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了片刻李時珍那罕見的茫然神情,飛玄真君終於敲一敲金磬,明白無誤的下了指示:


    【送李太醫到僻靜處暫歇,重賞。】


    ·


    親自將李時珍送到周遭的屋舍,一樣一樣逐一打點仔細。李再芳兩刻鍾後才返迴靜室之中,為皇帝擦拭手腳,整理衣服,然後取了幾個極大的枕頭撐住皇帝的後背,扶著皇帝慢慢的坐好,半靠在一堆枕頭和被褥之上。


    太醫院的藥雖然溫吞平和,總算還有效用。老登重傷後不敢作妖,隻能遵照醫囑老實服藥針灸,數十日下來居然大有好轉。雖然仍舊不能理政,但每日總要看小半個時辰的奏摺,了解政務下達指示,為他日重秉大權做預備。今日服藥之後,李再芳也照例將乘放緊要公文的金盒捧到真君麵前,等候皇帝翻閱。


    但飛玄真君閉目片刻,並沒有看那些長篇大論的奏摺,而是敲了敲金磬:


    【將朕的簽桶取來】


    飛玄真君醉心玄修,除了照常的煉丹服氣打坐導引之外,當然也要嚐試道家占卜預言的學問。隻是堂堂皇帝求卦枚卜,多半整的都是燒龜殼燒蓍草舞蹈踏卦這類的大活,隻是現在半癱在床無可奈何,也隻能效法尋常江湖道士,搖一搖簽筒問卜。但就連求籤這樣的事,如今半癱的真君也力有未逮了。他勉強接過簽筒,還沒有來得及搖上一搖,雙手便是齊齊一個抽搐,簽筒失手墜落,嘩啦啦倒出了一地竹籤。


    真君生病以來,最忌諱的就是自己一副顫顫巍巍舉動無力的病態,每每發作都要來一次無聲無息的暴怒,將火氣遷怒給無辜且可憐的諸位宮人。如今竹籤翻倒,李再芳背上立刻就出了一層白毛細汗。他左右一掃,示意徒子徒孫們趕緊退後,然後自己跪下來去撿散落滿地的竹籤。


    但皇帝揮手阻止了他,含混不清的吐出幾句隻有心腹才能分辨清晰的話:


    【卜卦本是天意。既然天意要讓它擺成這個樣子,那朕就這麽看。你要把朕的話都記下來,一個字也不許泄漏。】


    這散成一地的竹籤能看出什麽?李再芳不知所措,隻能趴在禦榻邊等候皇帝的指示。


    飛玄真君俯身打量這些四散的木棍,看了片刻後難以自抑的頭暈,於是往後一倒,開始發言:


    【朕先前教你盯著穆國公世子府上的那個海剛峰,你盯住了沒有?】


    李再芳微微一愣。他倒是將事情給交託了下去,但這幾十日以來大事頻仍,宮中鬧得跟滾水一樣,他這個大內總管又要安撫手下又要派人嚴管京師,實在沒有精力管這樣的破事,如今絞盡腦汁想了許久,才終於記起了一點端倪:


    「迴聖上的話,似乎是穆國公世子給吏部打了招唿,給他調了個外放的職缺。到底外放的是什麽地方,奴婢尚且不知。這都是奴婢失職,下去後奴婢立刻細查。」


    飛玄真君哼了一聲,又是那種熟悉的陰陽怪氣的調調,要是現在真君口舌靈便,非得借著這句話將宮中上下的太監都敲打個膽戰心驚不可。但現在他隻會啊吧啊吧外加用手敲磬,交流渠道縮減後攻擊力也大大降低,隻能翻一個白眼,繼續含糊訓示:


    【一日日隻盯著京師三畝地你這做總管的倒也自在。罷了,朕也用不著你細查。僅以此卦象來看,那海剛峰多半是被安排到江浙一帶去了。你要派人到江浙看一看,能幫襯的都幫襯一點。】


    皇帝為什麽要念念不忘一個的記掛著一個連進士都未曾考取的小小舉人?李再芳不敢揣測,隻是恭敬磕頭:


    「這都是陛下愛重臣子的仁心,奴婢一定辦好。」


    【仁心?】皇帝冷笑了,即使聲音依舊艱澀,也能聽出隱約的譏諷:【你還是不懂朕的意思——算了,你也不必懂。幹上幹下,此人資質非凡,來日必成大器。一定要盯住了。】


    什麽「資質非凡」、「必成大器」,這難道也是卦象能看得出來的嗎?飛玄真君這樣的裝神弄鬼實在搞得太多,李再芳早就有了絕對的抵抗力,所以心平氣和,恭敬聽令,隻是心中微有好奇,不知道聖上是哪裏得來的消息。


    當然,即使他為司禮監掌印兼領皇城司提管,理論上已經掌握了宮中絕大部分的情報來源;但以飛玄真君之刻薄猜忌,也必然在暗中隱伏下了後手,悄悄打探著連太監們都不能與聞的秘密。可無論如何,到了李再芳黃尚綱這樣的地位,再機密的後手也不可能完全隱匿蹤跡,更何況這幾十日來他們基本是侍奉在側寸步不離,也從沒有看到過皇帝接見外人。有種種防備在前,這一條不知來歷的情報就更是莫名其妙了。


    但很快,皇帝下一句話平平而來,卻頃刻間逼出了李再芳一身冷汗:


    【這樣用心正大的人,無論職分高低,朕都願意賞他一份前程,體貼體貼他的心意。便譬如今日的李時珍,他不慕榮華,也不希圖賞賜,那朕就給他遍觀文淵閣藥書的特權,方便他編纂他的《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


    聽到這四個字,李再芳背上立刻就滲出了冷汗!


    李時珍是昨日深夜才被錦衣衛緊急送來的,因為事出從權急如星火,一夥子太監和密探幾乎都來沒得及做什麽解釋,基本是把李太醫直接搶進了京城——一路風塵顛簸又一肚子疑雲,李時珍下車時的臉色絕不會好看,還是李再芳紆尊降貴,親自擺下宴席為太醫接風賠禮,千方百計的平撫情緒。恰恰也是在席間相談甚歡,半醉的李再芳聽到李時珍編撰藥書的誌願,才忽的靈機一動,建議將此書命名為《本草綱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傻二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傻二瘋並收藏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