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呂布認為趕走李肅,拒收錢財表明了立場,做的是光明磊落。


    可是安全感缺失的丁原不這樣想:既然呂布與董卓之人有舊,保不齊在某一天呂布就會棄我而去。呂布可不是自己的嫡係人馬,不是自己人,還是要早做準備為好。


    人心就是這樣,虎無傷人意,人有傷虎心。


    懷疑的種子一旦中下,就會成長成參天大樹。


    原本呂布可以節製並州全部兵馬,在丁原的多方安排下,慢慢的呂布可以調動的兵馬隻剩下本部人馬。丁原的做法讓呂布等人感到憤怒,這是表明了不信任自己。不過呂布、張遼、高順都知道現在是非常時刻,抱著以不變應萬變的心態安心訓練本部人馬。


    經過張遼,高順的仔細分析之後也知道中了李肅的奸計。才意識到,有時候看不見的戰場,比真刀真槍的廝殺更加的兇險。


    這下三人感到自己的智慧不夠用了,讓張遼寫信送給周義,問問眼前的局勢大家該何去何從。


    並州軍的戰力雖然大打折扣,可是董卓想要吃掉並州軍依然不現實。可是董卓又太想一家獨大,於是下令繼續從涼州調兵入洛陽。


    朝臣們強烈反對,可是董卓不管不顧,一意孤行。


    這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董卓這也是無奈之舉,自從從率兵進入洛陽的那一刻,就已經知道沒有迴頭路。如果不能再洛陽坐穩腳跟,迴去或者退縮的下場就是死。


    等皇權穩固下來,新政權會拿自己第一個開刀。之前的行為可以算的上是大逆不道,而且整個西涼集團都會把董卓向上推,想退都退不下來。


    這時候董卓手下的人才濟濟,文有李儒,賈詡,武有華雄,徐榮。整個西涼集團都想要更近一步,入主中樞,誰不知道中原繁華。沒人願意在貧窮,偏僻的涼州常年與野人一般的羌人打交道。


    來洛陽城這兩天,許多軍中大將已經別洛陽城的花花世界蒙蔽了心,迷花了眼。忘記了自己的職責,哪裏還有武人的榮耀。囂張跋扈,把洛陽城弄得一團糟。


    朝中大臣不可能看西涼軍一天天的跋扈下去,可是董卓又不節製西涼軍,整個洛陽城民怨沸騰。本來丁原還可以節製西涼軍,最近丁原也變成了縮頭烏龜,這讓大臣們有點受不了了。


    三公大臣秘密商議,一致認為現在能夠有兵力製衡董卓和丁原的,也隻有幽州的周義了。中原的軍隊不堪一擊,完全不是西涼軍和並州軍的對手。幽州軍也是常年打仗的,和胡人交戰多年,最有有能力和西涼軍、並州軍一拚。


    於是劉虞長子劉和帶著劉虞和盧植的書信向周義求援,希望周義可以派兵解洛陽之困局。周義接到書信以後,思量一番,命人把劉備找來。


    “牧君,找我有什麽事嗎?我那邊還忙著那,這兩天我們新造的帆船要下海,離開我不行。”劉備進來就問。去年開始周義就讓劉備聚集了一大批造船的工匠,在周義的建議下,製造改良的帆船,看來是要出成果了。


    “看你忙的,找你當然有更重要的事情。造船的事情你就先放一放,交給手下人去做就行。盧尚書和劉太尉聯合來信,洛陽有變,我們幽州要出一份力。你先看看這封書信再說。”說完周義把書信交個劉備,又轉身對劉和說:


    “洛陽的情況我已經了解,我就是帶兵前去,也是徒增混亂而已。洛陽這件事情,玄德去比我更合適。”


    “周牧君,玄德?”劉和聽說要劉備去解圍,臉上露出遲疑的神色,劉備行嗎?


    “劉備可是盧尚書高徒,此去也代表我們幽州。更重要的是,劉備是劉氏宗親,這事你可以向你父親求證。劉備的多重身份會在多方勢力之前形成緩衝地帶。此去洛陽確實劉備比我更合適。如果我去身份敏感,隻能帶兵強勢鎮壓,難道你滿還嫌洛陽的兵不夠多嗎?”周義解釋道。


    “既然如此,那麽敢問府君,劉備此去準備帶多少兵馬?”劉和有問道。


    “一人足矣!”周義笑道。


    “一人?”


    “我一個人?”


    前麵的疑問當然是劉和,後邊的疑問是劉備的。


    “確實劉備一人足矣,洛陽有現成的兵馬。”周義信誓旦旦的說到。請兩天周義剛收到張遼的來信,還沒來得及迴信,劉和就過來了。張遼問周義對洛陽形式的看法,並州軍應該如何選擇。


    “洛陽的兵馬?咱們洛陽城還有兵馬?”劉備也不敢相信。


    “這次你去洛陽是要借兵,向並州借兵,也向西涼借兵。等會我給你三封書信,你分別帶個並州的呂布,西涼軍中的烏桓將領和西園軍中的關羽。同時你也要好好利用你漢室宗親的身份,化解各方的矛盾。此去洛陽非君莫屬。”周義確實是要借兵。


    周義想要借用的兵馬,呂布的並州軍,關羽的和曹操的西園軍,還有就是董卓帶來的烏桓騎兵,烏桓的將領周義都認識,還都被周義俘虜過。如果以幽州邊境烏桓的部落為威脅,至少可以做到讓烏桓人兩不相幫。如果朝廷可以下旨意讓守皇陵的皇甫嵩複出,率領這些軍隊,對抗丁原和董卓不成問題。烏桓騎兵在皇甫嵩手下應該會老實一點,之前皇甫嵩就帶領烏桓人在涼州平亂。


    在周義做了一係列的安排之後,又單獨交代了劉備之後,劉備就跟著劉和前去洛陽。


    大亂將至,洛陽的局勢就看怎麽向下發展了。能做的周義盡力去做,想要化解洛陽的困局,還的多方共同努力。周義現在最主要的事情是要穩定幽州,把幽州的資源整合完成,前期的準備工作做了一年多,到該收網,見成效的時候了。


    周義看著劉備遠去的背影想到。


    幽州這一年多發展的不錯,劉虞留下的官僚體係還是不錯的,表麵上維持幽州的行政工作足夠了。周義就把中心放在興辦學校,訓練軍隊,尋找礦產,改良技術上。


    在蔡邕的號召下,幽州官辦學堂迎來一批有一批的學生。官辦的學堂不交大家“之乎者也”,也不教大家“名士清談”,更不教“鄉野養望”。隻教讀書識字,算術商學等生活實用技能。


    讓蔡邕老罵周義是個騙子,那有怎樣,幽州現在是我說了算。至於是怎麽說了算,當然是和蔡邕辯論一天一夜的結果。


    這都屬於是速成班,一年多的時間裏培訓出一茬又一茬的學員。這些學員有天賦的繼續深造,更多沒天賦的學員是充斥在酒樓,商會等幽州各地。這以後都會會成為周義的班底。


    周義想要籌備的武科,時機倒是不成熟。一是沒有教材,二是沒有合適的學生。隻能以後再說了。


    太史慈也來到幽州府,讓周義在有了兩萬的常備軍之後,又增添了五千水軍。


    隨之而來的就是對戰艦的要求,周義又專心和工匠一起改良了帆船。當然周義隻是提出方向,更多的是工匠們的努力。並沒有超出這個時代的技術產生,隻是讓原來的技術更好的發揮了效能。


    技術路線本來就有兩種,一種是量的積累,一種是質的蛻變。現在通過不斷的試錯來完成量的積累。


    幽州府的找礦小分隊也探明了周義指定的幾個地方確實有礦,樣品已經帶迴來給周義看過了,具備開發的價值。隻能條件成熟,技術完成,就可以開發了。


    南方的水稻在東北沒有移植成功,品種不同,不耐寒。周義一方麵讓人繼續試驗培育耐寒品種,一方麵寄希望於有商隊可以從北海道帶迴水稻種子。


    總而言之,這是周義忙忙碌碌的一年,不過有付出就有迴報,付出多少就有多少迴報。


    蔡琰已經完全適應幽州牧守府女主人的身份,把牧守府裏裏外外打理的井井有條。周義看著一天天長大的女兒,從開口叫“爸爸”到滿地奔跑,由心底裏感覺到幸福美滿。


    劉備孤身入洛陽,受到劉虞為首的漢室宗族的熱烈歡迎。劉備一到洛陽直接招降了並州的呂布,西涼的烏桓騎兵,讓氣焰囂張的董卓和丁原直接元氣大傷。


    查過族譜,劉備確實是景帝玄孫,少帝劉辯的叔輩。名義上皇室宗親總算有了自己的兵力,在涼州軍和並州軍之外形成第三股軍事力量。於是劉虞上表少帝,以正皇室宗親之名。冊封劉備為左將軍,宜城亭侯。


    於是洛陽城有原來的兩強對壘,變成了三足鼎力。


    朝廷倒是想要啟用皇甫嵩,可惜漢靈帝劉宏死前下的最後一道皇命,就是讓皇甫嵩永鎮帝陵。隻要大漢朝廷還在,誰也不敢違抗先皇旨意。皇甫嵩不能出山,倒是朝廷一大損失。


    劉宏也算是自掘墳墓,是怕皇甫嵩功高鎮主嗎?還是怕有人掘墳?


    皇帝的心思真難猜,猜來猜去也才不明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創業日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知識的搬運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知識的搬運工並收藏三國創業日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