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最能堵譚姨娘的嘴。
因為彼此都知道,離了薑逢年的寵愛和放縱,譚姨娘便是能被安氏隨便處理掉的人。
她不過是妾室。
譚姨娘氣沖沖地走了。
顧明月恰好倒茶進來,差點在門口撞上譚姨娘,嚇了她一跳。
等和薑雲瑤迴去了,她還覺得奇怪:「譚姨娘怎麽這麽生氣?」
她覺著太太對這些姨娘已經相當寬容了。
下人們聊天的時候總會不自覺地討論起太太和姨娘,除了自家的,偶爾也聊起別家。
據他們所說,薑逢年還有個弟弟薑逢知,比起薑逢年,這位二老爺就不是個讀書的料子,如今不過找了個差事混著,偏他還沾了薑逢年的光,也娶了一個家世還算不錯的姑娘,當然不是世家女,是個小門戶的出身,家裏的獨女,二夫人楊氏比溫柔和善的大太太安氏脾氣可差多了,下人們都說她是個爆仗脾氣。
不僅爆仗脾氣,還善妒。
二老爺薑逢知院裏如今隻有一個姨娘,還是二太太進門前就納的,老太太還在世的時候就過了明路,除此之外就沒有了。
不是薑逢知不想納妾,是二太太夠厲害,甭管薑逢知納進來幾個,她都咬死了最多是個通房,還不許生孩子。
下人們聊來聊去,都是說二太太跋扈,大太太賢惠。
顧明月聽多了,便也覺得是這樣了。
薑雲瑤卻不太認同:「天下哪有人生來就是賢惠的?不過都是受了委屈、跌了跟頭知道疼了才不得已變賢惠的,你問譚姨娘為什麽生氣,太太又為什麽賢惠,不如問問為什麽會有姨娘和太太。」
她想了想,把手裏的鐲子褪下來擱在桌上:「我有一支鐲子,價值連城,它換來的錢足夠你下半生都富足,我早已答應了要給你,可到了後麵,蘭心說她也想要這個鐲子,那時我把對你的承諾忘記了,又把鐲子許給了她,到了分鐲子的時候,你說,這鐲子該給誰?你和蘭心要是為了這鐲子打起來了,又是誰的錯?」
顧明月認真想了一下:「首先肯定不是我的錯,姑娘早就答應了要給我的東西,那我問姑娘要它合情合理。」
薑雲瑤便笑著問她:「那是蘭心的錯了?」
顧明月遲疑地想了想,又搖頭:「也不是蘭心姐姐的錯,鐲子值錢,她想要下半輩子過得富足,喜歡也很正常,況且她也不是明著搶的,是問了姑娘,是姑娘同意了才要的。」
不用薑雲瑤說,她一下子就明白了:「不是我的錯,也不是蘭心姐姐的錯,是姑娘的錯,姑娘隻有一支鐲子,不該許給我們倆,就算許了我們倆,在意識到自己錯了的時候也該拿出一樣的東西,一人分一個,也不至於我和蘭心姐姐會為了這支鐲子打起來。」
「不對不對,姑娘沒錯,姑娘怎麽會有錯……」
顧明月前頭還理得一清二楚,結果姑娘錯了說著說著就開始反駁起來了,把自己也弄得稀裏糊塗了。
薑雲瑤重新把鐲子戴迴去:「你心裏有數就好,你問譚姨娘為什麽生氣,便像是問蘭心為什麽要搶你鐲子一樣。」
顧明月對比了一下,說:「那太太和姨娘都好可憐。」
習慣使然,她不敢說薑逢年的不是,隻能說太太和譚姨娘可憐。
她還說:「我以為太太會先讓常姨娘下山去呢。」
畢竟這些姨娘裏。太太和常姨娘最親近,真要論起來,譚姨娘會是最後一個下山的才對。
薑雲瑤拍了拍她的胳膊。
譚姨娘到底還是從寺廟出去了,沒遇上任何阻攔,安氏還讓她帶走了薑玉璉和薑雲瑚,還有好些下人。
她是寵妾,身邊跟著的人多也很正常。
除此之外,安氏還派了不少人出去給各家夫人送請帖,也叫他們出去了就迴別莊去,不必再來了。
她自己領著人在寺廟裏操持拍賣會,不過短短兩日,寺裏留下的薑家的人便隻剩了三分之一。
那些流民大約是察覺到了有什麽不對,來往的人實在太多,還混了一兩個人進寺裏查看情況。
也是恰好,那兩個人進寺的時候正好碰見了在外頭巡視的石頭——他原先也該是這一批就出去的,隻是他過來見了顧明月一麵,知道她要陪薑雲瑤留到最後,說什麽也不肯先走了,寺裏走的人多了,剩下的人便少了,總要維持麵上的和平,那些對外的家丁、護衛都是擺在明麵上的,但凡這些人少了,外頭的人一下子就能知道。
安氏送走的大多都是女眷和丫頭們。
其餘人每日都在外逗留巡視,和從前一般無二。
比起這些不明所以的人,石頭才是深知內情的那一個,他無事可做的時候便常在寺裏到處溜達,左右他人小,誰也不會把他放在心上,他又換了衣服,外頭那些人也都不知道他原來是薑府的下人。
兩邊碰上了,那倆人隻顧著打探薑府的情況,偏偏男人混不進去內院,安氏她們又住的偏僻,他們要是直愣愣往那邊走也太明顯了。
恐怕打草驚蛇,兩個人拉住了石頭就問起話來了。
石頭不過七八歲,人也瘦小一些,故意裝得懵懵懂懂,胡亂敷衍著他們。
「嗯……那邊府裏都在呢,不是要搞什麽拍賣會麽?」
「可熱鬧了,我娘還說那天讓我去跟前湊湊熱鬧,那麽多夫人在呢,許是哪個心善一些,能給我一盤果子吃。」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因為彼此都知道,離了薑逢年的寵愛和放縱,譚姨娘便是能被安氏隨便處理掉的人。
她不過是妾室。
譚姨娘氣沖沖地走了。
顧明月恰好倒茶進來,差點在門口撞上譚姨娘,嚇了她一跳。
等和薑雲瑤迴去了,她還覺得奇怪:「譚姨娘怎麽這麽生氣?」
她覺著太太對這些姨娘已經相當寬容了。
下人們聊天的時候總會不自覺地討論起太太和姨娘,除了自家的,偶爾也聊起別家。
據他們所說,薑逢年還有個弟弟薑逢知,比起薑逢年,這位二老爺就不是個讀書的料子,如今不過找了個差事混著,偏他還沾了薑逢年的光,也娶了一個家世還算不錯的姑娘,當然不是世家女,是個小門戶的出身,家裏的獨女,二夫人楊氏比溫柔和善的大太太安氏脾氣可差多了,下人們都說她是個爆仗脾氣。
不僅爆仗脾氣,還善妒。
二老爺薑逢知院裏如今隻有一個姨娘,還是二太太進門前就納的,老太太還在世的時候就過了明路,除此之外就沒有了。
不是薑逢知不想納妾,是二太太夠厲害,甭管薑逢知納進來幾個,她都咬死了最多是個通房,還不許生孩子。
下人們聊來聊去,都是說二太太跋扈,大太太賢惠。
顧明月聽多了,便也覺得是這樣了。
薑雲瑤卻不太認同:「天下哪有人生來就是賢惠的?不過都是受了委屈、跌了跟頭知道疼了才不得已變賢惠的,你問譚姨娘為什麽生氣,太太又為什麽賢惠,不如問問為什麽會有姨娘和太太。」
她想了想,把手裏的鐲子褪下來擱在桌上:「我有一支鐲子,價值連城,它換來的錢足夠你下半生都富足,我早已答應了要給你,可到了後麵,蘭心說她也想要這個鐲子,那時我把對你的承諾忘記了,又把鐲子許給了她,到了分鐲子的時候,你說,這鐲子該給誰?你和蘭心要是為了這鐲子打起來了,又是誰的錯?」
顧明月認真想了一下:「首先肯定不是我的錯,姑娘早就答應了要給我的東西,那我問姑娘要它合情合理。」
薑雲瑤便笑著問她:「那是蘭心的錯了?」
顧明月遲疑地想了想,又搖頭:「也不是蘭心姐姐的錯,鐲子值錢,她想要下半輩子過得富足,喜歡也很正常,況且她也不是明著搶的,是問了姑娘,是姑娘同意了才要的。」
不用薑雲瑤說,她一下子就明白了:「不是我的錯,也不是蘭心姐姐的錯,是姑娘的錯,姑娘隻有一支鐲子,不該許給我們倆,就算許了我們倆,在意識到自己錯了的時候也該拿出一樣的東西,一人分一個,也不至於我和蘭心姐姐會為了這支鐲子打起來。」
「不對不對,姑娘沒錯,姑娘怎麽會有錯……」
顧明月前頭還理得一清二楚,結果姑娘錯了說著說著就開始反駁起來了,把自己也弄得稀裏糊塗了。
薑雲瑤重新把鐲子戴迴去:「你心裏有數就好,你問譚姨娘為什麽生氣,便像是問蘭心為什麽要搶你鐲子一樣。」
顧明月對比了一下,說:「那太太和姨娘都好可憐。」
習慣使然,她不敢說薑逢年的不是,隻能說太太和譚姨娘可憐。
她還說:「我以為太太會先讓常姨娘下山去呢。」
畢竟這些姨娘裏。太太和常姨娘最親近,真要論起來,譚姨娘會是最後一個下山的才對。
薑雲瑤拍了拍她的胳膊。
譚姨娘到底還是從寺廟出去了,沒遇上任何阻攔,安氏還讓她帶走了薑玉璉和薑雲瑚,還有好些下人。
她是寵妾,身邊跟著的人多也很正常。
除此之外,安氏還派了不少人出去給各家夫人送請帖,也叫他們出去了就迴別莊去,不必再來了。
她自己領著人在寺廟裏操持拍賣會,不過短短兩日,寺裏留下的薑家的人便隻剩了三分之一。
那些流民大約是察覺到了有什麽不對,來往的人實在太多,還混了一兩個人進寺裏查看情況。
也是恰好,那兩個人進寺的時候正好碰見了在外頭巡視的石頭——他原先也該是這一批就出去的,隻是他過來見了顧明月一麵,知道她要陪薑雲瑤留到最後,說什麽也不肯先走了,寺裏走的人多了,剩下的人便少了,總要維持麵上的和平,那些對外的家丁、護衛都是擺在明麵上的,但凡這些人少了,外頭的人一下子就能知道。
安氏送走的大多都是女眷和丫頭們。
其餘人每日都在外逗留巡視,和從前一般無二。
比起這些不明所以的人,石頭才是深知內情的那一個,他無事可做的時候便常在寺裏到處溜達,左右他人小,誰也不會把他放在心上,他又換了衣服,外頭那些人也都不知道他原來是薑府的下人。
兩邊碰上了,那倆人隻顧著打探薑府的情況,偏偏男人混不進去內院,安氏她們又住的偏僻,他們要是直愣愣往那邊走也太明顯了。
恐怕打草驚蛇,兩個人拉住了石頭就問起話來了。
石頭不過七八歲,人也瘦小一些,故意裝得懵懵懂懂,胡亂敷衍著他們。
「嗯……那邊府裏都在呢,不是要搞什麽拍賣會麽?」
「可熱鬧了,我娘還說那天讓我去跟前湊湊熱鬧,那麽多夫人在呢,許是哪個心善一些,能給我一盤果子吃。」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