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畢,清操迴到流水軒,靜靜焚香,安心操琴,直至正午。
午膳較早餐豐盛,卻須先背鄭氏家訓。待一桌噴香的飯菜成了冷食,自也沒什麽胃口多吃了。
飯後,鄭夫人在正堂小憩,清操在偏室學鮮卑語。
但她往往會溜去校場,遠遠的偷看四郎騎馬射箭。以她的年紀,遠不知情愛為何物,隻是單純的喜歡看那張絕色的臉。她有時會期望自己也是一個男孩子,這樣就可以和四郎一起習武了。
她甚至將這樣的願望告訴在校場邊休息的孝琬——孝琬每次看到她,都會過來喝口水。
「我要是男孩子就好了……可以和你們一起射箭。」
「不好。」孝琬高傲的翻著白眼,毫不猶豫的否定。
清操癟了癟嘴,扭頭看到刀劍架下的猗猗——她為何總能跟在四郎身邊?即使硬在教室內扯起帷幕的刁博士,也允許這位今上嫡女與四郎坐在一起——不是說男女不雜坐嗎?難道她是男孩子?
清操滿腹狐疑著盯著猗猗看,「你……你是男的?」
猗猗被她看得發毛,又經此一問,不禁有些微怒:「我是公主。」
「那……那你為何總跟四郎在一起?」
猗猗的雙頰有些發燙,半天才擠出一句:「是她們讓的……」
「她們?她們是誰?」
「她是四弟從季春會上搶迴的妹妹1(北齊書 卷十二稱婦為妹妹)。」孝琬舔著酪漿粘在唇邊的白痕,插嘴道,「你要是鮮卑的女子就好了,我也可以搶你過來。」
「妹妹……妹妹是什麽?」出身高門,清操從未聽過這樣的稱唿。
孝琬也不甚懂,隻道:「我聽家家說,妹妹就是……要一直在一起的人……」
「一直在一起……是什麽意思?」
清操迴到流水軒,姑母果然已經醒了,正派人四處尋她。
她趕緊的跑進正堂,姑母顯然十分不悅,拿了幾句鮮卑語考她,她自然一句也答不上來。
姑母拿出戒尺要打她的手心,她索性撲在姑母的懷中哭起來——她母親早亡,姑母帶她長大,便如同娘親一般。
姑母任她哭泣,直至她抬起哭花的小臉,啜泣著說:「我不想學了,我想迴家……我想阿翁了……」
「清操,忘了來此的初衷嗎?」
清操紅著眼睛低下了頭:「算命的說的不準,清操沒有姑母的福氣。」
「傻丫頭——」鄭夫人摸著清操的頭,低聲笑道,「我看你不但有王妃命,也許還能更貴氣些!清操,要懂得把握機會。」
清操不哭了,她直直的看著姑母,那麽熟悉的臉,卻又是那麽陌生的表情——以前的姑母可不是這樣的。
……
去年冬天,就是在晉陽霸府中碰到的那個阿禿師,當著馮翊公主元仲華的麵說——此女命貴,可至王妃。姑母就堅持再來霸府,任阿翁怎麽攔也攔不住。
「若作王妃,也當去鄴城。你送清操去霸府,將天子置於何處?」
「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父親有所不知,連天子都想將他的女兒送到霸府呢!」
「我鄭門清貴,決計不可奴顏媚骨,辱沒家風!」
「謹遵父親教誨。」
清操耳尖,聽見阿翁與姑母如此爭執。
然而姑母並沒有依從父親的教誨。
她便似換了一個人,事事從嚴,還時常會說一些她完全不懂的話。
……
「機會?」清操迴過神,問道,「把握什麽機會?」
「讓太妃喜歡你,讓王妃喜歡你……」鄭夫人頓了頓,「讓世子喜歡你。」
清操眨了眨眼睛,想起孝琬剛才說過的話——
她一點沒覺得高興,她甚至都沒有告訴姑母。
踏謠娘
如今,霸府內外,朝堂上下,都將高澄三十歲的生辰看做魏國最重要的時刻。倒不是他預備在這本不該慶賀的年壽大肆慶賀,而是因為那個不知何處流出,卻不脛而走的消息——大丞相將在他的而立之年廢魏自立,登臨帝尊。
「我想在德陽殿的肅屏上畫一幅蒼鷹,作為父王的壽禮。」
「二弟才藝妙絕,我等自嘆不如啊!」孝瑜邊贊邊笑道,「我與九叔商量過了,他送汾酒,我送清酒。」
「大兄與九叔最喜歡湊在一處喝酒,不過父王未見得喜歡,我看不如送一塊鮮玉,也不負父王對我等的期望!」孝琬一貫的喜歡和大兄唱反調。
「父王對我們有什麽期望?」延宗不解的問。
「我們的名字不都是美玉嗎?父王自是希望我們可以雕琢成器。」孝琬頓了頓,嘲笑道,「不好意思,我忘了你與我們不同,你是歌姬之子,父王對你沒有這方麵的期望。」
「你!……」若不是孝瓘一直攔著,他又會衝過去,和孝琬打成一團。
「延宗!」孝瑜嗬斥了一聲,「別鬧了,說說你的想法。」
「我想送一張古琴。」延宗翻著圓溜溜的大眼睛,「父王最喜歡聽琅琊公主彈琴了!」
這次輪到孝琬怒了,他一向厭惡元女,更何況父王因此女而冷落家家,他正想說些什麽反擊,卻聽孝瓘低聲道:「不要送古琴了,你也沒有古琴。」
「我是沒有,可清操有啊!」延宗很認真的望著孝瓘,「她好像最聽你的話了,你幫我要一張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午膳較早餐豐盛,卻須先背鄭氏家訓。待一桌噴香的飯菜成了冷食,自也沒什麽胃口多吃了。
飯後,鄭夫人在正堂小憩,清操在偏室學鮮卑語。
但她往往會溜去校場,遠遠的偷看四郎騎馬射箭。以她的年紀,遠不知情愛為何物,隻是單純的喜歡看那張絕色的臉。她有時會期望自己也是一個男孩子,這樣就可以和四郎一起習武了。
她甚至將這樣的願望告訴在校場邊休息的孝琬——孝琬每次看到她,都會過來喝口水。
「我要是男孩子就好了……可以和你們一起射箭。」
「不好。」孝琬高傲的翻著白眼,毫不猶豫的否定。
清操癟了癟嘴,扭頭看到刀劍架下的猗猗——她為何總能跟在四郎身邊?即使硬在教室內扯起帷幕的刁博士,也允許這位今上嫡女與四郎坐在一起——不是說男女不雜坐嗎?難道她是男孩子?
清操滿腹狐疑著盯著猗猗看,「你……你是男的?」
猗猗被她看得發毛,又經此一問,不禁有些微怒:「我是公主。」
「那……那你為何總跟四郎在一起?」
猗猗的雙頰有些發燙,半天才擠出一句:「是她們讓的……」
「她們?她們是誰?」
「她是四弟從季春會上搶迴的妹妹1(北齊書 卷十二稱婦為妹妹)。」孝琬舔著酪漿粘在唇邊的白痕,插嘴道,「你要是鮮卑的女子就好了,我也可以搶你過來。」
「妹妹……妹妹是什麽?」出身高門,清操從未聽過這樣的稱唿。
孝琬也不甚懂,隻道:「我聽家家說,妹妹就是……要一直在一起的人……」
「一直在一起……是什麽意思?」
清操迴到流水軒,姑母果然已經醒了,正派人四處尋她。
她趕緊的跑進正堂,姑母顯然十分不悅,拿了幾句鮮卑語考她,她自然一句也答不上來。
姑母拿出戒尺要打她的手心,她索性撲在姑母的懷中哭起來——她母親早亡,姑母帶她長大,便如同娘親一般。
姑母任她哭泣,直至她抬起哭花的小臉,啜泣著說:「我不想學了,我想迴家……我想阿翁了……」
「清操,忘了來此的初衷嗎?」
清操紅著眼睛低下了頭:「算命的說的不準,清操沒有姑母的福氣。」
「傻丫頭——」鄭夫人摸著清操的頭,低聲笑道,「我看你不但有王妃命,也許還能更貴氣些!清操,要懂得把握機會。」
清操不哭了,她直直的看著姑母,那麽熟悉的臉,卻又是那麽陌生的表情——以前的姑母可不是這樣的。
……
去年冬天,就是在晉陽霸府中碰到的那個阿禿師,當著馮翊公主元仲華的麵說——此女命貴,可至王妃。姑母就堅持再來霸府,任阿翁怎麽攔也攔不住。
「若作王妃,也當去鄴城。你送清操去霸府,將天子置於何處?」
「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父親有所不知,連天子都想將他的女兒送到霸府呢!」
「我鄭門清貴,決計不可奴顏媚骨,辱沒家風!」
「謹遵父親教誨。」
清操耳尖,聽見阿翁與姑母如此爭執。
然而姑母並沒有依從父親的教誨。
她便似換了一個人,事事從嚴,還時常會說一些她完全不懂的話。
……
「機會?」清操迴過神,問道,「把握什麽機會?」
「讓太妃喜歡你,讓王妃喜歡你……」鄭夫人頓了頓,「讓世子喜歡你。」
清操眨了眨眼睛,想起孝琬剛才說過的話——
她一點沒覺得高興,她甚至都沒有告訴姑母。
踏謠娘
如今,霸府內外,朝堂上下,都將高澄三十歲的生辰看做魏國最重要的時刻。倒不是他預備在這本不該慶賀的年壽大肆慶賀,而是因為那個不知何處流出,卻不脛而走的消息——大丞相將在他的而立之年廢魏自立,登臨帝尊。
「我想在德陽殿的肅屏上畫一幅蒼鷹,作為父王的壽禮。」
「二弟才藝妙絕,我等自嘆不如啊!」孝瑜邊贊邊笑道,「我與九叔商量過了,他送汾酒,我送清酒。」
「大兄與九叔最喜歡湊在一處喝酒,不過父王未見得喜歡,我看不如送一塊鮮玉,也不負父王對我等的期望!」孝琬一貫的喜歡和大兄唱反調。
「父王對我們有什麽期望?」延宗不解的問。
「我們的名字不都是美玉嗎?父王自是希望我們可以雕琢成器。」孝琬頓了頓,嘲笑道,「不好意思,我忘了你與我們不同,你是歌姬之子,父王對你沒有這方麵的期望。」
「你!……」若不是孝瓘一直攔著,他又會衝過去,和孝琬打成一團。
「延宗!」孝瑜嗬斥了一聲,「別鬧了,說說你的想法。」
「我想送一張古琴。」延宗翻著圓溜溜的大眼睛,「父王最喜歡聽琅琊公主彈琴了!」
這次輪到孝琬怒了,他一向厭惡元女,更何況父王因此女而冷落家家,他正想說些什麽反擊,卻聽孝瓘低聲道:「不要送古琴了,你也沒有古琴。」
「我是沒有,可清操有啊!」延宗很認真的望著孝瓘,「她好像最聽你的話了,你幫我要一張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