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山頂射閃電?」
「你想去射閃電?」
二人不約同問,會心的笑意綻在年輕的臉上。
懷朔尚武,不安於天命,若遇冤屈不公之事,箭射厲閃,中則可達神冥。
方山的山頂,開闊而平緩,極目遠望,天幕與遠方交融在一起,玄黑而幽秘。鐙青的閃電猛然將這混沌劈開了數條裂口,便如碧龍般張爪而出,空穀瞬時亮如白晝。
「天神在上,請賜我東柏真相!」無知無畏的少年引弓仰射,那箭羽在白光中發亮,以圓滑的弧線墜入深淵。
東柏血案,高澄為奴所殺,適逢禪代之際,為首的賊人又是南將之子,事後處置卻極其粗暴——斬賊漆首。
及至高洋自賜九錫,領兵十萬在鄴登基,追封兄長為文襄皇帝,孝瑜以先皇長子的身份又提起詳審血案,追查是否還有幕後主使,卻依舊擱置無果。廚奴犯上作亂,文襄帝金屋遇刺——這件事情就這樣被蓋棺定論,載入史冊。
孝瓘與延宗年紀小,並不知個中細節,他們的猜疑全來自兄長與家家的隻言片語。
「兄兄……」
「莫賀……」
他們每射一箭,便喊一聲「父親」。即使父親在世時,他們也未曾如此喚過。王位,權勢……太多的東西橫亙在父子之間,讓他們變得冷漠而疏離。然而,哪個孩子的內心不是渴望至親的寵溺?與其說他們今日向天神渴求的是東柏的真相,不如說是一絲絲來自父親的溫暖。
可惜輕緲的羽箭如何射中天邊的霹靂?
他們也永遠不可能承歡於父親的膝下。
仰望蒼穹,漫天垂落的雨滴落在他們的臉上、身上,冰涼刺骨,無以復加。
「箭射完了,下山吧!」延宗累得躺在地上,他翻身抹了把臉,故作輕鬆的搓了搓手。
「嗯。」孝瓘低著頭,將軟弓負在背上。
「你哭啦?」延宗的大圓臉對上來。
「什麽?」孝瓘揉了揉眼睛,「雨水。」
「你才哭了呢!」孝瓘擰了把延宗的肉臉,然後用舌尖舔了舔手指。
「也是雨好嘛!」延宗一拳捶在孝瓘肩膀上。
「你有阿娘,阿叔對你比兄兄還親……」
「我不喜歡阿叔……」延宗欲言又止,「所以我對著他肚臍撒尿,哈哈哈!」
延宗話音未落,便聽「咕咚」,有塊巨石落在他身邊。
「啊!——天子怒了!」
他們抬頭上望,但見滾石如雨,從陡峭的山壁上紛落下來。
「快走!」孝瓘推搡了一把延宗,延宗嚇得向前猛奔幾步,豈料一腳踏空,滑下山坡。
「救命!快救命啊!」延宗抓著一根樹藤,以防止身體再往下滑。
孝瓘卻無應答。
「救命啊!——」延宗大聲哭喊。
過了許久,孝瓘才從頭頂露了半張臉出來。他一把抓住樹藤,死命的往上拉。延宗年紀不大,體重卻重,孝瓘沒把他拉上來,自己反被他墜了下去。他二人抱團滾了一段,幸被一棵歪長在坡上的矮樹攔了。
「你這是救人嘛!你這是害人!」延宗邊吃痛的咧嘴,便抱怨起來。
「你才是,平時吃那麽多!胖子害人!」孝瓘反唇相譏,「所以你先上去,上去拉我!」
孝瓘腳抵歪樹,使勁把延宗往上推,延宗自己也抓了草木用力往上爬。
二人到底在營中練過,雖體力不足,但野外技巧還是有的。兩個時辰之後,終於爬上陡坡。他們精疲力竭,全身濕粘,早已分不清是汗水還是雨水。
「起來啊!」
「沒力氣了……」
「那你也別睡覺呀!」延宗拍了拍孝瓘的臉。
「煩死了!沒睡著!」
「嗯……對了,我那天看到紇奚舍樂了。」
「誰?」
「就是在東柏堂受傷的那個庫直。」
「受傷的叫阿那肱吧……追諡的才是紇奚舍樂。」
「反正就是受傷的那個。」延宗吐了口氣,道,「囉嗦,死了的我上哪看去啊!」
「你嚇我一跳。」
「他升官了,現在是阿叔的武衛將軍。」
「你沒問問他那日的情形嗎?」
「沒什麽新鮮的,還是那些吧,躲床底下什麽的……我也不愛聽。」
「那為何父皇身邊隻有他們兩名庫直嗎?」
「父皇把旁人都遣出去了,他們那日好像要商議機要大事。」
「事發時就沒人趕來相救嗎?」
「沒人進來。但他分明聽到有人在外院吵架。」
「吵架?」
「聽清楚是誰,吵的什麽嗎?」
「他說場麵太混亂了,沒著耳朵聽,但突然飛進來一支箭,釘在門框上。」
「那……真的是箭痕?」孝瓘問道。
「你見過?」
孝瓘點點頭——他迴想起自己在鄴城為父皇守喪時,曾獨自去東柏堂拜祭過。那門框上確有一處深深的凹損,「看似是箭痕,卻又不太像,隻有圓圓的一孔,幾乎穿透了門框,若確定是箭頭,那也應是重箭。」
「重箭……」孝瓘口中念叨著——隻有京畿都督的府軍才用的是重箭……
一件本不該被揣測的事慢慢浮現於腦海——那是的京畿大都督正是二叔高洋。
「怎麽了?」延宗問,「重箭怎麽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你想去射閃電?」
二人不約同問,會心的笑意綻在年輕的臉上。
懷朔尚武,不安於天命,若遇冤屈不公之事,箭射厲閃,中則可達神冥。
方山的山頂,開闊而平緩,極目遠望,天幕與遠方交融在一起,玄黑而幽秘。鐙青的閃電猛然將這混沌劈開了數條裂口,便如碧龍般張爪而出,空穀瞬時亮如白晝。
「天神在上,請賜我東柏真相!」無知無畏的少年引弓仰射,那箭羽在白光中發亮,以圓滑的弧線墜入深淵。
東柏血案,高澄為奴所殺,適逢禪代之際,為首的賊人又是南將之子,事後處置卻極其粗暴——斬賊漆首。
及至高洋自賜九錫,領兵十萬在鄴登基,追封兄長為文襄皇帝,孝瑜以先皇長子的身份又提起詳審血案,追查是否還有幕後主使,卻依舊擱置無果。廚奴犯上作亂,文襄帝金屋遇刺——這件事情就這樣被蓋棺定論,載入史冊。
孝瓘與延宗年紀小,並不知個中細節,他們的猜疑全來自兄長與家家的隻言片語。
「兄兄……」
「莫賀……」
他們每射一箭,便喊一聲「父親」。即使父親在世時,他們也未曾如此喚過。王位,權勢……太多的東西橫亙在父子之間,讓他們變得冷漠而疏離。然而,哪個孩子的內心不是渴望至親的寵溺?與其說他們今日向天神渴求的是東柏的真相,不如說是一絲絲來自父親的溫暖。
可惜輕緲的羽箭如何射中天邊的霹靂?
他們也永遠不可能承歡於父親的膝下。
仰望蒼穹,漫天垂落的雨滴落在他們的臉上、身上,冰涼刺骨,無以復加。
「箭射完了,下山吧!」延宗累得躺在地上,他翻身抹了把臉,故作輕鬆的搓了搓手。
「嗯。」孝瓘低著頭,將軟弓負在背上。
「你哭啦?」延宗的大圓臉對上來。
「什麽?」孝瓘揉了揉眼睛,「雨水。」
「你才哭了呢!」孝瓘擰了把延宗的肉臉,然後用舌尖舔了舔手指。
「也是雨好嘛!」延宗一拳捶在孝瓘肩膀上。
「你有阿娘,阿叔對你比兄兄還親……」
「我不喜歡阿叔……」延宗欲言又止,「所以我對著他肚臍撒尿,哈哈哈!」
延宗話音未落,便聽「咕咚」,有塊巨石落在他身邊。
「啊!——天子怒了!」
他們抬頭上望,但見滾石如雨,從陡峭的山壁上紛落下來。
「快走!」孝瓘推搡了一把延宗,延宗嚇得向前猛奔幾步,豈料一腳踏空,滑下山坡。
「救命!快救命啊!」延宗抓著一根樹藤,以防止身體再往下滑。
孝瓘卻無應答。
「救命啊!——」延宗大聲哭喊。
過了許久,孝瓘才從頭頂露了半張臉出來。他一把抓住樹藤,死命的往上拉。延宗年紀不大,體重卻重,孝瓘沒把他拉上來,自己反被他墜了下去。他二人抱團滾了一段,幸被一棵歪長在坡上的矮樹攔了。
「你這是救人嘛!你這是害人!」延宗邊吃痛的咧嘴,便抱怨起來。
「你才是,平時吃那麽多!胖子害人!」孝瓘反唇相譏,「所以你先上去,上去拉我!」
孝瓘腳抵歪樹,使勁把延宗往上推,延宗自己也抓了草木用力往上爬。
二人到底在營中練過,雖體力不足,但野外技巧還是有的。兩個時辰之後,終於爬上陡坡。他們精疲力竭,全身濕粘,早已分不清是汗水還是雨水。
「起來啊!」
「沒力氣了……」
「那你也別睡覺呀!」延宗拍了拍孝瓘的臉。
「煩死了!沒睡著!」
「嗯……對了,我那天看到紇奚舍樂了。」
「誰?」
「就是在東柏堂受傷的那個庫直。」
「受傷的叫阿那肱吧……追諡的才是紇奚舍樂。」
「反正就是受傷的那個。」延宗吐了口氣,道,「囉嗦,死了的我上哪看去啊!」
「你嚇我一跳。」
「他升官了,現在是阿叔的武衛將軍。」
「你沒問問他那日的情形嗎?」
「沒什麽新鮮的,還是那些吧,躲床底下什麽的……我也不愛聽。」
「那為何父皇身邊隻有他們兩名庫直嗎?」
「父皇把旁人都遣出去了,他們那日好像要商議機要大事。」
「事發時就沒人趕來相救嗎?」
「沒人進來。但他分明聽到有人在外院吵架。」
「吵架?」
「聽清楚是誰,吵的什麽嗎?」
「他說場麵太混亂了,沒著耳朵聽,但突然飛進來一支箭,釘在門框上。」
「那……真的是箭痕?」孝瓘問道。
「你見過?」
孝瓘點點頭——他迴想起自己在鄴城為父皇守喪時,曾獨自去東柏堂拜祭過。那門框上確有一處深深的凹損,「看似是箭痕,卻又不太像,隻有圓圓的一孔,幾乎穿透了門框,若確定是箭頭,那也應是重箭。」
「重箭……」孝瓘口中念叨著——隻有京畿都督的府軍才用的是重箭……
一件本不該被揣測的事慢慢浮現於腦海——那是的京畿大都督正是二叔高洋。
「怎麽了?」延宗問,「重箭怎麽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