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當遼東一切走入正軌之中,周義終於有時間閑下來。


    區區一郡之地,之前讓周義忙的焦頭爛額,可是到了管寧手中,卻井然有序,政通人和。這讓周義感慨不已:術業有專攻,聞道有先後,這就是人與人的差距。


    有時候這種差距就是用千年的時光也無法彌補。雖然來到這個時代有三四年,但是底層的邏輯還是現代邏輯,和這個時代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處事邏輯還是有本質的不同。


    這讓周義更加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性,擁有一個專門的人才,可以讓工作效率成倍的提升,還可以解決周義無法解決的問題。


    看著遼東一切穩定下來,周義不禁生出,出去走走的念頭。順便迴去看看,女兒出生到現在還沒有見過,這讓周義非常自責。當然如果能在路上遇到幾個人才就再好不過了。現在周義所處的位置足矣讓這些人有施展才華的空間。


    周義正在胡思亂想的時候,管寧,邴原,劉備一起進來匯報工作。每三天太守府的人都要聚一次,說說近幾日的狀況。說白了,就是現代的公司例會。


    “府君,幽州過來的流民,已經接受完畢。此次難民共計二十萬人,包括原本就屬於遼東的十萬人,和原本屬於遼西的十萬人。此次難民接受比較順利,並無亂子發生。”管寧說到。


    “幼安,辛苦了。這下遼東人力的空缺可以得到緩解,接下來這些難民的生計問題幼安還要多費心思,百姓的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我們要謹慎對待。”周義囑咐道。


    這段時間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幽州牧劉虞要安頓青州的難民,向幽州各郡分派安頓災民的任務。遼東和遼西各安頓十萬,可是遼西的公孫瓚拒不接收難民。幽州牧劉虞在征求周義的意見之後,讓難民繼續進發落戶遼東。


    劉備的毛紡工廠,和邴原的學堂一切順利。毛紡製品一部分裝備士兵,一部分給管家銷售。這可是遼東的錢糧來源,周義無意於農民爭利,整個幽州都處於免賦稅的階段,太守府的財政來源全靠羊毛紡織製品產業了。


    學堂裏的學童,已經換了好幾批,最近就是一些成年人也來學習算術,學堂當然是有教無類。邴原已經接受太守府的委托,成為學堂的校長,負責學校的一切事情,目前看起來也幹的得心應手。


    聊完工作大家有聊了一會局勢,主要就是對鄰居公孫瓚的看法。實在是這幾個月來公孫瓚的表現太出格了。


    “公孫瓚此次公然違抗劉州牧命令,實在不是明智的選擇。不說不服從上級的命令,就是置十萬黎民於不顧,朝廷就應該撤了公孫瓚。”邴原發牢騷道,邴原可是忠實的勞動人民的代言人。


    “以前讀書的時候,覺得公孫瓚仁厚高義,豪爽仗義。沒想到伯圭竟然做出如此行為,真是有違盧公教誨。”劉備都對公孫瓚的行為感到不恥。


    “公孫瓚不是不想接受難民,實在是沒有多餘的糧食來供養難民。遼西雖說比遼東富裕,但是要供養五萬人的軍隊,就算公孫家族是世家大族,也非常吃力。”管寧的看問題的角度與劉備和邴原不同,可能和從事的工作有關。


    “那還不是他自作自受,朝廷已經下令解散邊軍,隻維持一萬的常規部隊。可是部隊前腳剛解散,公孫瓚後腳就把部隊有召集起來,把部隊變成公孫家的私軍。”沒想到邴原還是個熱血青年,非常看不慣公孫瓚的行為。


    張純剛剛兵敗的時候,劉虞上書朝廷隻保留公孫瓚一萬人的常規部隊,其餘的義軍和臨時性的部隊解散。公孫瓚以張純未死為由,拒不從命,要保留三萬人的常規部隊。朝廷肯定不允許,一個地方的勢力要那麽多的軍隊做什麽,造反不成。公孫瓚看朝廷態度堅決,就解散了部隊。可是前腳解散,後腳又把部隊召集起來,作為公孫家的私軍。膽子也太大了,劉虞身為州牧,也沒有太好的辦法,隻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公孫瓚和州牧府確實鬧翻了,這裏還有最新消息。公孫瓚沒有餘糧給養難民,卻有糧草出兵烏桓。為報被丘力居圍困之仇,公孫瓚不經幽州府和朝廷的同意,打著捉拿張純的旗號,擅自出兵烏桓。雖然最後草草退兵,卻是破壞了之前劉虞和草原上的盟約,影響極壞。劉州牧不得不與草原上的人重修盟約,並且重賞張純的人頭。省的公孫瓚以後出兵草原再找借口。”周義補充到,這是剛剛發生的事情。


    “怪不得朝中傳小道消息,說劉虞和公孫瓚不和。劉虞幾次上書要撤換公孫瓚,可是公孫家族家大業大,在朝中也有人,朝廷駁迴了劉虞的請求。”管寧消息來源還是比較快的,管家有自己的消息來源。


    “看來我們的這位鄰居不太安分,不過我們守好我們的遼東即可。公孫瓚哪裏自有劉州牧去對付,我們的任務是抓經發展和穩定遼東,我有預感形式會越來越嚴峻。隻有我們強大了,在未來才可能有一席之地。”周義當然知道以後的情況,先給眾人打個預防針再說。


    公孫瓚代表的可不是一個人,而是一方勢力,這是朝廷和地方軍人的衝突。


    對於軍權朝廷從來都有高度的警惕性,可是現在朝廷式微,各地暴亂起義不斷,朝廷不得不下放軍權。


    地方軍人就趁此機會,擴大自己的勢力,大有一方割據之勢。再有如果地方軍人又出生世家大族,得到地方士族的支持,有兵有將有錢糧,焉有不造反之理。


    遇到公孫瓚這樣的下屬,劉虞也是非常惱火,可是也沒有辦法。還好有遼東太守周義在,才讓青州的難民妥善安置。劉虞不光是幽州牧,還是大漢朝廷劉姓的宗正。朝廷糜爛,豪強四起,地方勢力用兵自重,現在真心為朝廷辦事的人不多了,大多數人隻是固守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而周義周德仁不同,顧大體,識大局,驍勇善戰又心係百姓。如果大漢多有像這樣的官員,朝廷何愁不興。


    周義不知道,幽州牧劉虞已經把周義列入向朝廷推薦的重點人才,而是決定離開遼東一段時間。把眾人聚集在一起,做如下安排:


    在周義不在的這段時間,遼東的政事有管寧做主,邴原,劉備為輔。


    軍隊有典韋統領,趙雲,劉備,張飛,顏良文醜為輔。


    周倉和周義一起出發。


    劉備感動的差點痛哭流涕,府君一直把備當做自己人,這是要重點培養我啊。把劉備做雙重身份的安排,純粹是看中劉備的潛力,培養有一點吧,畢竟劉備現在還是太嫩了,內政不如管寧,邴原,武力不如,算了,基本上遼東的將領都比劉備強。


    趙雲倒是老大不願意,纏著周義:“師兄,師傅說讓我下山曆練,可是一下山就被劉備拉來師兄這裏,還沒出去曆練過。整日呆在軍隊裏,就這麽幾個人,什麽時候才能走出自己的路。師兄這次出去,能不能帶上我,讓我也張張見識,好不好嘛師兄。”


    弄得周義直起雞皮疙瘩,趙雲撒氣嬌來,威力無比。看著趙雲這可愛的模樣,周義還能說什麽,隻好答應了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創業日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知識的搬運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知識的搬運工並收藏三國創業日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