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大禮議(下)
曆朝皇帝降臨從暴揍嘉靖開始 作者:布吉島瑩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厚熜也是眯著眼,迴想著當時的事情,自己都派人去接母親來北京了,可出了這一檔子事情,母親難過的都不來了,還說難道兒子當了皇帝連親生父母都要拋棄嗎?
李世民聽的也是一愣一愣的的,這怎麽好好的就要改父母了?這父母是隨便能改的?還能這麽玩嗎?
程羽的聲音再次響起:“這道長當然不同意了,改父母這算怎麽迴事嘛,於是就跟大臣們據理力爭,可麵對楊廷和等老臣擺出的曆史依據跟禮議理論,他也沒辦法駁倒。
於是他就換了一種思路,經常召見楊廷和,並放下身架,吹捧他的豐功偉績,想從情感上打動他。這個可是經曆四朝的老臣,根本不為所動。
他看到沒有效果,又派太監去找禮部尚書毛澄,代替自己下跪,請求毛澄不要強迫自己斷絕父子親情。
本來毛澄都有所觸動了,這太監掏出一袋黃金,說這是陛下所贈,這直接讓毛澄覺得自己受到了侮辱,當時就發火了,大家也都不歡而散了。
沒辦法,道長也是委屈極了。普通百姓都可以告狀、上訪,自己這個皇帝能去找誰告狀?真的是孤家寡人,連為父母爭個名分的說法都做不到。
既然鬧成這樣了,道長就索性不理你們了,我當烏龜,縮進殼裏。你們的奏疏一律‘留中’,我也不迴應,大家就這麽僵持唄,君臣冷戰就此開始。”
朱厚熜本來還處在迴憶當中,聽到這烏龜二字,都給氣樂了,這能用來形容朕?不過你別說,還真是的,當時就是啥都不管,別理我。
李世民也是想笑,什麽叫當烏龜縮殼裏啊,不過奈何正主在這裏,他也是忍住了。
“咳咳。”程羽輕咳了一聲,“我這就是形容、比喻,沒什麽意義的,不要亂想哈。”
倆人也是無語了,我們又不傻,你這還專門解釋一下,顯得我們很呆。
程羽接著說道:“不久後,道長等來了自己的援兵,那就是張璁。這個張璁可是考了八次才考中的,雖然名次不高,但總歸是中了進士,而且他當時已經四十多歲了。
這位張大人在讀書的時候就以‘禮學專家’而聞名,大禮議事件剛開始,他就對別人說過皇帝是來繼承大統的,不是來給別人當兒子的。於是乎張璁四處查找資料,經過刻苦的書寫後,一篇反駁楊廷和的文章就此出世。核心就三點。
第一,就是楊廷和沒有分清‘統’跟‘嗣’的區別。所謂統,乃是帝王相傳之次,是天下工器,嗣僅僅是血親關係的繼承,‘統為重,嗣為輕’,帝王之統並非全是父子相傳。‘兄弟’‘叔伯’等關係繼位者大有人在。再說了,武宗的遺詔是讓陛下繼承大統,並未提及過繼之事,那麽就不必繼承孝宗的‘嗣’。
第二,你楊廷和對‘兄終弟及’這個理解太狹隘了,孝宗、武宗這一脈事實上已經絕嗣了,武宗也無親兄弟,皇位理應是孝宗嫡親兄弟的那裏,這才是‘兄終弟及’。孝宗是第三子,陛下的父親是第四子,具有無可爭議的優先繼承權。陛下的父親去世了,陛下作為嫡長子,自然享有繼承權,現在讓陛下更改父母,才是違背祖訓。
第三,你楊廷和引用的曆史依據就是個錯誤,那個定陶王跟濮王都是先皇生前明確收養的,確立了父子名分的,他們自然是要改口。陛下出生的時候,孝宗都沒了,就沒確認過收養關係,這怎麽能改口呢?
張璁的這下反駁可是有理有據,道長看後可是激動的表示:‘終於可以認我自己的爹了。’就連當時的重臣楊一清也表示張璁的這番言論,哪怕是聖人來了,也不能反駁。”
“這個張璁,真是有才,想必這番言論過後,這位朱明皇帝,就能父子相認了吧。”李世民說道。
朱厚熜惡狠狠的吐出三個字:“楊廷和!”
看來這還是記仇著呢,程羽也是歎了口氣,接著說道:“可沒有那麽簡單,在楊廷和眼裏,這個張璁算什麽東西,直接將他趕去南京養老去了。不過這件事情過後,楊廷和在理論上已經不占優勢了,支持道長的人也多了起來。
就在這個時刻,楊廷和辭職了,道長可是很高興的,但麵子上的事情還要做足,先是挽留,最後才批準了他的辭職,讓他迴家去了。楊廷和走了,但朝中支持他的官員還有很多。
嘉靖三年,眼看著道長的目地快實現了,以楊慎為首的二百多位官員站了出來,在左順門跪著大哭,試圖用激烈的手段對抗皇帝。道長聽到這件事情立馬就派太監傳話,讓這群人趕緊散去,眾人也是都不肯走,道長又再次命人傳話,這些人還是不走。
最終道長發怒了,逮捕了八名為首者,眾臣還是不退,又逮捕了一百多人直接下獄。幾天後更是下令參與者四品以上停發俸祿,五品以下直接廷杖。有的人直接被打成重傷,命都沒了。為首的幾人或被流放,或被貶為平民。
同年,頒布了張璁起草的詔書,對武宗遺詔做出了權威解釋,不用認孝宗為爹了,自己的父親保住了。”
朱厚熜聽的嘴角直抽抽,什麽叫父親保住了,這話說的。李世民也用異樣的眼光看著他,沒想到還挺狠的,不過能當上皇帝的,哪個不是狠人。
“說到這個楊慎,他現在幹嘛呢?被你流放到哪去了?”程羽突然岔開了話題。
“在雲南種地呢!”朱厚熜惡狠狠的說道。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程羽也是不緊不慢的念出了這首臨江仙。
“寫得好!這是何人所作?”李世民立馬起了愛才之心。
“這就是那個楊慎所寫的,按照時間來算,他也沒幾年活頭了,不如你就把他放了吧,別看的那麽緊了。”程羽也是想到了楊慎的結局,想著拉他一把。
李世民聽的也是一愣一愣的的,這怎麽好好的就要改父母了?這父母是隨便能改的?還能這麽玩嗎?
程羽的聲音再次響起:“這道長當然不同意了,改父母這算怎麽迴事嘛,於是就跟大臣們據理力爭,可麵對楊廷和等老臣擺出的曆史依據跟禮議理論,他也沒辦法駁倒。
於是他就換了一種思路,經常召見楊廷和,並放下身架,吹捧他的豐功偉績,想從情感上打動他。這個可是經曆四朝的老臣,根本不為所動。
他看到沒有效果,又派太監去找禮部尚書毛澄,代替自己下跪,請求毛澄不要強迫自己斷絕父子親情。
本來毛澄都有所觸動了,這太監掏出一袋黃金,說這是陛下所贈,這直接讓毛澄覺得自己受到了侮辱,當時就發火了,大家也都不歡而散了。
沒辦法,道長也是委屈極了。普通百姓都可以告狀、上訪,自己這個皇帝能去找誰告狀?真的是孤家寡人,連為父母爭個名分的說法都做不到。
既然鬧成這樣了,道長就索性不理你們了,我當烏龜,縮進殼裏。你們的奏疏一律‘留中’,我也不迴應,大家就這麽僵持唄,君臣冷戰就此開始。”
朱厚熜本來還處在迴憶當中,聽到這烏龜二字,都給氣樂了,這能用來形容朕?不過你別說,還真是的,當時就是啥都不管,別理我。
李世民也是想笑,什麽叫當烏龜縮殼裏啊,不過奈何正主在這裏,他也是忍住了。
“咳咳。”程羽輕咳了一聲,“我這就是形容、比喻,沒什麽意義的,不要亂想哈。”
倆人也是無語了,我們又不傻,你這還專門解釋一下,顯得我們很呆。
程羽接著說道:“不久後,道長等來了自己的援兵,那就是張璁。這個張璁可是考了八次才考中的,雖然名次不高,但總歸是中了進士,而且他當時已經四十多歲了。
這位張大人在讀書的時候就以‘禮學專家’而聞名,大禮議事件剛開始,他就對別人說過皇帝是來繼承大統的,不是來給別人當兒子的。於是乎張璁四處查找資料,經過刻苦的書寫後,一篇反駁楊廷和的文章就此出世。核心就三點。
第一,就是楊廷和沒有分清‘統’跟‘嗣’的區別。所謂統,乃是帝王相傳之次,是天下工器,嗣僅僅是血親關係的繼承,‘統為重,嗣為輕’,帝王之統並非全是父子相傳。‘兄弟’‘叔伯’等關係繼位者大有人在。再說了,武宗的遺詔是讓陛下繼承大統,並未提及過繼之事,那麽就不必繼承孝宗的‘嗣’。
第二,你楊廷和對‘兄終弟及’這個理解太狹隘了,孝宗、武宗這一脈事實上已經絕嗣了,武宗也無親兄弟,皇位理應是孝宗嫡親兄弟的那裏,這才是‘兄終弟及’。孝宗是第三子,陛下的父親是第四子,具有無可爭議的優先繼承權。陛下的父親去世了,陛下作為嫡長子,自然享有繼承權,現在讓陛下更改父母,才是違背祖訓。
第三,你楊廷和引用的曆史依據就是個錯誤,那個定陶王跟濮王都是先皇生前明確收養的,確立了父子名分的,他們自然是要改口。陛下出生的時候,孝宗都沒了,就沒確認過收養關係,這怎麽能改口呢?
張璁的這下反駁可是有理有據,道長看後可是激動的表示:‘終於可以認我自己的爹了。’就連當時的重臣楊一清也表示張璁的這番言論,哪怕是聖人來了,也不能反駁。”
“這個張璁,真是有才,想必這番言論過後,這位朱明皇帝,就能父子相認了吧。”李世民說道。
朱厚熜惡狠狠的吐出三個字:“楊廷和!”
看來這還是記仇著呢,程羽也是歎了口氣,接著說道:“可沒有那麽簡單,在楊廷和眼裏,這個張璁算什麽東西,直接將他趕去南京養老去了。不過這件事情過後,楊廷和在理論上已經不占優勢了,支持道長的人也多了起來。
就在這個時刻,楊廷和辭職了,道長可是很高興的,但麵子上的事情還要做足,先是挽留,最後才批準了他的辭職,讓他迴家去了。楊廷和走了,但朝中支持他的官員還有很多。
嘉靖三年,眼看著道長的目地快實現了,以楊慎為首的二百多位官員站了出來,在左順門跪著大哭,試圖用激烈的手段對抗皇帝。道長聽到這件事情立馬就派太監傳話,讓這群人趕緊散去,眾人也是都不肯走,道長又再次命人傳話,這些人還是不走。
最終道長發怒了,逮捕了八名為首者,眾臣還是不退,又逮捕了一百多人直接下獄。幾天後更是下令參與者四品以上停發俸祿,五品以下直接廷杖。有的人直接被打成重傷,命都沒了。為首的幾人或被流放,或被貶為平民。
同年,頒布了張璁起草的詔書,對武宗遺詔做出了權威解釋,不用認孝宗為爹了,自己的父親保住了。”
朱厚熜聽的嘴角直抽抽,什麽叫父親保住了,這話說的。李世民也用異樣的眼光看著他,沒想到還挺狠的,不過能當上皇帝的,哪個不是狠人。
“說到這個楊慎,他現在幹嘛呢?被你流放到哪去了?”程羽突然岔開了話題。
“在雲南種地呢!”朱厚熜惡狠狠的說道。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程羽也是不緊不慢的念出了這首臨江仙。
“寫得好!這是何人所作?”李世民立馬起了愛才之心。
“這就是那個楊慎所寫的,按照時間來算,他也沒幾年活頭了,不如你就把他放了吧,別看的那麽緊了。”程羽也是想到了楊慎的結局,想著拉他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