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頁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 作者:三傻二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既然穆國公世子是正確的,那錦衣衛當然就是錯誤的。原本世子是皇帝的自己人,錦衣衛是皇帝的自家狗,人和狗之間起了衝突,皇帝還願意調解一二。但現在真君自己都是火氣上頭,當然抬腿就要給狗來上一腳。
該咬的不咬,不該咬的亂咬。朕叫你們南下辦差,是讓你們盯著穆國公世子咬的麽?真正是混帳東西!
李再芳一句話也不敢多說,捧著奏摺趕快退了下去。剛剛拐過影壁,就見黃尚綱匆匆而來,手中又握著一封公文。
因為主上的脾氣實在發得古怪,李再芳有意給下屬提個醒:「黃公公,你拿著的這是什麽公文?」
黃尚綱趕緊行禮:「迴李公公的話,這是穆國公世子托咱家呈上來的請罪表章;說是南下之行多有過失,求聖上重重的懲處。」
李再芳:……啊?
第98章 暴怒
雖然對東南的豪族已經生出了莫大的不滿, 雖然解決問題的手段已經是萬事具備,但飛玄真君也並沒有打算立刻動手——皇帝到底不是自己親祖宗那樣雷厲風行殺伐果斷一天不殺人心情就不舒暢的性子,長久擺爛之後拖延症已經深入骨髓, 並不願意在年末動刀子整人;再說了,長久齋戒之後老天居然真的賞臉下雪,恰恰說明了他飛玄真君得天之幸蒙受天寵, 這樣喜悅快意普天同慶的時候, 皇帝誌得意滿猶自不足,其實是沒什麽心思和下麵過多計較的。
簡單來說, 飛玄真君這幾日的精力都放在官員的賀表青詞層出不窮的馬屁上了, 火氣也隻是一閃而過,隨即消弭;隻要某些官員懂得見好就收, 事情還是有緩和餘地的。
可惜,黨爭一旦與利益集團綁定,就再不是皇帝使點顏色就可以平息的了。高祖皇帝威加宇內天下莫敢不從, 到了晚年不過稍有寬縱,都有人敢整出南北榜案這種大活;何況真君根基虛浮威懾不足,不過靠著權術勉強維持威嚴?「原折擲迴」的警告已經足夠森嚴苛厲厲, 但被利益驅使的官員仍然前赴後繼, 絕無收斂。不過兩三日之後,投遞到皇帝麵前的奏章便翻了數倍之多,而且大同小異如出一轍, 都是在彈劾穆國公世子南下種種大逆不道的舉止。
時值歲末佳節將至, 真君又千辛萬苦的求下來了一場瑞雪(你別管辛苦不辛苦,你就說下沒下雪吧), 此時普天同慶,各個衙門都有眼色, 不會拿艱難繁重的公事惹皇帝的不快。這個時候三番五次的上書彈劾,不是公然藐視權威,又是什麽?
如今的皇帝再也不是當初那個被倭寇打了左臉還要伸右臉的窩囊廢了,證出飛玄真君不等式後聖上念頭通達心胸暢快,已經不屑於再做忍耐了。正如《凡人修仙》所言,十年河東,十年河西,莫欺老登窮,飛玄真君大筆一揮,直接讓東廠把幾個跳得最高的言官拖到宮門外一通毒打,「也算用他們的血給新年添添喜氣」。
不過,這樣的手腕並不足以嚇阻某些幕後的人物。昔日南北榜案時,麵對著高祖皇帝明確要求補錄北方士人的指示,主考官都可以抗命不從,甚至整出北方士人「語多悖慢」,統統都是北元反動派的驚天大夥;如今老登這點小打小鬧,久經考驗的官場老手當然不放在眼裏。你打歸你打,我罵歸我罵。彈章奏表仍然是雪花一樣的漫天飛舞,而且彈劾的重點越發奇怪——這些言官甚至信誓旦旦的聲稱,先前之所以兩三個月的不下雪,正是因為穆國公世子橫行無忌幹犯眾怒,天人交感上怒下怨,才險些釀成大變。
這簡直是當初攻擊王安石變法的套路了,用玄之又玄不可揣測的天象說事,實際上已經不是什麽擺證據講道理以禮服人,而純粹是撒潑打滾式的瘋狗亂咬,體現的是對方不死不休的決心——天象的事情沒有人可以解釋,那麽這種彈劾也必將無窮無盡,直到有一方徹底倒台為止。
——不是,至於嗎?
事情到了現在,其實朝廷也差不多搞清楚了世子在江南整出的大活。總得來說癲公發狂的破壞力相當之大,但畢竟在南方待的日子實在不長,所以造成的損害還算是可控的。以皇帝的估算看,世子南下後又砸又搶到處撒歡,損失統共也就一百萬兩上下而已。要說慘重呢的確也很慘重,但到底沒有動搖根基;江南豪族又何必搞出這種魚死網破的調調呢?
從如此滔天的恨意看,這不像是隻搶了一點物資,倒更像是刨了某些宗族的祖墳吶!
……所以說,這癲公到底在江南做了些什麽?
在接到第兩百封彈劾的奏摺之後,皇帝茫然了。
這樣深刻的茫然持續了數日,才終於得到了完美的解答。
·
【後世迴響·上虞海戰的餘波】
【……相對於數百年後才逐一顯現的諸多重大意義,上虞海戰對當時大安朝局的影響卻是立竿見影的——國庫通過葡萄牙的賠款獲取了大筆的入帳;行商們通過《上虞條約》獲取了可以在南洋自由經商的特權;北方開闢了可以運輸糧食的通道。但最直接、最關鍵的改變,卻可以一言蔽之:上虞海戰之後,箭在弦上的「甲寅變法」,終於找到了自己的敵人。
改革涉及利益的再次分配,為了保證內部的團結一致,就不能不在外部樹立敵人;自桑弘羊至王安石,慣例莫不如此。但在甲寅變法的初期,改革團隊在這個根本方針上卻相當之迷茫——葡萄牙與倭寇當然是理所應當的敵人,但這個敵人未免也太過於弱小,根本不能納入長期的規劃之中。或者我們可以說得簡單粗暴一點,在解決完了葡萄牙倭寇之後,大安應該用什麽樣的理由對外用兵呢?
該咬的不咬,不該咬的亂咬。朕叫你們南下辦差,是讓你們盯著穆國公世子咬的麽?真正是混帳東西!
李再芳一句話也不敢多說,捧著奏摺趕快退了下去。剛剛拐過影壁,就見黃尚綱匆匆而來,手中又握著一封公文。
因為主上的脾氣實在發得古怪,李再芳有意給下屬提個醒:「黃公公,你拿著的這是什麽公文?」
黃尚綱趕緊行禮:「迴李公公的話,這是穆國公世子托咱家呈上來的請罪表章;說是南下之行多有過失,求聖上重重的懲處。」
李再芳:……啊?
第98章 暴怒
雖然對東南的豪族已經生出了莫大的不滿, 雖然解決問題的手段已經是萬事具備,但飛玄真君也並沒有打算立刻動手——皇帝到底不是自己親祖宗那樣雷厲風行殺伐果斷一天不殺人心情就不舒暢的性子,長久擺爛之後拖延症已經深入骨髓, 並不願意在年末動刀子整人;再說了,長久齋戒之後老天居然真的賞臉下雪,恰恰說明了他飛玄真君得天之幸蒙受天寵, 這樣喜悅快意普天同慶的時候, 皇帝誌得意滿猶自不足,其實是沒什麽心思和下麵過多計較的。
簡單來說, 飛玄真君這幾日的精力都放在官員的賀表青詞層出不窮的馬屁上了, 火氣也隻是一閃而過,隨即消弭;隻要某些官員懂得見好就收, 事情還是有緩和餘地的。
可惜,黨爭一旦與利益集團綁定,就再不是皇帝使點顏色就可以平息的了。高祖皇帝威加宇內天下莫敢不從, 到了晚年不過稍有寬縱,都有人敢整出南北榜案這種大活;何況真君根基虛浮威懾不足,不過靠著權術勉強維持威嚴?「原折擲迴」的警告已經足夠森嚴苛厲厲, 但被利益驅使的官員仍然前赴後繼, 絕無收斂。不過兩三日之後,投遞到皇帝麵前的奏章便翻了數倍之多,而且大同小異如出一轍, 都是在彈劾穆國公世子南下種種大逆不道的舉止。
時值歲末佳節將至, 真君又千辛萬苦的求下來了一場瑞雪(你別管辛苦不辛苦,你就說下沒下雪吧), 此時普天同慶,各個衙門都有眼色, 不會拿艱難繁重的公事惹皇帝的不快。這個時候三番五次的上書彈劾,不是公然藐視權威,又是什麽?
如今的皇帝再也不是當初那個被倭寇打了左臉還要伸右臉的窩囊廢了,證出飛玄真君不等式後聖上念頭通達心胸暢快,已經不屑於再做忍耐了。正如《凡人修仙》所言,十年河東,十年河西,莫欺老登窮,飛玄真君大筆一揮,直接讓東廠把幾個跳得最高的言官拖到宮門外一通毒打,「也算用他們的血給新年添添喜氣」。
不過,這樣的手腕並不足以嚇阻某些幕後的人物。昔日南北榜案時,麵對著高祖皇帝明確要求補錄北方士人的指示,主考官都可以抗命不從,甚至整出北方士人「語多悖慢」,統統都是北元反動派的驚天大夥;如今老登這點小打小鬧,久經考驗的官場老手當然不放在眼裏。你打歸你打,我罵歸我罵。彈章奏表仍然是雪花一樣的漫天飛舞,而且彈劾的重點越發奇怪——這些言官甚至信誓旦旦的聲稱,先前之所以兩三個月的不下雪,正是因為穆國公世子橫行無忌幹犯眾怒,天人交感上怒下怨,才險些釀成大變。
這簡直是當初攻擊王安石變法的套路了,用玄之又玄不可揣測的天象說事,實際上已經不是什麽擺證據講道理以禮服人,而純粹是撒潑打滾式的瘋狗亂咬,體現的是對方不死不休的決心——天象的事情沒有人可以解釋,那麽這種彈劾也必將無窮無盡,直到有一方徹底倒台為止。
——不是,至於嗎?
事情到了現在,其實朝廷也差不多搞清楚了世子在江南整出的大活。總得來說癲公發狂的破壞力相當之大,但畢竟在南方待的日子實在不長,所以造成的損害還算是可控的。以皇帝的估算看,世子南下後又砸又搶到處撒歡,損失統共也就一百萬兩上下而已。要說慘重呢的確也很慘重,但到底沒有動搖根基;江南豪族又何必搞出這種魚死網破的調調呢?
從如此滔天的恨意看,這不像是隻搶了一點物資,倒更像是刨了某些宗族的祖墳吶!
……所以說,這癲公到底在江南做了些什麽?
在接到第兩百封彈劾的奏摺之後,皇帝茫然了。
這樣深刻的茫然持續了數日,才終於得到了完美的解答。
·
【後世迴響·上虞海戰的餘波】
【……相對於數百年後才逐一顯現的諸多重大意義,上虞海戰對當時大安朝局的影響卻是立竿見影的——國庫通過葡萄牙的賠款獲取了大筆的入帳;行商們通過《上虞條約》獲取了可以在南洋自由經商的特權;北方開闢了可以運輸糧食的通道。但最直接、最關鍵的改變,卻可以一言蔽之:上虞海戰之後,箭在弦上的「甲寅變法」,終於找到了自己的敵人。
改革涉及利益的再次分配,為了保證內部的團結一致,就不能不在外部樹立敵人;自桑弘羊至王安石,慣例莫不如此。但在甲寅變法的初期,改革團隊在這個根本方針上卻相當之迷茫——葡萄牙與倭寇當然是理所應當的敵人,但這個敵人未免也太過於弱小,根本不能納入長期的規劃之中。或者我們可以說得簡單粗暴一點,在解決完了葡萄牙倭寇之後,大安應該用什麽樣的理由對外用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