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頁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 作者:三傻二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中方當然不能容忍被人俯視,但也不好讓西班牙人推倒畫框,於是幹脆拆掉別院的圍牆,從城中請工匠趕製了飛玄真君萬壽帝君清妙帝君三座牌位,抬進屋裏同樣樹在座椅之後,恰恰比畫像高上半尺。西班牙人不甘示弱,在畫像上又釘了個十字架增加高度,中國人如法炮製,把興獻皇帝和興獻皇後的牌位也給抬了進來……
總之,這種小孩子過家家一樣的鬥氣持續了整整八天,到十二月十五日之後才勉強消停。這一方麵是因為別院房間裏實在是塞不下了,另一方麵是兩國代表團收到了戰場最新的消息——足以改變局勢的消息。
這一年多以來,中西兩國各出奇招,乒桌球乓打得熱鬧,南海上所有的目光全部聚焦於兩國海戰,仿佛除此之外再無大事。但大航海時代風起雲湧,有資格染指東南亞的殖民者可不止一個——談判還在進行,一直在旁覬覦的荷蘭人就偷偷下了場;雙方各自都收到線報,說荷蘭人偽裝的海盜在趁機搶占南海各處的據點,甚至有騷擾海外台灣島、濠鏡島的跡象。
趁火打劫嘛,大家懂的都懂。
不過,懂的都懂,不代表忍氣吞聲;中西兩國隻是暫時僵持,不是無力再戰,當然無法容忍這樣的挑釁。不打蠢的,不打壞的,裝打不長眼的;中國人與西班牙人互毆,勝負成敗尚且不論,但第一個打服的就是你荷蘭人!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你當大家都沒看過書麽?
十二月十八日,代表團達成口頭協議,同意在南洋海域暫時休戰,各自解決本國所麵臨的「小小麻煩」;十二月二十五日,兩國同時對荷蘭人開戰,並極有默契的建構了東西夾擊、齊頭並進的戰略態勢,在極短時間裏重創了偷偷摸摸的荷蘭海盜——此行動之迅速、決策之果斷,幾乎可以算是一場心照不宣、配合妥帖的軍事合作了。
又是暫時停戰,又是聯手痛毆荷蘭人,南洋的資本家們心有靈犀,都覺得這是中西氣氛緩和的預兆,和平降臨的曙光。東南亞的金價隨之大跌,降至兩萬三千錢的底線。
但是,事情會這樣簡單了結嗎?
來年的正月十六日,過完大年後外事處恢復辦公。二十日,傳教士斯密先生經由英吉利銀行東方事務高級主管儒望的擔保,有幸採訪到了主持對外事務的諸位大臣。其中,穆國公世子為他解釋了大安朝廷的方略。
「我們不希望衝突,我們渴望和平。」穆國公世子說:「但戰爭的前景取決於西班牙人,如果他們想要打,那我們也就隻有奉陪到底,一直打下去——直到取得完全的勝利為止。」
(註:經穆氏的要求,這一段發言被抹去了姓名,隻說是「重要人物透露」;直到《儒望日記》曝光,才揭示出重要人物的底細)
消息傳入南海,市場再為之沸騰。黃金毫不猶豫,立刻爆沖迴三萬錢以上。劇烈震盪的行情碾碎了另一波賭徒,於是天台再次下起了餃子。
正月二十日,廣東布政使衙門宣布恢復中西談判,黃金跌迴二萬六千錢;
正月二十八日,談判破裂,雙方撕毀口頭協議,於呂宋島外交火,黃金升迴三萬二千錢;
二月十日,雙方再度恢復談判,討論交換戰俘的具體章程,金價下降至二萬九千錢,市場……
好吧,市場終於受夠了。被反覆玩弄了幾迴之後,就算資本家是池子裏養的王八,那看也該看清楚了——市場已經成了東方皇權的活傀儡,有形的大手愛怎麽揉搓怎麽揉搓,黃金儼然是老朱家的形狀了!
這樣的市場,這樣的漲跌,除了極少數能直通中樞的天上人,誰還能從屠宰場中脫身?這白花花的銀子隻有飛玄真君能賺,隻有閣老能賺,隻有司禮監太監能賺,隻有外戚勛貴能賺;小小的南洋資本,區區的海外蠻夷,連內閣大門朝哪裏開都不曉得的鄉野土人,就算上了桌也隻是案板上的肉!
市場的毒打比什麽經典都更能教育人。幾輪漲跌下來,南洋資本最瘋狂、最貪婪、賭性最重的那一批基本被清洗幹淨,倖存的資本心有餘悸,惴惴然迴憶往事,才發現大安朝廷居然並沒有欺騙他們——早在南洋開戰,市場劇烈起伏之時,外事處及廣東布政使衙門就發布公告,勸告豪商們「謹慎投資」、「小心為上」,不要被虛妄的金融迷惑,還是要著眼於實際的產業;彼時黃金暴漲,市場興旺,沖高踩低的商人各個大發橫財,當然不會在意這樣小裏小氣的警示;但現在劫後餘生,創巨痛深,才知道中國人不騙中國人,外事處居然早就劇透了整個結局!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當然,改弦更張,為時未晚。黃金市場是不能觸碰了,所謂「著眼實業」,卻也很顯豁明白。如今大戰方殷,各處的需求隨之暴漲,隻要擠出資金投資鐵廠、煤礦、造船廠,那真是投多少賺多少,絕沒有虧損的憂慮。這樣的利潤當然比不過豬突猛進的金融投機,但被有形大手來迴碾過幾迴之後,大家才如夢初醒,意識到實業利潤才是最穩妥、最可靠、最沒有風險的。日進鬥金的買賣隻有天上人才能享用,凡人還是老老實實的賺本分錢吧。
這種轉變出現得相當迅速。金價第一□□漲時大家都還在談論黃金,等被碾過兩迴之後,大量的資本就迅速轉向,湧入廣東浙江福建等地開設的特區,開始就地辦廠延請工人,批量製造鐵器與船隻。等到中西雙方正式談判的中途,第一批投資已經初見成效,可以為火器作坊供應鋼鐵和煤炭了——這也是朝廷反覆橫跳,敢與西班牙人反覆糾纏的底氣所在;如果從火器到船隻全部都要國家一手承辦,那其實國庫也是吃不太住的;但如果能夠仰仗成熟的產業鏈,那事情就容易得多了。
總之,這種小孩子過家家一樣的鬥氣持續了整整八天,到十二月十五日之後才勉強消停。這一方麵是因為別院房間裏實在是塞不下了,另一方麵是兩國代表團收到了戰場最新的消息——足以改變局勢的消息。
這一年多以來,中西兩國各出奇招,乒桌球乓打得熱鬧,南海上所有的目光全部聚焦於兩國海戰,仿佛除此之外再無大事。但大航海時代風起雲湧,有資格染指東南亞的殖民者可不止一個——談判還在進行,一直在旁覬覦的荷蘭人就偷偷下了場;雙方各自都收到線報,說荷蘭人偽裝的海盜在趁機搶占南海各處的據點,甚至有騷擾海外台灣島、濠鏡島的跡象。
趁火打劫嘛,大家懂的都懂。
不過,懂的都懂,不代表忍氣吞聲;中西兩國隻是暫時僵持,不是無力再戰,當然無法容忍這樣的挑釁。不打蠢的,不打壞的,裝打不長眼的;中國人與西班牙人互毆,勝負成敗尚且不論,但第一個打服的就是你荷蘭人!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你當大家都沒看過書麽?
十二月十八日,代表團達成口頭協議,同意在南洋海域暫時休戰,各自解決本國所麵臨的「小小麻煩」;十二月二十五日,兩國同時對荷蘭人開戰,並極有默契的建構了東西夾擊、齊頭並進的戰略態勢,在極短時間裏重創了偷偷摸摸的荷蘭海盜——此行動之迅速、決策之果斷,幾乎可以算是一場心照不宣、配合妥帖的軍事合作了。
又是暫時停戰,又是聯手痛毆荷蘭人,南洋的資本家們心有靈犀,都覺得這是中西氣氛緩和的預兆,和平降臨的曙光。東南亞的金價隨之大跌,降至兩萬三千錢的底線。
但是,事情會這樣簡單了結嗎?
來年的正月十六日,過完大年後外事處恢復辦公。二十日,傳教士斯密先生經由英吉利銀行東方事務高級主管儒望的擔保,有幸採訪到了主持對外事務的諸位大臣。其中,穆國公世子為他解釋了大安朝廷的方略。
「我們不希望衝突,我們渴望和平。」穆國公世子說:「但戰爭的前景取決於西班牙人,如果他們想要打,那我們也就隻有奉陪到底,一直打下去——直到取得完全的勝利為止。」
(註:經穆氏的要求,這一段發言被抹去了姓名,隻說是「重要人物透露」;直到《儒望日記》曝光,才揭示出重要人物的底細)
消息傳入南海,市場再為之沸騰。黃金毫不猶豫,立刻爆沖迴三萬錢以上。劇烈震盪的行情碾碎了另一波賭徒,於是天台再次下起了餃子。
正月二十日,廣東布政使衙門宣布恢復中西談判,黃金跌迴二萬六千錢;
正月二十八日,談判破裂,雙方撕毀口頭協議,於呂宋島外交火,黃金升迴三萬二千錢;
二月十日,雙方再度恢復談判,討論交換戰俘的具體章程,金價下降至二萬九千錢,市場……
好吧,市場終於受夠了。被反覆玩弄了幾迴之後,就算資本家是池子裏養的王八,那看也該看清楚了——市場已經成了東方皇權的活傀儡,有形的大手愛怎麽揉搓怎麽揉搓,黃金儼然是老朱家的形狀了!
這樣的市場,這樣的漲跌,除了極少數能直通中樞的天上人,誰還能從屠宰場中脫身?這白花花的銀子隻有飛玄真君能賺,隻有閣老能賺,隻有司禮監太監能賺,隻有外戚勛貴能賺;小小的南洋資本,區區的海外蠻夷,連內閣大門朝哪裏開都不曉得的鄉野土人,就算上了桌也隻是案板上的肉!
市場的毒打比什麽經典都更能教育人。幾輪漲跌下來,南洋資本最瘋狂、最貪婪、賭性最重的那一批基本被清洗幹淨,倖存的資本心有餘悸,惴惴然迴憶往事,才發現大安朝廷居然並沒有欺騙他們——早在南洋開戰,市場劇烈起伏之時,外事處及廣東布政使衙門就發布公告,勸告豪商們「謹慎投資」、「小心為上」,不要被虛妄的金融迷惑,還是要著眼於實際的產業;彼時黃金暴漲,市場興旺,沖高踩低的商人各個大發橫財,當然不會在意這樣小裏小氣的警示;但現在劫後餘生,創巨痛深,才知道中國人不騙中國人,外事處居然早就劇透了整個結局!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當然,改弦更張,為時未晚。黃金市場是不能觸碰了,所謂「著眼實業」,卻也很顯豁明白。如今大戰方殷,各處的需求隨之暴漲,隻要擠出資金投資鐵廠、煤礦、造船廠,那真是投多少賺多少,絕沒有虧損的憂慮。這樣的利潤當然比不過豬突猛進的金融投機,但被有形大手來迴碾過幾迴之後,大家才如夢初醒,意識到實業利潤才是最穩妥、最可靠、最沒有風險的。日進鬥金的買賣隻有天上人才能享用,凡人還是老老實實的賺本分錢吧。
這種轉變出現得相當迅速。金價第一□□漲時大家都還在談論黃金,等被碾過兩迴之後,大量的資本就迅速轉向,湧入廣東浙江福建等地開設的特區,開始就地辦廠延請工人,批量製造鐵器與船隻。等到中西雙方正式談判的中途,第一批投資已經初見成效,可以為火器作坊供應鋼鐵和煤炭了——這也是朝廷反覆橫跳,敢與西班牙人反覆糾纏的底氣所在;如果從火器到船隻全部都要國家一手承辦,那其實國庫也是吃不太住的;但如果能夠仰仗成熟的產業鏈,那事情就容易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