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頁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 作者:三傻二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沒錯,就是八百斤沉香木。
總的來說,這八百斤沉香木運迴來以後,宮中立刻就備下了無數半人高的香爐;外市點上一爐,內室點上一爐,床頭點上一爐,書房點上一爐,廁所再點上一爐。貴逾千金的香氣四散飄蕩,日日夜夜氤氳不去,將偌大宮殿的每一處都沾染了浸透了,據說連真君換下的褲衩子都是香的……
這種將極品香料當木柴焚燒的搞法,還僅僅隻是真君揮霍的金山銀山中濺射的一點小小光華;而這點小小光華,已經足夠讓見多識廣的重臣們目瞪口呆了。但更大的震懾還在後麵,等到眾人在禦座珠簾之外依次跪坐,簾中當的一聲銅磬悠悠,兩邊的侍女依次上前,為大臣們送來點心。但與往常的茶水酥酪不同,這一迴端上來的居然是小金爐子上熱著的一個變窯瓷碗,內裏是盈盈一碗,仿佛殷紅的粉絲。
「血燕窩?」穆國世子嘀咕道。
太宗朝三保太監六下西洋之後,燕窩就從南洋傳入了中原,成為沿海頗受歡迎的補品,早先穆祺腰包裏有點閑錢,還特意買過燕窩送給趙菲劉禮當禮品。但現在採摘保存技術畢竟有限,尋常燕窩尚且易得,珍貴的血燕卻是萬金難求;就連國公府的人脈都搜羅不到,隻能用白燕敷衍而已。
開了南洋以後,可能弄點血燕也不難,但奢侈到可以隨手賞人……
世子左右望了一望,小心扯了扯身邊老實跪坐的閆東樓:
「這血燕……」
閆東樓愣了一愣,還是迴話了:
「是宮中傳的話,讓我們調撥了倭國的關稅,到南洋去買了一千斤補品。」
一千【斤】?穆祺默然了。
隻能說,這果然是老登的手筆……原本他還為這罕見的點心感到一點難得的感動,但僅以這個數量級來看,怕不是老登養的貓都能混一碗血燕吃吃吧?
當然,就算搜刮幹淨南洋的儲備,估計也刮不出一千斤的儲備,所以宮中的採購應該另有玄機。穆祺用金勺子攪了攪瓷碗裏的血燕,立刻聞到一股頗為熟悉的藥香;他上下看了一看,小心將瓷碗移開,果然看見火爐裏紅光微微,正靜靜地焙燒著一根大拇指粗細的山參。
穆祺嗖一聲合上了瓷碗:
「這是——」
「這也是買的補品。」
「高麗還有這樣的貨色?!」
看大小粗細,這少說也有十五年以上的參齡,是極好的藥材;但就算窮盡了高麗的儲備,怕也供不起這個消耗!
「不是高麗參。」閆小閣老顯然對這種揮霍也印象極深:「是找葡萄牙人和英吉利人做的買賣,他們說,在大洋對麵的什麽『美洲』陸地上,生長著很多的人參。」
……喔,原來是西洋參吶。
西洋沒有吃人參的習慣,所以存量充足,價格也不算昂貴。雖然如此,大把大把的買來人參後僅僅用作炭火薪柴,這奢侈也太不可思議了。
在製定中倭《金陵協定》時,原本穆祺心中還算計再三,總以為至少得有個三五十年的功夫,才能將東瀛的產出搜刮殆盡,永世不能翻身;但現在看來,隻要讓真君放開手腕,好好享受兩迴,那進度必定一日千裏,根本用不著什麽三五十年的功夫……
這就是封建時代獨夫民賊的水準嗎?穆祺大受震撼,隻能嘆了口氣。
——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阿房宮賦極度誇張,效果大概也不過如此了吧?
·
大概是為了表示對近臣的體恤(畢竟有資格進宮的重臣是真正幹活的牛馬,該籠絡還得籠絡);等到大家喝完這碗用人參焙的燕窩,皇帝才敲響了銅磬。一眾人等立刻起身,於珠簾之前伏跪,而簾中窸窣作響,思善公主掀開珠簾,迎出了數十日不見,越發水靈的皇帝陛下。
不錯,雖然在宮中躲了足足數十日,但也許是大筆花錢揮霍無度真的能改善心情,又或許是不計代價所服用下去的南洋補品終於發揮了效用;當皇帝水靈靈地從簾後徐步邁出時,一張老臉居然是紅光滿麵,雙眼顧盼有神,哪裏還有什麽生病的影子?
當然,皇帝此番亮相,細微痕跡中仍然看得出來變化;比如他衣衫飄飄,還是往常那件樸素道袍,但手上卻不知何時柱了一支瑩潤碧綠的翡翠玉杖,節節分明、通體無瑕,顯然是從一整塊翡翠礦石中開鑿而出,糜費不知幾何的工藝品。但皇帝卻全不吝惜,隻是以杖敲地,篤篤有聲,而語氣頗為平淡:
「朕昨日看書,見到兩句妙文,竟爾至今亦不能忘懷,真是心有戚戚焉。」
莫名其妙,全無鋪墊,突然而來,不可理喻。但在場的人都已經習慣了,閆閣老膝行上前:
「請聖上明示。」
「『有客西來,至東而止;炎運宏開,金烏隱匿。」皇帝曼聲吟詠,儀態極為瀟灑:「這就是朕所記的妙文,諸位大學士有什麽見解吶?」
又是慣熟的謎語人,又是讓人夢迴往昔的不說人話。大學士們對皇帝的這一套做派實在是太過於熟悉,所以立刻就反應了過來。
「迴皇上的話,這是《推背圖》的卜辭。」閆閣老恭敬道:「袁天罡以術數推算千年世事流轉,被李淳風推背而止。占卜出的內容編為歌謠,以隱語記錄;陛下所詠,正是其中一節。」
「天機不可泄露,所以隻有以隱語記錄。」皇帝微笑道:「那照閆閣老的見解,這『有客西來』是什麽意思呀?」
總的來說,這八百斤沉香木運迴來以後,宮中立刻就備下了無數半人高的香爐;外市點上一爐,內室點上一爐,床頭點上一爐,書房點上一爐,廁所再點上一爐。貴逾千金的香氣四散飄蕩,日日夜夜氤氳不去,將偌大宮殿的每一處都沾染了浸透了,據說連真君換下的褲衩子都是香的……
這種將極品香料當木柴焚燒的搞法,還僅僅隻是真君揮霍的金山銀山中濺射的一點小小光華;而這點小小光華,已經足夠讓見多識廣的重臣們目瞪口呆了。但更大的震懾還在後麵,等到眾人在禦座珠簾之外依次跪坐,簾中當的一聲銅磬悠悠,兩邊的侍女依次上前,為大臣們送來點心。但與往常的茶水酥酪不同,這一迴端上來的居然是小金爐子上熱著的一個變窯瓷碗,內裏是盈盈一碗,仿佛殷紅的粉絲。
「血燕窩?」穆國世子嘀咕道。
太宗朝三保太監六下西洋之後,燕窩就從南洋傳入了中原,成為沿海頗受歡迎的補品,早先穆祺腰包裏有點閑錢,還特意買過燕窩送給趙菲劉禮當禮品。但現在採摘保存技術畢竟有限,尋常燕窩尚且易得,珍貴的血燕卻是萬金難求;就連國公府的人脈都搜羅不到,隻能用白燕敷衍而已。
開了南洋以後,可能弄點血燕也不難,但奢侈到可以隨手賞人……
世子左右望了一望,小心扯了扯身邊老實跪坐的閆東樓:
「這血燕……」
閆東樓愣了一愣,還是迴話了:
「是宮中傳的話,讓我們調撥了倭國的關稅,到南洋去買了一千斤補品。」
一千【斤】?穆祺默然了。
隻能說,這果然是老登的手筆……原本他還為這罕見的點心感到一點難得的感動,但僅以這個數量級來看,怕不是老登養的貓都能混一碗血燕吃吃吧?
當然,就算搜刮幹淨南洋的儲備,估計也刮不出一千斤的儲備,所以宮中的採購應該另有玄機。穆祺用金勺子攪了攪瓷碗裏的血燕,立刻聞到一股頗為熟悉的藥香;他上下看了一看,小心將瓷碗移開,果然看見火爐裏紅光微微,正靜靜地焙燒著一根大拇指粗細的山參。
穆祺嗖一聲合上了瓷碗:
「這是——」
「這也是買的補品。」
「高麗還有這樣的貨色?!」
看大小粗細,這少說也有十五年以上的參齡,是極好的藥材;但就算窮盡了高麗的儲備,怕也供不起這個消耗!
「不是高麗參。」閆小閣老顯然對這種揮霍也印象極深:「是找葡萄牙人和英吉利人做的買賣,他們說,在大洋對麵的什麽『美洲』陸地上,生長著很多的人參。」
……喔,原來是西洋參吶。
西洋沒有吃人參的習慣,所以存量充足,價格也不算昂貴。雖然如此,大把大把的買來人參後僅僅用作炭火薪柴,這奢侈也太不可思議了。
在製定中倭《金陵協定》時,原本穆祺心中還算計再三,總以為至少得有個三五十年的功夫,才能將東瀛的產出搜刮殆盡,永世不能翻身;但現在看來,隻要讓真君放開手腕,好好享受兩迴,那進度必定一日千裏,根本用不著什麽三五十年的功夫……
這就是封建時代獨夫民賊的水準嗎?穆祺大受震撼,隻能嘆了口氣。
——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阿房宮賦極度誇張,效果大概也不過如此了吧?
·
大概是為了表示對近臣的體恤(畢竟有資格進宮的重臣是真正幹活的牛馬,該籠絡還得籠絡);等到大家喝完這碗用人參焙的燕窩,皇帝才敲響了銅磬。一眾人等立刻起身,於珠簾之前伏跪,而簾中窸窣作響,思善公主掀開珠簾,迎出了數十日不見,越發水靈的皇帝陛下。
不錯,雖然在宮中躲了足足數十日,但也許是大筆花錢揮霍無度真的能改善心情,又或許是不計代價所服用下去的南洋補品終於發揮了效用;當皇帝水靈靈地從簾後徐步邁出時,一張老臉居然是紅光滿麵,雙眼顧盼有神,哪裏還有什麽生病的影子?
當然,皇帝此番亮相,細微痕跡中仍然看得出來變化;比如他衣衫飄飄,還是往常那件樸素道袍,但手上卻不知何時柱了一支瑩潤碧綠的翡翠玉杖,節節分明、通體無瑕,顯然是從一整塊翡翠礦石中開鑿而出,糜費不知幾何的工藝品。但皇帝卻全不吝惜,隻是以杖敲地,篤篤有聲,而語氣頗為平淡:
「朕昨日看書,見到兩句妙文,竟爾至今亦不能忘懷,真是心有戚戚焉。」
莫名其妙,全無鋪墊,突然而來,不可理喻。但在場的人都已經習慣了,閆閣老膝行上前:
「請聖上明示。」
「『有客西來,至東而止;炎運宏開,金烏隱匿。」皇帝曼聲吟詠,儀態極為瀟灑:「這就是朕所記的妙文,諸位大學士有什麽見解吶?」
又是慣熟的謎語人,又是讓人夢迴往昔的不說人話。大學士們對皇帝的這一套做派實在是太過於熟悉,所以立刻就反應了過來。
「迴皇上的話,這是《推背圖》的卜辭。」閆閣老恭敬道:「袁天罡以術數推算千年世事流轉,被李淳風推背而止。占卜出的內容編為歌謠,以隱語記錄;陛下所詠,正是其中一節。」
「天機不可泄露,所以隻有以隱語記錄。」皇帝微笑道:「那照閆閣老的見解,這『有客西來』是什麽意思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