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孝瓘迴手結束了長仁的性命。
刀上的殘血一滴滴的落在玉石上,孝瓘似乎能聽到「啪嗒」「啪嗒」的聲音——可嘆造化弄人,誓為武將,沙場建功的他,死於刀下的第一人不是疆場仇敵,而是他心愛女子的長兄……
高洋昂首大笑,他拿起刀,輕鬆的劃落僅剩的囚犯的頭顱,那血似繁花一般,飄得到處都是。
「賜封高孝珩為廣寧王……」他背著手,一級級的走上玉階,「至於你,以後不要再叫孝瓘了,朕賜你個名兒——肅,字長恭。」
高洋酒醒的時候已近黃昏,殘陽如血,便如他猩紅的眼。
靜謐的大殿中,隻有內侍悉索的碎步聲——高洋揉眼睛的工夫,眼前的矮幾上便出現了一摞疏文。按照習慣,他通常會在此時翻閱一些當日的奏章。
高洋隨手翻了翻,便將它們丟在一邊;忽而發現奏章邊有一隻挈囊——舉凡機密之事,方以挈囊盛之,並封左丞印。
去了封印,拆了挈囊,署名東南道行台辛術的疏文映入眼簾,高洋逐字逐句的讀下去,隻見他黑臉愈黑,贅頰猶贅,眉頭都擰在了一起。他終於忍無可忍的將那疏文狠狠扔到地上,又將矮幾上的貊盤,胡餅推了一地。
今天是彭城縣公元韶人生中第二憂傷的一天——他總共收到了三條兇信。
一大早,宮中便抬出同族臨
yh
淮縣公元孝友,美陽縣公元暉業的屍體,匆匆沉入汾水。
元韶想起代禪後,臨淮公邊吟誦著「昔居王道秦,濟濟富群英,今逢世路阻,狐兔鬱縱橫」,邊垂淚的情景;想起美陽公前日在晉陽大明宮門口大罵自己懦弱無能,將玉璽送予僭偽的行徑,心中頓時無比酸楚。
他平復了許久才從悲痛中抽拔出來,卻又被高氏子弟在德陽殿斬殺太子及皇子的消息所震厄,那一瞬間,他隻覺得身體瑟瑟發抖,不得不連頭帶腳的縮進被中。
然而,更可怕的是在此時此刻,他正伏地聽旨——高洋要召他即刻入宮。
他接旨,並靜靜的剃掉已續數年的鬍鬚。
他邁進德陽殿,輕裘緩步,曼動腰肢。
高洋坐在胡床上喝酪漿,看到元韶如此模樣進來,不禁咧嘴笑了笑。
「彭城嬪禦吃晚飯了沒?」
元韶叩拜見禮,謝過天子賞飯食。
「你知道,朕每天都必須殺滿六人。」高洋放下碗,擺下兩方玉璽,「而今天朕已殺五人。」
「這不是臣晉奉的傳國璽嗎?」元韶似沒聽到高洋所言,隻是打量著其中一枚璽印。
「朕今日又得了一枚。」高洋拿起另一枚,「東南道行台辛術從侯景部下處所得。」
「這真是奇了!」元韶拍著手,「臣倒想看看。」
高洋點點頭,他便將兩枚同時拿起來看。
南方帶迴來的那枚,四寸方,紐交盤龍,外形與自己進獻的那枚酷似,隻是文字稍有差別。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與『受命於天,既壽且康』,差不多啊,就一個字而已。」
「朕召魏收,邢卲,還有史館那些博士學究們通查了一遍,秦製的傳國璽就應該是『既壽永昌』,你送朕偽璽,是要將大齊置於僭偽之地嗎?」
「陛下。」元韶收起媚態,「臣呈晉的那枚源自魏宮,大齊亦受禪於魏,何有僭偽之說?」
「按理說,朕登基伊始,便應將你所獻的印璽告於太廟,事實上,朕也的確有此打算。但當時魏收提醒了朕,他認為此傳國璽的篆刻與史書存在差異,不宜對外公布此事,所以朕按下此事多年。如今,朕倒想問問你,你當年為何要將這偽璽獻贈於我……」 高洋冷冷一笑,「而不是旁的什麽人?」
元韶獻璽實在武定年間,當時高澄為齊王,總攬霸府軍政實權,而高洋不過是京畿大都督,駐留鄴城,專司京城防備。
「此璽存於魏朝珍寶庫多年,妾身怎麽識得真偽?若識得,也不會將它獻與最傾慕之人啊!」
元韶故意尖細了嗓音,柔媚之態不禁令高洋脊上發涼。
「傾……傾慕朕?」高洋咽了下口水,遂拍著桌子大笑起來,笑罷又正色道,「你不要哄騙朕,朕與先皇兄不同,若說傾慕,也當是他才對。」
元韶忽然收起媚態,用極低的聲音道:「是他迫臣迎娶已然懷有身孕的永熙皇後,成為滿朝文武的笑柄!」
「什麽?!」高洋一怔,「你說我阿姐嫁與你時懷了身孕?」他又低頭掐指算了算,「按年頭算來,這並非出帝之子啊!哈哈哈!」
「可惱的是……臣也不知是何人之子……」
高洋並未深究此事。他動殺心,是以為當年元韶在用假玉璽來陷害他,挑撥他與高澄的關係,如今元韶說出的原因,讓他明白當年並非為了構陷,而是真心投靠於他。
不久,皇帝將傳國璽告於太廟。又過了一些時日,元韶辭去了在朝中的所有官職,隻在家中修修林泉,建建宅院。
綠竹院
朗月當空,映在尚未去全部融化的白雪之上,那條通往綠竹院的□□愈發顯得慘白淒冷。
孝瓘拎著玉匣在雪徑上飛跑,後麵執燈的內侍氣喘籲籲,卻完全跟不上他的步伐。
寒風夾裹著雪星輕策在他的臉上,便如小針般刺痛。眼前的路忽然變得模糊不清,他腳下一滑,重重的摔在雪地上。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刀上的殘血一滴滴的落在玉石上,孝瓘似乎能聽到「啪嗒」「啪嗒」的聲音——可嘆造化弄人,誓為武將,沙場建功的他,死於刀下的第一人不是疆場仇敵,而是他心愛女子的長兄……
高洋昂首大笑,他拿起刀,輕鬆的劃落僅剩的囚犯的頭顱,那血似繁花一般,飄得到處都是。
「賜封高孝珩為廣寧王……」他背著手,一級級的走上玉階,「至於你,以後不要再叫孝瓘了,朕賜你個名兒——肅,字長恭。」
高洋酒醒的時候已近黃昏,殘陽如血,便如他猩紅的眼。
靜謐的大殿中,隻有內侍悉索的碎步聲——高洋揉眼睛的工夫,眼前的矮幾上便出現了一摞疏文。按照習慣,他通常會在此時翻閱一些當日的奏章。
高洋隨手翻了翻,便將它們丟在一邊;忽而發現奏章邊有一隻挈囊——舉凡機密之事,方以挈囊盛之,並封左丞印。
去了封印,拆了挈囊,署名東南道行台辛術的疏文映入眼簾,高洋逐字逐句的讀下去,隻見他黑臉愈黑,贅頰猶贅,眉頭都擰在了一起。他終於忍無可忍的將那疏文狠狠扔到地上,又將矮幾上的貊盤,胡餅推了一地。
今天是彭城縣公元韶人生中第二憂傷的一天——他總共收到了三條兇信。
一大早,宮中便抬出同族臨
yh
淮縣公元孝友,美陽縣公元暉業的屍體,匆匆沉入汾水。
元韶想起代禪後,臨淮公邊吟誦著「昔居王道秦,濟濟富群英,今逢世路阻,狐兔鬱縱橫」,邊垂淚的情景;想起美陽公前日在晉陽大明宮門口大罵自己懦弱無能,將玉璽送予僭偽的行徑,心中頓時無比酸楚。
他平復了許久才從悲痛中抽拔出來,卻又被高氏子弟在德陽殿斬殺太子及皇子的消息所震厄,那一瞬間,他隻覺得身體瑟瑟發抖,不得不連頭帶腳的縮進被中。
然而,更可怕的是在此時此刻,他正伏地聽旨——高洋要召他即刻入宮。
他接旨,並靜靜的剃掉已續數年的鬍鬚。
他邁進德陽殿,輕裘緩步,曼動腰肢。
高洋坐在胡床上喝酪漿,看到元韶如此模樣進來,不禁咧嘴笑了笑。
「彭城嬪禦吃晚飯了沒?」
元韶叩拜見禮,謝過天子賞飯食。
「你知道,朕每天都必須殺滿六人。」高洋放下碗,擺下兩方玉璽,「而今天朕已殺五人。」
「這不是臣晉奉的傳國璽嗎?」元韶似沒聽到高洋所言,隻是打量著其中一枚璽印。
「朕今日又得了一枚。」高洋拿起另一枚,「東南道行台辛術從侯景部下處所得。」
「這真是奇了!」元韶拍著手,「臣倒想看看。」
高洋點點頭,他便將兩枚同時拿起來看。
南方帶迴來的那枚,四寸方,紐交盤龍,外形與自己進獻的那枚酷似,隻是文字稍有差別。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與『受命於天,既壽且康』,差不多啊,就一個字而已。」
「朕召魏收,邢卲,還有史館那些博士學究們通查了一遍,秦製的傳國璽就應該是『既壽永昌』,你送朕偽璽,是要將大齊置於僭偽之地嗎?」
「陛下。」元韶收起媚態,「臣呈晉的那枚源自魏宮,大齊亦受禪於魏,何有僭偽之說?」
「按理說,朕登基伊始,便應將你所獻的印璽告於太廟,事實上,朕也的確有此打算。但當時魏收提醒了朕,他認為此傳國璽的篆刻與史書存在差異,不宜對外公布此事,所以朕按下此事多年。如今,朕倒想問問你,你當年為何要將這偽璽獻贈於我……」 高洋冷冷一笑,「而不是旁的什麽人?」
元韶獻璽實在武定年間,當時高澄為齊王,總攬霸府軍政實權,而高洋不過是京畿大都督,駐留鄴城,專司京城防備。
「此璽存於魏朝珍寶庫多年,妾身怎麽識得真偽?若識得,也不會將它獻與最傾慕之人啊!」
元韶故意尖細了嗓音,柔媚之態不禁令高洋脊上發涼。
「傾……傾慕朕?」高洋咽了下口水,遂拍著桌子大笑起來,笑罷又正色道,「你不要哄騙朕,朕與先皇兄不同,若說傾慕,也當是他才對。」
元韶忽然收起媚態,用極低的聲音道:「是他迫臣迎娶已然懷有身孕的永熙皇後,成為滿朝文武的笑柄!」
「什麽?!」高洋一怔,「你說我阿姐嫁與你時懷了身孕?」他又低頭掐指算了算,「按年頭算來,這並非出帝之子啊!哈哈哈!」
「可惱的是……臣也不知是何人之子……」
高洋並未深究此事。他動殺心,是以為當年元韶在用假玉璽來陷害他,挑撥他與高澄的關係,如今元韶說出的原因,讓他明白當年並非為了構陷,而是真心投靠於他。
不久,皇帝將傳國璽告於太廟。又過了一些時日,元韶辭去了在朝中的所有官職,隻在家中修修林泉,建建宅院。
綠竹院
朗月當空,映在尚未去全部融化的白雪之上,那條通往綠竹院的□□愈發顯得慘白淒冷。
孝瓘拎著玉匣在雪徑上飛跑,後麵執燈的內侍氣喘籲籲,卻完全跟不上他的步伐。
寒風夾裹著雪星輕策在他的臉上,便如小針般刺痛。眼前的路忽然變得模糊不清,他腳下一滑,重重的摔在雪地上。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