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頁
季風吹拂的港灣[港] 作者:岐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種時候來拍這部《風雲》,也算是盛嘉宜還他過去幾年的人情。
最後那一眼,是盛嘉宜給他何季韓的。
如果說何季韓曾經以為自己和盛嘉宜之間或許存在那麽些微的可能,如今他卻意識到,他們兩個,從頭到尾就毫無可能。
嘉宜和他在一起拍電影的時候,總是扮演那個愛著他,默默守護,執著不一的女人,她像是香江眾多大牌男星身邊那個美好的掛件,永遠因為在一個又一個愛情的漩渦裏打轉。
可是尹玉鸞不是一個這樣的角色。
香江的民國主題電影裏甚少出現尹玉鸞這樣的女主角——香江的文化產業最早受到民國上海文化影響,戰爭導致滬上知識分子南渡,夜上海的靡靡之音也進入香江,歌女、舞女、粉紅女郎,滾滾紅塵與霓虹燈色構成五六十年代香江熒幕影像。
李孟華在創作的時候曾經擔心尹玉鸞這個角色過於剛硬,又擔心她設定為三教九流的女老大,演員不得要領,演出了一股風塵之氣,所以堅持要一個美貌清冷的女星出演,後來尋了幾個大牌來試鏡,發現要麽就演得太過柔弱與避世,要麽就和玉石一樣冰冰冷冷。
在李孟華心中,尹玉鸞應當同八卦這門術一般,《易傳》中說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又衍生六十四卦,對應世間萬物,就如水一樣,無處不在,無處不能流,可溶於塵土,又相聚於江海。
她自日本留學歸來,見識過外頭廣闊的天地,汲取過先進的西洋文化知識,同時又出生在一個傳統的中國武術世家,深明自己身上的責任與使命。
既見過高山,又怎麽會因為兒女情長而困擾,尹玉鸞是奉道之人,她溫婉似水,又堅韌似鐵,她是一把藏在刀鞘裏的刀,利劍出鞘之日,便是以身殉道之時。
直到今天何季韓才意識到,沒有他的提攜,盛嘉宜也會有鄭安容、有程良西、有謝海華、李麗霞、鄭柏辰等諸多人幫她,她這種人,天生就是要光芒萬丈。
一代宗師
「之後拍打戲, 你學會了嗎?」李孟華問盛嘉宜。
「學了幾個動作,師傅說還挺像模像樣,就是到時候打起來怕露餡。」盛嘉宜這幾天幾乎沒有離開練習室, 每天都從淩晨呆到第二個淩晨,加班加點學了八卦掌的動作, 她自己原先就會一些招式,但都是些兇狠的不那麽美觀的,如今就惡補全了那些花招, 擺起動作來像跳舞, 非常好看。
反正所有的打戲拍之前都要先試好動作, 如果先套招再拍攝,應該不至於出大問題。
「沒關係, 你的戲份我改了很多。」李孟華安慰她,「到時候拚武器的時間,要比拳要多得多。」
孟春庭與其他人打來打去的戲份李孟華早就拍了大半, 如今剩的最多的就是尹玉鸞的戲。李孟華不是愛改劇本的人,這還是他第一次為了一個演員量身定製了更貼近她的角色設定,這樣想想,盛嘉宜也算是拿到了超一線巨星的殊榮——在香江超一線常常享有圍繞他一人打造整部電影的特權。
李孟華修改的主要是尹玉鸞的動作戲,在鴛鴦樓武鬥大會開始前, 各方勢力早就打的不可開交,李孟華的拍攝中保留大量的暴烈鏡頭——重拳、腿擊、肘擊、膝擊、刀砍劍劈,關節碎裂, 武器穿透肢體, 血漿四溢。
但到了尹玉鸞這裏, 她的動作戲削減了繁複瑣碎的那一部分,一方麵是盛嘉宜武學功底不夠, 要她短時間內學會各種花招不太現實,另一方麵就是上次盛嘉宜和古書玉的矛盾給了李孟華一些靈感。
他覺得尹玉鸞可以打得幹脆一點,融合西式極簡暴力與中式動作片中的動作美學,讓這個人物的塑造脫離爆米花商業片的範疇。
然後......然後李孟華就可以藉此去申報些獎項,再拿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之類的提名,也變通一番思路,學學鄭安容,走學院派路子,提高些自己的格調。
想到這裏,李孟華忍不住樂嗬嗬笑出聲,再迴頭看盛嘉宜,怎麽看怎麽滿意。
鄭安容栽培出來的女星,香江其他導演跟在後頭撿現成的用,鄭安容真不愧是新銳導演第一人,後生可謂,這個稱號,李孟華服氣!
「尹玉鸞這個角色,文戲和武戲都出彩,你演好了,未來戲路就寬了,到時候去好萊塢發展也不是不可能。」李孟華說,「現在這些本土明星都想出海發展,你本身就是中英混血,也有這方麵的優勢。」
「去好萊塢做什麽。」盛嘉宜好笑道,「好的角色不可能給華人女演員,如果去那裏專門給人做配角,還不如留在國內做個女主角好一些。」
李孟華嘆了口氣:「你這樣想也對,這些年去海外打拚的,也沒有誰真的打拚出來了名頭,可是要是人人都不想著去拚,那華人演員就會一直受到排擠。影壇都看好你,要是這部電影成了,以後無論是哪個導演拍電影,包括我在內,隻要有合適的角色,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你,就是因為你是後生裏最爭氣的那個。要是你都不想著往上走,香江電影又去哪裏找下一個你?」
他們一同從拍攝的樓裏出來,劇組在廣東選了處民國時期的酒樓,不是什麽大城市,街上人不多,倒是有些狗仔蹲在劇組放置的警戒線外,見到人出來,慢吞吞舉起相機,悠然自得拍了幾張,然後又繼續坐在石階上,同旁邊的同行聊天。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最後那一眼,是盛嘉宜給他何季韓的。
如果說何季韓曾經以為自己和盛嘉宜之間或許存在那麽些微的可能,如今他卻意識到,他們兩個,從頭到尾就毫無可能。
嘉宜和他在一起拍電影的時候,總是扮演那個愛著他,默默守護,執著不一的女人,她像是香江眾多大牌男星身邊那個美好的掛件,永遠因為在一個又一個愛情的漩渦裏打轉。
可是尹玉鸞不是一個這樣的角色。
香江的民國主題電影裏甚少出現尹玉鸞這樣的女主角——香江的文化產業最早受到民國上海文化影響,戰爭導致滬上知識分子南渡,夜上海的靡靡之音也進入香江,歌女、舞女、粉紅女郎,滾滾紅塵與霓虹燈色構成五六十年代香江熒幕影像。
李孟華在創作的時候曾經擔心尹玉鸞這個角色過於剛硬,又擔心她設定為三教九流的女老大,演員不得要領,演出了一股風塵之氣,所以堅持要一個美貌清冷的女星出演,後來尋了幾個大牌來試鏡,發現要麽就演得太過柔弱與避世,要麽就和玉石一樣冰冰冷冷。
在李孟華心中,尹玉鸞應當同八卦這門術一般,《易傳》中說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又衍生六十四卦,對應世間萬物,就如水一樣,無處不在,無處不能流,可溶於塵土,又相聚於江海。
她自日本留學歸來,見識過外頭廣闊的天地,汲取過先進的西洋文化知識,同時又出生在一個傳統的中國武術世家,深明自己身上的責任與使命。
既見過高山,又怎麽會因為兒女情長而困擾,尹玉鸞是奉道之人,她溫婉似水,又堅韌似鐵,她是一把藏在刀鞘裏的刀,利劍出鞘之日,便是以身殉道之時。
直到今天何季韓才意識到,沒有他的提攜,盛嘉宜也會有鄭安容、有程良西、有謝海華、李麗霞、鄭柏辰等諸多人幫她,她這種人,天生就是要光芒萬丈。
一代宗師
「之後拍打戲, 你學會了嗎?」李孟華問盛嘉宜。
「學了幾個動作,師傅說還挺像模像樣,就是到時候打起來怕露餡。」盛嘉宜這幾天幾乎沒有離開練習室, 每天都從淩晨呆到第二個淩晨,加班加點學了八卦掌的動作, 她自己原先就會一些招式,但都是些兇狠的不那麽美觀的,如今就惡補全了那些花招, 擺起動作來像跳舞, 非常好看。
反正所有的打戲拍之前都要先試好動作, 如果先套招再拍攝,應該不至於出大問題。
「沒關係, 你的戲份我改了很多。」李孟華安慰她,「到時候拚武器的時間,要比拳要多得多。」
孟春庭與其他人打來打去的戲份李孟華早就拍了大半, 如今剩的最多的就是尹玉鸞的戲。李孟華不是愛改劇本的人,這還是他第一次為了一個演員量身定製了更貼近她的角色設定,這樣想想,盛嘉宜也算是拿到了超一線巨星的殊榮——在香江超一線常常享有圍繞他一人打造整部電影的特權。
李孟華修改的主要是尹玉鸞的動作戲,在鴛鴦樓武鬥大會開始前, 各方勢力早就打的不可開交,李孟華的拍攝中保留大量的暴烈鏡頭——重拳、腿擊、肘擊、膝擊、刀砍劍劈,關節碎裂, 武器穿透肢體, 血漿四溢。
但到了尹玉鸞這裏, 她的動作戲削減了繁複瑣碎的那一部分,一方麵是盛嘉宜武學功底不夠, 要她短時間內學會各種花招不太現實,另一方麵就是上次盛嘉宜和古書玉的矛盾給了李孟華一些靈感。
他覺得尹玉鸞可以打得幹脆一點,融合西式極簡暴力與中式動作片中的動作美學,讓這個人物的塑造脫離爆米花商業片的範疇。
然後......然後李孟華就可以藉此去申報些獎項,再拿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之類的提名,也變通一番思路,學學鄭安容,走學院派路子,提高些自己的格調。
想到這裏,李孟華忍不住樂嗬嗬笑出聲,再迴頭看盛嘉宜,怎麽看怎麽滿意。
鄭安容栽培出來的女星,香江其他導演跟在後頭撿現成的用,鄭安容真不愧是新銳導演第一人,後生可謂,這個稱號,李孟華服氣!
「尹玉鸞這個角色,文戲和武戲都出彩,你演好了,未來戲路就寬了,到時候去好萊塢發展也不是不可能。」李孟華說,「現在這些本土明星都想出海發展,你本身就是中英混血,也有這方麵的優勢。」
「去好萊塢做什麽。」盛嘉宜好笑道,「好的角色不可能給華人女演員,如果去那裏專門給人做配角,還不如留在國內做個女主角好一些。」
李孟華嘆了口氣:「你這樣想也對,這些年去海外打拚的,也沒有誰真的打拚出來了名頭,可是要是人人都不想著去拚,那華人演員就會一直受到排擠。影壇都看好你,要是這部電影成了,以後無論是哪個導演拍電影,包括我在內,隻要有合適的角色,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你,就是因為你是後生裏最爭氣的那個。要是你都不想著往上走,香江電影又去哪裏找下一個你?」
他們一同從拍攝的樓裏出來,劇組在廣東選了處民國時期的酒樓,不是什麽大城市,街上人不多,倒是有些狗仔蹲在劇組放置的警戒線外,見到人出來,慢吞吞舉起相機,悠然自得拍了幾張,然後又繼續坐在石階上,同旁邊的同行聊天。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