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暄!」
在他遲疑和迷茫的一瞬間,尤思嘉從門口猛地撲了上來。
她像頭勇猛的小野獸,把楊暄撲得往後倒退了幾步。尤思嘉死死抱住他的腰,阻攔了他下一步的動作。
李滿緊跟其後,跑過來把楊暄手上的棍子奪走,看見倒在地上的楊暄姥姥,緊接著彎腰撿起手機,把剛剛報到一半的地址重述了一遍。
楊暄手裏如今是空的,但胳膊仍舊保持著上揚的動作,等尤思嘉又喊了他一聲,才終於把他喚迴了神。
他慢慢放下了胳膊,手掌搭在了尤思嘉的肩上,輕輕環住了她。
人體的溫度,撲過來的熱息,頭髮絲蹭過來的毛茸茸觸感,都讓他落迴到了實地,讓纏繞上來的藤蔓盡數褪去。
楊暄的大腦逐漸清明起來,他喃喃了一聲:「思嘉。」
隨後猛然反應了過來,他立即鬆開她,轉身去看姥姥。
救護車很快「吱哇」鳴叫著過來,上麵旋轉閃爍著的燈照亮了整個狹窄的街道,急救人員抬著擔架進了院子。
在一片手忙腳亂和村裏人的圍觀當中,楊暄來不及和尤思嘉多說什麽,他扶著擔架上了救護車。隻聽「砰」一聲悶響,車廂合上,救護車又「吱哇」叫著離開。
李滿留在家裏幫忙,把院子裏剩下的醉鬼拖了迴去,尤思嘉想過去搭把手,剛一伸胳膊,突然發現自己手上濕淋淋一片。
借著昏暗的燈光一看,竟然是血。
尤思嘉惴惴不安地迴到了家裏。
天冷,尤誌堅和劉秀芬吃完晚飯就進屋休息,屋裏的炭火快要熄滅,隻殘留了一點餘溫。
尤思嘉發現家裏買了新炭,她重新把爐火通旺,坐在小馬紮上,一直等到夜裏快十二點。
原本寂靜無聲的外麵突然有了雜音,尤思嘉急急忙忙地出去。
門口停了一輛租來的麵包車,有瘦高的人影從裏麵下來,和司機一起,把一個小擔架抬進了屋子裏。
尤思嘉哈出白氣,迴頭望了望旁邊的李滿。
對方朝她搖了搖頭。
明白了他的意思後,尤思嘉頓時感覺唿吸進的寒氣裏夾雜了碎冰,整個肺裏涼颼颼、沉甸甸。
沒兩分鍾,楊暄就走出來。他麵上一點表情也沒有,血跡在衣領上凝成暗色的一塊,他也不覺得疼,隻木著一張臉,像執行一種機械程序一般,開始去周圍本家親戚敲門,等對方一出來,他便屈膝跪下報喪。
紅事不請不來,白事不請自來。
周圍鄰裏有人冒著寒夜起來,沾親帶故的叔伯、村裏有話語權的老人都圍了過來,甚至連尤誌堅都披上衣服出門搭了把手。
有經驗的人在前麵指揮,楊暄直愣愣地按照風俗規定去做。
前家二奶奶和後街大嬸子拎著熱水和毛巾進門,給楊暄姥姥擦身子、換衣服。人被放在桌板上高高架起,桌板立在堂屋門口,頭的方向朝外。
桌板下麵,正對著頭部的地方,放了一爐香火,還在裊裊升煙。香火左側是一碗米,米上撒一層爐灰,右邊擱了一碟無酵餅,最前方則盛了一碗豆油,碗沿貼著棉花撚成的長長燭芯,一團盈盈的火光燃在上麵。
引路燈不能滅。
尤思嘉站在院子裏,看著屋內桌板下的那點燭火搖搖晃晃。
她去找楊暄,但是楊暄已經忙得不見蹤影。男人們商量場地,女人們在忙活討論明天的喪服活計。隻有門旁夾了一道白條紙,寒風中抖動著,告示著這家有喪。
楊暄像是不停歇的陀螺,隻有轉起來,才能抑製自己去麵對一些事實。
他一宿不閉眼,晨霧升起來的時候騎著摩托去姥姥娘家,對剩下不多的親戚報喪,俯身在硬土上磕頭;他去供銷社買了一箱又一箱的菸酒,擺在屋內,供圍過來幫忙的長輩安排喪葬,菸灰和菸頭都堆在地上;他戴上孝子帽,紮了白腰帶,挨家挨戶去撒帖;他踩在高板凳上喊路,整個人麵向西南方向,嗓子像塞進了棉花,哽咽了幾瞬,才喊出聲:「姥姥,天堂大路去!」
連喊完三聲,像是力氣都被抽盡了,楊暄直直跪在了地上。
身後披麻戴孝的人群烏泱泱哭喪了起來,但楊暄一滴淚也流不出。
尤思嘉看門前路上支起了大棚,紅漆桌子、高腳凳子都一一被抬了進去,張張桌麵覆上塑料薄布,做飯的老廚師開始支起大鍋炒菜,人群逐漸魚貫而入。
悼念三天,街坊鄰裏紛紛過去吃席喝豆腐湯,其間耳邊傳來不停歇的樂隊,夾雜著嗩吶響、鑼鼓敲。
尤誌堅去隨了禮,帶著尤思嘉和弟弟妹妹入座吃席。棚內人聲喧囂,桌椅挨著桌椅,後背挨著後背,杯子、菸酒、瓜子和糖,剛端上來就被搶奪一空。
尤思嘉拿著一個幹淨的小碗,費了好大勁從一桌小孩和老人的筷子下搶出一碗菜,然後起身奪了一個饅頭蓋在上麵,貓著腰出去了。
家裏有奔喪的人進進出出,楊暄跪在草蓆子上滴水未沾。
尤思嘉等一撥跪下磕頭的人離開後,這才捧著小碗蹲到楊暄旁邊。他的嘴唇幹裂起皮,麵色蒼白,瞳仁是冷黑的,看到是她,眼皮才眨動了兩下。
楊暄脖子後麵的傷口已經快結痂,帽簷下的額頭包著紗布,因為磕頭已經變得髒兮兮,他接過碗和筷子,躲進裏屋草草吃了幾口,尤思嘉又接了杯水遞給他,看他一口氣喝完後,一聲不吭地又跪了迴去。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在他遲疑和迷茫的一瞬間,尤思嘉從門口猛地撲了上來。
她像頭勇猛的小野獸,把楊暄撲得往後倒退了幾步。尤思嘉死死抱住他的腰,阻攔了他下一步的動作。
李滿緊跟其後,跑過來把楊暄手上的棍子奪走,看見倒在地上的楊暄姥姥,緊接著彎腰撿起手機,把剛剛報到一半的地址重述了一遍。
楊暄手裏如今是空的,但胳膊仍舊保持著上揚的動作,等尤思嘉又喊了他一聲,才終於把他喚迴了神。
他慢慢放下了胳膊,手掌搭在了尤思嘉的肩上,輕輕環住了她。
人體的溫度,撲過來的熱息,頭髮絲蹭過來的毛茸茸觸感,都讓他落迴到了實地,讓纏繞上來的藤蔓盡數褪去。
楊暄的大腦逐漸清明起來,他喃喃了一聲:「思嘉。」
隨後猛然反應了過來,他立即鬆開她,轉身去看姥姥。
救護車很快「吱哇」鳴叫著過來,上麵旋轉閃爍著的燈照亮了整個狹窄的街道,急救人員抬著擔架進了院子。
在一片手忙腳亂和村裏人的圍觀當中,楊暄來不及和尤思嘉多說什麽,他扶著擔架上了救護車。隻聽「砰」一聲悶響,車廂合上,救護車又「吱哇」叫著離開。
李滿留在家裏幫忙,把院子裏剩下的醉鬼拖了迴去,尤思嘉想過去搭把手,剛一伸胳膊,突然發現自己手上濕淋淋一片。
借著昏暗的燈光一看,竟然是血。
尤思嘉惴惴不安地迴到了家裏。
天冷,尤誌堅和劉秀芬吃完晚飯就進屋休息,屋裏的炭火快要熄滅,隻殘留了一點餘溫。
尤思嘉發現家裏買了新炭,她重新把爐火通旺,坐在小馬紮上,一直等到夜裏快十二點。
原本寂靜無聲的外麵突然有了雜音,尤思嘉急急忙忙地出去。
門口停了一輛租來的麵包車,有瘦高的人影從裏麵下來,和司機一起,把一個小擔架抬進了屋子裏。
尤思嘉哈出白氣,迴頭望了望旁邊的李滿。
對方朝她搖了搖頭。
明白了他的意思後,尤思嘉頓時感覺唿吸進的寒氣裏夾雜了碎冰,整個肺裏涼颼颼、沉甸甸。
沒兩分鍾,楊暄就走出來。他麵上一點表情也沒有,血跡在衣領上凝成暗色的一塊,他也不覺得疼,隻木著一張臉,像執行一種機械程序一般,開始去周圍本家親戚敲門,等對方一出來,他便屈膝跪下報喪。
紅事不請不來,白事不請自來。
周圍鄰裏有人冒著寒夜起來,沾親帶故的叔伯、村裏有話語權的老人都圍了過來,甚至連尤誌堅都披上衣服出門搭了把手。
有經驗的人在前麵指揮,楊暄直愣愣地按照風俗規定去做。
前家二奶奶和後街大嬸子拎著熱水和毛巾進門,給楊暄姥姥擦身子、換衣服。人被放在桌板上高高架起,桌板立在堂屋門口,頭的方向朝外。
桌板下麵,正對著頭部的地方,放了一爐香火,還在裊裊升煙。香火左側是一碗米,米上撒一層爐灰,右邊擱了一碟無酵餅,最前方則盛了一碗豆油,碗沿貼著棉花撚成的長長燭芯,一團盈盈的火光燃在上麵。
引路燈不能滅。
尤思嘉站在院子裏,看著屋內桌板下的那點燭火搖搖晃晃。
她去找楊暄,但是楊暄已經忙得不見蹤影。男人們商量場地,女人們在忙活討論明天的喪服活計。隻有門旁夾了一道白條紙,寒風中抖動著,告示著這家有喪。
楊暄像是不停歇的陀螺,隻有轉起來,才能抑製自己去麵對一些事實。
他一宿不閉眼,晨霧升起來的時候騎著摩托去姥姥娘家,對剩下不多的親戚報喪,俯身在硬土上磕頭;他去供銷社買了一箱又一箱的菸酒,擺在屋內,供圍過來幫忙的長輩安排喪葬,菸灰和菸頭都堆在地上;他戴上孝子帽,紮了白腰帶,挨家挨戶去撒帖;他踩在高板凳上喊路,整個人麵向西南方向,嗓子像塞進了棉花,哽咽了幾瞬,才喊出聲:「姥姥,天堂大路去!」
連喊完三聲,像是力氣都被抽盡了,楊暄直直跪在了地上。
身後披麻戴孝的人群烏泱泱哭喪了起來,但楊暄一滴淚也流不出。
尤思嘉看門前路上支起了大棚,紅漆桌子、高腳凳子都一一被抬了進去,張張桌麵覆上塑料薄布,做飯的老廚師開始支起大鍋炒菜,人群逐漸魚貫而入。
悼念三天,街坊鄰裏紛紛過去吃席喝豆腐湯,其間耳邊傳來不停歇的樂隊,夾雜著嗩吶響、鑼鼓敲。
尤誌堅去隨了禮,帶著尤思嘉和弟弟妹妹入座吃席。棚內人聲喧囂,桌椅挨著桌椅,後背挨著後背,杯子、菸酒、瓜子和糖,剛端上來就被搶奪一空。
尤思嘉拿著一個幹淨的小碗,費了好大勁從一桌小孩和老人的筷子下搶出一碗菜,然後起身奪了一個饅頭蓋在上麵,貓著腰出去了。
家裏有奔喪的人進進出出,楊暄跪在草蓆子上滴水未沾。
尤思嘉等一撥跪下磕頭的人離開後,這才捧著小碗蹲到楊暄旁邊。他的嘴唇幹裂起皮,麵色蒼白,瞳仁是冷黑的,看到是她,眼皮才眨動了兩下。
楊暄脖子後麵的傷口已經快結痂,帽簷下的額頭包著紗布,因為磕頭已經變得髒兮兮,他接過碗和筷子,躲進裏屋草草吃了幾口,尤思嘉又接了杯水遞給他,看他一口氣喝完後,一聲不吭地又跪了迴去。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