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關隴集團」有個首領開始一樣,「代北集團」也有。


    唐武宗年間,代北地區胡漢混居。陰山都督、代北行營招撫使朱邪執宜之子朱邪赤心,在父親死後成為沙陀族首領,因為英勇善戰,升任刺史、代北軍使;


    唐宣宗時期,朱邪赤心繼續升職;唐懿宗時期,升為節度使,被賜國姓「李」,賜名為「李國昌」。朱邪赤心擁有了宗室身份,成為了「鄭王屬籍」,被視為「正統」。


    晚唐時期,朱邪赤心的兒子李克用,開始掌管代北集團。


    李克用在唐僖宗時期致力於「匡扶唐室」,這句話也打開了代北集團問鼎中原的道路。


    此後,李克用帶兵起兵勤王,救迴唐昭宗,得以被封為「晉王」。


    唐昭宗被朱溫所殺後,李克用痛苦流涕,為昭宗服喪,臨終前告誡兒子李存瑁要繼續復興唐朝社稷。


    李存瑁能征善戰,勵精圖治,多次打敗契丹,後在魏州登基稱帝,沿用大唐國號,史稱「後唐」。


    興教門之變爆發後,李存瑁被殺。李存瑁的養子李嗣源繼位。李嗣源有個女婿,鼎鼎大名的石敬瑭,勾結契丹,賣了幽雲十六州當上「兒皇帝」,奪取後唐政權建立「後晉」。


    石敬瑭去世後,侄子石重貴被契丹推翻,部將劉知遠發動兵變建立「後漢」。


    劉知遠去世後,其子劉承祐繼位,部將郭威發動兵變建立「後周」。


    劉知遠的弟弟劉崇在河東稱帝,沿用「漢」的國號,史稱「北漢」。


    郭威去世後,郭威養子、也是親侄子的柴榮即位,史稱「後周世宗」;


    柴榮去世後,後周節度使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史稱「北宋」。


    縱觀晚唐到北宋這一段歷史,各種武將坐大謀逆。


    趙匡胤、趙光義都親自經歷過武將篡位,怎麽可能不提防武將?】


    劉徹揉了揉太陽穴。


    長長的一段停下來,他聽到的最多就是「部將發動兵變,建立……」。


    這麽多武將建國,皇帝這麽廢物的嗎?


    劉徹想到了韓信,韓信打仗那麽厲害不也是死在高祖高後手上。再往前的秦國白起,不也是被秦昭襄王逼死。


    而且部將篡位多發生在先帝去世、新王當立之時,這一時期的太後呢?


    劉徹想到了高後,突然對高後有了好感。


    以漢初的開國大臣們,虎視眈眈的藩王們,無論是劉盈還是劉如意繼位,可能都鬥不過。


    但是因為有高後在,大臣們依然隻能俯首,讓政權過度到了大父手上。


    或許高祖選擇劉盈也正是因為如此,戚夫人怎麽看都不會是一位優秀的太後。


    劉徹忍不住想到衛子夫,或許,他不僅要考慮太子的教育,還得考慮一下太後的栽培?


    .


    劉徹都能想到的事,趙匡胤自然也能想到。


    「宋氏太過軟弱了些。」


    若是宋氏如呂後一般強勢,哪裏還有趙光義什麽事?


    自己兒子被自己弟弟打壓的毫無還手之力,偏偏那時候自己已經去世,趙匡胤能想到的最可靠的保護者,自然是自己妻子宋皇後。


    趙匡胤先後有三個皇後:賀皇後、王皇後、宋皇後。


    元配賀氏是河南開封人,為趙匡胤生有一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即後來的魏王趙德昭和秦、晉二公主。


    趙匡胤即位後又續娶了邠州新平人王氏,王氏也成了他第一位正式的皇後,王皇後生三子,夭折未能存活。


    王皇後去世後,趙匡胤又迎娶才16歲的宋氏。


    宋氏父親宋偓是後唐莊宗李存瑁的外孫,宋氏母親是後漢太祖劉知遠的女兒永寧公主,祖母是後唐的義寧公主。宋家可謂是三朝國戚,出身顯赫,入宮後還沒生育,成為了還年幼的趙德芳的養母。


    想想比自己小25歲的宋皇後,趙匡胤有些無奈。


    不能怪她,從天幕透露的時間看,自己去世時,宋氏自己都還是個孩子,哪裏是趙光義的對手。


    趙匡胤忍不住頭大:就算限製了趙光義,萬一還有其他武將,或者宗室篡位怎麽辦?兒子,妻子,哪個才能快速立起來?


    想想趙德昭、趙德芳和宋氏,趙匡胤第一次感到後悔。


    光顧著打天下,家人仿佛被他遺忘了,反而是見證他陳橋兵變一路追隨而來的弟弟趙光義,學到了他的本事。


    【前麵說了這麽多,其實都是朝臣反對趙意成立軍事學院的理由。


    在大臣們看來,晚唐到五代十國的教訓已經足夠深刻,大宋還沒統一幾年,幽雲十六州都沒迴來,怎麽能自找苦吃,就不怕重蹈覆轍?


    但是在趙意看來:就是因為幽雲十六州還沒收迴,更需要精兵強將!你大宋三百年都沒收迴幽雲十六州,被後世人罵做「大慫」「大送」,多恥辱啊!


    當然,這種有關未來的事不能說,說出了沒準被老古板的大臣把她當妖孽給燒死了。


    趙意心一橫,拿自己舉例:「朕高粱河戰役慘敗,白白犧牲了無數將士,若不是後麵的神兵和神器,大宋會死更多人。」


    「武狀元是有限的,神器早晚有一天被敵人學走,隻有人,隻有厲害的將士,才是大宋的根基。」


    武將們被趙意的話感動地無以復加,文臣們見無法讓趙意改變思想,議論之後,提出要建「文學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歷史同人] 當同人文推到秦皇漢武麵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羚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羚墨並收藏[歷史同人] 當同人文推到秦皇漢武麵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