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頁
[歷史同人] 當同人文推到秦皇漢武麵前 作者:西羚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華服青年見武後麵色陰沉不說話,以為她是生氣被夫人戴了綠帽子, 立刻委委屈屈:「夫人,上次在酒樓見麵, 你對我眉目傳情, 還約好在寺廟花前月下,我這才特意翻牆趕來, 你如今怎麽不認了?」
他甚至還甩出一條繡帕證明是李治給自己的定情信物。
李治這時一摸才發現,自己的繡帕不知道什麽時候不見了。因為他畢竟是男人, 對這種小玩意不怎麽在乎, 華服青年不拿出來他還以為沒帶。
而武後瞥了那條繡帕一眼, 聽到青年說什麽定情信物想笑。
這繡帕是宮中繡娘繡的,要憑藉繡帕傳情,怕是得跟繡娘傳情。
雖然她不信,但是寺廟人多眼雜,客堂雖然分了男女還有其他人,客堂其他女客被驚動,出門而來, 恰好聽到這話,還有些憤怒:「什麽人竟然敢在寺廟幽會外男?知客僧呢,快來把這些人趕出去!」
李治:???都不問問就這麽給他定罪了?
李治又氣又怒。
不僅僅是因為他被倒打一耙, 也因為他親身經歷了被騷擾被冤枉, 而且背負罪名的是「武後」。】
「我就說話本子裏動不動小姐留下髮簪或者手帕給書生定情不靠譜,沒準是書生偷得呢!」
幹隆時期, 陳端生在杭州的家中,一邊吐槽, 一邊不耽誤自己寫書。
書桌上,滿桌的書稿中紛繁複雜。有她聽天幕裏的故事聽到精彩地方寫下來的摘記,也有受到故事啟發記錄下來的靈感。
她聯繫著身邊街頭巷尾、家族鄉裏聽來的故事,把它們都寫成自己喜歡的故事,給世間不平之事用文學創造一個理想的結局。
「先前聽說有些酸儒腐儒,女兒去寺廟拜佛被登徒子唐突碰了手臂,就認為是女兒不守婦道不幹淨了,把女兒的手臂給砍了。這叫什麽父親!分明是登徒子的問題!」
就如同天幕上的那位華服青年,從一開始就那樣輕浮浪蕩,後來又是翻牆又是偷竊,還動手動腳騷擾,分明是男子品行不堪,但他一番顛倒黑白之下,路人就真相信是女子的問題。
就算這件事解決了,名聲被影響更大的也會是女子,大家會各種非議,會憑藉自己猥瑣的想像力幻想幽會場景,甚至會寫書造謠,寫得無比香艷。
陳端生對此非常厭惡,但偏偏她生活在出版業和小說行業已經非常發達的時代,這種事沒少見。
「書生隻會寫狐妖書生中狀元娶公主,我自己來寫。我好好寫,讓大家都來看我的小說,更相信我的內容!」
立下決心之後,陳端生仿佛找到目標,寫起文來有了明確的方向。筆下的文字也有了靈魂,有了自己的精氣神,開始慢慢從紙上從書麵站立起來。
.
「男子果然是不靠譜,還是科學更有趣。」
同樣是幹隆時期,從安徽天長遷居到江寧的王貞儀,在理科方麵大放光彩。
「天文學,數學,都是如此精彩,比凡世間俗人有趣多了。」
她研究梅文鼎的數學,研究甘德和石申的星經天文學,同時還研究新流入大清的西學,吸收西方不一樣的數學。
在知識的海洋中沉醉著,她非常快樂,一度忘卻了現實中的種種煩惱。
但是,這並不代表王貞儀不知道這個時代對女子的約束。
「當男人真好啊,做錯了事誣賴女子也有人相信。」王貞儀想起無端對她汙辱責罵的那些男人,他們甚至完全不認識,隻因為她的性別就對她有無數偏見。
在看她的文的時候,各種欣賞;一看到她的名字是女子,本人是女子,立刻翻臉,開始各種譴責。
但是那些批判她的人,有幾個學術上比她厲害?
「自己不行,就靠詆毀他人來顯得自己品行高潔,這不也是一種外強中幹、色厲內荏?」
想到這裏,王貞儀自信一笑,再次提起筆來。
她要好好寫,多寫幾本書,讓世人越來越多的認識她這位優秀的數學家、天文學家,氣死那些隻會耍嘴皮子功夫的男人!
【武後當機立斷,快速派人把這幾個人全部拿下,直接進入客堂審訊。
她不相信一切如此巧合,李治也是如此想著。
這一審問,華服青年才發現大事不好,自己調戲的人竟然是當朝皇後?他連連叩首,稱唿自己不過是見色起意從酒樓跟蹤到了寺廟。
而咋咋唿唿的女客也自稱是來求子的官員夫人,一切都隻是巧合。
李治本來不相信,然而派人調查後發現,還真是這樣。
這位華服青年最喜歡禍害良家女,已經這樣幹過很多次,而且按照他的話說,已婚婦人就算吃虧了為了名聲也不敢說出去,不然他倒打一耙名聲盡毀還會被夫家休妻。
他的語氣十分熟稔,態度甚至還有些得意,武後稍作思考,派人暗自調查才發現,華服青年已經逼迫的有良家女被休後不堪忍受風言風語自殺,還有人被他欺辱後想要報官反而被家族打發到了寺廟出家,還有人真報官後竟然被官吏調戲,說她本就是不幹淨的人了矜持什麽!
武後越看越生氣,李治也把調查的結果拿過去看,看完之後李治隻有一個態度:「那玩意留著也是禍害人,閹了。」
武後非常支持,連夜迴宮,落實這一項刑罰。
迴宮之後,李治憤怒平息後才迴過神來,本來說留在寺廟換魂,怎麽又迴來了?
他甚至還甩出一條繡帕證明是李治給自己的定情信物。
李治這時一摸才發現,自己的繡帕不知道什麽時候不見了。因為他畢竟是男人, 對這種小玩意不怎麽在乎, 華服青年不拿出來他還以為沒帶。
而武後瞥了那條繡帕一眼, 聽到青年說什麽定情信物想笑。
這繡帕是宮中繡娘繡的,要憑藉繡帕傳情,怕是得跟繡娘傳情。
雖然她不信,但是寺廟人多眼雜,客堂雖然分了男女還有其他人,客堂其他女客被驚動,出門而來, 恰好聽到這話,還有些憤怒:「什麽人竟然敢在寺廟幽會外男?知客僧呢,快來把這些人趕出去!」
李治:???都不問問就這麽給他定罪了?
李治又氣又怒。
不僅僅是因為他被倒打一耙, 也因為他親身經歷了被騷擾被冤枉, 而且背負罪名的是「武後」。】
「我就說話本子裏動不動小姐留下髮簪或者手帕給書生定情不靠譜,沒準是書生偷得呢!」
幹隆時期, 陳端生在杭州的家中,一邊吐槽, 一邊不耽誤自己寫書。
書桌上,滿桌的書稿中紛繁複雜。有她聽天幕裏的故事聽到精彩地方寫下來的摘記,也有受到故事啟發記錄下來的靈感。
她聯繫著身邊街頭巷尾、家族鄉裏聽來的故事,把它們都寫成自己喜歡的故事,給世間不平之事用文學創造一個理想的結局。
「先前聽說有些酸儒腐儒,女兒去寺廟拜佛被登徒子唐突碰了手臂,就認為是女兒不守婦道不幹淨了,把女兒的手臂給砍了。這叫什麽父親!分明是登徒子的問題!」
就如同天幕上的那位華服青年,從一開始就那樣輕浮浪蕩,後來又是翻牆又是偷竊,還動手動腳騷擾,分明是男子品行不堪,但他一番顛倒黑白之下,路人就真相信是女子的問題。
就算這件事解決了,名聲被影響更大的也會是女子,大家會各種非議,會憑藉自己猥瑣的想像力幻想幽會場景,甚至會寫書造謠,寫得無比香艷。
陳端生對此非常厭惡,但偏偏她生活在出版業和小說行業已經非常發達的時代,這種事沒少見。
「書生隻會寫狐妖書生中狀元娶公主,我自己來寫。我好好寫,讓大家都來看我的小說,更相信我的內容!」
立下決心之後,陳端生仿佛找到目標,寫起文來有了明確的方向。筆下的文字也有了靈魂,有了自己的精氣神,開始慢慢從紙上從書麵站立起來。
.
「男子果然是不靠譜,還是科學更有趣。」
同樣是幹隆時期,從安徽天長遷居到江寧的王貞儀,在理科方麵大放光彩。
「天文學,數學,都是如此精彩,比凡世間俗人有趣多了。」
她研究梅文鼎的數學,研究甘德和石申的星經天文學,同時還研究新流入大清的西學,吸收西方不一樣的數學。
在知識的海洋中沉醉著,她非常快樂,一度忘卻了現實中的種種煩惱。
但是,這並不代表王貞儀不知道這個時代對女子的約束。
「當男人真好啊,做錯了事誣賴女子也有人相信。」王貞儀想起無端對她汙辱責罵的那些男人,他們甚至完全不認識,隻因為她的性別就對她有無數偏見。
在看她的文的時候,各種欣賞;一看到她的名字是女子,本人是女子,立刻翻臉,開始各種譴責。
但是那些批判她的人,有幾個學術上比她厲害?
「自己不行,就靠詆毀他人來顯得自己品行高潔,這不也是一種外強中幹、色厲內荏?」
想到這裏,王貞儀自信一笑,再次提起筆來。
她要好好寫,多寫幾本書,讓世人越來越多的認識她這位優秀的數學家、天文學家,氣死那些隻會耍嘴皮子功夫的男人!
【武後當機立斷,快速派人把這幾個人全部拿下,直接進入客堂審訊。
她不相信一切如此巧合,李治也是如此想著。
這一審問,華服青年才發現大事不好,自己調戲的人竟然是當朝皇後?他連連叩首,稱唿自己不過是見色起意從酒樓跟蹤到了寺廟。
而咋咋唿唿的女客也自稱是來求子的官員夫人,一切都隻是巧合。
李治本來不相信,然而派人調查後發現,還真是這樣。
這位華服青年最喜歡禍害良家女,已經這樣幹過很多次,而且按照他的話說,已婚婦人就算吃虧了為了名聲也不敢說出去,不然他倒打一耙名聲盡毀還會被夫家休妻。
他的語氣十分熟稔,態度甚至還有些得意,武後稍作思考,派人暗自調查才發現,華服青年已經逼迫的有良家女被休後不堪忍受風言風語自殺,還有人被他欺辱後想要報官反而被家族打發到了寺廟出家,還有人真報官後竟然被官吏調戲,說她本就是不幹淨的人了矜持什麽!
武後越看越生氣,李治也把調查的結果拿過去看,看完之後李治隻有一個態度:「那玩意留著也是禍害人,閹了。」
武後非常支持,連夜迴宮,落實這一項刑罰。
迴宮之後,李治憤怒平息後才迴過神來,本來說留在寺廟換魂,怎麽又迴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