軍,且做的好好的,沒出任何差錯,您好端端的叫太子去監軍,很難不讓人多想——
莫非您想對蠻族重新用兵?想重振雄風,掃平蠻族?
可這也不對啊,朝廷如今的實力,哪兒經得起大動幹戈,能支撐起安慶的小打小鬧就不錯了,錢花到哪裏去了,陛下您比誰都清楚好吧。
大臣們是真想不通,幾位閣老還親自上摘星樓求見皇帝,希望他能收迴成命。
然而他們連皇帝的麵都沒見著,皇帝隻讓人傳話,叫他們依令行事即可。
完全讓人摸不著頭腦!
很難不讓人懷疑陛下的精神狀態。
整個朝堂或許隻有樂大人和費丞相能明白陛下的用意,正是因為明白,才更加心寒。
這他娘的是個什麽皇帝,為了錢,連他自己的江山傳承都不顧了,絕望,實在太讓人絕望了!
「在咱們眼裏,那是銀錢,但在父皇眼裏,那可是能讓他修得大道,飛升成仙的工具,是他的救命稻草,這麽想,你或許能好受點。」
秋東躺在長秋宮涼亭裏閑的餵魚,抽空安慰兩句看起來像是要抑鬱了的太子。
他一迴宮就直接被關押進了長秋宮,外麵有重兵守衛,連隻蒼蠅都飛不出去,但卻不限製外頭的人進來。
不知情的瞧了,還覺得皇帝對他怪好的,罰他了,又沒完全罰。
實際上隻有他們明白,皇帝是想看看都有哪些人接觸秋東,好順藤摸瓜找到銀子的下落而已。
不過秋東估摸著時間,等皇帝發現真相的時候銀子早就花的不剩什麽了。
太子坐在他對麵,手裏翻看一本秋東特意讓人為他搜羅來的棋譜,輕笑一聲:
「我是來安慰你的,到頭來還要你反過來安慰我。」
如今整個長秋宮都在皇帝的監視下,很多話就不能說了,太子揉揉阿弟的腦袋:
「我走後你乖乖待在長秋宮,無聊就叫阿霜陪你玩兒,她年齡也不小了,翻過年婚事就該提上日程了,你且珍惜她沒嫁人的這段時光吧,萬一有難解決的事就去尋母後。」
秋東耐心聽他一遍遍叮囑,四仰八叉躺著,末了問太子:
「你想去嗎?」
太子沒言語,眼神有些茫然。
秋東又問:「我說,你自己想去安慶嗎?」
好半晌,太子才道:
「我想去,其實我幼時是跟著父皇一起上過戰場的,前線每天都死人,對我來講絕不是什麽美好的迴憶,但我記得當時大家跟隨在父皇身邊,是充滿希望的。
如今十幾年過去,我想親眼看看外麵的世道都成了什麽樣,整日困在東宮,跟廟裏的神像一般被人膜拜,時日一久,好端端的人都開始麻木了。」
這對太子而言,何嚐不是走出東宮,走出豐都城的一個契機?
秋東雙手後枕,看向一臉沉思的太子,用無比隨意的語氣說出了非常鄭重的承諾:
「那就去吧,我保證你會平安迴來的。」
此時無人知曉秋東這句話意味著什麽,就像無人知道安慶守將程振東,其實是江南道布政使司馮如海的親兄弟。
可秋東從劇情裏知道,程振東和馮如海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而當年的馮如海,就是通過他哥哥程振東,將京郊的戰馬賣給外族人。
兄弟兩憑藉當年倒賣戰馬的功勞,一步步高升,有了如今的地位。
兩人這些年和外族的聯繫就沒斷過,因為他們的母親是外族某小部落的公主,生下馮如海兄弟後便輾轉迴了族群。
有這麽個天然背景,說那兄弟兩不會通敵叛國,誰信哪?
他們正好逮住太子去安慶監軍的機會,新仇舊恨加在一起,不趁機動手都對不住他們這些年的隱忍。
太子此行,危機重重。
秋東相信皇帝隻是想藉機調開太子,算是給太子一個不大不小的警告,絕對沒有想著要太子命的意思.
畢竟太子沒了,處境最艱難的就成了皇帝,他不可能再找著第二個跟太子一樣溫和寬厚的兒子,在他身後無怨無悔的收拾爛攤子。
但皇帝此舉,確實是在把太子往死路上推。
傍晚,秋東叫庖廚做了荷葉雞,恰巧遇著樂重恩上門探望他。
兩人席地而坐,分食一隻雞,秋東吃的滿嘴流油,還有閑心嫌棄樂重恩:
「本就是半大的雞崽子,我一個人吃正正好,你一來我都吃不飽了!」
樂重恩用腳踹他:
「您可認清現實吧,就您如今的處境,上外頭打聽打聽去,都等著陛下找準機會收拾您的,也就我這時候還敢上門嘍,珍惜吧。」
其實樂重恩進宮,什麽都不說,秋東就知道他要表達的意思,他們在外麵都很好,不用擔心。
以及,一切都照著您的計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