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好狗不擋路」,可在山門處,一裏一外的,正有兩條狗相背膠合,堵在門口,而大齊的太子儀仗就等在那兒,眼睜睜看著它們媾和,不殺不趕。
隔著山門,高殷望著驚詫莫名的眾人,歉疚的對高叡和高演道:「父皇囑我來幽居寺賀拜金身,卻因這……誤了吉時,實是愧對阿叔。」儒秀的少年指指狗,眉間盡是謙憫。
。
「既知吉時,那殿下為什麽不趕開它們呢?」高演麵沉似水。
「萬生平等,它們雖為畜類,但我佛慈悲,我實在不忍在佛祖眼前……」
「本王是問殿下為什麽不『趕』開它們呢?」高演故意加重了那個「趕」字,他實在看不上這個漢婦養出的太子,這孩子受了太多的儒學薰陶,以至於失去了狼性,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亂世,他根本沒有能力駕馭齊國這艘大舟。
「六……六叔……可能有所不知,這……這犬類與……與……人不同……若……若貿然趕之,則公犬必……必亡。」高殷一著急,氣悸語吃,再加上他所說的內容,猶顯滑稽。
人群中竟有人禁不住笑出聲來;
連高演緊板著的臉也被他這句話說得裂開一絲笑紋。但他很快正色:
「殿下還請分清孰輕孰重!」
「是呀,殿下請以大局為重。」楊愔忙打圓場。
「趙郡王始立金身,為……為得什麽?不是求……求佛……佛祖賜福大齊嗎?若在山門前妄動殺戒,功德……功德怎得圓滿?」
「那請殿下自便!」高演一甩袍袖,轉身而去。
獨留下門外的高殷。
直到那母狗「嗷」的一聲跳脫開去,與公狗一前一後的鑽入鬆林,他才率儀仗進了幽居寺。
高叡望著這個寡決難斷卻心地純良的年輕人,血色殘陽照在他身上,拖出一條長長的略帶悽愴的影子。
皇帝高洋的神智日漸昏聵,身體也大不如前,太後依鮮卑風俗輔佑常山王,籠絡豪族,壯大實力,皇帝則一心傳位太子,並得到大多數儒臣的支持。
雙方臨淵而戰,均無退路。
這樣的情勢與當年的父親何其相似?
高叡之父高琛是太祖高歡的弟弟,為人恭勤縝密,做事兢兢業業,官至禦史中尉,六州大都督。可是在高叡滿月那日,突然被太祖杖斃了,罪名是尋亂□□。自此,在無人敢提兄終弟及的鮮卑舊俗,長子高
澄也才得以順利承襲齊王之位。
他自幼便深知這個充滿權欲的家族是如何的殘暴而血腥,他自請去監修長城,遠離漩渦的中心,卻把妻子留在這場危險的遊戲中……
這無異於一場賭博。
贏了,他可與其後的當權者建立起微妙的關係;輸了,他的妻子會因此喪生辱命。
至於妻子的遺願——他又想起那封絕筆,理應得到滿足。
「高陽王!」高叡滿麵堆笑的對著拖在太子儀仗最後的男子拱手,那人駐足迴身,姿如鳳章,麵似若華,謫仙玉人般閃著光芒。
「阿兄如何跟我客氣起來?還是叫我十一吧……」他靦腆一笑,頗有女兒之態。
「阿娘身體如何?」
他口中的阿娘正是養母遊氏,亦是高陽王高湜的親生母親。高琛死後,高歡將高叡交與才剛臨盆的遊氏撫養,直到四歲,他才意外得知自己的母親本是魏華陽公主,在輪番哭鬧下,也隻匆匆見了一麵。
「我伴駕多駐鄴城,因太後壽宴才隨至尊返迴晉陽,也還未得閑迴家。若兄有空,我們一同探望如何?」
「內子病卒,喪期未滿,恐阿娘不悅。」高叡長嘆口氣。
高湜拍了拍高叡的肩膀,秀眉微顰道:「阿嫂的事我也聽說了……究竟是何病如此之急?」
高叡垂首,良久才抬眼,眼圈業已泛紅,「宮闈秘事,豈敢多言。」
高湜聽他這麽一說,卻是來了興趣,「你我兄弟自幼同吃同睡,還有何秘密可言?」
高叡將他拉到幽僻之處,用手比了個六,「皆因此人。」
「六王?」
高叡忙捂了他的嘴,繼續道:「他看上了滎陽的勢力,想趁著天家撤郡的當口籠絡過去,太後穿針引線,找到內子。內子曲意逢迎,陪著她演了一曲昆陽,誰料內子侄女早就心有所屬,太後怎受得這般屈辱,一壺鴆酒要了內子性命。」
「我料這事情不簡單,卻不臆這般曲折。」高湜狀似頓悟的樣子,「所以你鑄這金身……」
高叡苦澀一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高湜點了點頭——高叡之父既死於王位之爭,他便不會再捲入六王與太子的戰鬥,至於壽宴上的一切,不過是太後與鄭門的交易,與他趙郡王沒有半點關係。
山門內忽然慌慌張張的走出一老僧,高叡見是住持僧標禪師,趕忙迎了上去。
「大王不好了!釋迦牟尼像突然倒了!」僧標一把握住高叡的手,麵色漲紅,聲音顫抖。
高叡和高湜俱是一驚,徑直奔向靈塔。
甫一進院,便看到太子一行在塔前亂作一團。高叡忙去照拂太子高殷,「太子受驚,臣萬死難辭其咎!」
高殷的臉色慘白如紙,心內後怕,語吃愈甚:「阿……阿叔……我……我……這才走……走……走到門……門外……就……就……倒了……要……要不然……我……我就……」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隔著山門,高殷望著驚詫莫名的眾人,歉疚的對高叡和高演道:「父皇囑我來幽居寺賀拜金身,卻因這……誤了吉時,實是愧對阿叔。」儒秀的少年指指狗,眉間盡是謙憫。
。
「既知吉時,那殿下為什麽不趕開它們呢?」高演麵沉似水。
「萬生平等,它們雖為畜類,但我佛慈悲,我實在不忍在佛祖眼前……」
「本王是問殿下為什麽不『趕』開它們呢?」高演故意加重了那個「趕」字,他實在看不上這個漢婦養出的太子,這孩子受了太多的儒學薰陶,以至於失去了狼性,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亂世,他根本沒有能力駕馭齊國這艘大舟。
「六……六叔……可能有所不知,這……這犬類與……與……人不同……若……若貿然趕之,則公犬必……必亡。」高殷一著急,氣悸語吃,再加上他所說的內容,猶顯滑稽。
人群中竟有人禁不住笑出聲來;
連高演緊板著的臉也被他這句話說得裂開一絲笑紋。但他很快正色:
「殿下還請分清孰輕孰重!」
「是呀,殿下請以大局為重。」楊愔忙打圓場。
「趙郡王始立金身,為……為得什麽?不是求……求佛……佛祖賜福大齊嗎?若在山門前妄動殺戒,功德……功德怎得圓滿?」
「那請殿下自便!」高演一甩袍袖,轉身而去。
獨留下門外的高殷。
直到那母狗「嗷」的一聲跳脫開去,與公狗一前一後的鑽入鬆林,他才率儀仗進了幽居寺。
高叡望著這個寡決難斷卻心地純良的年輕人,血色殘陽照在他身上,拖出一條長長的略帶悽愴的影子。
皇帝高洋的神智日漸昏聵,身體也大不如前,太後依鮮卑風俗輔佑常山王,籠絡豪族,壯大實力,皇帝則一心傳位太子,並得到大多數儒臣的支持。
雙方臨淵而戰,均無退路。
這樣的情勢與當年的父親何其相似?
高叡之父高琛是太祖高歡的弟弟,為人恭勤縝密,做事兢兢業業,官至禦史中尉,六州大都督。可是在高叡滿月那日,突然被太祖杖斃了,罪名是尋亂□□。自此,在無人敢提兄終弟及的鮮卑舊俗,長子高
澄也才得以順利承襲齊王之位。
他自幼便深知這個充滿權欲的家族是如何的殘暴而血腥,他自請去監修長城,遠離漩渦的中心,卻把妻子留在這場危險的遊戲中……
這無異於一場賭博。
贏了,他可與其後的當權者建立起微妙的關係;輸了,他的妻子會因此喪生辱命。
至於妻子的遺願——他又想起那封絕筆,理應得到滿足。
「高陽王!」高叡滿麵堆笑的對著拖在太子儀仗最後的男子拱手,那人駐足迴身,姿如鳳章,麵似若華,謫仙玉人般閃著光芒。
「阿兄如何跟我客氣起來?還是叫我十一吧……」他靦腆一笑,頗有女兒之態。
「阿娘身體如何?」
他口中的阿娘正是養母遊氏,亦是高陽王高湜的親生母親。高琛死後,高歡將高叡交與才剛臨盆的遊氏撫養,直到四歲,他才意外得知自己的母親本是魏華陽公主,在輪番哭鬧下,也隻匆匆見了一麵。
「我伴駕多駐鄴城,因太後壽宴才隨至尊返迴晉陽,也還未得閑迴家。若兄有空,我們一同探望如何?」
「內子病卒,喪期未滿,恐阿娘不悅。」高叡長嘆口氣。
高湜拍了拍高叡的肩膀,秀眉微顰道:「阿嫂的事我也聽說了……究竟是何病如此之急?」
高叡垂首,良久才抬眼,眼圈業已泛紅,「宮闈秘事,豈敢多言。」
高湜聽他這麽一說,卻是來了興趣,「你我兄弟自幼同吃同睡,還有何秘密可言?」
高叡將他拉到幽僻之處,用手比了個六,「皆因此人。」
「六王?」
高叡忙捂了他的嘴,繼續道:「他看上了滎陽的勢力,想趁著天家撤郡的當口籠絡過去,太後穿針引線,找到內子。內子曲意逢迎,陪著她演了一曲昆陽,誰料內子侄女早就心有所屬,太後怎受得這般屈辱,一壺鴆酒要了內子性命。」
「我料這事情不簡單,卻不臆這般曲折。」高湜狀似頓悟的樣子,「所以你鑄這金身……」
高叡苦澀一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高湜點了點頭——高叡之父既死於王位之爭,他便不會再捲入六王與太子的戰鬥,至於壽宴上的一切,不過是太後與鄭門的交易,與他趙郡王沒有半點關係。
山門內忽然慌慌張張的走出一老僧,高叡見是住持僧標禪師,趕忙迎了上去。
「大王不好了!釋迦牟尼像突然倒了!」僧標一把握住高叡的手,麵色漲紅,聲音顫抖。
高叡和高湜俱是一驚,徑直奔向靈塔。
甫一進院,便看到太子一行在塔前亂作一團。高叡忙去照拂太子高殷,「太子受驚,臣萬死難辭其咎!」
高殷的臉色慘白如紙,心內後怕,語吃愈甚:「阿……阿叔……我……我……這才走……走……走到門……門外……就……就……倒了……要……要不然……我……我就……」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