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臨被說中,摸了摸腦袋,倒是站得筆直。
第二個點了皇長子秦曜。秦曜倒是說得上來,先生笑著道:「甚好。」
趙先生又換著法子出了一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
眼睛轉了一圈,見新來的小女孩目光灼灼看他,仿佛在說「點我,點我!」他便順著點了她。
盧照雪上來就道:「這是先生剛才說的《孫子算經》中的題目。三個三個數和七個七個數最後都剩二,可見數目一定是三和七的倍數再加上二,至少也是二十三,倒真巧了,五個五個數恰好剩下三,因此就是二十三。」
趙先生讚賞道:「雖有猜測,不失法門。」又看一眼嘆服的眾小崽崽,「此題不難,尚未及你們升學考三成的難度呢。」
盧照雪坐下來,心道先生卻說的沒錯。
趙先生忽然肅了神色:「你們可別以為術數學來無用,便一個個偷懶耍滑。」
他平日裏和藹可親,好說話得很,難得兇上一點,便是最調皮的學子也隻有整裝肅容的了。
「你們年歲還小,可能還不明白。將來若是出仕為官,出任工部,丈量土地、修建河渠,莫非一事不知?出任戶部,稅收增減、與四邦賞賜進貢之數,難道不需操心?」
他說的句句在理,然而王臨是真學不懂,也不想學,舉了手認真問:「我若出任兵部如何?」
他不是有意抬槓,而是真心發問,既如此,趙先生便真心答他:「王臨,你家學如此,想是要從軍的。你出任兵部,不得與戶部共同核對糧草數目?」
王臨想了想,有些羞赧。
趙先生又道:「便是糧草全交予戶部核計好,你身為將軍,莫非不需要計算?軍士多少,攻克城池時間,須得瞭然於心。」
他隨口念出一題:「今有人盜馬,乘去。已行三十七裏,馬主人乃覺悟,追之一百四十五裏,不及二十三裏而還;今不還追之,問幾何裏及之。」1
盧照雪立刻道:「既可以是盜馬追及,自然也可以是送糧追及。」
孺子可教。趙先生心道,不愧是英國公的女兒。他心中自有一把大算盤,卻又生了個心有溝壑的女兒出來。這女兒於數算一道,也很是靈光。
「盧照雪說得對。假如是從長安往洛陽運糧食,出發一日後,洛陽有了軍情,須得先行。軍令狀立下,須得六天趕上軍隊,這時候運糧的隊伍每日得行多少裏,才趕得上?」趙先生溫和地看向王臨。
王臨這迴是真明白了。他哪怕不做將軍,做個運糧官,若是連這都搞不明白,便是誤了時間。運糧太快不行,總也要休息,也得提防路況,太慢也不行,運糧也得人馬嚼用。
這迴真是心服口服,他長鞠一躬:「請先生教我。」
天爺,沒想到當個將軍也是不容易。阿爹看著五大三粗的,竟有這等本事,平日裏真是看不出來。果然人不可貌相。
趙先生滿意地點點頭,孩子們還是有向學之心的。
下課後,不少人都圍著盧照雪,追問她是如何學的數算,竟如此厲害。
雖說秦曜也答上了先生的問題,也是個聰明的,到底有皇長子的名頭在,大家都不好太過親近,螢螢就不同了。她才來一天,親和可愛,人人都喜歡她。
秦曄看了,一點也不嫉妒,反而與兄長道:「螢螢可真是盡收人望了。」
秦曜也抿嘴笑。
卻說大家都圍在盧照雪身側,程秋遲本就是她同桌,近水樓台先得月,問她道:「方才先生出的那題,長安與洛陽是直線往來?洛陽再行路,也是同一方向?」
盧照雪聽了,就知道程秋遲真是認真思考過的,讚許道:「沒錯,先生出的倉促,漏洞也是有的。若長安、洛陽、行進方向一致,自然是好算的很,一條直線。可實際情況中,大大小小城池,豈有這般恰好?」
又一問:「誰個有輿圖?」
說完才反應過來,這可不是自家,輿圖也不是流通物。忙掩了嘴。
卻有一女孩子站了出來:「我來!」
一邊提筆在紙上畫了起來,一邊道:「我阿爺對地理誌最感興趣,我也跟著略知一二。」
旁邊有人輕聲議論,原來這女孩的祖父是我朝大儒,最是熟知天文地理,頗有研究。他兒子不感興趣,孫女卻願意學。因此她也畫的像模像樣的。
隻見她輕輕勾勒幾筆,便把長安、洛陽、北邊重要城池和方向畫了出來:「假如是羌族入侵,必是北上應敵,那麽,最可能的追及路線,隻怕是這樣——」
小崽崽們個個都聽得津津有味。
盧照雪也對這女孩子大為嘆服。
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的,惺惺相惜起來。
其他的小郎君和小娘子也紛紛加入,都有自己的奇思妙想。趙先生從一旁聽了,掌不住笑了,與其他先生們相見時便忍不住贊道:「梅花堂的孩子們真箇出彩。」
其他人便問:「為何如此說?」
趙先生便將今日課堂上的情形細細說了,「不單是新來的盧家小娘子聰慧異常,咱們堂還有許多明珠,隻平時低調內斂,你們不知道罷了。」將方才旁聽的孩子們的了不起一一說了。
程密撫掌大笑:「可見真是不能因年歲小瞧人。人道自古英雄出少年,咱們這一群小娃娃,卻也有自己的厲害。」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第二個點了皇長子秦曜。秦曜倒是說得上來,先生笑著道:「甚好。」
趙先生又換著法子出了一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
眼睛轉了一圈,見新來的小女孩目光灼灼看他,仿佛在說「點我,點我!」他便順著點了她。
盧照雪上來就道:「這是先生剛才說的《孫子算經》中的題目。三個三個數和七個七個數最後都剩二,可見數目一定是三和七的倍數再加上二,至少也是二十三,倒真巧了,五個五個數恰好剩下三,因此就是二十三。」
趙先生讚賞道:「雖有猜測,不失法門。」又看一眼嘆服的眾小崽崽,「此題不難,尚未及你們升學考三成的難度呢。」
盧照雪坐下來,心道先生卻說的沒錯。
趙先生忽然肅了神色:「你們可別以為術數學來無用,便一個個偷懶耍滑。」
他平日裏和藹可親,好說話得很,難得兇上一點,便是最調皮的學子也隻有整裝肅容的了。
「你們年歲還小,可能還不明白。將來若是出仕為官,出任工部,丈量土地、修建河渠,莫非一事不知?出任戶部,稅收增減、與四邦賞賜進貢之數,難道不需操心?」
他說的句句在理,然而王臨是真學不懂,也不想學,舉了手認真問:「我若出任兵部如何?」
他不是有意抬槓,而是真心發問,既如此,趙先生便真心答他:「王臨,你家學如此,想是要從軍的。你出任兵部,不得與戶部共同核對糧草數目?」
王臨想了想,有些羞赧。
趙先生又道:「便是糧草全交予戶部核計好,你身為將軍,莫非不需要計算?軍士多少,攻克城池時間,須得瞭然於心。」
他隨口念出一題:「今有人盜馬,乘去。已行三十七裏,馬主人乃覺悟,追之一百四十五裏,不及二十三裏而還;今不還追之,問幾何裏及之。」1
盧照雪立刻道:「既可以是盜馬追及,自然也可以是送糧追及。」
孺子可教。趙先生心道,不愧是英國公的女兒。他心中自有一把大算盤,卻又生了個心有溝壑的女兒出來。這女兒於數算一道,也很是靈光。
「盧照雪說得對。假如是從長安往洛陽運糧食,出發一日後,洛陽有了軍情,須得先行。軍令狀立下,須得六天趕上軍隊,這時候運糧的隊伍每日得行多少裏,才趕得上?」趙先生溫和地看向王臨。
王臨這迴是真明白了。他哪怕不做將軍,做個運糧官,若是連這都搞不明白,便是誤了時間。運糧太快不行,總也要休息,也得提防路況,太慢也不行,運糧也得人馬嚼用。
這迴真是心服口服,他長鞠一躬:「請先生教我。」
天爺,沒想到當個將軍也是不容易。阿爹看著五大三粗的,竟有這等本事,平日裏真是看不出來。果然人不可貌相。
趙先生滿意地點點頭,孩子們還是有向學之心的。
下課後,不少人都圍著盧照雪,追問她是如何學的數算,竟如此厲害。
雖說秦曜也答上了先生的問題,也是個聰明的,到底有皇長子的名頭在,大家都不好太過親近,螢螢就不同了。她才來一天,親和可愛,人人都喜歡她。
秦曄看了,一點也不嫉妒,反而與兄長道:「螢螢可真是盡收人望了。」
秦曜也抿嘴笑。
卻說大家都圍在盧照雪身側,程秋遲本就是她同桌,近水樓台先得月,問她道:「方才先生出的那題,長安與洛陽是直線往來?洛陽再行路,也是同一方向?」
盧照雪聽了,就知道程秋遲真是認真思考過的,讚許道:「沒錯,先生出的倉促,漏洞也是有的。若長安、洛陽、行進方向一致,自然是好算的很,一條直線。可實際情況中,大大小小城池,豈有這般恰好?」
又一問:「誰個有輿圖?」
說完才反應過來,這可不是自家,輿圖也不是流通物。忙掩了嘴。
卻有一女孩子站了出來:「我來!」
一邊提筆在紙上畫了起來,一邊道:「我阿爺對地理誌最感興趣,我也跟著略知一二。」
旁邊有人輕聲議論,原來這女孩的祖父是我朝大儒,最是熟知天文地理,頗有研究。他兒子不感興趣,孫女卻願意學。因此她也畫的像模像樣的。
隻見她輕輕勾勒幾筆,便把長安、洛陽、北邊重要城池和方向畫了出來:「假如是羌族入侵,必是北上應敵,那麽,最可能的追及路線,隻怕是這樣——」
小崽崽們個個都聽得津津有味。
盧照雪也對這女孩子大為嘆服。
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的,惺惺相惜起來。
其他的小郎君和小娘子也紛紛加入,都有自己的奇思妙想。趙先生從一旁聽了,掌不住笑了,與其他先生們相見時便忍不住贊道:「梅花堂的孩子們真箇出彩。」
其他人便問:「為何如此說?」
趙先生便將今日課堂上的情形細細說了,「不單是新來的盧家小娘子聰慧異常,咱們堂還有許多明珠,隻平時低調內斂,你們不知道罷了。」將方才旁聽的孩子們的了不起一一說了。
程密撫掌大笑:「可見真是不能因年歲小瞧人。人道自古英雄出少年,咱們這一群小娃娃,卻也有自己的厲害。」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