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頁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 作者:三傻二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再芳迅速翻譯了出來:「爾等既然說現在的法子過於保守,那原本又是打算如何行事?」
穆祺恭敬束手:「治病須治本,僅僅殺兩個人無濟於事;閣老與臣的意思,還是要改製。」
飛玄真君抬了抬眉毛,又敲了幾下。
李再芳道:「你這些話,早就有人說過了。」
「是的。先前大學士張璁、夏衍,都曾有過這樣的議論。閆閣老一一都告訴了臣。」世子謙卑而又溫順,隻是句句依舊不離閆閣老的訓示:「但這種種舉措,又真有過什麽效用麽?所以閣老的意思,要改就得大刀闊斧,直至根本,一舉改出個朗朗幹坤……」
話還沒說完,隻聽噹啷一聲響。原來是閆閣老兩腿發軟,不覺向旁邊一歪,居然直接帶翻了旁邊小幾上的茶盞。
世子轉過頭來,驚訝的看著臉色怪異的重臣:
「閣老這是怎麽了?」
閆分宜喉嚨咯咯作響,一時竟說不出話來了
第66章 削藩
殿閣內一片寂靜, 眾人屏息凝神,連唿吸之聲也沒有半點。在這樣絕對的安靜中,閆閣老喉嚨中的咯咯聲便尤為刺耳起來。
可惜, 就像先前數十位被閆閣老指鹿為馬強行捆綁堵得兩眼翻白言語不能的大臣一樣,當閆閣老被相同的招數擊中要害時,照樣沒有人會為他解圍。大家依舊隻是垂眉順目, 默不作聲的思索著穆國公世子方才的暴論。
若以史實而論, 早在孝宗弘治年間,改革宗藩製度的唿聲便已甚囂塵上, 逐漸成為文臣的共識;而至武宗皇帝以來, 歷代名臣反覆嚐試,實際已經疊代出了一整套成熟的改革體係。所以世子都不必解釋什麽, 僅僅說一個「大刀闊斧」,所有人就基本都明白了!
按張璁當年改革的思路,變動宗藩製度的方向分為上中下三策;下策最為保守溫和, 基本不會改動什麽,隻是要求嚴明執法,懲治犯法宗室, 逼迫他們吐出多年來侵占的田地與祿米;中策則稍為激進, 打算削減部分強藩的封地,擴大地方約束的權限,中央定期派出禦史監察, 並允許部分窮困宗室出籍後自謀生路;而上策……上策則激進之至, 同樣也相當簡單,直指問題根本——無限製繁殖的宗藩終究是不可以承受的, 所以必須考慮給皇帝的親戚們上上強度!
要論大刀闊斧,那當然隻有最激進的上策才能稱得上大刀闊斧。但即使在改革動力至為充足、朝野風氣最為躁動的武宗末年, 敢於支持這種決議的官員也在少數;更何況幾十年後歷次革新都一敗塗地,官場心氣已經被大大消磨?
在場的沒有一個會為宗室說話,但也沒有一個會開口贊同這樣躁進嚴苛的改革。官僚的保守封閉,謹慎自持,向來都是如此。
所以,默然片刻之後,還是皇帝敲了敲床頭。
李再芳道:「照這個辦法,怕不是要弄出不小的動靜。」
這算是很和婉的提醒了。以真君的身份和性格,居然還肯多說一句話提醒臣下,委實已經是天高地厚的恩典,足以令在場的大臣們瞠目結舌,銘刻於心。但世子依舊沒有走下這搭好的台階:
「這一點,閆閣老也想到了。」他信誓旦旦道:「閆閣老說了,為解君憂敢辭其勞,就算與宗室中一切因循守舊的叛逆為敵,他也必當一往無前,為陛下掃清阻礙。」
閆閣老:?!!!
雖然隻是平平一句,卻聽得閆閣老簡直要唿吸不能了——老子憑什麽要與宗室為敵?!!
宗室是好招惹的嗎?祖製是好招惹的嗎?千萬人的反攻倒算是能頂得住的嗎?
——奶奶的,老子還想再幹幾年呢!
在那一瞬間,閆閣老的內心是完全崩潰的——他一生欺軟怕硬長袖善舞柿子隻挑軟的捏,怎麽兩三句話的功夫就被扔進了這種硬拚硬的高端局呢?
可憐閆分宜心如湯煮思路電轉,想來想去也沒想通這匪夷所思的進程。而任憑他如何的急躁驚駭不能自已,現下卻連半個字都說不出來——先前的什麽「臣與世子見解一致」,已經把一切退路都給堵死了;如果貿然開口否認,那直接就是個欺君之罪!
得罪宗室會怎麽樣他不好說,但得罪皇帝是絕對承受不住的。所以閆閣老隻有閉嘴拉倒。
在閆閣老掙紮不能的可悲沉寂中,真君篤篤敲下了詢問:
「你們打算如何處置?」
聽聽,聽聽,連皇帝都說上「你們」了,那不就直接鎖死,再也剖分不開了嗎?
「臣才多少經歷,哪裏敢在這樣的政事上多嘴?」世子恭敬道:「還是閣老教誨我,說這樣的大事不能一蹴而就(「老子沒有說過!」閆閣老在心中無聲的狂喊!),否則必定是適得其反,得不償失。如果當真要改製,那既得至上而下,也得至下而上。兩相配合,方為允妥。」
飛玄真君眯了眯眼,倒頗有些詫異了。說實話,如果世子隻是打著雞血全力鼓吹削藩改製迫在眉睫的種種必要,那縱使他再如何愛重信任這位忠臣,也隻能找個藉口隨便敷衍過去——飛玄真君又不是建文皇帝,沒有平白捅馬蜂窩的愛好;但能一本真經說出「至上而下」、「至下而上」來,那至少是有過一番研究,可以仔細聽聽的。
他嗯了一聲,再敲敲桌子:
「你且細細說來。」
「是這樣。」世子俯首:「閆閣老說(「還是那句話,老子沒有說過!」),以往朝廷約束宗藩,都是派遣禦史和言官到各地尋訪糾察,彈劾不法的舉止。這樣由上而下,秉風雷而行,固然是天威浩蕩,莫敢不從。但畢竟言官久處京師,頗有隔膜,又是疏不間親,很難從嚴查辦。所以還是得至下而上,允許宗藩們自己上書檢舉糾查同宗的過失,上下彼此搭配,才算妥當……」
穆祺恭敬束手:「治病須治本,僅僅殺兩個人無濟於事;閣老與臣的意思,還是要改製。」
飛玄真君抬了抬眉毛,又敲了幾下。
李再芳道:「你這些話,早就有人說過了。」
「是的。先前大學士張璁、夏衍,都曾有過這樣的議論。閆閣老一一都告訴了臣。」世子謙卑而又溫順,隻是句句依舊不離閆閣老的訓示:「但這種種舉措,又真有過什麽效用麽?所以閣老的意思,要改就得大刀闊斧,直至根本,一舉改出個朗朗幹坤……」
話還沒說完,隻聽噹啷一聲響。原來是閆閣老兩腿發軟,不覺向旁邊一歪,居然直接帶翻了旁邊小幾上的茶盞。
世子轉過頭來,驚訝的看著臉色怪異的重臣:
「閣老這是怎麽了?」
閆分宜喉嚨咯咯作響,一時竟說不出話來了
第66章 削藩
殿閣內一片寂靜, 眾人屏息凝神,連唿吸之聲也沒有半點。在這樣絕對的安靜中,閆閣老喉嚨中的咯咯聲便尤為刺耳起來。
可惜, 就像先前數十位被閆閣老指鹿為馬強行捆綁堵得兩眼翻白言語不能的大臣一樣,當閆閣老被相同的招數擊中要害時,照樣沒有人會為他解圍。大家依舊隻是垂眉順目, 默不作聲的思索著穆國公世子方才的暴論。
若以史實而論, 早在孝宗弘治年間,改革宗藩製度的唿聲便已甚囂塵上, 逐漸成為文臣的共識;而至武宗皇帝以來, 歷代名臣反覆嚐試,實際已經疊代出了一整套成熟的改革體係。所以世子都不必解釋什麽, 僅僅說一個「大刀闊斧」,所有人就基本都明白了!
按張璁當年改革的思路,變動宗藩製度的方向分為上中下三策;下策最為保守溫和, 基本不會改動什麽,隻是要求嚴明執法,懲治犯法宗室, 逼迫他們吐出多年來侵占的田地與祿米;中策則稍為激進, 打算削減部分強藩的封地,擴大地方約束的權限,中央定期派出禦史監察, 並允許部分窮困宗室出籍後自謀生路;而上策……上策則激進之至, 同樣也相當簡單,直指問題根本——無限製繁殖的宗藩終究是不可以承受的, 所以必須考慮給皇帝的親戚們上上強度!
要論大刀闊斧,那當然隻有最激進的上策才能稱得上大刀闊斧。但即使在改革動力至為充足、朝野風氣最為躁動的武宗末年, 敢於支持這種決議的官員也在少數;更何況幾十年後歷次革新都一敗塗地,官場心氣已經被大大消磨?
在場的沒有一個會為宗室說話,但也沒有一個會開口贊同這樣躁進嚴苛的改革。官僚的保守封閉,謹慎自持,向來都是如此。
所以,默然片刻之後,還是皇帝敲了敲床頭。
李再芳道:「照這個辦法,怕不是要弄出不小的動靜。」
這算是很和婉的提醒了。以真君的身份和性格,居然還肯多說一句話提醒臣下,委實已經是天高地厚的恩典,足以令在場的大臣們瞠目結舌,銘刻於心。但世子依舊沒有走下這搭好的台階:
「這一點,閆閣老也想到了。」他信誓旦旦道:「閆閣老說了,為解君憂敢辭其勞,就算與宗室中一切因循守舊的叛逆為敵,他也必當一往無前,為陛下掃清阻礙。」
閆閣老:?!!!
雖然隻是平平一句,卻聽得閆閣老簡直要唿吸不能了——老子憑什麽要與宗室為敵?!!
宗室是好招惹的嗎?祖製是好招惹的嗎?千萬人的反攻倒算是能頂得住的嗎?
——奶奶的,老子還想再幹幾年呢!
在那一瞬間,閆閣老的內心是完全崩潰的——他一生欺軟怕硬長袖善舞柿子隻挑軟的捏,怎麽兩三句話的功夫就被扔進了這種硬拚硬的高端局呢?
可憐閆分宜心如湯煮思路電轉,想來想去也沒想通這匪夷所思的進程。而任憑他如何的急躁驚駭不能自已,現下卻連半個字都說不出來——先前的什麽「臣與世子見解一致」,已經把一切退路都給堵死了;如果貿然開口否認,那直接就是個欺君之罪!
得罪宗室會怎麽樣他不好說,但得罪皇帝是絕對承受不住的。所以閆閣老隻有閉嘴拉倒。
在閆閣老掙紮不能的可悲沉寂中,真君篤篤敲下了詢問:
「你們打算如何處置?」
聽聽,聽聽,連皇帝都說上「你們」了,那不就直接鎖死,再也剖分不開了嗎?
「臣才多少經歷,哪裏敢在這樣的政事上多嘴?」世子恭敬道:「還是閣老教誨我,說這樣的大事不能一蹴而就(「老子沒有說過!」閆閣老在心中無聲的狂喊!),否則必定是適得其反,得不償失。如果當真要改製,那既得至上而下,也得至下而上。兩相配合,方為允妥。」
飛玄真君眯了眯眼,倒頗有些詫異了。說實話,如果世子隻是打著雞血全力鼓吹削藩改製迫在眉睫的種種必要,那縱使他再如何愛重信任這位忠臣,也隻能找個藉口隨便敷衍過去——飛玄真君又不是建文皇帝,沒有平白捅馬蜂窩的愛好;但能一本真經說出「至上而下」、「至下而上」來,那至少是有過一番研究,可以仔細聽聽的。
他嗯了一聲,再敲敲桌子:
「你且細細說來。」
「是這樣。」世子俯首:「閆閣老說(「還是那句話,老子沒有說過!」),以往朝廷約束宗藩,都是派遣禦史和言官到各地尋訪糾察,彈劾不法的舉止。這樣由上而下,秉風雷而行,固然是天威浩蕩,莫敢不從。但畢竟言官久處京師,頗有隔膜,又是疏不間親,很難從嚴查辦。所以還是得至下而上,允許宗藩們自己上書檢舉糾查同宗的過失,上下彼此搭配,才算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