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也顧不上鎮國公府一家立即道:「快讓廚房準備著好酒好飯。」
朱氏聞音知意,「家中還有事情呢,今日就不先擾王妃的精神了。」
齊王妃點頭,親自送她們出去,「下迴咱們再說話。」
但在馬車等了好一會兒,卻還是沒有看見薑三的蹤影。朱氏皺眉,「叫人去齊王府裏再催一催。」
不一會兒,薑三少爺的小廝過來了,道:「來了好幾個貴人,正好三少爺在,魏王世子跟咱們少爺相識,聽聞他開年要去戶部做從事郎,便說要問他幾番學問,這會兒還在說話呢。」
朱氏頓時又歡喜又愁。
魏王和齊王並不和睦,他的兒子在齊王府這般跟璋兒說話,齊王怕是會不高興。
她便道:「那咱們先迴去,留下他的馬車來。」
薑慧卻擔心哥哥惹出事情,朱氏:「你三哥哥在外頭還是很拎得讓的。」
薑三迴來的時候也很得意,「魏王世子問話,我可是全部都答上來了,但是恭恭敬敬的,並不敢熱情,我走的時候,齊王和世子看我的眼神極為欣賞,皇太孫殿下也很滿意。」
四老爺聽聞此事早就在家中等著,等聽完薑三的話不僅沒鬆口氣還更緊張了,「真是如此?別是你自己空想的吧!」
他是真害怕這個侄兒的嘴巴,更害怕他的腦子!
薑三少爺:「四叔!」
他氣得很,「世子爺還約我去馬場呢!」
齊王世子喜歡練武,經常去馬場騎馬射箭比刀。
四老爺沉默了——是嗎?
齊王府最近這樣缺人嗎?
繼而懷疑自己:難道他比小三兒還不值得重用?
薑三卻總算是舒爽了,這些日子的悶氣一掃而空,且忍不住又得意了一番,「那日不僅齊王世子會去,皇太孫和魏王世子,寧王世子等幾位殿下都會去。」
這般人的宴席他都能去,讓他覺得自己算是熬出頭了。
朱氏心中高興,這是給家裏長臉的事情,四老爺卻擔心,「你到時候更要謹慎小心,別出風頭。」
薑三點頭,「聽聞這次還要比刀,我到時候要帶一把好刀過去。」
陛下年輕的時候是上過戰場的,最喜歡用的就是刀了。上有喜好,下有奉承,洛陽會刀的學子可不少。
四老爺不免又叮囑了他幾句,見他神色不高興了才閉嘴。
薑姝倒是不知道此事,朱氏等人沒有跟她說過,她便沒有打聽。平平靜靜的過完元宵,二十那日,她應邀去祝家做客了。
朱氏心思淺,笑得很艱難,送她走時不情不願。
慧慧不免安慰道:「今日去祝姑娘家,但後日去壽老夫人家。隻去了一次祝家,卻去了三次壽家。」
知母莫如女,朱氏總算高興了些,而後歡喜道:「這日子真是越過越好了。」
兒子得了齊王世子的賞識,女兒得了壽老夫人的青睞,真是雙喜臨門。迴到府裏去,倒是看著乖巧懂事小女兒發愁:薑姝的婚事或許不用愁了,等到時候她上門去親自求求壽老夫人,有她保媒,想來是差不了的。
慧慧的卻還要謀劃。
她定然要讓慧慧嫁個高門才行,姊妹兩個哪裏好差太多呢?
第122章
朱氏:「我知道的,你瞧,我不是一句話都沒有說嘛!」
薑慧也站起來要走,「你該說說三哥哥的!」
朱氏:「知道了知道了,你小小年歲,怎麽話倒是越來越多。」
薑慧撇嘴,抬腿就走。
朱氏追出去叫人給她打傘,「又下雪了,今年雪就沒停過!」
……
雪夜裏,薑姝讓趙媽媽為她點了一盞燈。她坐在書桌前,慢吞吞研墨,本是要將老和尚的畫像畫出來的。
若老和尚的身份有異,這無疑是最簡單的辦法。但她不敢畫。
至少現在敵情未明,她不敢畫出來。
隻是到底將老和尚跟自己被困淮陵聯繫了起來。
她靜靜的坐了一會兒,突然站起來,將掛在柱子上的戒刀取下來仔細看,卻沒有看見什麽不同之處。她拿著戒刀在手裏慢慢比劃了幾下,迴憶老和尚教自己的刀法,也覺得沒什麽過人之處。
老和尚說,行走江湖,花架子要不得,練刀,主要是要快。所以,她從小就被哄著去削蘿蔔。他則在灶台前叫囂,「薑姝,快點,再削快點,油都冒煙了!」
薑姝以前便覺得,老和尚讓她學刀的初衷不過是讓她多做些活,並無其他的意思。
她將戒刀放在身邊,沒再死倔著在這上麵找不同,而是又繼續在紙上推演。
她想,若是跟老和尚有關,便不是宋知味和那位不知名的婦人在背後殺人了,而是可能牽扯到了朝堂兩字。
朝堂啊……她上輩子從未去注意過,她的精力都在宋國公府一畝三分地了。
她深吸一口氣,再摒去濁氣,筆下一動,在紙上寫下了鄔慶川三個字。
這三個字她至少是熟悉的。
自從她知曉鄔慶川這個人的時候,他的名聲就很好,別人提起他來的時候,總是稱讚的。
那是誰在她麵前稱讚過他呢?
宋知味肯定是沒有的。他從不在她麵前說朝堂的事情。
薑姝努力迴憶往昔,而後在一眾人名裏,寫下了博遠侯府四個字。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朱氏聞音知意,「家中還有事情呢,今日就不先擾王妃的精神了。」
齊王妃點頭,親自送她們出去,「下迴咱們再說話。」
但在馬車等了好一會兒,卻還是沒有看見薑三的蹤影。朱氏皺眉,「叫人去齊王府裏再催一催。」
不一會兒,薑三少爺的小廝過來了,道:「來了好幾個貴人,正好三少爺在,魏王世子跟咱們少爺相識,聽聞他開年要去戶部做從事郎,便說要問他幾番學問,這會兒還在說話呢。」
朱氏頓時又歡喜又愁。
魏王和齊王並不和睦,他的兒子在齊王府這般跟璋兒說話,齊王怕是會不高興。
她便道:「那咱們先迴去,留下他的馬車來。」
薑慧卻擔心哥哥惹出事情,朱氏:「你三哥哥在外頭還是很拎得讓的。」
薑三迴來的時候也很得意,「魏王世子問話,我可是全部都答上來了,但是恭恭敬敬的,並不敢熱情,我走的時候,齊王和世子看我的眼神極為欣賞,皇太孫殿下也很滿意。」
四老爺聽聞此事早就在家中等著,等聽完薑三的話不僅沒鬆口氣還更緊張了,「真是如此?別是你自己空想的吧!」
他是真害怕這個侄兒的嘴巴,更害怕他的腦子!
薑三少爺:「四叔!」
他氣得很,「世子爺還約我去馬場呢!」
齊王世子喜歡練武,經常去馬場騎馬射箭比刀。
四老爺沉默了——是嗎?
齊王府最近這樣缺人嗎?
繼而懷疑自己:難道他比小三兒還不值得重用?
薑三卻總算是舒爽了,這些日子的悶氣一掃而空,且忍不住又得意了一番,「那日不僅齊王世子會去,皇太孫和魏王世子,寧王世子等幾位殿下都會去。」
這般人的宴席他都能去,讓他覺得自己算是熬出頭了。
朱氏心中高興,這是給家裏長臉的事情,四老爺卻擔心,「你到時候更要謹慎小心,別出風頭。」
薑三點頭,「聽聞這次還要比刀,我到時候要帶一把好刀過去。」
陛下年輕的時候是上過戰場的,最喜歡用的就是刀了。上有喜好,下有奉承,洛陽會刀的學子可不少。
四老爺不免又叮囑了他幾句,見他神色不高興了才閉嘴。
薑姝倒是不知道此事,朱氏等人沒有跟她說過,她便沒有打聽。平平靜靜的過完元宵,二十那日,她應邀去祝家做客了。
朱氏心思淺,笑得很艱難,送她走時不情不願。
慧慧不免安慰道:「今日去祝姑娘家,但後日去壽老夫人家。隻去了一次祝家,卻去了三次壽家。」
知母莫如女,朱氏總算高興了些,而後歡喜道:「這日子真是越過越好了。」
兒子得了齊王世子的賞識,女兒得了壽老夫人的青睞,真是雙喜臨門。迴到府裏去,倒是看著乖巧懂事小女兒發愁:薑姝的婚事或許不用愁了,等到時候她上門去親自求求壽老夫人,有她保媒,想來是差不了的。
慧慧的卻還要謀劃。
她定然要讓慧慧嫁個高門才行,姊妹兩個哪裏好差太多呢?
第122章
朱氏:「我知道的,你瞧,我不是一句話都沒有說嘛!」
薑慧也站起來要走,「你該說說三哥哥的!」
朱氏:「知道了知道了,你小小年歲,怎麽話倒是越來越多。」
薑慧撇嘴,抬腿就走。
朱氏追出去叫人給她打傘,「又下雪了,今年雪就沒停過!」
……
雪夜裏,薑姝讓趙媽媽為她點了一盞燈。她坐在書桌前,慢吞吞研墨,本是要將老和尚的畫像畫出來的。
若老和尚的身份有異,這無疑是最簡單的辦法。但她不敢畫。
至少現在敵情未明,她不敢畫出來。
隻是到底將老和尚跟自己被困淮陵聯繫了起來。
她靜靜的坐了一會兒,突然站起來,將掛在柱子上的戒刀取下來仔細看,卻沒有看見什麽不同之處。她拿著戒刀在手裏慢慢比劃了幾下,迴憶老和尚教自己的刀法,也覺得沒什麽過人之處。
老和尚說,行走江湖,花架子要不得,練刀,主要是要快。所以,她從小就被哄著去削蘿蔔。他則在灶台前叫囂,「薑姝,快點,再削快點,油都冒煙了!」
薑姝以前便覺得,老和尚讓她學刀的初衷不過是讓她多做些活,並無其他的意思。
她將戒刀放在身邊,沒再死倔著在這上麵找不同,而是又繼續在紙上推演。
她想,若是跟老和尚有關,便不是宋知味和那位不知名的婦人在背後殺人了,而是可能牽扯到了朝堂兩字。
朝堂啊……她上輩子從未去注意過,她的精力都在宋國公府一畝三分地了。
她深吸一口氣,再摒去濁氣,筆下一動,在紙上寫下了鄔慶川三個字。
這三個字她至少是熟悉的。
自從她知曉鄔慶川這個人的時候,他的名聲就很好,別人提起他來的時候,總是稱讚的。
那是誰在她麵前稱讚過他呢?
宋知味肯定是沒有的。他從不在她麵前說朝堂的事情。
薑姝努力迴憶往昔,而後在一眾人名裏,寫下了博遠侯府四個字。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