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頁
穿成了德妃的妹妹[清穿] 作者:江邊水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雲佩之前看康熙批過奏摺,他自己所領的三旗旗下的佐領等人經常會匯報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給康熙,比如誰家搶了鄰居的雞鴨,誰家嫁女兒,女兒特別漂亮等等。康熙沒有不耐煩,挨個都批閱過去了,空閑的時候還會和佐領們聊聊八卦,如果特別忙,也會批一句已閱、知道了。
八旗的旗民和隋唐時候的府兵差不多,戰時都是要出去打仗的,平常時候就是百姓,所以八旗子弟不許經商、不事生產,就怕到時候要打仗了沒有兵可用,包衣也是在旗的旗民,但包衣出身的人就相當於從前的奴隸一樣,所有的事情都是旗主決定的,沒有自己的主動權。
旗主權力太大,從設立開始基本就都是宗室擔任的,比如皇太極時期的豪格和多爾袞,手裏就握著八旗的兵力,尤其是豪格死後,八旗大半的勢力都在多爾袞手裏,順治才不敢輕舉妄動。
如今康熙掌管著上三旗,雲秀和雲佩就是上三旗,從前是包衣,所以要進宮選秀,是皇上的奴才,胤禛管著的正紅旗是下五旗,下五旗的包衣就是給王公貴族當奴才了。
這迴幾個阿哥們短暫地分到了幾個旗主的權力,基本上就意味著以後他們成年分封之後,手裏握著的就是這一支了,也就是說,他們光明正大地擁有了自己的勢力,可以任用其中的旗民,可以挑選旗民成為自己的參謀——比起順治皇帝之前那些鐵帽子王們,如今的旗主雖然權力被刻意削弱了,卻能給如今的光頭阿哥們帶來很好的好處。
胤禛的正紅旗最開始的時候是屬於禮烈親王代善的,唯一值得一提的,是禮烈親王代善的嫡親額娘是佟佳哈哈納紮青,之前正紅旗的旗主是他的孫子愛新覺羅傑書,他今年五十二歲了,年紀算得上比較大的。
雲秀梳理了一遍以後,遲疑地問:「皇上是不是準備趁著親征噶爾丹以後給阿哥們封爵位了?」
自古以來的八旗由諸王、貝勒、貝子分治,如今皇上突然把各旗旗主的權力下放,總不能是平白無故吧?
雲佩也覺得是這樣:「阿哥們都在朝堂上開始參與政事了,等迴來以後,底下小的八阿哥他們也都該成親了,況且已經出宮建府,一大家子的人都靠著阿哥們的那點俸祿過活,不夠的。」所以估摸著康熙是真的想封爵位了。
這是好事。
她們特意把胤禛他們叫進了宮,和他們說了可能的猜測:「戰場上刀槍無眼,你們先要好好保重自己,然後再考慮建功立業的事情。」先活著,才有時間去想別的。
雲秀又特意交代胤禛:「你和小六的騎射功夫並不出色,這並不是貶低你們,隻是想叫你們認清自己的實力,不能莽撞,就算沒法兒建功也沒有關係,你是你皇阿瑪的親兒子,還能落選不成?」
要是別人說這話,胤禛早把人撅迴去了,可說話的是姨媽,他也就捏著鼻子聽了下去,心裏頭想著姨媽真是一點兒麵子都不給他留啊!
可他也沒辦法,還想著保護小六呢。
隻好應下了。
雲秀和雲佩倒是隱隱有些擔憂,胤禛騎射一般,在和噶爾丹一戰中未必能夠立功,也不知道皇上要怎麽個封法,先封王還是先封貝勒,哪幾個先封?之前南巡的時候,皇上就特意叫了大阿哥、太子和三阿哥出去,反倒忽略了胤禛,後來胤禛很是難過了一陣,她們勸過是因為年紀的緣故,他的心結才解開。
要是這一迴再落到哥哥們後頭,想必胤禛又要不開心一陣子了。
這事兒也不是她們能夠決定的,不過是想一想罷了。
上迴胤俄的事情結束以後,康熙並沒有對太子或者大阿哥做出什麽不一樣的改變,甚至剛過年那會兒,他身上不大幹淨,問過百官以後,還叫太子去幫他祭天——上一迴祭天是大阿哥去的。
說明康熙自己私底下已經有了決斷了,多半就是大阿哥背後折騰的這件事。
聽說為了這件事,胤禛和胤禩吵了一架,因為當時他們都想著要替小十找迴公道,這事兒是大哥做的不對,總該製裁他才是,可胤禩卻去找了大阿哥求饒,想叫大阿哥不要苛待胤俄。
四阿哥覺得他這樣做,姿態太低,丟了皇阿哥的臉,大家都是兄弟,憑什麽要自己比兄弟低人一等?
兩個人吵了一架,卻也沒不歡而散,因為吵到後頭,胤禛突然意識到自己的話對於胤禩來說有點傷害性過強了——他身後站著額娘和姨媽,不管是額娘得寵還是姨媽那些功勞,足夠讓他挺直胸背堂堂正正地做人,可以不在任何一個兄弟麵前膽怯。
但是胤禩不行,他要考慮的東西太多了。
為了胤俄去求大哥,已經是他在那個處境裏能想到的,最好的辦法了。
想明白以後,他就和胤禩道了歉,沒有說自己想明白是因為意識到了胤禩的身份問題,而是說自己口不擇言了。
胤禩後來接受了道歉。
隻是雲秀看著他們兩個如今的相處方式,到底因為那一天,兩人生了一點兒隔閡,不是那種把人膈應到死的嫌隙,而是忽然意識到了,他們彼此是不一樣的,身份地位不一樣,會做出的選擇不一樣,如今隻是一個想借著皇阿瑪的權勢對大阿哥施壓,另一個卻想的是委曲求全。
他們的選擇是會衝突的,彼此之前的利益有衝突的時候,往往並不能顧及到對方,他們都是驕傲的人,絕不會為了利益讓對方屈服,亦或是屈服對方。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八旗的旗民和隋唐時候的府兵差不多,戰時都是要出去打仗的,平常時候就是百姓,所以八旗子弟不許經商、不事生產,就怕到時候要打仗了沒有兵可用,包衣也是在旗的旗民,但包衣出身的人就相當於從前的奴隸一樣,所有的事情都是旗主決定的,沒有自己的主動權。
旗主權力太大,從設立開始基本就都是宗室擔任的,比如皇太極時期的豪格和多爾袞,手裏就握著八旗的兵力,尤其是豪格死後,八旗大半的勢力都在多爾袞手裏,順治才不敢輕舉妄動。
如今康熙掌管著上三旗,雲秀和雲佩就是上三旗,從前是包衣,所以要進宮選秀,是皇上的奴才,胤禛管著的正紅旗是下五旗,下五旗的包衣就是給王公貴族當奴才了。
這迴幾個阿哥們短暫地分到了幾個旗主的權力,基本上就意味著以後他們成年分封之後,手裏握著的就是這一支了,也就是說,他們光明正大地擁有了自己的勢力,可以任用其中的旗民,可以挑選旗民成為自己的參謀——比起順治皇帝之前那些鐵帽子王們,如今的旗主雖然權力被刻意削弱了,卻能給如今的光頭阿哥們帶來很好的好處。
胤禛的正紅旗最開始的時候是屬於禮烈親王代善的,唯一值得一提的,是禮烈親王代善的嫡親額娘是佟佳哈哈納紮青,之前正紅旗的旗主是他的孫子愛新覺羅傑書,他今年五十二歲了,年紀算得上比較大的。
雲秀梳理了一遍以後,遲疑地問:「皇上是不是準備趁著親征噶爾丹以後給阿哥們封爵位了?」
自古以來的八旗由諸王、貝勒、貝子分治,如今皇上突然把各旗旗主的權力下放,總不能是平白無故吧?
雲佩也覺得是這樣:「阿哥們都在朝堂上開始參與政事了,等迴來以後,底下小的八阿哥他們也都該成親了,況且已經出宮建府,一大家子的人都靠著阿哥們的那點俸祿過活,不夠的。」所以估摸著康熙是真的想封爵位了。
這是好事。
她們特意把胤禛他們叫進了宮,和他們說了可能的猜測:「戰場上刀槍無眼,你們先要好好保重自己,然後再考慮建功立業的事情。」先活著,才有時間去想別的。
雲秀又特意交代胤禛:「你和小六的騎射功夫並不出色,這並不是貶低你們,隻是想叫你們認清自己的實力,不能莽撞,就算沒法兒建功也沒有關係,你是你皇阿瑪的親兒子,還能落選不成?」
要是別人說這話,胤禛早把人撅迴去了,可說話的是姨媽,他也就捏著鼻子聽了下去,心裏頭想著姨媽真是一點兒麵子都不給他留啊!
可他也沒辦法,還想著保護小六呢。
隻好應下了。
雲秀和雲佩倒是隱隱有些擔憂,胤禛騎射一般,在和噶爾丹一戰中未必能夠立功,也不知道皇上要怎麽個封法,先封王還是先封貝勒,哪幾個先封?之前南巡的時候,皇上就特意叫了大阿哥、太子和三阿哥出去,反倒忽略了胤禛,後來胤禛很是難過了一陣,她們勸過是因為年紀的緣故,他的心結才解開。
要是這一迴再落到哥哥們後頭,想必胤禛又要不開心一陣子了。
這事兒也不是她們能夠決定的,不過是想一想罷了。
上迴胤俄的事情結束以後,康熙並沒有對太子或者大阿哥做出什麽不一樣的改變,甚至剛過年那會兒,他身上不大幹淨,問過百官以後,還叫太子去幫他祭天——上一迴祭天是大阿哥去的。
說明康熙自己私底下已經有了決斷了,多半就是大阿哥背後折騰的這件事。
聽說為了這件事,胤禛和胤禩吵了一架,因為當時他們都想著要替小十找迴公道,這事兒是大哥做的不對,總該製裁他才是,可胤禩卻去找了大阿哥求饒,想叫大阿哥不要苛待胤俄。
四阿哥覺得他這樣做,姿態太低,丟了皇阿哥的臉,大家都是兄弟,憑什麽要自己比兄弟低人一等?
兩個人吵了一架,卻也沒不歡而散,因為吵到後頭,胤禛突然意識到自己的話對於胤禩來說有點傷害性過強了——他身後站著額娘和姨媽,不管是額娘得寵還是姨媽那些功勞,足夠讓他挺直胸背堂堂正正地做人,可以不在任何一個兄弟麵前膽怯。
但是胤禩不行,他要考慮的東西太多了。
為了胤俄去求大哥,已經是他在那個處境裏能想到的,最好的辦法了。
想明白以後,他就和胤禩道了歉,沒有說自己想明白是因為意識到了胤禩的身份問題,而是說自己口不擇言了。
胤禩後來接受了道歉。
隻是雲秀看著他們兩個如今的相處方式,到底因為那一天,兩人生了一點兒隔閡,不是那種把人膈應到死的嫌隙,而是忽然意識到了,他們彼此是不一樣的,身份地位不一樣,會做出的選擇不一樣,如今隻是一個想借著皇阿瑪的權勢對大阿哥施壓,另一個卻想的是委曲求全。
他們的選擇是會衝突的,彼此之前的利益有衝突的時候,往往並不能顧及到對方,他們都是驕傲的人,絕不會為了利益讓對方屈服,亦或是屈服對方。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