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暉語速並不快,一字一句從容道來,薛靖心中發涼,頹然微傾榻上。
林泱,林泱竟是刻意為之。他不惜用苦肉計,不惜受私刑,不惜讓天下人知道他如今是帝王禁臠。
他知道,他叫他一聲阿靖,他就什麽都願意為他做。
他在他背後苦心算計,終於在他最疏忽的時候,一刀捅在了他的命門上,可他卻生不出半分責怪的意思。
他隻是很痛苦,也很難過:我苦心孤詣想留住你最後的自尊,你為什麽偏要昭告天下,你身為前朝皇子,卻以色事人?
「謝相好算計,隻是,阿泱如今如何還能登基稱帝?」薛靖艱澀道,「他時日無多,現下又擔了......禍水之名,他稱帝,天下人如何服他?」
「泱殿下是稱不了帝,但陛下莫忘了,端朝並非隻有泱殿下一位皇子。」謝暉道,「陛下來臣府中之時,分明是見過渙殿下的。」
薛靖霎時明了。
謝煥。林渙。
少年清秀的眉眼與記憶中孩童的容貌漸漸重合,眉眼間同林泱的幾分相似也得了解釋:謝暉入仕之時便有一子,世人隻以為他在寄情山水之時已經成婚,卻不想那孩子並非他親生。
他不是十五歲,是十四歲。焚毀的未央宮中那具孩童屍骨......誰知是不是林渙本人?!
「昔日泱殿下在北門為人所截,是裴皇後早算計好的事,兩個孩子,勢必有一個要成為棄子。」謝暉靜靜道,「太子仁弱,又擔了東宮之名,李代桃僵,再合適不過。泱殿下也是情願甘心。」
「冀州有清河裴氏舊部,渙殿下去那裏,不出一年便可自成氣候,隻待合適時機,便可迴京稱帝。」
「是,如今便是合適時機。」薛靖出奇平靜,甚至還微微笑了笑,「蕭相願助你,想必也是聽了你這般話,要為江山社稷之安危罷?為此圖謀半生,謝相不愧為名士。」
「陛下謬讚。」謝暉微微低下頭,他向來雲淡風輕,半分慌張也不會泄露的臉上此時卻有再不加掩飾的懷念與哀痛,一字一句,俱是至死不忘的深情,「蕭相為社稷,臣為寧侯。」
裴衍,字子曠,元德二年裴後立,循例封侯。
寧侯是裴衍昔日的封號,後來父皇登基改封他為南康王,這一封號也漸少人知。
寧侯少年時常寄情山水,同各地名士多有交情,謝暉昔日亦譽滿天下,二人怎會素不相識?
世人皆以為父皇與裴衍情深,以致生死相隨,可他知道,裴衍是被賜死。
他進宮那天,父皇召數十親衛入內宮,另派禦林軍圍守清幹殿,若他不喝那鳩酒,也斷斷不能離宮。他曾以為他是恨父皇誅滅裴氏全族,如今才知是他心中早有了旁人。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謝暉當真是癡情種。
一種難以言喻的悲傷扼住了他的心神,令他許久說不出話來。良久,他才艱澀開口:「是我父親對不住你們。」
謝暉不語。
薛靖看著謝暉的臉,忽然低低一笑:「朕會下罪己詔,擬旨讓位於林渙,你通報他一聲,早日迴來罷。」
謝暉微怔,他看向薛靖,目光有隱隱的戒備與提防:「渙殿下恨陛下入骨,即便您主動讓位,也未必會放陛下生路。」
「朕知道。」薛靖說,「朕不是為這個。」
他舉目望向頭頂的金磚玉畫,那繁複而精緻的紋飾,初見驚艷,久之卻隻覺雙眼生疼,而林泱,這三年來,他幾乎日日都隻能對著這樣的畫麵。
「他若受位進京,不過半月時日,而若是造反,即便沿途兵士俱不反抗,亦至少要小半年光景。這時日長短於我並無區別,可是......」
他攤開手,口吻隱有悽惶:
「阿泱等不到那天了。」
薛靖迴到清幹殿時林泱還醒著,他抱著膝蓋坐在床上,看薛靖進來了,幽幽道:「你都知道了?」
薛靖不語,他坐在林泱身旁,將一卷明黃聖旨交給他:「先看這個。」
林泱看了第一行字手便抖了起來,薛靖握著他的手,而林泱竟然沒有反抗這個過分親密的動作。直到看完最後一個字他才抑製不住看向薛靖:「你......」
「這聖旨,我明日便昭告天下,阿渙可以名正言順進京,不需要多少時日,你們就能見麵了。」薛靖扶住他的肩,穩穩道,「王貴嬪聽聞家族變故,已經小產,新帝復位,我身為亂黨,亦難逃一死。」
「我斷子絕孫,身死人手。阿泱,你想要的,我給你了。」
讓位聖旨在次日昭告天下,蕭隗與謝暉率先恭賀陛下聖明,旁的世家見二人如此,也唯有下拜。
既已讓位,薛靖便推脫了朝堂之事,隻吩咐了一樁,叫禮部籌備新帝登基大典。朝臣隻知他深居後宮,卻不知他所為何事。
林泱病情日復一日加重,時常昏睡不起,他不再排斥薛靖的存在,每每醒來隻問他,阿渙迴來了嗎?
「冀州到京城若馳良馬,不過十餘日,快了。」他握著他的手,低聲道,「我叫了禮部加緊籌備登基大典,你看得到阿渙登基那天。」
林泱灰暗的眼神閃過一絲喜色,須臾,卻又搖搖頭:「罷了。」
「阿渙的登基大典,我以何身份去?」他幽幽道,「我如今,可還敢說我姓林?」
「不......」薛靖不住搖頭,「阿泱,你------」
林泱,林泱竟是刻意為之。他不惜用苦肉計,不惜受私刑,不惜讓天下人知道他如今是帝王禁臠。
他知道,他叫他一聲阿靖,他就什麽都願意為他做。
他在他背後苦心算計,終於在他最疏忽的時候,一刀捅在了他的命門上,可他卻生不出半分責怪的意思。
他隻是很痛苦,也很難過:我苦心孤詣想留住你最後的自尊,你為什麽偏要昭告天下,你身為前朝皇子,卻以色事人?
「謝相好算計,隻是,阿泱如今如何還能登基稱帝?」薛靖艱澀道,「他時日無多,現下又擔了......禍水之名,他稱帝,天下人如何服他?」
「泱殿下是稱不了帝,但陛下莫忘了,端朝並非隻有泱殿下一位皇子。」謝暉道,「陛下來臣府中之時,分明是見過渙殿下的。」
薛靖霎時明了。
謝煥。林渙。
少年清秀的眉眼與記憶中孩童的容貌漸漸重合,眉眼間同林泱的幾分相似也得了解釋:謝暉入仕之時便有一子,世人隻以為他在寄情山水之時已經成婚,卻不想那孩子並非他親生。
他不是十五歲,是十四歲。焚毀的未央宮中那具孩童屍骨......誰知是不是林渙本人?!
「昔日泱殿下在北門為人所截,是裴皇後早算計好的事,兩個孩子,勢必有一個要成為棄子。」謝暉靜靜道,「太子仁弱,又擔了東宮之名,李代桃僵,再合適不過。泱殿下也是情願甘心。」
「冀州有清河裴氏舊部,渙殿下去那裏,不出一年便可自成氣候,隻待合適時機,便可迴京稱帝。」
「是,如今便是合適時機。」薛靖出奇平靜,甚至還微微笑了笑,「蕭相願助你,想必也是聽了你這般話,要為江山社稷之安危罷?為此圖謀半生,謝相不愧為名士。」
「陛下謬讚。」謝暉微微低下頭,他向來雲淡風輕,半分慌張也不會泄露的臉上此時卻有再不加掩飾的懷念與哀痛,一字一句,俱是至死不忘的深情,「蕭相為社稷,臣為寧侯。」
裴衍,字子曠,元德二年裴後立,循例封侯。
寧侯是裴衍昔日的封號,後來父皇登基改封他為南康王,這一封號也漸少人知。
寧侯少年時常寄情山水,同各地名士多有交情,謝暉昔日亦譽滿天下,二人怎會素不相識?
世人皆以為父皇與裴衍情深,以致生死相隨,可他知道,裴衍是被賜死。
他進宮那天,父皇召數十親衛入內宮,另派禦林軍圍守清幹殿,若他不喝那鳩酒,也斷斷不能離宮。他曾以為他是恨父皇誅滅裴氏全族,如今才知是他心中早有了旁人。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謝暉當真是癡情種。
一種難以言喻的悲傷扼住了他的心神,令他許久說不出話來。良久,他才艱澀開口:「是我父親對不住你們。」
謝暉不語。
薛靖看著謝暉的臉,忽然低低一笑:「朕會下罪己詔,擬旨讓位於林渙,你通報他一聲,早日迴來罷。」
謝暉微怔,他看向薛靖,目光有隱隱的戒備與提防:「渙殿下恨陛下入骨,即便您主動讓位,也未必會放陛下生路。」
「朕知道。」薛靖說,「朕不是為這個。」
他舉目望向頭頂的金磚玉畫,那繁複而精緻的紋飾,初見驚艷,久之卻隻覺雙眼生疼,而林泱,這三年來,他幾乎日日都隻能對著這樣的畫麵。
「他若受位進京,不過半月時日,而若是造反,即便沿途兵士俱不反抗,亦至少要小半年光景。這時日長短於我並無區別,可是......」
他攤開手,口吻隱有悽惶:
「阿泱等不到那天了。」
薛靖迴到清幹殿時林泱還醒著,他抱著膝蓋坐在床上,看薛靖進來了,幽幽道:「你都知道了?」
薛靖不語,他坐在林泱身旁,將一卷明黃聖旨交給他:「先看這個。」
林泱看了第一行字手便抖了起來,薛靖握著他的手,而林泱竟然沒有反抗這個過分親密的動作。直到看完最後一個字他才抑製不住看向薛靖:「你......」
「這聖旨,我明日便昭告天下,阿渙可以名正言順進京,不需要多少時日,你們就能見麵了。」薛靖扶住他的肩,穩穩道,「王貴嬪聽聞家族變故,已經小產,新帝復位,我身為亂黨,亦難逃一死。」
「我斷子絕孫,身死人手。阿泱,你想要的,我給你了。」
讓位聖旨在次日昭告天下,蕭隗與謝暉率先恭賀陛下聖明,旁的世家見二人如此,也唯有下拜。
既已讓位,薛靖便推脫了朝堂之事,隻吩咐了一樁,叫禮部籌備新帝登基大典。朝臣隻知他深居後宮,卻不知他所為何事。
林泱病情日復一日加重,時常昏睡不起,他不再排斥薛靖的存在,每每醒來隻問他,阿渙迴來了嗎?
「冀州到京城若馳良馬,不過十餘日,快了。」他握著他的手,低聲道,「我叫了禮部加緊籌備登基大典,你看得到阿渙登基那天。」
林泱灰暗的眼神閃過一絲喜色,須臾,卻又搖搖頭:「罷了。」
「阿渙的登基大典,我以何身份去?」他幽幽道,「我如今,可還敢說我姓林?」
「不......」薛靖不住搖頭,「阿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