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尼……」慧色僵笑道,「隻是路過……想看看皇子們有何需要?」
「行行行……」延宗懶得多說,邊往外走邊道,「需要鹽。」
慧色師太向前走了兩步,卻忽然跪倒在地。延宗追上去,打量著師太,問道:「你怎麽了?」
慧色捂著心口,慢慢抬起頭,「隻是舊疾犯了……無妨……」
房中隻剩猗猗和孝瓘,依舊沉浸在延宗留下的那片尷尬中。
猗猗低頭清理傷口,孝瓘擺弄著那隻青瓷藥碗。
「太後來這裏做什麽?……」孝瓘放下藥碗,決定開口。
猗猗的手指一顫,孝瓘吃痛。
「對……對不起……」猗猗忙對著傷口唿氣。
「我聽說你兄長們被召至下都了。」孝瓘頓了頓,「你呢?」
「下都挺好的,還可以迴綠竹院看看。」猗猗也不抬頭。
「迴得去嗎?」
「迴不去了。」她說。
孝瓘的心口便似堵了一塊巨石,他哽了許久,「我這就去求太後,讓她把你賜還給我……」
「四哥哥,我們……不可能的……」她對他心懷愧疚,即使父皇不曾作廢這樁婚事,她又如何與他共處一生呢?
猗猗擦淨最後一絲血漬,才抬起臉,燈火明滅,便如她盈動的剪眸。
孝瓘望著這雙眼睛,他鼓足了勇氣,伸頸在她唇上清淺一吻。
他的動作笨拙而羞澀。
而她,詫異惶恐,匆匆推開他,卻又在雙唇分離的一瞬,竟生出些許不舍。
他亦捨不得離開,可她在用力的推,他怕她惱了。
「你……」她的目光在他臉上流連——較之兩年之前,他的臉頰愈加瘦削,鼻樑愈加挺直,聲音變沉了許多,唇邊隱隱泛著黑渣。
她抹了抹嘴唇,站起身,奪門而逃了。
德陽殿(1)
北齊天保六年臘月(公元555年)
綠竹院內雪壓枯竹,間雜數枝的孤梅,雪景如畫,若惜少了些動態的神韻,那邊的雪徑上便趕來幾位披著絳紅鬥篷的公子入畫,俱是玉麵丹唇,劍眉星目,平添了幾多青春靈動。
少年們駐足於琢磨居前,一挑棉簾,裏麵的溫暖空氣湧起,很快環伺周身。
「四弟!」年紀最長的孝瑜朗聲叫道。
孝瓘從內室中迎出,望著孝瑜身後的幾位兄弟,遂展了笑顏。
「外麵好大雪,咱出去打雪仗啊!「 六弟紹信年幼,身量瘦小,歡脫起來像隻猴子。
「你聽說哪位王侯打雪仗的?」孝琬白了他一眼。
齊受禪後,嫡子孝琬被封河間王,而長子孝瑜晉河南王。
紹信吐了吐舌頭,道:「今兒就是五兄沒來,他若來了,定塞你一脖子雪。」
「是啊,怎麽沒見延宗?」孝瓘問道。
「皇帝迴下都,召他去德陽殿了……」 孝瑜麵露難色,不知如何繼續。
孝琬又搶過話頭,「兄長有何為難?宮人們都說,沖天王本就是德陽殿的人……」
「河間王!」孝瑜厲聲喝止,甚至喊了孝琬的封號。
德陽殿是皇帝在下都晉陽的寢宮,連太子高殷都很少被召去。然而,高洋隻要迴來,便肯定會把延宗叫過去,嬉笑玩鬧一番。延宗性情頑劣,竟對著皇帝肚臍尿尿,高洋非但不惱,卻還抱著他大笑道:「可惜就這麽一個!」
如此反常行徑,宮內自是流言四起。
最危言聳聽的一種,竟說天子當年背著文襄皇帝與陳氏私通,陳氏孕得此子,容貌氣質皆與天子相類。兄長暴卒,天子自然接迴自己宮中撫養。
「好了,這好容易講完武,兄弟們也該找點樂子了!」 孝珩為緩和氣氛,岔開話題。
「是啊,半個多月,這天寒地凍的
,居然要日日習武!……」紹信禁不住抱怨。
孝瓘也知不該提延宗,忙接過話茬,「要不咱們投壺去吧?
」
兄弟們都稱好,便互擁著繞過紫絲碧綾步礙,往切磋堂去。
堂內空曠,豁然開朗,正對的青石矮台上擺了隻銅製雙耳投壺,牆上掛著數支竹箭。
孝珩取下竹箭,拉了個小屏擋在壺前,退到這邊,輕輕一擲,那箭竟越過小屏,準準的墜入壺中。
眾人擊掌而贊。
「二兄可會驍?」孝琬為人甚驕,爭強好勝,做事從不甘人後。
「三弟已學會了如此高難的技藝?」孝瑜很驚詫。
「這有何難呢?」孝琬不屑的取過竹箭,箭倏然而出落入壺內,又彈迴到孝琬手中。
大家一片叫好。
「三兄這個雖然厲害……」紹信濃眉一挑,側臉看看孝瓘,「還是不及四兄的劍驍。」
「三兄的技藝非凡,弟自愧不如。」畢竟同胞手足,孝瓘不願逞一時之快。
「四弟謙虛什麽!來啊!」孝琬臉色頗是尷尬。
「兄弟間的遊戲而已,你無需顧慮太多。」長兄孝瑜微笑著鼓勵孝瓘。
長兄發話,孝瓘已然推卻不過,他拾起竹箭,正欲投擲,步礙外突然有侍衛稟道:「天子傳召世宗二皇子,四皇子德陽殿覲見。」
兄弟們頗為掃興,魚貫出了切磋堂。拖在最後的孝瑜輕聲在他二人耳邊言道:「適逢用人之際,陛下若有意擢拔,你們定要好好表現才是。」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行行行……」延宗懶得多說,邊往外走邊道,「需要鹽。」
慧色師太向前走了兩步,卻忽然跪倒在地。延宗追上去,打量著師太,問道:「你怎麽了?」
慧色捂著心口,慢慢抬起頭,「隻是舊疾犯了……無妨……」
房中隻剩猗猗和孝瓘,依舊沉浸在延宗留下的那片尷尬中。
猗猗低頭清理傷口,孝瓘擺弄著那隻青瓷藥碗。
「太後來這裏做什麽?……」孝瓘放下藥碗,決定開口。
猗猗的手指一顫,孝瓘吃痛。
「對……對不起……」猗猗忙對著傷口唿氣。
「我聽說你兄長們被召至下都了。」孝瓘頓了頓,「你呢?」
「下都挺好的,還可以迴綠竹院看看。」猗猗也不抬頭。
「迴得去嗎?」
「迴不去了。」她說。
孝瓘的心口便似堵了一塊巨石,他哽了許久,「我這就去求太後,讓她把你賜還給我……」
「四哥哥,我們……不可能的……」她對他心懷愧疚,即使父皇不曾作廢這樁婚事,她又如何與他共處一生呢?
猗猗擦淨最後一絲血漬,才抬起臉,燈火明滅,便如她盈動的剪眸。
孝瓘望著這雙眼睛,他鼓足了勇氣,伸頸在她唇上清淺一吻。
他的動作笨拙而羞澀。
而她,詫異惶恐,匆匆推開他,卻又在雙唇分離的一瞬,竟生出些許不舍。
他亦捨不得離開,可她在用力的推,他怕她惱了。
「你……」她的目光在他臉上流連——較之兩年之前,他的臉頰愈加瘦削,鼻樑愈加挺直,聲音變沉了許多,唇邊隱隱泛著黑渣。
她抹了抹嘴唇,站起身,奪門而逃了。
德陽殿(1)
北齊天保六年臘月(公元555年)
綠竹院內雪壓枯竹,間雜數枝的孤梅,雪景如畫,若惜少了些動態的神韻,那邊的雪徑上便趕來幾位披著絳紅鬥篷的公子入畫,俱是玉麵丹唇,劍眉星目,平添了幾多青春靈動。
少年們駐足於琢磨居前,一挑棉簾,裏麵的溫暖空氣湧起,很快環伺周身。
「四弟!」年紀最長的孝瑜朗聲叫道。
孝瓘從內室中迎出,望著孝瑜身後的幾位兄弟,遂展了笑顏。
「外麵好大雪,咱出去打雪仗啊!「 六弟紹信年幼,身量瘦小,歡脫起來像隻猴子。
「你聽說哪位王侯打雪仗的?」孝琬白了他一眼。
齊受禪後,嫡子孝琬被封河間王,而長子孝瑜晉河南王。
紹信吐了吐舌頭,道:「今兒就是五兄沒來,他若來了,定塞你一脖子雪。」
「是啊,怎麽沒見延宗?」孝瓘問道。
「皇帝迴下都,召他去德陽殿了……」 孝瑜麵露難色,不知如何繼續。
孝琬又搶過話頭,「兄長有何為難?宮人們都說,沖天王本就是德陽殿的人……」
「河間王!」孝瑜厲聲喝止,甚至喊了孝琬的封號。
德陽殿是皇帝在下都晉陽的寢宮,連太子高殷都很少被召去。然而,高洋隻要迴來,便肯定會把延宗叫過去,嬉笑玩鬧一番。延宗性情頑劣,竟對著皇帝肚臍尿尿,高洋非但不惱,卻還抱著他大笑道:「可惜就這麽一個!」
如此反常行徑,宮內自是流言四起。
最危言聳聽的一種,竟說天子當年背著文襄皇帝與陳氏私通,陳氏孕得此子,容貌氣質皆與天子相類。兄長暴卒,天子自然接迴自己宮中撫養。
「好了,這好容易講完武,兄弟們也該找點樂子了!」 孝珩為緩和氣氛,岔開話題。
「是啊,半個多月,這天寒地凍的
,居然要日日習武!……」紹信禁不住抱怨。
孝瓘也知不該提延宗,忙接過話茬,「要不咱們投壺去吧?
」
兄弟們都稱好,便互擁著繞過紫絲碧綾步礙,往切磋堂去。
堂內空曠,豁然開朗,正對的青石矮台上擺了隻銅製雙耳投壺,牆上掛著數支竹箭。
孝珩取下竹箭,拉了個小屏擋在壺前,退到這邊,輕輕一擲,那箭竟越過小屏,準準的墜入壺中。
眾人擊掌而贊。
「二兄可會驍?」孝琬為人甚驕,爭強好勝,做事從不甘人後。
「三弟已學會了如此高難的技藝?」孝瑜很驚詫。
「這有何難呢?」孝琬不屑的取過竹箭,箭倏然而出落入壺內,又彈迴到孝琬手中。
大家一片叫好。
「三兄這個雖然厲害……」紹信濃眉一挑,側臉看看孝瓘,「還是不及四兄的劍驍。」
「三兄的技藝非凡,弟自愧不如。」畢竟同胞手足,孝瓘不願逞一時之快。
「四弟謙虛什麽!來啊!」孝琬臉色頗是尷尬。
「兄弟間的遊戲而已,你無需顧慮太多。」長兄孝瑜微笑著鼓勵孝瓘。
長兄發話,孝瓘已然推卻不過,他拾起竹箭,正欲投擲,步礙外突然有侍衛稟道:「天子傳召世宗二皇子,四皇子德陽殿覲見。」
兄弟們頗為掃興,魚貫出了切磋堂。拖在最後的孝瑜輕聲在他二人耳邊言道:「適逢用人之際,陛下若有意擢拔,你們定要好好表現才是。」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