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頁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 作者:三傻二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至於這「相當部分」到底是多少……穆祺數了數名冊的頁數,倒抽了一口涼氣。
「……真是土崩魚爛,一敗塗地!」他低聲道:「老道士也不過就是荒廢了十幾年朝政,國家居然就到了這個地步!」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嘛。」趙菲平靜道:「姑息軟弱這種事情,總是最縱容奸佞的。其實這也不算什麽,你是不知道我那邊的局麵——被趙家歷代皇帝縱容敷衍上百年之後,北宋的士人的骨頭,那簡直是……」
她搖了搖頭,不想再迴憶當初的局麵。趙官家與士大夫共天下百餘年,到女真兵臨城下的時候,儒生文臣卻是望風而降略無顧忌,投降的比例之高位份之尊,到了古往今來都罕見的地步——大安的奸細還可以編個名冊出來,北宋的奸細那都不用編了,你照著官員名單念一遍就是。
大安的儒生或許別樣的撐不起場麵,但唯獨在風骨氣節上可以按著北宋大儒的頭大吐口水,將一群名士上下羞辱個遍,而絕不容人稍有還嘴——「平時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再怎麽來說,人家也是敢死的!
所以還是孔老夫子說得多,愛之適足以害之;過分的寬縱隻不過是滋生了軟弱,必將在外敵的襲擾中一敗塗地;反之,如高祖皇帝朱重八這樣英察嚴苛毫不容情的君主,雖然動不動就砍頭扒皮充軍流放,但實際上卻能使文臣戰戰危懼而各盡其責,避免了塌方一樣天下大亂的混亂與潰敗。高祖皇帝一生能殺多少人,女真南下又會殺多少人?所謂殺一人而救萬人,如此兩相對比,才能稍稍明白前人的苦心!
殺生為護生,斬業非斬人;高祖皇帝深諳佛法,才是真正的高僧啊!
第109章 刑罰
酉時三刻, 戚元靖指揮若定,提前結束了海上的戰事。新式武器展現出了超乎尋常的威力,整場戰事行雲流水略無阻遏, 甚至沒有用到後續的預備部隊,堪稱是戚將軍從戎數年以來最為順利的一場指揮。但等到大事已畢指揮手下清理戰場之時,他才終於遭遇了此行最大的震撼, 或者說麻煩——穆國公世子親自趕來, 向他展示了此次刺殺至關重要的證據,以及那本致命的名錄。
事實如此之詳盡準備, 人證物證盡皆齊備, 戚元靖已經不必再多問什麽了。但正因為證據確鑿,他上下看過一遍之後, 才不覺頭皮發緊:
「這,這,怎會如此——」
刺殺欽差攪亂軍陣刺探情報, 即使戚元靖對大安律不甚了了,看一眼罪名也知道肯定是抄家滅族斬首起步上不封頂的刑罰;而再掂量掂量這本名冊的厚度,驚駭之情自是油然而生, 於是想來想去, 隻憋出一個疑問:
「——有多少?」
「也不算多。」穆祺如數家珍:「若以名冊而論,有一千五百八十九人幹犯大逆。但其中三百零二人已經遠逃海外,恐怕追之不及;剩餘一千二百八十七人中, 約有八百人事涉通倭謀反, 需要朝廷派人拷問;餘下與刺殺直接瓜葛的,不過四五百人而已。」
「不過四五百人而已」!
與通倭謀逆等關係敏感的重罪不同, 刺殺軍中的欽差幹犯的是軍法,可以由將領臨機處置, 根本不必通告朝廷。但若以軍法處置,這樣的罪過有且隻有一個下場,絕沒有道理可講。
「世子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還是網開一麵,在這裏解決了了事。」世子平靜道:「國家以寬仁為本;雖說要明正典刑,但既然軍法可以便宜行事,那就直接了解了他們吧,也算賞賜一點恩典。將軍以為如何?」
恩典?戚元靖愕然驚異,眼睛幾乎突出;但目光隨世子望向了山上高高懸掛著的兩具屍首,卻又不覺默然——依照高祖皇帝之《大誥》,抓捕到的刺客本應淩遲處死或是剝皮實草,但被召來的皮革匠殺豬匠聽到消息卻嚴辭拒絕,而且理由也很充分:且不說他們從來是殺豬殺羊沒有剝過人皮,就算真聽命幹了這票生意,那將來名聲遠揚,還會有百姓願意到他們肉鋪買東西嗎?幾輩子的名聲毀於一旦,再大的利潤人家也不願意做的。事情折騰到最後,軍隊上無可奈何,也就隻有退而求其次,以斬首的方式匆匆處死拉倒。
事實證明,手藝也是隨時代而變遷的;在高祖皇帝創造出的市場需求消失之後,淩遲和剝皮這兩門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就隨之湮滅,並再難復甦了。
所以,在此處解決問題還真是巨大的恩典。山東地方根本找不到可靠的劊子手,就算想用酷刑也沒有那個技術,隻能從寬從速,最多斬首了事。剝皮與淩遲最終改為了正常的斬首,這怎麽不能算格外的寬待呢?
這固然是軍法的特權,但未免大大違背了刑律的本意,所以世子沉吟片刻,也嘆了口氣:
「說是寬仁,其實也還是縱容……我們這些淺薄平庸之輩,真是愧對高祖皇帝啊。」
戚元靖無言以對,愣了片刻之後,隻憋出來一句話:
「也不至於如此。」
「我不是在拍馬屁。」世子搖了搖頭:「戚將軍看看名冊就知道了,如今山東及江浙沿海,通倭者真是盤根錯節,數不勝數,病患已經深入肌理;事情為什麽會發展到這一步?還不是如我這樣得過且過的大臣在中樞敷衍縱容,養癰遺患!試想一想,如果在罪行剛剛萌芽的時候,就能雷霆萬鈞,秉公執法,按照《大誥》剝他幾張人皮掛到官衙,事情會到這一步嗎?」
「……真是土崩魚爛,一敗塗地!」他低聲道:「老道士也不過就是荒廢了十幾年朝政,國家居然就到了這個地步!」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嘛。」趙菲平靜道:「姑息軟弱這種事情,總是最縱容奸佞的。其實這也不算什麽,你是不知道我那邊的局麵——被趙家歷代皇帝縱容敷衍上百年之後,北宋的士人的骨頭,那簡直是……」
她搖了搖頭,不想再迴憶當初的局麵。趙官家與士大夫共天下百餘年,到女真兵臨城下的時候,儒生文臣卻是望風而降略無顧忌,投降的比例之高位份之尊,到了古往今來都罕見的地步——大安的奸細還可以編個名冊出來,北宋的奸細那都不用編了,你照著官員名單念一遍就是。
大安的儒生或許別樣的撐不起場麵,但唯獨在風骨氣節上可以按著北宋大儒的頭大吐口水,將一群名士上下羞辱個遍,而絕不容人稍有還嘴——「平時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再怎麽來說,人家也是敢死的!
所以還是孔老夫子說得多,愛之適足以害之;過分的寬縱隻不過是滋生了軟弱,必將在外敵的襲擾中一敗塗地;反之,如高祖皇帝朱重八這樣英察嚴苛毫不容情的君主,雖然動不動就砍頭扒皮充軍流放,但實際上卻能使文臣戰戰危懼而各盡其責,避免了塌方一樣天下大亂的混亂與潰敗。高祖皇帝一生能殺多少人,女真南下又會殺多少人?所謂殺一人而救萬人,如此兩相對比,才能稍稍明白前人的苦心!
殺生為護生,斬業非斬人;高祖皇帝深諳佛法,才是真正的高僧啊!
第109章 刑罰
酉時三刻, 戚元靖指揮若定,提前結束了海上的戰事。新式武器展現出了超乎尋常的威力,整場戰事行雲流水略無阻遏, 甚至沒有用到後續的預備部隊,堪稱是戚將軍從戎數年以來最為順利的一場指揮。但等到大事已畢指揮手下清理戰場之時,他才終於遭遇了此行最大的震撼, 或者說麻煩——穆國公世子親自趕來, 向他展示了此次刺殺至關重要的證據,以及那本致命的名錄。
事實如此之詳盡準備, 人證物證盡皆齊備, 戚元靖已經不必再多問什麽了。但正因為證據確鑿,他上下看過一遍之後, 才不覺頭皮發緊:
「這,這,怎會如此——」
刺殺欽差攪亂軍陣刺探情報, 即使戚元靖對大安律不甚了了,看一眼罪名也知道肯定是抄家滅族斬首起步上不封頂的刑罰;而再掂量掂量這本名冊的厚度,驚駭之情自是油然而生, 於是想來想去, 隻憋出一個疑問:
「——有多少?」
「也不算多。」穆祺如數家珍:「若以名冊而論,有一千五百八十九人幹犯大逆。但其中三百零二人已經遠逃海外,恐怕追之不及;剩餘一千二百八十七人中, 約有八百人事涉通倭謀反, 需要朝廷派人拷問;餘下與刺殺直接瓜葛的,不過四五百人而已。」
「不過四五百人而已」!
與通倭謀逆等關係敏感的重罪不同, 刺殺軍中的欽差幹犯的是軍法,可以由將領臨機處置, 根本不必通告朝廷。但若以軍法處置,這樣的罪過有且隻有一個下場,絕沒有道理可講。
「世子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還是網開一麵,在這裏解決了了事。」世子平靜道:「國家以寬仁為本;雖說要明正典刑,但既然軍法可以便宜行事,那就直接了解了他們吧,也算賞賜一點恩典。將軍以為如何?」
恩典?戚元靖愕然驚異,眼睛幾乎突出;但目光隨世子望向了山上高高懸掛著的兩具屍首,卻又不覺默然——依照高祖皇帝之《大誥》,抓捕到的刺客本應淩遲處死或是剝皮實草,但被召來的皮革匠殺豬匠聽到消息卻嚴辭拒絕,而且理由也很充分:且不說他們從來是殺豬殺羊沒有剝過人皮,就算真聽命幹了這票生意,那將來名聲遠揚,還會有百姓願意到他們肉鋪買東西嗎?幾輩子的名聲毀於一旦,再大的利潤人家也不願意做的。事情折騰到最後,軍隊上無可奈何,也就隻有退而求其次,以斬首的方式匆匆處死拉倒。
事實證明,手藝也是隨時代而變遷的;在高祖皇帝創造出的市場需求消失之後,淩遲和剝皮這兩門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就隨之湮滅,並再難復甦了。
所以,在此處解決問題還真是巨大的恩典。山東地方根本找不到可靠的劊子手,就算想用酷刑也沒有那個技術,隻能從寬從速,最多斬首了事。剝皮與淩遲最終改為了正常的斬首,這怎麽不能算格外的寬待呢?
這固然是軍法的特權,但未免大大違背了刑律的本意,所以世子沉吟片刻,也嘆了口氣:
「說是寬仁,其實也還是縱容……我們這些淺薄平庸之輩,真是愧對高祖皇帝啊。」
戚元靖無言以對,愣了片刻之後,隻憋出來一句話:
「也不至於如此。」
「我不是在拍馬屁。」世子搖了搖頭:「戚將軍看看名冊就知道了,如今山東及江浙沿海,通倭者真是盤根錯節,數不勝數,病患已經深入肌理;事情為什麽會發展到這一步?還不是如我這樣得過且過的大臣在中樞敷衍縱容,養癰遺患!試想一想,如果在罪行剛剛萌芽的時候,就能雷霆萬鈞,秉公執法,按照《大誥》剝他幾張人皮掛到官衙,事情會到這一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