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賣工作的那個人也理直氣壯,把宋家的定金給退了迴去,人家就打包行李隨軍去了。
換得突然,把宋家打了個措手不及,幫忙介紹的中間人想幫忙說和,說宋家也可以加價,但工作都轉出去了,唐秋寧都辦好手續了,事情已經板上釘釘了。
知道姑姑一家肯定很生氣,但唐秋寧一點都不後悔。
要是不攔截下這份工作,她就得下鄉去了!她家條件沒姑姑家好,也沒有門路找到工作,就連買工作的錢大部分也是借的,這都得她工作了拿工資慢慢還。
學徒工一個月十三塊錢,轉正了有二十三塊,她攢個兩三年就能還完了,還能留在城裏當工人......
心情好,走路時麻花辮也跟著一甩一甩的,唐秋寧徑直去了生產車間找到了隻見過一麵的生產主任,去領了工作服後就跟著一位老大姐學習。
廠子小,工人少,待久了就能把廠裏的所有人都給混熟,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能知道。
老大姐好奇問:「被你搶了工作的親戚現在怎麽說?有沒有找你們鬧賠償?」
旁邊好幾個人看起來在忙工作,實際上手裏的速度慢了下來,正等著聽八卦呢。
唐秋寧被問得臉紅,氣惱老大姐說話不分場合,這種問題,叫她怎麽迴答,她確實是搶了表妹的工作,但她又不是白搶,這個工作她也是花錢買了的,表妹家也沒損失錢。
「沒定下來就是沒成嗎,我這齣的價合適,人家也就賣給我了。至於親戚家裏,他們家好幾個工人呢,家裏條件不錯,本來就該有人下鄉去的......」
這話一出,就有人開口道:「那他家確實不是買這個工作,怎麽別人家都有下鄉的,就他家特殊呢?家裏好幾個工人,這條件很不錯了,難道全家都是工人,這公平嗎?」
其他人不吭聲了,誰都知道說話的老大哥的二兒子下鄉了,當時就是因為沒錢也沒門路買到工作,才過去三年,他二兒子在鄉下結婚生娃了,要是一直這樣下去,說不準以後就得一輩子留在鄉下安家了。
見大家沒再揪著這個問題問下去,唐秋寧悄悄鬆了一口氣。
——
宋雨晴總算是順利出了門,手裏揣著唐秀香給的一毛五分錢和一張糧票,讓她中午趕不迴來就在外麵買點吃的。
包裏還有家裏的戶口本,和她的小小、初高中的畢業證。這下,她總算是把家裏人的名字都給認全了。
宋雨晴本來想先去找楊曼曼的,但沒辦法,她不知道楊曼曼家的地址,以她和楊曼曼「最好朋友」的關係,不該不知道,所以她不敢問家裏人,也不敢隨便問其他人,生怕一問就問出個熟人來。
一邊往外走一邊記路,在街口那問了個路人知青辦在哪。
到知青辦時,宋雨晴看到裏麵的辦公室牆上有掛曆,還有全國行政地圖,才發現宋家家裏沒有這東西。
「同誌,找誰?」一位三十多歲的男同誌問。
「您好,我是今年高中畢業,來了解知青下鄉安排的。」宋雨晴也不知道這麽說對不對,看小說的時候就知道山上下鄉,但還真沒具體去了解過當時的政策,但每個地方的政策不同這是肯定的。
介紹了幾句,宋雨晴了解到這位同誌姓楊,他旁邊的女同誌姓劉,兩人負責的就是知青下鄉的事情。
劉同誌給她介紹道:「去年四月份,粵省軍區生產建設兵團正式成立,現在咱們這邊的知青下鄉基本都是往海島那邊分配。那邊現在還缺著人,不過主要缺技術人員......」
劉同誌沒說完就覺得自己說得不對了,才剛高中畢業的學生,哪有什麽技術水平,但還是提了一嘴,說現在報名去海島的技術人員有機會進到那邊的工廠工作。還有一份《上山下鄉誌願申請書》要交上來。
也就是劉同誌提到了粵省軍區生產建設兵團,不然她都不知道現在整個海島都隸屬於粵省。
宋雨晴藉口要看看地圖位置,挪到了牆邊仰頭看,發現這會兒的行政地圖和她從小認知的大致一樣,隻是有些許的不同,例如海島現在還沒從粵省分出來建省。
再瞟向旁邊的掛曆,順口問了劉同誌今天是不是6月22,得到了肯定答覆,宋雨晴也就對這個熟悉又陌生的世界有了和時間上的概念。
今天是1970年6月22日。
第007章 希望破滅
雖然從知青辦那知道了會被分配到海島去,但具體會分配到那個哪裏,現在還是沒有定下來的。可以確定的是,如今海島那邊的建設還很缺人。
看時間還多,宋雨晴又問路到了家附近的書局,按照書店的分類,成功找到了關於海島的介紹書籍。得知宋雨晴今年才畢業準備報名下鄉,書店的一位工作人員給她找到了不少寫海島的文章出來,說自己有個表弟,去年就去了海島參加建設。
「那邊的氣候啊和咱們這邊差不多,就是那邊蚊蟲比這邊更多,那邊的水果也多的......」
興許是現在書店沒其他人來,沒事情做的書店工作人員十分熱情,拿著其中一本種植手冊翻啊翻,翻到其中一頁,遞到宋雨晴麵前。
「你看,海島那邊還分區域的,有的地方專門種水稻,有的地方種橡膠為主,那個橡膠啊,用途多了......」
閑著沒事,宋雨晴也就和書店工作人員打聽起她知道的海島知青生活。
從書店出來的路上,宋雨晴一直在琢磨書店工作人員說的兵團知青和插隊知青的區別。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換得突然,把宋家打了個措手不及,幫忙介紹的中間人想幫忙說和,說宋家也可以加價,但工作都轉出去了,唐秋寧都辦好手續了,事情已經板上釘釘了。
知道姑姑一家肯定很生氣,但唐秋寧一點都不後悔。
要是不攔截下這份工作,她就得下鄉去了!她家條件沒姑姑家好,也沒有門路找到工作,就連買工作的錢大部分也是借的,這都得她工作了拿工資慢慢還。
學徒工一個月十三塊錢,轉正了有二十三塊,她攢個兩三年就能還完了,還能留在城裏當工人......
心情好,走路時麻花辮也跟著一甩一甩的,唐秋寧徑直去了生產車間找到了隻見過一麵的生產主任,去領了工作服後就跟著一位老大姐學習。
廠子小,工人少,待久了就能把廠裏的所有人都給混熟,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能知道。
老大姐好奇問:「被你搶了工作的親戚現在怎麽說?有沒有找你們鬧賠償?」
旁邊好幾個人看起來在忙工作,實際上手裏的速度慢了下來,正等著聽八卦呢。
唐秋寧被問得臉紅,氣惱老大姐說話不分場合,這種問題,叫她怎麽迴答,她確實是搶了表妹的工作,但她又不是白搶,這個工作她也是花錢買了的,表妹家也沒損失錢。
「沒定下來就是沒成嗎,我這齣的價合適,人家也就賣給我了。至於親戚家裏,他們家好幾個工人呢,家裏條件不錯,本來就該有人下鄉去的......」
這話一出,就有人開口道:「那他家確實不是買這個工作,怎麽別人家都有下鄉的,就他家特殊呢?家裏好幾個工人,這條件很不錯了,難道全家都是工人,這公平嗎?」
其他人不吭聲了,誰都知道說話的老大哥的二兒子下鄉了,當時就是因為沒錢也沒門路買到工作,才過去三年,他二兒子在鄉下結婚生娃了,要是一直這樣下去,說不準以後就得一輩子留在鄉下安家了。
見大家沒再揪著這個問題問下去,唐秋寧悄悄鬆了一口氣。
——
宋雨晴總算是順利出了門,手裏揣著唐秀香給的一毛五分錢和一張糧票,讓她中午趕不迴來就在外麵買點吃的。
包裏還有家裏的戶口本,和她的小小、初高中的畢業證。這下,她總算是把家裏人的名字都給認全了。
宋雨晴本來想先去找楊曼曼的,但沒辦法,她不知道楊曼曼家的地址,以她和楊曼曼「最好朋友」的關係,不該不知道,所以她不敢問家裏人,也不敢隨便問其他人,生怕一問就問出個熟人來。
一邊往外走一邊記路,在街口那問了個路人知青辦在哪。
到知青辦時,宋雨晴看到裏麵的辦公室牆上有掛曆,還有全國行政地圖,才發現宋家家裏沒有這東西。
「同誌,找誰?」一位三十多歲的男同誌問。
「您好,我是今年高中畢業,來了解知青下鄉安排的。」宋雨晴也不知道這麽說對不對,看小說的時候就知道山上下鄉,但還真沒具體去了解過當時的政策,但每個地方的政策不同這是肯定的。
介紹了幾句,宋雨晴了解到這位同誌姓楊,他旁邊的女同誌姓劉,兩人負責的就是知青下鄉的事情。
劉同誌給她介紹道:「去年四月份,粵省軍區生產建設兵團正式成立,現在咱們這邊的知青下鄉基本都是往海島那邊分配。那邊現在還缺著人,不過主要缺技術人員......」
劉同誌沒說完就覺得自己說得不對了,才剛高中畢業的學生,哪有什麽技術水平,但還是提了一嘴,說現在報名去海島的技術人員有機會進到那邊的工廠工作。還有一份《上山下鄉誌願申請書》要交上來。
也就是劉同誌提到了粵省軍區生產建設兵團,不然她都不知道現在整個海島都隸屬於粵省。
宋雨晴藉口要看看地圖位置,挪到了牆邊仰頭看,發現這會兒的行政地圖和她從小認知的大致一樣,隻是有些許的不同,例如海島現在還沒從粵省分出來建省。
再瞟向旁邊的掛曆,順口問了劉同誌今天是不是6月22,得到了肯定答覆,宋雨晴也就對這個熟悉又陌生的世界有了和時間上的概念。
今天是1970年6月22日。
第007章 希望破滅
雖然從知青辦那知道了會被分配到海島去,但具體會分配到那個哪裏,現在還是沒有定下來的。可以確定的是,如今海島那邊的建設還很缺人。
看時間還多,宋雨晴又問路到了家附近的書局,按照書店的分類,成功找到了關於海島的介紹書籍。得知宋雨晴今年才畢業準備報名下鄉,書店的一位工作人員給她找到了不少寫海島的文章出來,說自己有個表弟,去年就去了海島參加建設。
「那邊的氣候啊和咱們這邊差不多,就是那邊蚊蟲比這邊更多,那邊的水果也多的......」
興許是現在書店沒其他人來,沒事情做的書店工作人員十分熱情,拿著其中一本種植手冊翻啊翻,翻到其中一頁,遞到宋雨晴麵前。
「你看,海島那邊還分區域的,有的地方專門種水稻,有的地方種橡膠為主,那個橡膠啊,用途多了......」
閑著沒事,宋雨晴也就和書店工作人員打聽起她知道的海島知青生活。
從書店出來的路上,宋雨晴一直在琢磨書店工作人員說的兵團知青和插隊知青的區別。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