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頁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 作者:三傻二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參雲子沉默了片刻。他當然是老謀深算心機陰狠,但畢竟在一本神書上傾注了太多的心血與關注,並不知道這朝堂上的貓膩:
【你要從我這裏拿到真相?】
【當然不。】穆祺的心音依舊平靜:【你可能不太明白,但在這種牽涉極廣的謀逆大案、政治風潮中,最不重要,最不需要關心的就是真相。或者說,真相當然要緊,但如何解讀真相才是最要緊的。換句話說,需要定性。】
他抬頭看了看不遠處的錦衣衛,稍稍挑了挑眉:
【如果按照第一個意見給案子定性,那麽承擔首要責任的就是邪·教,就是教民。內閣會立刻發廷寄給河南及周圍省份,勒令他們廣開羅網大肆搜捕一切可能與逆案瓜葛的教眾,嚴加拷問羅織株連,直到痛下狠手斬草除根,徹底抹消皇帝的憤怒為止——至於其中會瓜葛多少無辜的男女,則不在官府顧慮之內。】
【反之,如果照第二個意見定性,那主要責任就由宗藩承擔。再考慮到先前的寧王之亂、安化王之亂,那麽區區六十餘年內,皇室中竟然就有三位宗王作亂,而且後果一次比一次更為嚴重。事實就會證明,自太宗以來的宗藩體係再不可延續,皇家親親之誼已成泡影。藉此良機,朝廷可以嚴懲一批妄行不法的宗藩,設法約束宗室,乃至進一步更動相關的製度。】
實際上,在先朝寧王之亂後,武宗皇帝就已經在著手改革宗藩製度,由彼時的首輔楊廷和攬總。隻不過出師未捷而武宗皇帝易溶於水,當今聖上登基之後為了打擊政敵邀買人心,將方興未艾的改革統統廢黜,解除了一切的約束。於是乎養癰遺患,乃有今日。
——如此說起來,這怎麽又不算一種大型的迴旋鏢呢?
當然了,聖上隻是自私不是愚蠢。別看隔岸觀火時他可以慷他人之慨,可一旦審訊中坐實了是宗藩心懷叵測意圖不軌,那火星子落到了腳背上,飛玄真君萬壽帝君絕對蹦得比誰都要高,而屆時拿出來的宗藩改革方案,也必將洋溢著飛玄真君發自內心的恨意與怨毒,絕對比楊廷和那點小打小鬧要陰損、險惡、刻薄十倍不止。
敬酒不吃吃罰酒,舒服日子過了這幾年,真以為真君成仙了不成?如今天威震怒,才要叫宗室們品味品味文官多年以來被pua得求生不得的痛苦!
自己淋了雨就一定要拆掉別人的傘,這才是我大安臣子的風範
至張璁以降,歷代文臣為壓縮宗室特權節儉國家開支,也曾前赴後繼作出了超絕的努力,但基本在皇帝的庇護下無功而返;而事實終將證明,時機的選取確實比單純的努力更重要得多。關鍵的從來不是事實,而是以事實來製造時機的手段。
穆祺注目凝視參雲子垂死的老臉,再次敲動手指:
【……所以,我需要你提供一份供詞,在供詞中將絕大部分責任推到尹王身上,推到鎮國將軍身上,乃至推到河南一切膽大妄為的宗室身上。你要提供足夠的證據,指控河南的宗藩其實早就心懷鬼胎,並非僅僅出於你的煽動。
雖然白蓮與明教是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他們,但早在你來之前,這些膽大妄為的龍子龍孫就已經在半公開的發泄對皇帝的不滿,蓄意幹擾衙門的公務;國家每年金山銀山的財政支出,其實是養了一群不知好歹的蠢豬!】
——這才是終極的殺招,這才是最狠毒,最可怕,最一針見血的手段。如今兩派在內閣裏連番對峙爭執不下,吵得連正常公務都難以開展;但決斷此事的大權又不在臣子,縱使鬧事鬧到將值房的屋頂掀下來,又有個什麽意義?要想一擊致命,就得往飛玄真君最痛的地方戳下去!
怎麽,真君平日裏念幾句兄弟怡怡天家和睦,你就真以為他是個得道成真仁慈友愛的活神仙了?龍有逆鱗攖之必殺人,更何況還是一條臥倒在床心思格外敏感的病龍?也就是宗室實在不好誅滅九族,否則飛玄真君非得朝野迴味迴味高皇帝的恐怖!
翻手為雲覆手雨,挑撥天家推行誌向,這才是權奸秉政的手段。什麽楊廷和張璁夏衍,此時都該退讓一步地。
當然,想法很美好,可第一步就需要參雲子配合。但將死的方士似乎並沒有這個興致,他直接閉上了眼:
【我為什麽要招供?】
【我就不說大道理了。】穆祺道:【你說過十年前河南大旱,官府賑濟不力。但實際上周圍省份是接濟了救災的口糧和種子的,隻不過相當部分糧食被以鎮國將軍朱充灼為首的盜賊劫奪,所以延誤了期限,釀成大災。這件事非常機密,大概也要仔細查訪,才知端倪。】
——沒錯,雖然世子在那篇供詞中為宗藩預備了無數匪夷所思的罪名;但如果詳細盤查一一核對,這些罪名中九成九都完全立得住腳,剩下一點也是相當可靠的猜測,斷斷沒有什麽憑空捏造的欲加之罪。河南的宗藩就是有這麽匪夷所思,閑散的宗室就是有這麽離譜。這其中哪一樁哪一件,都不能算是冤了他們!
所以穆祺才會特意辯解,他的這些手段或許算是偷雞摸狗略顯下作,卻絕對不是什麽「詭詐」——都沒有說過一句假話,沒有編造過一份材料,又有何詐之有?
飛玄真君萬壽帝君大概是本朝最聰明,最敏銳,最尖刻的皇帝;這種皇帝絕不可能被簡單的謊言欺誑(修仙除外),能夠遮蔽聖聽而左右視線的,必須是絕對的實話,完全的實話,隻不過需要將實話的時間線與邏輯線稍稍做一些裁剪,呈現出一點獨特的風味而已。
【你要從我這裏拿到真相?】
【當然不。】穆祺的心音依舊平靜:【你可能不太明白,但在這種牽涉極廣的謀逆大案、政治風潮中,最不重要,最不需要關心的就是真相。或者說,真相當然要緊,但如何解讀真相才是最要緊的。換句話說,需要定性。】
他抬頭看了看不遠處的錦衣衛,稍稍挑了挑眉:
【如果按照第一個意見給案子定性,那麽承擔首要責任的就是邪·教,就是教民。內閣會立刻發廷寄給河南及周圍省份,勒令他們廣開羅網大肆搜捕一切可能與逆案瓜葛的教眾,嚴加拷問羅織株連,直到痛下狠手斬草除根,徹底抹消皇帝的憤怒為止——至於其中會瓜葛多少無辜的男女,則不在官府顧慮之內。】
【反之,如果照第二個意見定性,那主要責任就由宗藩承擔。再考慮到先前的寧王之亂、安化王之亂,那麽區區六十餘年內,皇室中竟然就有三位宗王作亂,而且後果一次比一次更為嚴重。事實就會證明,自太宗以來的宗藩體係再不可延續,皇家親親之誼已成泡影。藉此良機,朝廷可以嚴懲一批妄行不法的宗藩,設法約束宗室,乃至進一步更動相關的製度。】
實際上,在先朝寧王之亂後,武宗皇帝就已經在著手改革宗藩製度,由彼時的首輔楊廷和攬總。隻不過出師未捷而武宗皇帝易溶於水,當今聖上登基之後為了打擊政敵邀買人心,將方興未艾的改革統統廢黜,解除了一切的約束。於是乎養癰遺患,乃有今日。
——如此說起來,這怎麽又不算一種大型的迴旋鏢呢?
當然了,聖上隻是自私不是愚蠢。別看隔岸觀火時他可以慷他人之慨,可一旦審訊中坐實了是宗藩心懷叵測意圖不軌,那火星子落到了腳背上,飛玄真君萬壽帝君絕對蹦得比誰都要高,而屆時拿出來的宗藩改革方案,也必將洋溢著飛玄真君發自內心的恨意與怨毒,絕對比楊廷和那點小打小鬧要陰損、險惡、刻薄十倍不止。
敬酒不吃吃罰酒,舒服日子過了這幾年,真以為真君成仙了不成?如今天威震怒,才要叫宗室們品味品味文官多年以來被pua得求生不得的痛苦!
自己淋了雨就一定要拆掉別人的傘,這才是我大安臣子的風範
至張璁以降,歷代文臣為壓縮宗室特權節儉國家開支,也曾前赴後繼作出了超絕的努力,但基本在皇帝的庇護下無功而返;而事實終將證明,時機的選取確實比單純的努力更重要得多。關鍵的從來不是事實,而是以事實來製造時機的手段。
穆祺注目凝視參雲子垂死的老臉,再次敲動手指:
【……所以,我需要你提供一份供詞,在供詞中將絕大部分責任推到尹王身上,推到鎮國將軍身上,乃至推到河南一切膽大妄為的宗室身上。你要提供足夠的證據,指控河南的宗藩其實早就心懷鬼胎,並非僅僅出於你的煽動。
雖然白蓮與明教是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他們,但早在你來之前,這些膽大妄為的龍子龍孫就已經在半公開的發泄對皇帝的不滿,蓄意幹擾衙門的公務;國家每年金山銀山的財政支出,其實是養了一群不知好歹的蠢豬!】
——這才是終極的殺招,這才是最狠毒,最可怕,最一針見血的手段。如今兩派在內閣裏連番對峙爭執不下,吵得連正常公務都難以開展;但決斷此事的大權又不在臣子,縱使鬧事鬧到將值房的屋頂掀下來,又有個什麽意義?要想一擊致命,就得往飛玄真君最痛的地方戳下去!
怎麽,真君平日裏念幾句兄弟怡怡天家和睦,你就真以為他是個得道成真仁慈友愛的活神仙了?龍有逆鱗攖之必殺人,更何況還是一條臥倒在床心思格外敏感的病龍?也就是宗室實在不好誅滅九族,否則飛玄真君非得朝野迴味迴味高皇帝的恐怖!
翻手為雲覆手雨,挑撥天家推行誌向,這才是權奸秉政的手段。什麽楊廷和張璁夏衍,此時都該退讓一步地。
當然,想法很美好,可第一步就需要參雲子配合。但將死的方士似乎並沒有這個興致,他直接閉上了眼:
【我為什麽要招供?】
【我就不說大道理了。】穆祺道:【你說過十年前河南大旱,官府賑濟不力。但實際上周圍省份是接濟了救災的口糧和種子的,隻不過相當部分糧食被以鎮國將軍朱充灼為首的盜賊劫奪,所以延誤了期限,釀成大災。這件事非常機密,大概也要仔細查訪,才知端倪。】
——沒錯,雖然世子在那篇供詞中為宗藩預備了無數匪夷所思的罪名;但如果詳細盤查一一核對,這些罪名中九成九都完全立得住腳,剩下一點也是相當可靠的猜測,斷斷沒有什麽憑空捏造的欲加之罪。河南的宗藩就是有這麽匪夷所思,閑散的宗室就是有這麽離譜。這其中哪一樁哪一件,都不能算是冤了他們!
所以穆祺才會特意辯解,他的這些手段或許算是偷雞摸狗略顯下作,卻絕對不是什麽「詭詐」——都沒有說過一句假話,沒有編造過一份材料,又有何詐之有?
飛玄真君萬壽帝君大概是本朝最聰明,最敏銳,最尖刻的皇帝;這種皇帝絕不可能被簡單的謊言欺誑(修仙除外),能夠遮蔽聖聽而左右視線的,必須是絕對的實話,完全的實話,隻不過需要將實話的時間線與邏輯線稍稍做一些裁剪,呈現出一點獨特的風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