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姝也不還嘴,隻道:「祖母不信就算了。」
她低聲說:「祖母常年信道,想來無事,但孫女是不敢的,怕死後被丟了油鍋。」
老夫人氣得胸口痛,眼眶紅潤起來。
薑慧見兩人如此,想要開口調和,卻被三少夫人攔住了。她朝著貼身婆子使了使眼色,讓人去請婆母過來。等迴過神,就見祖母卻突然盯著六妹妹道了一句:「若我非要如此呢?」
三少夫人頭疼起來。她原本以為這個家裏最難相處的人應是從鄉野迴來的六妹妹,結果六妹妹懂事有禮,祖母卻是這個樣子。
她隻能去看六妹妹,想著她低頭,先讓此事過去,其他的事情等以後再說。卻又聽見六妹妹說:「祖母,天下沒有這般的道理。」
三少夫人心想,完了。
兩人都不是省油的燈。
果然老夫人怒道:「我是你祖母,便是這個家的道理。你大伯父和二伯父戰死沙場……」
薑姝依舊神情平靜:「可是外頭四百八十寺,祖母難道都要夷為平地麽?」
老夫人不可置信,「什麽?」
十幾年了,自從兒子死後,隻要她提起死去的兒子,人人都順著她,還是第一次有人這般頂撞她。
她怒不可遏:「跪下!」
又是這兩個字。
薑姝深深嘆了一口氣,好似聽見了什麽無理取鬧的話。
她坐著沒動。
且有些怔怔出神:這就是她當年每每想起就委屈的事情麽?
這還真是……她搖搖頭,隻覺得自己大了還是有些好處的。
薑慧坐在一邊目瞪口呆,但這段日子六姐姐一直都是溫柔乖順的模樣,對她也是笑盈盈的,母親又常常誇讚,貿然這般,她便先在心中替她說起話來。
祖母未免也太霸道了些。
無論怎麽樣,逝者為大,何必要逼迫人家改了信奉呢?
等朱氏過來的時候,她便先去外頭等著,見了人就急急道:「母親,這也怪不得六姐姐,她隻是性格倔了些,不懂得變通罷了。」
若是她,便先答應著,辦不辦是另外一迴事了,必定不會當場起衝突的。
朱氏聽了慧慧如此說,心裏也有數了。於是進了屋,先將人拉著站在自己身邊,訓斥幾句,「怎麽敢跟祖母爭執?」
又看著老夫人,「母親,她還小呢,又從蜀州剛迴來,不懂事,你萬不可跟她置氣。」
老夫人還是給朱氏麵子的,怒氣忍下去,隻道:「看著乖順,卻有一身逆骨。」
薑慧鬆口氣,以為這般就可以了。她就去看六姐姐,卻見她眼神奇異,遲遲不動,似乎在努力迴憶著什麽。
薑慧納悶,就見祖母突然落淚,對母親道:「當年,你大哥和二哥去戰場,我就不同意。蜀州蠻夷,實在是罪該萬死!」
僅這麽一句話,母親就猶豫起來,臉上也浮現出悲慟之色,牽著六姐姐的手去了一邊。
她聽不見,卻見六姐姐的臉上神色越發古怪。
她心中犯了嘀咕,便忍不住湊過去聽,正好聽見母親勸誡道:「即便有所不願,但你是小輩,她是長輩,長輩讓跪,也該跪下,怎麽能任性妄為呢?」
朱氏拉著薑姝的手,輕聲道:「你從淮陵迴來,一口蜀音,你祖母何曾怪罪於你?她退了一步,你也該退一步。」
她說,「薑姝,你別倔,我這段日子耗費心血教你道理,不是讓你來對付家裏人的,你萬不可讓我失望。」
話音剛落,就發現薑姝恍然大悟一般看著她。
繼而聽見她喃喃點頭道:「確實。」
她感慨出聲,「母親,我當初……我確實……最怕你對我失望了。」
所以你說跪,當年的我即便再委屈,也是會跪的。
原來是這樣跪了下去。
這樣跪下去,老和尚的生恩她保住了,養恩也還了。
兩邊都齊全,隻有她自己兀自委屈,便跪著哭了起來。
她一直是個擰巴的人。對於母親,她尤其擰巴。
這跟母親的性子也有關係。她雖也是高門主母,但城府不深,臉上藏不住神情。所以即便是十六歲的她,也能從母親的臉上窺得一二心思——尤其是品論她在淮陵種種不得時宜的習性。
不是嫌棄,也不是厭惡,而是兩者之外的瞧不上。
母親也不是不喜歡她,她是不喜歡她在蜀州那段經歷。
這於世家出身的母親也許是順理成章,理所應當的事情,但她當年卻猶如一隻擰成麻花的炮仗虎,心思敏感,又因自小沒有母親,對母親很是在意。便越是在意,越是介意,於是總要尋幾句話刺過去,刺得母親直哭。
有理也成了沒理。於是隻能跪下去。且跪的聲音越大,越痛,她可能還最痛快——這般就顯得她的自尊和骨氣多一些,也能讓她日後在母親麵前說起此事的時候更理直氣壯。
——實在是愚蠢。
如今想想,這也是吃了沒有學識的虧。因為不會講大道理,便隻能通過不甘示弱的頂嘴和跪下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可糟糕的是,母親卻會講道理,更糟糕的是,她還挺吃母親講的這套道理。
她搖搖頭,第一次沒有依著母親的意思跪下去,而是神情不變,對著朱氏講出上輩子不懂說的道理,「難道母親也覺得我生於蜀州,長在蜀州是我的過錯麽?所以連祖母不曾因我說蜀音而怪罪,我便要感恩戴德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她低聲說:「祖母常年信道,想來無事,但孫女是不敢的,怕死後被丟了油鍋。」
老夫人氣得胸口痛,眼眶紅潤起來。
薑慧見兩人如此,想要開口調和,卻被三少夫人攔住了。她朝著貼身婆子使了使眼色,讓人去請婆母過來。等迴過神,就見祖母卻突然盯著六妹妹道了一句:「若我非要如此呢?」
三少夫人頭疼起來。她原本以為這個家裏最難相處的人應是從鄉野迴來的六妹妹,結果六妹妹懂事有禮,祖母卻是這個樣子。
她隻能去看六妹妹,想著她低頭,先讓此事過去,其他的事情等以後再說。卻又聽見六妹妹說:「祖母,天下沒有這般的道理。」
三少夫人心想,完了。
兩人都不是省油的燈。
果然老夫人怒道:「我是你祖母,便是這個家的道理。你大伯父和二伯父戰死沙場……」
薑姝依舊神情平靜:「可是外頭四百八十寺,祖母難道都要夷為平地麽?」
老夫人不可置信,「什麽?」
十幾年了,自從兒子死後,隻要她提起死去的兒子,人人都順著她,還是第一次有人這般頂撞她。
她怒不可遏:「跪下!」
又是這兩個字。
薑姝深深嘆了一口氣,好似聽見了什麽無理取鬧的話。
她坐著沒動。
且有些怔怔出神:這就是她當年每每想起就委屈的事情麽?
這還真是……她搖搖頭,隻覺得自己大了還是有些好處的。
薑慧坐在一邊目瞪口呆,但這段日子六姐姐一直都是溫柔乖順的模樣,對她也是笑盈盈的,母親又常常誇讚,貿然這般,她便先在心中替她說起話來。
祖母未免也太霸道了些。
無論怎麽樣,逝者為大,何必要逼迫人家改了信奉呢?
等朱氏過來的時候,她便先去外頭等著,見了人就急急道:「母親,這也怪不得六姐姐,她隻是性格倔了些,不懂得變通罷了。」
若是她,便先答應著,辦不辦是另外一迴事了,必定不會當場起衝突的。
朱氏聽了慧慧如此說,心裏也有數了。於是進了屋,先將人拉著站在自己身邊,訓斥幾句,「怎麽敢跟祖母爭執?」
又看著老夫人,「母親,她還小呢,又從蜀州剛迴來,不懂事,你萬不可跟她置氣。」
老夫人還是給朱氏麵子的,怒氣忍下去,隻道:「看著乖順,卻有一身逆骨。」
薑慧鬆口氣,以為這般就可以了。她就去看六姐姐,卻見她眼神奇異,遲遲不動,似乎在努力迴憶著什麽。
薑慧納悶,就見祖母突然落淚,對母親道:「當年,你大哥和二哥去戰場,我就不同意。蜀州蠻夷,實在是罪該萬死!」
僅這麽一句話,母親就猶豫起來,臉上也浮現出悲慟之色,牽著六姐姐的手去了一邊。
她聽不見,卻見六姐姐的臉上神色越發古怪。
她心中犯了嘀咕,便忍不住湊過去聽,正好聽見母親勸誡道:「即便有所不願,但你是小輩,她是長輩,長輩讓跪,也該跪下,怎麽能任性妄為呢?」
朱氏拉著薑姝的手,輕聲道:「你從淮陵迴來,一口蜀音,你祖母何曾怪罪於你?她退了一步,你也該退一步。」
她說,「薑姝,你別倔,我這段日子耗費心血教你道理,不是讓你來對付家裏人的,你萬不可讓我失望。」
話音剛落,就發現薑姝恍然大悟一般看著她。
繼而聽見她喃喃點頭道:「確實。」
她感慨出聲,「母親,我當初……我確實……最怕你對我失望了。」
所以你說跪,當年的我即便再委屈,也是會跪的。
原來是這樣跪了下去。
這樣跪下去,老和尚的生恩她保住了,養恩也還了。
兩邊都齊全,隻有她自己兀自委屈,便跪著哭了起來。
她一直是個擰巴的人。對於母親,她尤其擰巴。
這跟母親的性子也有關係。她雖也是高門主母,但城府不深,臉上藏不住神情。所以即便是十六歲的她,也能從母親的臉上窺得一二心思——尤其是品論她在淮陵種種不得時宜的習性。
不是嫌棄,也不是厭惡,而是兩者之外的瞧不上。
母親也不是不喜歡她,她是不喜歡她在蜀州那段經歷。
這於世家出身的母親也許是順理成章,理所應當的事情,但她當年卻猶如一隻擰成麻花的炮仗虎,心思敏感,又因自小沒有母親,對母親很是在意。便越是在意,越是介意,於是總要尋幾句話刺過去,刺得母親直哭。
有理也成了沒理。於是隻能跪下去。且跪的聲音越大,越痛,她可能還最痛快——這般就顯得她的自尊和骨氣多一些,也能讓她日後在母親麵前說起此事的時候更理直氣壯。
——實在是愚蠢。
如今想想,這也是吃了沒有學識的虧。因為不會講大道理,便隻能通過不甘示弱的頂嘴和跪下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可糟糕的是,母親卻會講道理,更糟糕的是,她還挺吃母親講的這套道理。
她搖搖頭,第一次沒有依著母親的意思跪下去,而是神情不變,對著朱氏講出上輩子不懂說的道理,「難道母親也覺得我生於蜀州,長在蜀州是我的過錯麽?所以連祖母不曾因我說蜀音而怪罪,我便要感恩戴德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