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頁
穿成了德妃的妹妹[清穿] 作者:江邊水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會兒猛不丁地提起來,她才想到了她們從京城一路到江南,中途還真的會路過黃河。
以康熙那個什麽都要去看一看研究一下的性格,不去一趟黃河也不可能。
前頭他不還帶著太子登了泰山麽。
唯一叫雲秀意外的大概就是康熙點了她伴駕吧,用的理由是水泥是她造出來的,總得要去看一眼效用如何。
這迴雲佩她們這樣的後妃就沒法跟他們一道兒了,雲秀想了想,還是準備跟著康熙一塊兒出去看看,好歹散散心。
車架在宿遷停留了一天,第二天就往天妃閘去,結果還沒出宿遷,就有許多的人前來「告狀」,雲秀那會兒已經在車架上頭了,旁邊都是跟著的侍衛,她微微掀了簾子去看,跪在地上的竟然有數百人。
胤禛、胤祚、胤禩都和她呆在一塊兒,也瞧見了外頭的人,就問:「姨姨,天底下竟然有這麽多的冤屈嗎?」
雲秀看一眼,說:「天底下的冤屈多著呢。」
胤祚問:「那皇阿瑪會處理這些人嗎?咱們不是要去那什麽天妃閘?皇阿瑪要是呆在這裏處理這些告狀的人,咱們還能出去嗎?」
雲秀問胤禛:「你覺得呢?」
胤禛想了想,說:「應該不會處理吧,當地又不是沒有衙門,剛剛姨姨掀簾子,我瞧見好些人穿得比京城裏一些旗人還要好呢,這還怎麽告狀?」
雲秀也點頭:「這些人聚眾擋在這裏,可能有些是真的有冤屈,也可能隻是看熱鬧的,或者是有別的目的。」總之可能並沒有那麽的單純,康熙肯定不會任由車駕被堵塞在這裏。
果然,沒一會兒,他就派了一個人出來維持秩序。
那個人雲秀不認得,胤禛卻認得:「那是高士奇,聽說曾經是索額圖大人的家奴。」
雲秀驚訝,胤禛看她好奇,就偷偷跟她說了這兩個人的恩怨。
原來高士奇是康熙十八年的時候,通過博學鴻詞科進入清廷的,後來成為了翰林院的侍講,但他最開始的時候流落街頭,聽說被人介紹給了索相的門人當幕僚和老師,結果索額圖就把他當成了徹徹底底的奴才,到高士奇成了翰林院侍講以後索額圖還時常當眾斥責辱罵他。
胤禛偷偷和雲秀說:「之前皇阿瑪罰索額圖,就是高士奇偷偷告的狀呢。」
雲秀看他一眼:「你怎麽知道的?」
胤禛就得意地笑:「蘇培盛跟我說的,他和宮裏頭的拜唐阿們混得好,什麽都知道。」
雲秀看了一眼在車駕旁邊老老實實跟著的蘇培盛:「他用著可還順手?」
胤禛說順手:「有了他以後,我感覺渾身都舒坦了。」他以前是一個人去上書房的,另外加上四個佟皇貴妃派給他使的小太監,可那幾個小太監根本當不得什麽用,什麽也不知道,每天隻會悶著頭幹活,可連磨墨都笨手笨腳的,上迴有個小太監給他磨的磨太濃,寫出來的字都是黑不溜秋的一團,害得他被師傅給罰了。
後來換了蘇培盛,別的不說,日子確實舒坦了一些,他要是嫌棄過一迴茶湯燙口,下一迴的茶溫度定然是正正好的,墨也濃淡適宜,當天帶過去的點心吃的也是最適口的。
雲秀說:「用的好就繼續使,等以後你搬到阿哥所裏頭去了以後,他還能給你當個大總管。」蘇培盛後期不管怎麽樣,至少能在胤禛身邊混成後來梁九功的位置,絕對是個人才。
聊著天就到了天妃閘。
古代的堤壩沒有現代那樣的現代化技術,這會兒都是人工堵洪、泄洪,一旦到了夏天發夏汛的時候,黃河各處的堤壩都會決堤。
這一片前兩天已經下過了好幾場大雨,可康熙到的時候堤壩如今還是好好的,當地的河工正在往裏頭填水泥。總漕標、江西總督。兩淮鹽課監察禦史等等都陪著康熙一塊兒在堤壩上行走。
雲秀默默跟在康熙身後,其餘人看到她的時候略微詫異,但沒說什麽,還是康熙提起來:「水泥是當時她造出來的。」
那些官員的眼神立馬變了,甚至帶了一點恭敬:「這是樂安縣主吧,縣主大功,去歲裏堤壩被替換成水泥以後,堤壩衝垮的次數越來越少了。」
他們正走過高郵湖,路上碰見好些百姓給康熙他們一行人磕頭。
監察禦史查哈那低聲說:「往年高郵湖水漲高,當地百姓的稻田必定被淹沒,一年的莊家收成都白費了,今年還好些,水泥發下來以後修築了周圍的堤壩,也隔開了周圍的農田,今年受災情況還有,但比從前要好太多了。」
康熙嗯了一聲,迴頭掃了一眼雲秀。
雲秀正領著三個小傢夥說話呢。
他們都是頭一次出來,也是因為這一塊兒受災並不嚴重,所以康熙才允許他們跟著。
胤禛看著那些跪拜的人,隱隱羨慕,卻又說不出是因為什麽羨慕。
比起前頭三個年紀大一些的哥哥們,他還隻是個剛出茅廬的小豆丁,而前頭三個哥哥已經開始接觸更多的知識了。很多事情他看在眼裏,並不明白其中深藏的道理,隻能悄悄記下,為自己將來的路上撒下一顆顆種子,等著以後成長發芽。
他們一路看了十幾個堤壩。胤禛走到一半的時候就已經累了,可還是堅持著不肯休息。小小年紀的他跟著皇阿瑪一路看過了各路堤壩,有些夏汛兇險至極,連水泥都不管用,兩岸的稻田被沖爛了不少,岸上的那些河工就在地上睡著,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枕著滿地的水泥袋子,哪怕知道皇帝來了,也提不起力氣應付。他眼睜睜看著皇阿瑪露出痛心的表情。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以康熙那個什麽都要去看一看研究一下的性格,不去一趟黃河也不可能。
前頭他不還帶著太子登了泰山麽。
唯一叫雲秀意外的大概就是康熙點了她伴駕吧,用的理由是水泥是她造出來的,總得要去看一眼效用如何。
這迴雲佩她們這樣的後妃就沒法跟他們一道兒了,雲秀想了想,還是準備跟著康熙一塊兒出去看看,好歹散散心。
車架在宿遷停留了一天,第二天就往天妃閘去,結果還沒出宿遷,就有許多的人前來「告狀」,雲秀那會兒已經在車架上頭了,旁邊都是跟著的侍衛,她微微掀了簾子去看,跪在地上的竟然有數百人。
胤禛、胤祚、胤禩都和她呆在一塊兒,也瞧見了外頭的人,就問:「姨姨,天底下竟然有這麽多的冤屈嗎?」
雲秀看一眼,說:「天底下的冤屈多著呢。」
胤祚問:「那皇阿瑪會處理這些人嗎?咱們不是要去那什麽天妃閘?皇阿瑪要是呆在這裏處理這些告狀的人,咱們還能出去嗎?」
雲秀問胤禛:「你覺得呢?」
胤禛想了想,說:「應該不會處理吧,當地又不是沒有衙門,剛剛姨姨掀簾子,我瞧見好些人穿得比京城裏一些旗人還要好呢,這還怎麽告狀?」
雲秀也點頭:「這些人聚眾擋在這裏,可能有些是真的有冤屈,也可能隻是看熱鬧的,或者是有別的目的。」總之可能並沒有那麽的單純,康熙肯定不會任由車駕被堵塞在這裏。
果然,沒一會兒,他就派了一個人出來維持秩序。
那個人雲秀不認得,胤禛卻認得:「那是高士奇,聽說曾經是索額圖大人的家奴。」
雲秀驚訝,胤禛看她好奇,就偷偷跟她說了這兩個人的恩怨。
原來高士奇是康熙十八年的時候,通過博學鴻詞科進入清廷的,後來成為了翰林院的侍講,但他最開始的時候流落街頭,聽說被人介紹給了索相的門人當幕僚和老師,結果索額圖就把他當成了徹徹底底的奴才,到高士奇成了翰林院侍講以後索額圖還時常當眾斥責辱罵他。
胤禛偷偷和雲秀說:「之前皇阿瑪罰索額圖,就是高士奇偷偷告的狀呢。」
雲秀看他一眼:「你怎麽知道的?」
胤禛就得意地笑:「蘇培盛跟我說的,他和宮裏頭的拜唐阿們混得好,什麽都知道。」
雲秀看了一眼在車駕旁邊老老實實跟著的蘇培盛:「他用著可還順手?」
胤禛說順手:「有了他以後,我感覺渾身都舒坦了。」他以前是一個人去上書房的,另外加上四個佟皇貴妃派給他使的小太監,可那幾個小太監根本當不得什麽用,什麽也不知道,每天隻會悶著頭幹活,可連磨墨都笨手笨腳的,上迴有個小太監給他磨的磨太濃,寫出來的字都是黑不溜秋的一團,害得他被師傅給罰了。
後來換了蘇培盛,別的不說,日子確實舒坦了一些,他要是嫌棄過一迴茶湯燙口,下一迴的茶溫度定然是正正好的,墨也濃淡適宜,當天帶過去的點心吃的也是最適口的。
雲秀說:「用的好就繼續使,等以後你搬到阿哥所裏頭去了以後,他還能給你當個大總管。」蘇培盛後期不管怎麽樣,至少能在胤禛身邊混成後來梁九功的位置,絕對是個人才。
聊著天就到了天妃閘。
古代的堤壩沒有現代那樣的現代化技術,這會兒都是人工堵洪、泄洪,一旦到了夏天發夏汛的時候,黃河各處的堤壩都會決堤。
這一片前兩天已經下過了好幾場大雨,可康熙到的時候堤壩如今還是好好的,當地的河工正在往裏頭填水泥。總漕標、江西總督。兩淮鹽課監察禦史等等都陪著康熙一塊兒在堤壩上行走。
雲秀默默跟在康熙身後,其餘人看到她的時候略微詫異,但沒說什麽,還是康熙提起來:「水泥是當時她造出來的。」
那些官員的眼神立馬變了,甚至帶了一點恭敬:「這是樂安縣主吧,縣主大功,去歲裏堤壩被替換成水泥以後,堤壩衝垮的次數越來越少了。」
他們正走過高郵湖,路上碰見好些百姓給康熙他們一行人磕頭。
監察禦史查哈那低聲說:「往年高郵湖水漲高,當地百姓的稻田必定被淹沒,一年的莊家收成都白費了,今年還好些,水泥發下來以後修築了周圍的堤壩,也隔開了周圍的農田,今年受災情況還有,但比從前要好太多了。」
康熙嗯了一聲,迴頭掃了一眼雲秀。
雲秀正領著三個小傢夥說話呢。
他們都是頭一次出來,也是因為這一塊兒受災並不嚴重,所以康熙才允許他們跟著。
胤禛看著那些跪拜的人,隱隱羨慕,卻又說不出是因為什麽羨慕。
比起前頭三個年紀大一些的哥哥們,他還隻是個剛出茅廬的小豆丁,而前頭三個哥哥已經開始接觸更多的知識了。很多事情他看在眼裏,並不明白其中深藏的道理,隻能悄悄記下,為自己將來的路上撒下一顆顆種子,等著以後成長發芽。
他們一路看了十幾個堤壩。胤禛走到一半的時候就已經累了,可還是堅持著不肯休息。小小年紀的他跟著皇阿瑪一路看過了各路堤壩,有些夏汛兇險至極,連水泥都不管用,兩岸的稻田被沖爛了不少,岸上的那些河工就在地上睡著,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枕著滿地的水泥袋子,哪怕知道皇帝來了,也提不起力氣應付。他眼睜睜看著皇阿瑪露出痛心的表情。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