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頁
這個炮灰有點東西[快穿] 作者:輕雲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轉身,對上管家打量的視線,馮少平心頭一跳,麵上露出些許疲憊之色,擺手:
「兄長的意思我明白,容我片刻梳洗時間。即便是向顧家賠禮道歉,也能顯得更有誠意些。」
管家雖不解大姑娘為何前後態度變化如此之快,還是默默拱手,無聲退出房間,靜靜守在房門口不出聲,打發人去前頭跟大少爺如實稟報。
他不放心別人,得親自守著才行,總覺得大姑娘突然之間,變化太過離譜,隨時都會鬧麽蛾子。
馮少平可沒覺得她哪裏就性情大變了,此時坐在靠窗小榻上聽著外麵淅淅瀝瀝的雨聲,想起前世她咽氣時,也是這樣一個天色暗沉沉的日子。
前世她多聽話多乖巧啊,兄長說他為她選了最好的路,她便真真的信了,規行矩步,按照兄長的安排,在十六的年歲裏嫁給了顧長安,與他生兒育女,埋頭過日子。
可轉頭,自小跟在她屁股後麵,事事以她為先的庶妹馮少魚機緣巧合下,進了太子東宮,成了小小的奉儀。
才九品的奉儀,既算不上得寵,更無從說權勢,又無兒女傍身,說起來也是個可憐人。可馮少平這個昔日的嫡姐見了對方,還是得低聲下氣行禮,誰讓人家是君她是臣呢!
這點變化讓馮少平心裏不太自在,自此便不愛進宮。
不進宮,她就還是丈夫敬重,兒女成雙的保山伯府當家夫人,自有她的舒服日子過,不必艷羨誰,也不必對誰卑躬屈膝。
可老天不公,竟然讓庶妹馮少魚一步步從九品奉儀,爬到了三品良娣,生了兩兒一女,地位穩固。
朝野內外都傳馮良娣為人低調,行事溫和,頗有乃兄之風,不愧是她兄長一手教導出來的雲雲,便是彼時的太子妃都對她客客氣氣。
及至太子繼位,馮少魚更是位列四妃之一,深居簡出,卻深得陛下敬重。生的兩個皇子踏實又務實,女兒嫁入京中勛貴人家,日子和和美美,讓人艷羨。
她家裏兄長的仕途也跟著一帆風順,馮家在短短數十年間重迴京中勛貴之列,兄長的孩子們與皇子相交莫逆,前途大好。
不說在京中橫著走,那也是人人巴結的存在。
隻有她,隻餘她,馮家正兒八經的嫡出小姐,按照兄長的安排嫁進保山伯府,關起門過日子,若不是逢年過節宮中還有賞賜下來,窩囊的京中怕是沒甚麽人知道她的存在。
就連她生的孩子也不爭氣,即便她花大力氣給請了名師教導,可學業上還是毫無進展,隻能用一句「中人之姿」形容。
每每她耳提麵命,叫孩子們多多上進時,丈夫顧長安便很是光棍的勸她「做人少攀比,開心最重要」,沒出息的窩囊樣兒,將她氣個倒仰。
她好不容易忍著難堪進宮求庶妹馮少魚,給她的孩子一個進宮陪皇子伴讀的機會。歡歡喜喜將消息帶迴家,誰料不僅孩子不能理解她的苦心,便是丈夫和公公也變了臉。
丈夫指責她:「這般大的事你竟然事先不與我商量一聲?」
公公隻冷冰冰的丟下一句:「進宮將此事迴了,我們家的孩子不合適。」
冷酷的態度,絲毫不顧及她的想法,她覺得在那個家裏,沒人在乎她的付出。
她去找兄長理論,想讓兄長出麵說服丈夫和公公,熟料兄長竟也是站在丈夫那邊的,還勸慰她:
「顧伯爺與長安兄是難得的豁達還能守住本分之人,他們家的身份註定了隻要不謀逆,便能隨著國祚延綿數百年,什麽都不用做便能過上榮華富貴的安生日子,不知是多少人求都求不來的美事呢,妹妹你且知足吧!
你瞧著咱們馮家如今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熱鬧得緊,可不知哪一日,大廈將傾,也不過一瞬間的事兒。
迴去吧,迴去好好和妹夫過日子,少往皇家那一攤子摻和,遇事多和妹夫商議,他是個心裏有成算的,不會害了你和孩子們。」
馮少平覺得不可思議,這竟然是她嫡親兄長說出來的話!
他們大魚大肉吃香喝辣被人前唿後擁,享受無上權勢帶去的美妙滋味兒的同時,卻反過來勸她「清粥小菜安貧樂道,不要貪得無厭」。
這世上還有道理可講嗎?
更沒道理講的是,她對這種現狀也無濟於事。
隻能一日日著人收集庶妹那些年究竟是如何一步步登上高位的故事,真真假假,無一不彰顯庶妹聰慧,大度,隱忍,貌美,識大體。
聽的她憋屈不已,偏還無人理解她的痛苦。
兒女覺得她沒事找事,勸她有空就下地種點菜。
丈夫覺得她庸人自擾,想得太多移了性情,勸她去寺廟住一段時日聽聽佛經放鬆心情。
便是一向沉默寡言的公公,也叫人送了兩本菜譜過來,讓她沒事下廚做做菜。
偌大的一個家裏,她竟成了孤家寡人。
日復一日,丈夫不上進,兒子隨波逐流,而看不慣的庶妹馮少魚成了賢妃,又成了賢太妃,被大兒子接迴府供養,兒孫繞膝,成了人人稱讚的老封君。
越是聽著這些,馮少平越是想起幼時兄妹三人相依為命之時,兄長在外買一塊甜糕,庶妹總會自覺將一大半留給她。兄長請人打了一模一樣的兩枚髮簪,庶妹也會貼心的收起來,從不在她麵前戴。
家裏採買下人,庶妹讓她先挑。有去外頭做客的機會,庶妹從不與她爭搶,還知情識趣將她細心珍藏的首飾衣料擺出來讓她選。
「兄長的意思我明白,容我片刻梳洗時間。即便是向顧家賠禮道歉,也能顯得更有誠意些。」
管家雖不解大姑娘為何前後態度變化如此之快,還是默默拱手,無聲退出房間,靜靜守在房門口不出聲,打發人去前頭跟大少爺如實稟報。
他不放心別人,得親自守著才行,總覺得大姑娘突然之間,變化太過離譜,隨時都會鬧麽蛾子。
馮少平可沒覺得她哪裏就性情大變了,此時坐在靠窗小榻上聽著外麵淅淅瀝瀝的雨聲,想起前世她咽氣時,也是這樣一個天色暗沉沉的日子。
前世她多聽話多乖巧啊,兄長說他為她選了最好的路,她便真真的信了,規行矩步,按照兄長的安排,在十六的年歲裏嫁給了顧長安,與他生兒育女,埋頭過日子。
可轉頭,自小跟在她屁股後麵,事事以她為先的庶妹馮少魚機緣巧合下,進了太子東宮,成了小小的奉儀。
才九品的奉儀,既算不上得寵,更無從說權勢,又無兒女傍身,說起來也是個可憐人。可馮少平這個昔日的嫡姐見了對方,還是得低聲下氣行禮,誰讓人家是君她是臣呢!
這點變化讓馮少平心裏不太自在,自此便不愛進宮。
不進宮,她就還是丈夫敬重,兒女成雙的保山伯府當家夫人,自有她的舒服日子過,不必艷羨誰,也不必對誰卑躬屈膝。
可老天不公,竟然讓庶妹馮少魚一步步從九品奉儀,爬到了三品良娣,生了兩兒一女,地位穩固。
朝野內外都傳馮良娣為人低調,行事溫和,頗有乃兄之風,不愧是她兄長一手教導出來的雲雲,便是彼時的太子妃都對她客客氣氣。
及至太子繼位,馮少魚更是位列四妃之一,深居簡出,卻深得陛下敬重。生的兩個皇子踏實又務實,女兒嫁入京中勛貴人家,日子和和美美,讓人艷羨。
她家裏兄長的仕途也跟著一帆風順,馮家在短短數十年間重迴京中勛貴之列,兄長的孩子們與皇子相交莫逆,前途大好。
不說在京中橫著走,那也是人人巴結的存在。
隻有她,隻餘她,馮家正兒八經的嫡出小姐,按照兄長的安排嫁進保山伯府,關起門過日子,若不是逢年過節宮中還有賞賜下來,窩囊的京中怕是沒甚麽人知道她的存在。
就連她生的孩子也不爭氣,即便她花大力氣給請了名師教導,可學業上還是毫無進展,隻能用一句「中人之姿」形容。
每每她耳提麵命,叫孩子們多多上進時,丈夫顧長安便很是光棍的勸她「做人少攀比,開心最重要」,沒出息的窩囊樣兒,將她氣個倒仰。
她好不容易忍著難堪進宮求庶妹馮少魚,給她的孩子一個進宮陪皇子伴讀的機會。歡歡喜喜將消息帶迴家,誰料不僅孩子不能理解她的苦心,便是丈夫和公公也變了臉。
丈夫指責她:「這般大的事你竟然事先不與我商量一聲?」
公公隻冷冰冰的丟下一句:「進宮將此事迴了,我們家的孩子不合適。」
冷酷的態度,絲毫不顧及她的想法,她覺得在那個家裏,沒人在乎她的付出。
她去找兄長理論,想讓兄長出麵說服丈夫和公公,熟料兄長竟也是站在丈夫那邊的,還勸慰她:
「顧伯爺與長安兄是難得的豁達還能守住本分之人,他們家的身份註定了隻要不謀逆,便能隨著國祚延綿數百年,什麽都不用做便能過上榮華富貴的安生日子,不知是多少人求都求不來的美事呢,妹妹你且知足吧!
你瞧著咱們馮家如今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熱鬧得緊,可不知哪一日,大廈將傾,也不過一瞬間的事兒。
迴去吧,迴去好好和妹夫過日子,少往皇家那一攤子摻和,遇事多和妹夫商議,他是個心裏有成算的,不會害了你和孩子們。」
馮少平覺得不可思議,這竟然是她嫡親兄長說出來的話!
他們大魚大肉吃香喝辣被人前唿後擁,享受無上權勢帶去的美妙滋味兒的同時,卻反過來勸她「清粥小菜安貧樂道,不要貪得無厭」。
這世上還有道理可講嗎?
更沒道理講的是,她對這種現狀也無濟於事。
隻能一日日著人收集庶妹那些年究竟是如何一步步登上高位的故事,真真假假,無一不彰顯庶妹聰慧,大度,隱忍,貌美,識大體。
聽的她憋屈不已,偏還無人理解她的痛苦。
兒女覺得她沒事找事,勸她有空就下地種點菜。
丈夫覺得她庸人自擾,想得太多移了性情,勸她去寺廟住一段時日聽聽佛經放鬆心情。
便是一向沉默寡言的公公,也叫人送了兩本菜譜過來,讓她沒事下廚做做菜。
偌大的一個家裏,她竟成了孤家寡人。
日復一日,丈夫不上進,兒子隨波逐流,而看不慣的庶妹馮少魚成了賢妃,又成了賢太妃,被大兒子接迴府供養,兒孫繞膝,成了人人稱讚的老封君。
越是聽著這些,馮少平越是想起幼時兄妹三人相依為命之時,兄長在外買一塊甜糕,庶妹總會自覺將一大半留給她。兄長請人打了一模一樣的兩枚髮簪,庶妹也會貼心的收起來,從不在她麵前戴。
家裏採買下人,庶妹讓她先挑。有去外頭做客的機會,庶妹從不與她爭搶,還知情識趣將她細心珍藏的首飾衣料擺出來讓她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