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謝司珩哭笑不得道,「我師傅他一個人,哪吃得完,你和我媽留著吃吧。」
「那不行,去見師父怎麽能空手。」阿婆快跑出西屋,拉著謝司珩說,「東西不貴,好歹是個心意,你等等我,我這就去用籃子裝好。」
謝司珩口中的師傅便是他父親生前的摯友-駱淮山,也是謝司珩的啟蒙老師。阿婆對他能在他們危難時伸出援手無甚感激,所以每迴有著什麽好吃的好喝的都要謝司珩帶給他。
謝司珩拗不過她,隻能等她嚴嚴實實地把雞蛋和牛肉裝在竹籃裏,又翻出瓶燒酒,讓他跨上,耽誤了一陣,這才出了院子。
駱師傅家在村尾,兩間瓦房打通,前麵一間開了雜貨鋪,賣些菸酒瓜果,後頭一間是駱師傅的住所,也是他的工作坊。
謝司珩之前問過駱淮山,為何放著北城的優渥生活不過,要來村子裏居住。
駱淮山淡然地說,「鬧市浮華,人待在那是靜不下心打磨出好作品的。」
看著是為了避世,但謝司珩也知道,他是想離阿婆他們近些,方便幫襯。謝司珩小時候很是好奇,駱師傅這樣性情寡淡,甚至稱得上是孤傲的人,是如何能和自己父親成為朋友的。而駱淮山告訴他,他初來北城,籍籍無名的三年,都是謝司珩父親接濟著他,讓他無溫飽之憂,能潛心作畫。
「有一年寒冬,大雪紛飛,我因交不出房租,被房東趕出家門。拖著畫板,走在雪地裏,實在是落魄,正愁無路可去的時候,一抬眼就見你父親站在街角。他縮著脖子,眉毛上落了一層霜,似乎等待我多時,見了我,什麽也沒說,隻是搓了搓凍紅的臉,攬上我的肩說走啊,去我家吃餃子去。」
「那一頓餃子的味道,我記了二十年。」
雜貨鋪燈亮著,門沒關,謝司珩徑直推門進去。裏間蚊香未滅,前堂沒人,謝司珩看了眼時間,估摸駱淮山是在工作坊。
他穿過廊庭,見庭下駱淮山養了一缸鯉魚,玩心起了,拾起腳邊一塊碎石,拋了進去。看平靜的水麵被激起一圈漣漪,那群紅鯉受了驚嚇,紛紛埋頭遊蕩,臉上頓起了笑意。
笑意還未斂去,猛地瞧見駱淮山從門內走出。一時有點心虛,像兒時惡作劇被他發現般,摸了摸鼻尖,輕喚道,「師傅。」
駱淮山顯然是看到他的舉動,兩手一背,說,「這麽大人了,還和小孩子一樣。」
「我就是逗逗他們。」謝司珩矢口尋著理由。
謝司珩小時候父親做生意忙,陪他的日子不算多,而駱淮山既是他師傅,又擔當了他半個父親的角色。所以謝司珩對駱淮山的感情是敬中又帶著點怕。
駱淮山端倪他一陣,招手說,「進來吧。」
謝司珩跟在他身後,走進工作坊,把挎起的籃子擺在門邊一角。
「我阿婆讓我給你帶點好酒好肉,師傅,你等會記得放冰箱。」
「好,替我謝謝你阿婆。」駱淮山說著,招唿他坐下,給他倒了杯茶。
駱淮山年近五十,蓄鬍,發短,常穿一套暗色中山裝配黑色布鞋,所以看上去就比真實年紀顯得老沉許多。
他生活簡樸,除了一日三餐外,沒有過多物慾。愛好也少,看書寫字,作畫雕刻,偶爾喝酒,從不抽菸。
他孑然一身到如今,沒有成婚,也沒有什麽朋友。謝司珩父親去了後,人愈發沉默寡言,仿佛和這古舊的瓦房融為了一體。
隻有在謝司珩到來時,他才難得一見的會多說幾句。
工作坊收拾得當,後麵一排架子上堆放開陶土燒製的杯碗碟盆,有些已經上了色,有些還放在那等晾幹。
駱淮山那年掏空了積蓄買下謝司珩他們家老宅後,便突然封筆不再作畫,如今靠經營雜貨鋪,和做些零散的碗碟,刻章來變賣過活,收入充其量,算勉強餬口。
謝司珩問過他封筆的緣由,駱淮山閉口不談,謝司珩隨即也不好追問太深。
他來前,駱淮山正在忙著。
謝司珩喝茶間,瞥見他桌上放著個紫檀木盒,盒口敞開,露出一截成色通透的玉石,於是問,「師傅,這是...田黃石?」
「嗯,你眼光還是不錯。」駱淮山也不避著他,直接取出石塊,托在手心說,「這石頭是一個人托人送來的,想讓我製成章,作送人的禮物用。」
「上好的田黃石,用來製章怕是浪費了吧。」
「石頭再好,也是石頭而已。」駱淮山說,「那人是要送給他未來妻子的,所以刻章的意義不在於石頭本身,而在於要留存下的東西。刻石也是時刻,時刻珍貴,時刻才需要得被留下。」
中文博大精深,謝司珩細抿過後才懂得駱淮山這話的意思。
無論是隨處可見的碎石,還是價值練成的玉石,在駱淮山眼裏都是一樣。價值是世人賦予他們的,而他們本身並不特殊,隻因為承載和寄託的情懷是獨一無二的,才讓這石頭有了超出價值的意義。
謝司珩靜靜看著駱淮山把田黃石裝進檀盒中,忽然想起一事,摸出口袋裏的那塊綠翡翠,擺到駱淮山跟前說。
「師傅,你看看我這石料,該怎麽下筆?」
謝司珩的玉雕手藝是跟著駱淮山學的,前些天刀疤男把那座摻了假的翡翠原石送到他那兒,謝司珩切割下一小塊,才發現這假翡翠的硬度比他預想的還要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那不行,去見師父怎麽能空手。」阿婆快跑出西屋,拉著謝司珩說,「東西不貴,好歹是個心意,你等等我,我這就去用籃子裝好。」
謝司珩口中的師傅便是他父親生前的摯友-駱淮山,也是謝司珩的啟蒙老師。阿婆對他能在他們危難時伸出援手無甚感激,所以每迴有著什麽好吃的好喝的都要謝司珩帶給他。
謝司珩拗不過她,隻能等她嚴嚴實實地把雞蛋和牛肉裝在竹籃裏,又翻出瓶燒酒,讓他跨上,耽誤了一陣,這才出了院子。
駱師傅家在村尾,兩間瓦房打通,前麵一間開了雜貨鋪,賣些菸酒瓜果,後頭一間是駱師傅的住所,也是他的工作坊。
謝司珩之前問過駱淮山,為何放著北城的優渥生活不過,要來村子裏居住。
駱淮山淡然地說,「鬧市浮華,人待在那是靜不下心打磨出好作品的。」
看著是為了避世,但謝司珩也知道,他是想離阿婆他們近些,方便幫襯。謝司珩小時候很是好奇,駱師傅這樣性情寡淡,甚至稱得上是孤傲的人,是如何能和自己父親成為朋友的。而駱淮山告訴他,他初來北城,籍籍無名的三年,都是謝司珩父親接濟著他,讓他無溫飽之憂,能潛心作畫。
「有一年寒冬,大雪紛飛,我因交不出房租,被房東趕出家門。拖著畫板,走在雪地裏,實在是落魄,正愁無路可去的時候,一抬眼就見你父親站在街角。他縮著脖子,眉毛上落了一層霜,似乎等待我多時,見了我,什麽也沒說,隻是搓了搓凍紅的臉,攬上我的肩說走啊,去我家吃餃子去。」
「那一頓餃子的味道,我記了二十年。」
雜貨鋪燈亮著,門沒關,謝司珩徑直推門進去。裏間蚊香未滅,前堂沒人,謝司珩看了眼時間,估摸駱淮山是在工作坊。
他穿過廊庭,見庭下駱淮山養了一缸鯉魚,玩心起了,拾起腳邊一塊碎石,拋了進去。看平靜的水麵被激起一圈漣漪,那群紅鯉受了驚嚇,紛紛埋頭遊蕩,臉上頓起了笑意。
笑意還未斂去,猛地瞧見駱淮山從門內走出。一時有點心虛,像兒時惡作劇被他發現般,摸了摸鼻尖,輕喚道,「師傅。」
駱淮山顯然是看到他的舉動,兩手一背,說,「這麽大人了,還和小孩子一樣。」
「我就是逗逗他們。」謝司珩矢口尋著理由。
謝司珩小時候父親做生意忙,陪他的日子不算多,而駱淮山既是他師傅,又擔當了他半個父親的角色。所以謝司珩對駱淮山的感情是敬中又帶著點怕。
駱淮山端倪他一陣,招手說,「進來吧。」
謝司珩跟在他身後,走進工作坊,把挎起的籃子擺在門邊一角。
「我阿婆讓我給你帶點好酒好肉,師傅,你等會記得放冰箱。」
「好,替我謝謝你阿婆。」駱淮山說著,招唿他坐下,給他倒了杯茶。
駱淮山年近五十,蓄鬍,發短,常穿一套暗色中山裝配黑色布鞋,所以看上去就比真實年紀顯得老沉許多。
他生活簡樸,除了一日三餐外,沒有過多物慾。愛好也少,看書寫字,作畫雕刻,偶爾喝酒,從不抽菸。
他孑然一身到如今,沒有成婚,也沒有什麽朋友。謝司珩父親去了後,人愈發沉默寡言,仿佛和這古舊的瓦房融為了一體。
隻有在謝司珩到來時,他才難得一見的會多說幾句。
工作坊收拾得當,後麵一排架子上堆放開陶土燒製的杯碗碟盆,有些已經上了色,有些還放在那等晾幹。
駱淮山那年掏空了積蓄買下謝司珩他們家老宅後,便突然封筆不再作畫,如今靠經營雜貨鋪,和做些零散的碗碟,刻章來變賣過活,收入充其量,算勉強餬口。
謝司珩問過他封筆的緣由,駱淮山閉口不談,謝司珩隨即也不好追問太深。
他來前,駱淮山正在忙著。
謝司珩喝茶間,瞥見他桌上放著個紫檀木盒,盒口敞開,露出一截成色通透的玉石,於是問,「師傅,這是...田黃石?」
「嗯,你眼光還是不錯。」駱淮山也不避著他,直接取出石塊,托在手心說,「這石頭是一個人托人送來的,想讓我製成章,作送人的禮物用。」
「上好的田黃石,用來製章怕是浪費了吧。」
「石頭再好,也是石頭而已。」駱淮山說,「那人是要送給他未來妻子的,所以刻章的意義不在於石頭本身,而在於要留存下的東西。刻石也是時刻,時刻珍貴,時刻才需要得被留下。」
中文博大精深,謝司珩細抿過後才懂得駱淮山這話的意思。
無論是隨處可見的碎石,還是價值練成的玉石,在駱淮山眼裏都是一樣。價值是世人賦予他們的,而他們本身並不特殊,隻因為承載和寄託的情懷是獨一無二的,才讓這石頭有了超出價值的意義。
謝司珩靜靜看著駱淮山把田黃石裝進檀盒中,忽然想起一事,摸出口袋裏的那塊綠翡翠,擺到駱淮山跟前說。
「師傅,你看看我這石料,該怎麽下筆?」
謝司珩的玉雕手藝是跟著駱淮山學的,前些天刀疤男把那座摻了假的翡翠原石送到他那兒,謝司珩切割下一小塊,才發現這假翡翠的硬度比他預想的還要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