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頁
這個炮灰有點東西[快穿] 作者:輕雲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此次,三殿下出征是肯定的,任何時候把軍權牢牢握在手裏都沒錯,但得抻著點兒,讓陛下心裏也跟著急一急,知道他們董家也不是揮之即來招之既去的玩意兒。
三皇子的腳不動聲色的收迴去,沉默不語。
三皇子不動,大半的武將便不會動。
底下的小動作皇帝盡收眼底,真是怎麽糟心都不為過,偏這時候還有禦史出列彈劾:
「據前線傳來的消息,魏軍中有一手持流星錘的年輕女將,名喚高長念,力大無窮,每每都能出其不意,接連拿下我軍數位守將,名聲響亮,人稱威武將軍。」
這事有些人清楚,有些人第一迴聽說。
清楚的就明白那女將實力的確不一般,據傳是魏軍大帥福康王嫡親的孫女,出生皇家,想來自幼受名師教導,加上天賦使然,確實是不可多得的將才。
不清楚的就嘀咕:
「魏軍是無人可用了嗎,一個女子騎在大老爺們兒頭上指揮,成何體統?看來魏軍也沒有傳聞的那般可怕嘛!」
這位禦史顯然是知道的比較多的那類,沒管旁人如何嘀咕,接著道:
「此乃從前線傳迴來的畫像,據臣夫人所說,這威武將軍高長念,長相幾乎與保山伯府中大姑娘一般無二!」
三皇子和董家人眼皮一跳,心裏有了極不好的猜想。
皇帝倒是沒太多想法,憶起打從上次想收拾保山伯不成,讓人滾迴家反省後,已經有很長時間沒聽過對方的消息了,隨口問:
「保山伯家那姑娘喚做什麽來著?」
「顧長念。」
皇帝的手一頓,覺得這巧的有點太過了,讓人將畫像送上來,另外吩咐人去保山伯府宣召顧秋東和他閨女上殿。
結果傳旨的人去的匆忙,來的更是匆忙,前後都沒用半個時辰,便麵帶恐慌的來稟報:
「陛下,保山伯府已人去樓空,便是看門的門房也無,據周圍鄰居說,已有半月不曾見他家下人出門採買了!」
不知不覺搬空整個伯府,走的悄無聲息,說他家沒問題也沒人信。
皇帝都驚了,想過任何人包括太子會出問題,就是沒想過保山伯會出問題。保山伯,保的可不就是他們老山家的天下嘛,當年父皇給老伯爺賜這個爵位的時候,誰都能聽出其中殷切期待。
他親手展開畫像細細端詳片刻,隻覺畫中女將英氣逼人,長相與保山伯顧秋東確實有幾分相似,更多的卻也看不出,聲音沉沉:
「可有人知道保山伯近日動向?」
禮部的人站出來道:「保山伯乃太學博士,陛下免了他糧草督運一職後,保山伯便重迴太學教書去了。」
「那就宣太學祭酒來問話。」
祭酒一大把年紀了,猛然聽到這事兒,他老人家是真比皇帝還驚訝,一張滿是褶皺的臉上全是不可思議:
「陛下,保山伯生性懶散,在太學教書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請假說他去郊外打獵,三五日便歸,可他那人隨性慣了的,遇著感興趣的事耽擱一兩月也是常有,這很正常啊!」
皇帝憤怒了,覺得這老傢夥是在顧左右而言他,咬牙提醒道:
「他把家裏都給搬空了,那保山伯府連個人影兒都沒剩下!」
老祭酒也很生氣:
「對,正好刑部侍郎在場,臣這就當著您的麵兒報案,京城天子腳下,朗朗幹坤,好端端一伯府被人搬空,主人家更是不知所蹤,何其可怕?
萬一是被什麽人給害了呢,今兒是保山伯府,明兒保不準就是臣家,此事刑部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必須一查到底,好安大家的心!」
人嘴兩張皮,讓他這麽上嘴皮碰下嘴皮一說,還成了刑部的不作為了。
明知道這人是在胡攪蠻纏,皇帝還沒辦法,畢竟這老傢夥的學生遍布朝野,從皇後的娘家到賢妃的娘家,從皇子到大臣,要真拿顧秋東是他學生的事兒做文章,恐怕能牽連大半個朝堂。
皇帝隻生氣的讓人去查,務必查清楚保山伯一家的動向,查清楚那威武將軍高長念究竟與顧家是何關係。
當然明麵上不能拿老祭酒如何,暗地裏還是得防備:
「讓人盯著太學那邊,一旦有任何風吹草動,隨時來報。」
老祭酒迴了太學,把自個兒關在房裏,忍不住沉沉嘆氣。
他還沒老糊塗呢,哪裏不明白這件事中有諸多蹊蹺,他那小弟子的身份恐怕並不簡單,一旦往這個方向上想,小弟子的許多舉動就都能說得通了。
陛下還沒想到那一層,是因為陛下對他小弟子並不了解,真以為那就是個老實巴交隻會種地的孩子。
哎,老祭酒枯坐良久,提筆寫了辭呈,讓人明兒一早就遞上去。
他也算沒看錯人,小弟子生來非池中物,但終究身為周人,食君俸祿,助紂為虐,難辭其咎。
這官,不當也罷。
此時恐怕隻有賢妃和董家能肯定,那魏軍中的威武將軍,定是保山伯顧秋東的女兒,顧長念無疑。
賢妃聽宮人說起早朝時發生的事,不確定的再問了一遍:
「你說那威武將軍高長念是魏國福康王的嫡親孫女?也就是說她父親是福康王的嫡親兒子?」
宮人覺得娘娘這個問法有點奇怪,但仔細一想,如此說也沒問題,於是點頭。
賢妃心跳都跟著快了幾拍,那可是福康王,魏國孝恭帝的嫡親胞弟,如此說來,保山伯顧秋東,竟是孝恭帝的親侄子!
三皇子的腳不動聲色的收迴去,沉默不語。
三皇子不動,大半的武將便不會動。
底下的小動作皇帝盡收眼底,真是怎麽糟心都不為過,偏這時候還有禦史出列彈劾:
「據前線傳來的消息,魏軍中有一手持流星錘的年輕女將,名喚高長念,力大無窮,每每都能出其不意,接連拿下我軍數位守將,名聲響亮,人稱威武將軍。」
這事有些人清楚,有些人第一迴聽說。
清楚的就明白那女將實力的確不一般,據傳是魏軍大帥福康王嫡親的孫女,出生皇家,想來自幼受名師教導,加上天賦使然,確實是不可多得的將才。
不清楚的就嘀咕:
「魏軍是無人可用了嗎,一個女子騎在大老爺們兒頭上指揮,成何體統?看來魏軍也沒有傳聞的那般可怕嘛!」
這位禦史顯然是知道的比較多的那類,沒管旁人如何嘀咕,接著道:
「此乃從前線傳迴來的畫像,據臣夫人所說,這威武將軍高長念,長相幾乎與保山伯府中大姑娘一般無二!」
三皇子和董家人眼皮一跳,心裏有了極不好的猜想。
皇帝倒是沒太多想法,憶起打從上次想收拾保山伯不成,讓人滾迴家反省後,已經有很長時間沒聽過對方的消息了,隨口問:
「保山伯家那姑娘喚做什麽來著?」
「顧長念。」
皇帝的手一頓,覺得這巧的有點太過了,讓人將畫像送上來,另外吩咐人去保山伯府宣召顧秋東和他閨女上殿。
結果傳旨的人去的匆忙,來的更是匆忙,前後都沒用半個時辰,便麵帶恐慌的來稟報:
「陛下,保山伯府已人去樓空,便是看門的門房也無,據周圍鄰居說,已有半月不曾見他家下人出門採買了!」
不知不覺搬空整個伯府,走的悄無聲息,說他家沒問題也沒人信。
皇帝都驚了,想過任何人包括太子會出問題,就是沒想過保山伯會出問題。保山伯,保的可不就是他們老山家的天下嘛,當年父皇給老伯爺賜這個爵位的時候,誰都能聽出其中殷切期待。
他親手展開畫像細細端詳片刻,隻覺畫中女將英氣逼人,長相與保山伯顧秋東確實有幾分相似,更多的卻也看不出,聲音沉沉:
「可有人知道保山伯近日動向?」
禮部的人站出來道:「保山伯乃太學博士,陛下免了他糧草督運一職後,保山伯便重迴太學教書去了。」
「那就宣太學祭酒來問話。」
祭酒一大把年紀了,猛然聽到這事兒,他老人家是真比皇帝還驚訝,一張滿是褶皺的臉上全是不可思議:
「陛下,保山伯生性懶散,在太學教書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請假說他去郊外打獵,三五日便歸,可他那人隨性慣了的,遇著感興趣的事耽擱一兩月也是常有,這很正常啊!」
皇帝憤怒了,覺得這老傢夥是在顧左右而言他,咬牙提醒道:
「他把家裏都給搬空了,那保山伯府連個人影兒都沒剩下!」
老祭酒也很生氣:
「對,正好刑部侍郎在場,臣這就當著您的麵兒報案,京城天子腳下,朗朗幹坤,好端端一伯府被人搬空,主人家更是不知所蹤,何其可怕?
萬一是被什麽人給害了呢,今兒是保山伯府,明兒保不準就是臣家,此事刑部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必須一查到底,好安大家的心!」
人嘴兩張皮,讓他這麽上嘴皮碰下嘴皮一說,還成了刑部的不作為了。
明知道這人是在胡攪蠻纏,皇帝還沒辦法,畢竟這老傢夥的學生遍布朝野,從皇後的娘家到賢妃的娘家,從皇子到大臣,要真拿顧秋東是他學生的事兒做文章,恐怕能牽連大半個朝堂。
皇帝隻生氣的讓人去查,務必查清楚保山伯一家的動向,查清楚那威武將軍高長念究竟與顧家是何關係。
當然明麵上不能拿老祭酒如何,暗地裏還是得防備:
「讓人盯著太學那邊,一旦有任何風吹草動,隨時來報。」
老祭酒迴了太學,把自個兒關在房裏,忍不住沉沉嘆氣。
他還沒老糊塗呢,哪裏不明白這件事中有諸多蹊蹺,他那小弟子的身份恐怕並不簡單,一旦往這個方向上想,小弟子的許多舉動就都能說得通了。
陛下還沒想到那一層,是因為陛下對他小弟子並不了解,真以為那就是個老實巴交隻會種地的孩子。
哎,老祭酒枯坐良久,提筆寫了辭呈,讓人明兒一早就遞上去。
他也算沒看錯人,小弟子生來非池中物,但終究身為周人,食君俸祿,助紂為虐,難辭其咎。
這官,不當也罷。
此時恐怕隻有賢妃和董家能肯定,那魏軍中的威武將軍,定是保山伯顧秋東的女兒,顧長念無疑。
賢妃聽宮人說起早朝時發生的事,不確定的再問了一遍:
「你說那威武將軍高長念是魏國福康王的嫡親孫女?也就是說她父親是福康王的嫡親兒子?」
宮人覺得娘娘這個問法有點奇怪,但仔細一想,如此說也沒問題,於是點頭。
賢妃心跳都跟著快了幾拍,那可是福康王,魏國孝恭帝的嫡親胞弟,如此說來,保山伯顧秋東,竟是孝恭帝的親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