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頁
被皇帝偷看心聲日誌後 作者:三傻二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黃公公興沖沖領了這個差事來,原本是想藉機敲打敲打與大太監們做對的文官,所以把聲勢搞得緊張得很;但沒想終日打雁卻叫鳥雀啄了眼,眼瞧著地上自己那些幹兒子幹孫子留下的傑作,一張臉拉得比驢還要長了。
奶奶的,連工具都沒有了,也要這麽念念不忘嗎!
黃公公說嘴打嘴,臉被當眾打了個脆響,隻能滿臉紫漲,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另一位主事的陸文孚則根本無意與重臣們為難,眼見太監們聲勢傾頹木然不語,便主動攬過了差事,命下屬搬來椅子,請重臣們安坐休息;又親自去招唿幾個驚魂未定的勛貴,一一安撫情緒;還特別問候了穆國公世子:
「有勞世子久等了,我們也是奉命行事。」
世子正在怔怔出神,看到陸指揮使後倒是忽的一愣,隨後眼神不自覺的遊移起來——在穿越之前穆祺博覽群書口味混雜,曾經硬磕過飛玄真君與他奶兄弟不得不說的十八種往事,並曾為此洋洋自得,自以為品味出色——當然啦,老登是那麽一副龍章鳳表賣相絕佳的樣子;陸指揮使又稱得上「體貌瑰偉」、身形矯健;兩人到底是什麽個關係姑且不論,至少是不得罪觀眾的嘛!
可是,磕同人磕到正主麵前,難免就實在有些心虛了。世子訥訥迴答了幾句,趕緊轉移話題:
「……既然是上命,做臣子的當然隻有謹遵的道理,哪裏敢說辛苦?隻是不知聖上是要搜檢什麽要緊的東西呢?」
錦衣衛與東廠這樣氣勢洶洶的聯合出動,總不能就是為了這幾本特典大動幹戈吧?好吧把皇帝陛下的本子帶到內閣確實不太像話,但大安開國至今,坊間給歷任皇帝造的謠言難道便少了麽?各色段子話本傳播至今,甚至已經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推陳出新脫胎換骨,大有問鼎文學高峰的趨勢……搞不好它日清點歷朝歷代的最高文學成就,兩漢辭賦盛唐律詩兩宋詞曲,本朝還能以謠言段子混上個榜單呢。
在這種氣氛下,飛玄真君早就應該對謠言有免疫力了才對嘛,何必如此躁動亢奮?再說,皇城司東廠錦衣衛都知道分寸,一般不會用這些無關緊要的汙言穢語褻瀆天聽挑動火氣;老登又是哪裏來的耳報神,居然能把內閣的底褲摸得這麽清楚?
該不會是內閣中出了個該死的叛徒吧?
陸文孚躊躇了片刻,大概是看在穆國公府的麵子上,還是開口了:
「我也不甚了了,陛下並未明說。」
實際上,豈止是沒有明說而已?飛玄真君萬壽帝君傳召心腹下達指令之時,除了再三強調機密謹慎之外,居然連辦事的流程都沒有交代一句;而且表情陰冷麵色不虞,看起來也絕沒有替手下解答疑惑的興致——陸指揮使從小跟著真君混了這幾十年,如今也算是簡在帝心深明聖意,但大概窮盡心力,也實在猜不透這陰陽怪氣的表態下真正的用意,隻能照章辦事而已。
……當然,如今光司禮監的紙條就抄出了幾麻袋,所謂「機密」雲雲,大抵隻能妄想了。也不知事情辦成這個鬼樣,宮裏的那道坎該怎麽過呢。
聽到指揮使的迴覆,世子大為驚異:
「又是東廠,又是錦衣衛,幾十個人光天化日把宮門堵了把內閣抄了,居然連張明旨都沒有?!」
內閣再怎麽草台班子,好歹也是中樞機要、台閣重地,天下眾望所係!牽涉國家運轉及朝廷規製的大事,是可以如此隨隨便便處置的嗎?將來人情驚駭,還不知要激出什麽樣的變故!
如此無根無據胡作非為,朝廷規矩在哪裏?皇家體麵在哪裏?國家機器的體統又在哪裏?西苑九五至尊,怎能如此放誕的行事!
錦衣衛使微露尷尬,稍稍移開了目光。但神色遊移之間,卻分明已經泄漏了答案——顯然,作為大興土木一意玄修在西苑浪了幾十年不肯挪動一次屁股的天下第一老登,和飛玄真君談什麽體麵體統,意義實在不大。
隻有領悟了這一點,才會明白後日海剛峰《治安疏》所言之「妄念牽之而去」、「心惑情偏」,是多麽的沉痛懇切,切中要害。
即使與老登相識已久,穆祺讓酒瞠目片刻,終於忍不住長聲嘆息:
「往日裏看人高樓起,看人高樓塌,抄家的不勝其數,想不到內閣竟漸漸也來了!可知這樣聲勢顯赫的所在,若從外頭殺來,一時是殺不死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必須先從內裏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塗地!」
說到此處,他也不覺連連搖頭。大概是沒有賈探春的才情與心氣,那副眼淚是無論如何也擠不出來的;但不以為然的意思,卻擺明溢於言表了。這幾乎已經算是公然非議君上,陸指揮使愕然片刻,一句話也不敢接了。
·
正如陸指揮使的預料,宮裏的這道關卡非常之難過。當黃尚綱與李再芳戰戰兢兢將那幾麻袋的可怕罪證逐一攤開在卦台之前,飛玄真君萬壽帝君掌六合功過降魔大真人便猛的噎住了。然後——然後真君的臉迅速扭曲,儼然已經有了「降魔」的威力。
兩人匍匐下拜,五體投地,根本不敢向頭頂瞥上一眼。而皇帝的鼻息亦漸漸粗重、激烈,仿佛正在醞釀什麽難以預料的火氣;僅僅頃刻之間,積鬱的火山便要噴湧炸裂,將這小小宮室盡數吞沒燒毀,給一切活物降下滅頂之災。
——但是,在喘氣片刻後,皇帝到底沒有發作。
奶奶的,連工具都沒有了,也要這麽念念不忘嗎!
黃公公說嘴打嘴,臉被當眾打了個脆響,隻能滿臉紫漲,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另一位主事的陸文孚則根本無意與重臣們為難,眼見太監們聲勢傾頹木然不語,便主動攬過了差事,命下屬搬來椅子,請重臣們安坐休息;又親自去招唿幾個驚魂未定的勛貴,一一安撫情緒;還特別問候了穆國公世子:
「有勞世子久等了,我們也是奉命行事。」
世子正在怔怔出神,看到陸指揮使後倒是忽的一愣,隨後眼神不自覺的遊移起來——在穿越之前穆祺博覽群書口味混雜,曾經硬磕過飛玄真君與他奶兄弟不得不說的十八種往事,並曾為此洋洋自得,自以為品味出色——當然啦,老登是那麽一副龍章鳳表賣相絕佳的樣子;陸指揮使又稱得上「體貌瑰偉」、身形矯健;兩人到底是什麽個關係姑且不論,至少是不得罪觀眾的嘛!
可是,磕同人磕到正主麵前,難免就實在有些心虛了。世子訥訥迴答了幾句,趕緊轉移話題:
「……既然是上命,做臣子的當然隻有謹遵的道理,哪裏敢說辛苦?隻是不知聖上是要搜檢什麽要緊的東西呢?」
錦衣衛與東廠這樣氣勢洶洶的聯合出動,總不能就是為了這幾本特典大動幹戈吧?好吧把皇帝陛下的本子帶到內閣確實不太像話,但大安開國至今,坊間給歷任皇帝造的謠言難道便少了麽?各色段子話本傳播至今,甚至已經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推陳出新脫胎換骨,大有問鼎文學高峰的趨勢……搞不好它日清點歷朝歷代的最高文學成就,兩漢辭賦盛唐律詩兩宋詞曲,本朝還能以謠言段子混上個榜單呢。
在這種氣氛下,飛玄真君早就應該對謠言有免疫力了才對嘛,何必如此躁動亢奮?再說,皇城司東廠錦衣衛都知道分寸,一般不會用這些無關緊要的汙言穢語褻瀆天聽挑動火氣;老登又是哪裏來的耳報神,居然能把內閣的底褲摸得這麽清楚?
該不會是內閣中出了個該死的叛徒吧?
陸文孚躊躇了片刻,大概是看在穆國公府的麵子上,還是開口了:
「我也不甚了了,陛下並未明說。」
實際上,豈止是沒有明說而已?飛玄真君萬壽帝君傳召心腹下達指令之時,除了再三強調機密謹慎之外,居然連辦事的流程都沒有交代一句;而且表情陰冷麵色不虞,看起來也絕沒有替手下解答疑惑的興致——陸指揮使從小跟著真君混了這幾十年,如今也算是簡在帝心深明聖意,但大概窮盡心力,也實在猜不透這陰陽怪氣的表態下真正的用意,隻能照章辦事而已。
……當然,如今光司禮監的紙條就抄出了幾麻袋,所謂「機密」雲雲,大抵隻能妄想了。也不知事情辦成這個鬼樣,宮裏的那道坎該怎麽過呢。
聽到指揮使的迴覆,世子大為驚異:
「又是東廠,又是錦衣衛,幾十個人光天化日把宮門堵了把內閣抄了,居然連張明旨都沒有?!」
內閣再怎麽草台班子,好歹也是中樞機要、台閣重地,天下眾望所係!牽涉國家運轉及朝廷規製的大事,是可以如此隨隨便便處置的嗎?將來人情驚駭,還不知要激出什麽樣的變故!
如此無根無據胡作非為,朝廷規矩在哪裏?皇家體麵在哪裏?國家機器的體統又在哪裏?西苑九五至尊,怎能如此放誕的行事!
錦衣衛使微露尷尬,稍稍移開了目光。但神色遊移之間,卻分明已經泄漏了答案——顯然,作為大興土木一意玄修在西苑浪了幾十年不肯挪動一次屁股的天下第一老登,和飛玄真君談什麽體麵體統,意義實在不大。
隻有領悟了這一點,才會明白後日海剛峰《治安疏》所言之「妄念牽之而去」、「心惑情偏」,是多麽的沉痛懇切,切中要害。
即使與老登相識已久,穆祺讓酒瞠目片刻,終於忍不住長聲嘆息:
「往日裏看人高樓起,看人高樓塌,抄家的不勝其數,想不到內閣竟漸漸也來了!可知這樣聲勢顯赫的所在,若從外頭殺來,一時是殺不死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必須先從內裏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塗地!」
說到此處,他也不覺連連搖頭。大概是沒有賈探春的才情與心氣,那副眼淚是無論如何也擠不出來的;但不以為然的意思,卻擺明溢於言表了。這幾乎已經算是公然非議君上,陸指揮使愕然片刻,一句話也不敢接了。
·
正如陸指揮使的預料,宮裏的這道關卡非常之難過。當黃尚綱與李再芳戰戰兢兢將那幾麻袋的可怕罪證逐一攤開在卦台之前,飛玄真君萬壽帝君掌六合功過降魔大真人便猛的噎住了。然後——然後真君的臉迅速扭曲,儼然已經有了「降魔」的威力。
兩人匍匐下拜,五體投地,根本不敢向頭頂瞥上一眼。而皇帝的鼻息亦漸漸粗重、激烈,仿佛正在醞釀什麽難以預料的火氣;僅僅頃刻之間,積鬱的火山便要噴湧炸裂,將這小小宮室盡數吞沒燒毀,給一切活物降下滅頂之災。
——但是,在喘氣片刻後,皇帝到底沒有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