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頁
這個炮灰有點東西[快穿] 作者:輕雲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秋東腳步不停,心說我是幹什麽出身的?我,顧秋東,周朝最大的情報組織頭子,還能不知道你們底下那點小手段?
我這把年紀,都打算幹完這一票退休了,為啥又不辭辛苦的幫皇帝帶孩子呢?還不是為了我閨女和兒子!
我閨女既然有那個能耐,當爹的自然要送她一程,就不信我這套連招下去,陛下還好意思壓著我閨女的功勞不給?
果然,才轉個彎兒,前頭就有小太監笑眯眯來報:
「陛下冊封咱們臨川郡主為威武將軍,享正四品待遇,旨意方才已經發下去了,恭喜王爺,賀喜王爺!」
秋東大手一揮:
「賞!怡園每人賞三月俸祿!」
怡園的下人可高興了,跟過年似的。多少年了,自打陛下開始摳門,哦不,崇尚節儉,宮裏每每有喜事發生,上到太後皇後,下到皇子公主,一個個賞賜下人時不是應季瓜果蔬菜,就是飯菜多添兩個雞腿。
不敢越過陛下行事。
賞賜實打實的銀子,有多少年沒見過這種大手筆了!
英親王,真真是全大都皇宮內,待下人最大方的主子!
秋東大方的心甘情願,就是到了皇帝跟前被對方嘀咕「大手大腳亂花錢」也笑眯眯的應了,還樂嗬嗬的反駁道:
「侄子這不是高興的嘛,念念人在戰場上,侄子這做爹的先替她來謝謝您。」
說著湊近皇帝,小聲跟他嘀嘀咕咕:
「小侄這就寫信給念念,迴頭要是殺到周朝京城,一定讓她搶先守著周帝私庫,給您留著。您別看周朝國庫入不敷出,可周帝私庫好東西多著呢!」
這話瞬間撓到皇帝癢處,想斥責一句「休要賄賂朕」都說不出口,好奇道:
「你知道周帝私庫位置?」
秋東用「您忘了我是做什麽的」眼神看他大伯,皇帝恍然大悟,兩人眼神對上,頗有種心照不宣耳朵意味。
「好好,都是孝順的好孩子,叫念念好好打仗,朕瞧著咱老高家能出個威武大將軍。」
這從威武將軍到威武大將軍,可是從正四品到正一品,階梯式的跨越。
能看出皇帝說這話時是認真的,秋東也不知道吃沒吃這個大餅,喜滋滋的順走了皇帝禦案上的好硯台,遠遠地留下一句:
「我那裏有個純黃金打造的硯台,迴頭讓人給您送來玩兒。」
皇帝在秋東離去後,臉上的笑跟著消失了,長長的嘆口氣:
「這孩子,還是不信朕!」
大太監遞上一盞溫茶,輕聲勸慰:
「奴才瞧著英親王殿下的心是絕對向著您的。」
這話說的皇帝更想嘆氣了:
「都是幾十年的密探生涯給他留下的烙印啊,睡覺都得睜隻眼睛,懷疑都刻在骨子裏了,恐怕這孩子往後半輩子也沒法兒完全去信任誰了。
罷了,終歸是朕欠了他的。安安那邊如何了?叫人暗中護好那孩子,將來朕對他有大用,可不能出意外。」
說起這個,大太監眼睛都亮了:
「是,下麵人上報,說自打世子爺管理後勤輜重以來,他負責的部分消耗是最少的,但士兵反響卻是最好的,糧食發放從沒出過錯,搭建炮台塔樓瞭望所也是又快又好。
聽聞還就地取材,搭建了煉鋼爐,把軍中要迴收的廢棄武器煉成了一批人人爭著搶著要的好東西。禦下也很有章法,製作的什麽表格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這點老奴並不是很懂。
總歸已經有好幾位將軍想將世子爺調到他們部下去呢,老王爺那邊壓著不給,有那混不吝的還出餿主意派人去偷了一迴,為此兩邊鬧了好大的不愉快。」
偷人?
皇帝好氣又好笑,覺得沾上大侄子一家,這種沒譜的事真是越來越多。
「小東還每日叫人給世子爺那邊送練習題?」
「是,每日八百裏加急,是英親王殿下自個兒出的題目,說是以往世子爺每日必做,就連迴魏國的路上都沒停過,做好了叫人送迴來,王爺要親自批閱的。」
說起這個,大太監一臉的痛不欲生,想起在怡園廣為流傳的消息,說英親王每迴出題時都跟身邊的福伯感嘆道:
「這迴的題目超簡單,要是世子爺再答不上來,我就該懷疑他是不是我親生的了,本王就沒見過腦子這麽笨的孩子。」
結果英親王每迴批閱世子爺的答卷時,都在屋裏大發雷霆,就連福伯都遠遠的躲在屋外聽他罵人:
「列祖列宗,不肖子孫究竟做錯了什麽您要如此懲罰我,叫我生出一個笨蛋兒子氣死我?天哪,這都能錯,論武力他比不上念念,論智商他比不上我這當爹的,論心眼子他比不上他祖父,一家子就他一個最沒用。
唯獨算數還有點天賦,結果連這都算不明白,我還能指望他什麽?索性直接迴來啃老算了,我的命怎麽這麽苦啊!」
然後前段時間皇帝陛下出於好奇,也想知道大侄子給他生了怎樣一個笨蛋孫子,就讓人要來了那些題目,結果皇帝陛下他看不懂,於是順手將題目給前來稟報事情的戶部侍郎看了。
那位大人也是飽學之士,師承算學大家,原以為那些東西對他而言不過小兒科,結果那位大人以為陛下在考教他呢,趴在禦書房用了整整兩個時辰才解答完第一道題,還順帶感嘆了一句:
「這題目出的真是妙,出題之人定然是一位算學大家,比家師也絲毫不差,裏麵不僅涉獵了算學知識,還有部分冶鐵之法,臣並不十分確定。」
我這把年紀,都打算幹完這一票退休了,為啥又不辭辛苦的幫皇帝帶孩子呢?還不是為了我閨女和兒子!
我閨女既然有那個能耐,當爹的自然要送她一程,就不信我這套連招下去,陛下還好意思壓著我閨女的功勞不給?
果然,才轉個彎兒,前頭就有小太監笑眯眯來報:
「陛下冊封咱們臨川郡主為威武將軍,享正四品待遇,旨意方才已經發下去了,恭喜王爺,賀喜王爺!」
秋東大手一揮:
「賞!怡園每人賞三月俸祿!」
怡園的下人可高興了,跟過年似的。多少年了,自打陛下開始摳門,哦不,崇尚節儉,宮裏每每有喜事發生,上到太後皇後,下到皇子公主,一個個賞賜下人時不是應季瓜果蔬菜,就是飯菜多添兩個雞腿。
不敢越過陛下行事。
賞賜實打實的銀子,有多少年沒見過這種大手筆了!
英親王,真真是全大都皇宮內,待下人最大方的主子!
秋東大方的心甘情願,就是到了皇帝跟前被對方嘀咕「大手大腳亂花錢」也笑眯眯的應了,還樂嗬嗬的反駁道:
「侄子這不是高興的嘛,念念人在戰場上,侄子這做爹的先替她來謝謝您。」
說著湊近皇帝,小聲跟他嘀嘀咕咕:
「小侄這就寫信給念念,迴頭要是殺到周朝京城,一定讓她搶先守著周帝私庫,給您留著。您別看周朝國庫入不敷出,可周帝私庫好東西多著呢!」
這話瞬間撓到皇帝癢處,想斥責一句「休要賄賂朕」都說不出口,好奇道:
「你知道周帝私庫位置?」
秋東用「您忘了我是做什麽的」眼神看他大伯,皇帝恍然大悟,兩人眼神對上,頗有種心照不宣耳朵意味。
「好好,都是孝順的好孩子,叫念念好好打仗,朕瞧著咱老高家能出個威武大將軍。」
這從威武將軍到威武大將軍,可是從正四品到正一品,階梯式的跨越。
能看出皇帝說這話時是認真的,秋東也不知道吃沒吃這個大餅,喜滋滋的順走了皇帝禦案上的好硯台,遠遠地留下一句:
「我那裏有個純黃金打造的硯台,迴頭讓人給您送來玩兒。」
皇帝在秋東離去後,臉上的笑跟著消失了,長長的嘆口氣:
「這孩子,還是不信朕!」
大太監遞上一盞溫茶,輕聲勸慰:
「奴才瞧著英親王殿下的心是絕對向著您的。」
這話說的皇帝更想嘆氣了:
「都是幾十年的密探生涯給他留下的烙印啊,睡覺都得睜隻眼睛,懷疑都刻在骨子裏了,恐怕這孩子往後半輩子也沒法兒完全去信任誰了。
罷了,終歸是朕欠了他的。安安那邊如何了?叫人暗中護好那孩子,將來朕對他有大用,可不能出意外。」
說起這個,大太監眼睛都亮了:
「是,下麵人上報,說自打世子爺管理後勤輜重以來,他負責的部分消耗是最少的,但士兵反響卻是最好的,糧食發放從沒出過錯,搭建炮台塔樓瞭望所也是又快又好。
聽聞還就地取材,搭建了煉鋼爐,把軍中要迴收的廢棄武器煉成了一批人人爭著搶著要的好東西。禦下也很有章法,製作的什麽表格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這點老奴並不是很懂。
總歸已經有好幾位將軍想將世子爺調到他們部下去呢,老王爺那邊壓著不給,有那混不吝的還出餿主意派人去偷了一迴,為此兩邊鬧了好大的不愉快。」
偷人?
皇帝好氣又好笑,覺得沾上大侄子一家,這種沒譜的事真是越來越多。
「小東還每日叫人給世子爺那邊送練習題?」
「是,每日八百裏加急,是英親王殿下自個兒出的題目,說是以往世子爺每日必做,就連迴魏國的路上都沒停過,做好了叫人送迴來,王爺要親自批閱的。」
說起這個,大太監一臉的痛不欲生,想起在怡園廣為流傳的消息,說英親王每迴出題時都跟身邊的福伯感嘆道:
「這迴的題目超簡單,要是世子爺再答不上來,我就該懷疑他是不是我親生的了,本王就沒見過腦子這麽笨的孩子。」
結果英親王每迴批閱世子爺的答卷時,都在屋裏大發雷霆,就連福伯都遠遠的躲在屋外聽他罵人:
「列祖列宗,不肖子孫究竟做錯了什麽您要如此懲罰我,叫我生出一個笨蛋兒子氣死我?天哪,這都能錯,論武力他比不上念念,論智商他比不上我這當爹的,論心眼子他比不上他祖父,一家子就他一個最沒用。
唯獨算數還有點天賦,結果連這都算不明白,我還能指望他什麽?索性直接迴來啃老算了,我的命怎麽這麽苦啊!」
然後前段時間皇帝陛下出於好奇,也想知道大侄子給他生了怎樣一個笨蛋孫子,就讓人要來了那些題目,結果皇帝陛下他看不懂,於是順手將題目給前來稟報事情的戶部侍郎看了。
那位大人也是飽學之士,師承算學大家,原以為那些東西對他而言不過小兒科,結果那位大人以為陛下在考教他呢,趴在禦書房用了整整兩個時辰才解答完第一道題,還順帶感嘆了一句:
「這題目出的真是妙,出題之人定然是一位算學大家,比家師也絲毫不差,裏麵不僅涉獵了算學知識,還有部分冶鐵之法,臣並不十分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