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頁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 作者:三傻二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保證都已經到了這個地步,張太嶽還能說什麽呢?也隻有垂手答應了
當然,僅僅送宮中是不夠的。這畢竟是爛尾了將近八十年的大項目,如今能在新一屆內閣的手中大功告成,好歹也算一件不大不小的功績。所以世子思慮再三,又親自寫了一張手令,讓翰林院撥一筆款出來,將英宗皇帝的史料刊印成冊,不僅僅是內閣,就連司禮監、東廠、錦衣衛,各個要緊的所在都要雨露均沾,共同體會翰林院的政績。
「各處衙門都要送到,這才是公平公正的道理。」世子指尖相對,若有所思:「不過嘛,資料送了這麽多,保密的難度未免就大大的增加了。張先生你應該也知道,朝廷的保密水平,一向都是……」
他以一個意味深長的沉默,總結了一切意猶未盡的陳述。
張太嶽:…………
他艱難道:「……那如果泄密了呢?」
「如果泄密了,那就是各部堂官的責任,是市井謠言的責任。而非翰林院的責任,更不是你我的責任。」穆祺輕描淡寫:「當然,這其實也談不上什麽罪責。張先生,你讀過京中曾時興的《庭院春深鎖閣老》麽?」
·
——即使在皇帝歇斯底裏的重拳下,如今《庭院春深鎖閣老》依舊在坊間隱秘的流傳,從未杜絕,也決計無法杜絕。事實雄辯的證明了。京師百姓的八卦欲望比一切衙門的強力都更強力堅韌,已經絕不是區區一點皇家威嚴可以製止的了。
以此現成經驗來看,文人們連活皇帝都敢編排,還會怕你個死皇帝不成?!
第64章 施政
雖然臨時的內閣隻是皇帝緊急湊出的一個草台班子, 但諸位大人們搭起台子後辛辛苦苦幹了十餘日,好歹也算是把局勢拉迴了正軌,有資格考慮一點比較長遠的措施了。
也恰恰在這樣的當口, 已經逐漸習慣了新內閣的六部百官們開始了大安官場承襲百年的傳統藝能,即風評時政,或曰背後蛐蛐人。頗有閑暇的大臣們冷眼旁觀了數日, 將內閣閣臣私下羅列成表, 仿照昔日王安石之舊例,給新內閣取了個「生老病死苦」的諢名。
這外號倒也不難理解, 如今內閣數人之中, 夏衍夏閣老是老病纏身奄奄一息,眼看就要蹬腿, 雖然還有個名頭,其實根本不理事,占了個「病」與「死」字;驟逢大事推脫不得, 李句容李閣老隻能唉聲嘆氣愁眉不展,看著都叫人心生痛苦,所以占了個「苦」字。
而所謂「老」者, 則指閆閣老許閣老這兩位資格最老的重臣, 又是暗諷他們暮氣沉沉、毫無作為。本來資格老說話最有分量,但現下局勢曖昧進展不明,兩個修煉多年的官場大模型幹脆天天打太極, 每日在值房幹坐著說不出兩句囫圇話, 逼急了幹脆說耳朵聾了聽不見。老態龍鍾倚老賣老,望之尤為可氣。
老病死苦都是這麽一攤稀爛的模樣, 十數日以來朝廷全部的大事,基本就全部由剛滿十八歲入內閣不過二十日卻已經受命掌握機要的穆國公世子左右了, 也就是唯一的那一個「生」字。生者生機勃勃,世子無論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也好,還是慨然擔當義不容辭也罷,至少從來不會給朝廷磨洋工打太極。六部的公文送到之後,許閣老閆閣老還在唧唧歪歪裝聾作啞,李閣老還在恭恭敬敬等兩位前輩訓示,世子已經拍案而起,直接拎起公文就走:
諸位閣老都不辦事是吧?那太好了,拿來吧您幾位!
還準備哼唧幾聲的閆閣老和許閣老:…………
官場辦事也要講個效率。本來按規矩公文都該先送給權任首輔的閆分宜閆閣老,但眼看著幾個橘皮老頭哼哼唧唧磨磨唧唧沒有個決斷,等得心煩的官員們當然更願意找生氣勃勃效率又高又有情緒價值的年輕人。於是一來二往形成慣例,終於有一日閆閣老磨磨蹭蹭來內閣辦公,發現自己桌子上居然一篇公文也沒有了!
難道如今天下太平,政事居然少到這個這個地步?閆閣老大惑不解,招來侍衛後一問才明白,原來穆國公世子早早就來了一趟,說這些都是緊要公務怕累著了老年人,幹脆一股腦全帶走了!
——怎麽說呢,搶班奪權居然到了這樣毫不掩飾的地步,就是閆閣老心態向來平穩,當場都差點氣了個倒仰!
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了,以尋常權力鬥爭你死我活的習慣,當真非得反擊不可。但閆閣老被西苑春深囚過那麽一迴之後,樹倒猢猻散牆倒眾人推,手下原本聲勢顯赫的閆黨已經黯淡了不少,一時間真是元氣大傷,不敢輕動;於是閆閣老思來想去,決定同樣羞辱迴去,以嘴皮子的功夫堂堂碾壓。
考慮到穆國公世子的文化水平,他也不搞什麽文縐縐的,直接挑了個大家都在的時候對著空氣指桑罵槐,披頭蓋臉一通怒斥,勸告某些年輕人好自為之,不要太過於氣盛,至少要有點尊老的素質!
聲色俱厲的罵完之後效果顯著,至少穆國公世子是目瞪口呆,愕然不能言語了。閆閣老心下略覺快慰,施施然坐好。
而世子呆呆沉默片刻,終於以一種難以置信的口氣發聲了:
「閣老何出此言!裕王雖然隻有二十幾歲,卻是天潢貴胄,陛下親自挑選的監國。就算是年輕了些,閣老又怎麽能這樣毫無忌憚的隨便議論!」
閆閣老傻了:……啊?!
·
當然,僅僅送宮中是不夠的。這畢竟是爛尾了將近八十年的大項目,如今能在新一屆內閣的手中大功告成,好歹也算一件不大不小的功績。所以世子思慮再三,又親自寫了一張手令,讓翰林院撥一筆款出來,將英宗皇帝的史料刊印成冊,不僅僅是內閣,就連司禮監、東廠、錦衣衛,各個要緊的所在都要雨露均沾,共同體會翰林院的政績。
「各處衙門都要送到,這才是公平公正的道理。」世子指尖相對,若有所思:「不過嘛,資料送了這麽多,保密的難度未免就大大的增加了。張先生你應該也知道,朝廷的保密水平,一向都是……」
他以一個意味深長的沉默,總結了一切意猶未盡的陳述。
張太嶽:…………
他艱難道:「……那如果泄密了呢?」
「如果泄密了,那就是各部堂官的責任,是市井謠言的責任。而非翰林院的責任,更不是你我的責任。」穆祺輕描淡寫:「當然,這其實也談不上什麽罪責。張先生,你讀過京中曾時興的《庭院春深鎖閣老》麽?」
·
——即使在皇帝歇斯底裏的重拳下,如今《庭院春深鎖閣老》依舊在坊間隱秘的流傳,從未杜絕,也決計無法杜絕。事實雄辯的證明了。京師百姓的八卦欲望比一切衙門的強力都更強力堅韌,已經絕不是區區一點皇家威嚴可以製止的了。
以此現成經驗來看,文人們連活皇帝都敢編排,還會怕你個死皇帝不成?!
第64章 施政
雖然臨時的內閣隻是皇帝緊急湊出的一個草台班子, 但諸位大人們搭起台子後辛辛苦苦幹了十餘日,好歹也算是把局勢拉迴了正軌,有資格考慮一點比較長遠的措施了。
也恰恰在這樣的當口, 已經逐漸習慣了新內閣的六部百官們開始了大安官場承襲百年的傳統藝能,即風評時政,或曰背後蛐蛐人。頗有閑暇的大臣們冷眼旁觀了數日, 將內閣閣臣私下羅列成表, 仿照昔日王安石之舊例,給新內閣取了個「生老病死苦」的諢名。
這外號倒也不難理解, 如今內閣數人之中, 夏衍夏閣老是老病纏身奄奄一息,眼看就要蹬腿, 雖然還有個名頭,其實根本不理事,占了個「病」與「死」字;驟逢大事推脫不得, 李句容李閣老隻能唉聲嘆氣愁眉不展,看著都叫人心生痛苦,所以占了個「苦」字。
而所謂「老」者, 則指閆閣老許閣老這兩位資格最老的重臣, 又是暗諷他們暮氣沉沉、毫無作為。本來資格老說話最有分量,但現下局勢曖昧進展不明,兩個修煉多年的官場大模型幹脆天天打太極, 每日在值房幹坐著說不出兩句囫圇話, 逼急了幹脆說耳朵聾了聽不見。老態龍鍾倚老賣老,望之尤為可氣。
老病死苦都是這麽一攤稀爛的模樣, 十數日以來朝廷全部的大事,基本就全部由剛滿十八歲入內閣不過二十日卻已經受命掌握機要的穆國公世子左右了, 也就是唯一的那一個「生」字。生者生機勃勃,世子無論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也好,還是慨然擔當義不容辭也罷,至少從來不會給朝廷磨洋工打太極。六部的公文送到之後,許閣老閆閣老還在唧唧歪歪裝聾作啞,李閣老還在恭恭敬敬等兩位前輩訓示,世子已經拍案而起,直接拎起公文就走:
諸位閣老都不辦事是吧?那太好了,拿來吧您幾位!
還準備哼唧幾聲的閆閣老和許閣老:…………
官場辦事也要講個效率。本來按規矩公文都該先送給權任首輔的閆分宜閆閣老,但眼看著幾個橘皮老頭哼哼唧唧磨磨唧唧沒有個決斷,等得心煩的官員們當然更願意找生氣勃勃效率又高又有情緒價值的年輕人。於是一來二往形成慣例,終於有一日閆閣老磨磨蹭蹭來內閣辦公,發現自己桌子上居然一篇公文也沒有了!
難道如今天下太平,政事居然少到這個這個地步?閆閣老大惑不解,招來侍衛後一問才明白,原來穆國公世子早早就來了一趟,說這些都是緊要公務怕累著了老年人,幹脆一股腦全帶走了!
——怎麽說呢,搶班奪權居然到了這樣毫不掩飾的地步,就是閆閣老心態向來平穩,當場都差點氣了個倒仰!
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了,以尋常權力鬥爭你死我活的習慣,當真非得反擊不可。但閆閣老被西苑春深囚過那麽一迴之後,樹倒猢猻散牆倒眾人推,手下原本聲勢顯赫的閆黨已經黯淡了不少,一時間真是元氣大傷,不敢輕動;於是閆閣老思來想去,決定同樣羞辱迴去,以嘴皮子的功夫堂堂碾壓。
考慮到穆國公世子的文化水平,他也不搞什麽文縐縐的,直接挑了個大家都在的時候對著空氣指桑罵槐,披頭蓋臉一通怒斥,勸告某些年輕人好自為之,不要太過於氣盛,至少要有點尊老的素質!
聲色俱厲的罵完之後效果顯著,至少穆國公世子是目瞪口呆,愕然不能言語了。閆閣老心下略覺快慰,施施然坐好。
而世子呆呆沉默片刻,終於以一種難以置信的口氣發聲了:
「閣老何出此言!裕王雖然隻有二十幾歲,卻是天潢貴胄,陛下親自挑選的監國。就算是年輕了些,閣老又怎麽能這樣毫無忌憚的隨便議論!」
閆閣老傻了:……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